楠木正成

楠木正成

日本古代武将
楠木正成(1294年-1336年7月4日),幼名多聞丸,明治時代起尊稱大楠公,為鐮倉幕府末期到南北朝時期著名武将。楠木正成一生竭力效忠後醍醐天皇,擔任三國守護期間,曾推行減輕賦稅、開墾荒地等政策,後在湊川之戰陣殁,後世以其為忠臣與軍人之典範,被視為“武神”,原官位正五位,1880年追贈正一位。楠木正成與戰國末年的真田信繁、源平合戰的源義經并列日本史中三大“末代”悲劇英雄。[1]
    本名:楠木正成 别名:大楠公、多聞丸 字: 号: 所處時代:日本南北朝時代 民族族群:大和族 出生地:河内國石川郡赤坂村 主要作品: 主要成就:日本史中三大“末代”悲劇英雄之一 外文名:Kusunoki Masashige 出生時間:1294年 去世時間:1336年7月4日 神号:南木明神 信仰:佛教

生平簡介

1331年(日本元弘元年)4月,後醍醐天皇再度暗中策劃倒幕,事洩,日野俊基被殺(即“元弘之變”)。8月,後醍醐天皇宣布“移駕”,攜帶象征皇位的三神器和親随逃往笠置山,分派近臣到近畿諸國号召武家勤王,得到各地不滿北條不公的武家的支持,有着濃厚勤王思想的楠木正成率兵出戰。

元弘元年(1331)9月3日,正成到笠置山行官參見天皇,翌日奉護良親王等返回赤坂,準備迎駕。不料,北條大将金澤貞冬不久就攻陷了笠置山,天皇等人被捕。接着幕府軍分四路(一路是大佛貞直,二路是金澤貞冬,三路是武田信武、四路是足利高氏)攻打赤坂。赤坂城南面靠山,東南是斷崖峭壁,隻有北面一條通道,地勢險要。

雖然正成隻有數百兵力,但士氣高漲,占據地利,又屢出奇策,使幕府軍的進攻遲滞不前。但幕軍設法切斷了城中糧道,終于攻下赤坂城,護良親王、四條卿、正成等分别潛逃。護良親王逃往大和的十津川。正成逃往金剛山,秘密往來于河内、紀伊、和泉之間招兵買馬,圖謀再起。

元弘二年(1332),3月,北條高時與持明院派系的公家大臣擁立光嚴天皇,廢後醍醐天皇為上皇,流放到隐岐海島,尊良親王被流放到土佐,尊澄親王被流放到贊岐,同年6月,護良親王在伊勢熊野策劃倒幕。同年秋,楠木正成再次舉兵,一舉奪回赤坂城。此時各國勤王軍奮起,護良在吉野,赤松圓心在播磨,河野一族的得能、土居在伊予分别舉兵。

閏二月,後醍醐天皇在武家協助下逃出隐岐,九州地方的菊池武時、阿蘇惟時,奧羽地方的結城氏也舉兵反對北條氏,勤王聲勢大漲。楠木正成奪回赤坂城以後,回到金剛山,營造千劍破城(即千早城),以它為根據地與北條氏對峙。後來幕軍攻陷赤坂城,乘勢攻打千劍破城,楠木軍死戰不退,附近武家又奉護良之命切斷幕軍的糧道,幕軍不得不退卻,千劍破城解圍。

元弘三年(1333),4月,奉北條之命讨伐亂黨的源氏統領足利高氏一族臨陣倒戈,歸順天皇。5月8日,足利高氏、赤松則村、千種忠顯等攻下六波羅,收複京都。同月,新田義貞兵分三路圍攻鐮倉,足利的親家、幕府執權·赤橋守時拒絕歸順足利、新田聯軍,力戰而死;26日,北條高時及幕府要臣多數自殺,鐮倉幕府滅亡。6月5日,後醍醐天皇還都,廢光嚴天皇,施行新政,建武中興開始。

後醍醐天皇回京都以後便實行公家一統的理想政治。第一廢除關白(輔佐天皇的大臣),親自處理國政;第二确認後伏見、花園上皇的持明院統轄的領地及各大寺院神社的領地;第三是論功行賞;第四是恢複總攬中央政務的記錄所及新設雜訴決斷所。

關于論功行賞,由特設的“恩賞方”具體施行。楠木正成從後醍醐天皇亡命笠置山到完成複辟,始終忠心耿耿緊跟天皇,為擴大勤王軍而費盡心機,立下大功。但正成極其謙讓,将功勞讓給菊池武時。他說:“元弘忠烈者,勞功之輩雖多,何存身命者也。獨依救詫墜一命者,武時人道也,忠厚尤為第一。”

論功結果,足利高氏為首功,官居從四位,賜名尊氏。楠木正成賜封為河内、攝律、和泉三國守護,檢非違使兼左衛門少尉,官位是從五位上。有家族武士對這次恩賞表示不滿,而正成毫不計較,仍然輔佐天皇,或在雜訴決斷所處理事務,或保護天皇行幸京都岩清水神社,或讨伐北條氏的殘黨。

建武新政并沒有取得後醍醐天皇預料中的效果,他為了保證天皇的權力,杜絕幕府統治的重現,有意偏袒公家勢力,造成勤王武家大族的不滿。

1335年(建武二年),7月14日,北條高時之子北條時行糾合殘黨在信濃起兵,奧州等地武家蜂擁響應,北條軍勢如破竹,攻入武藏等國,後醍醐天皇認為這是提高公家勢力的良機,不顧足利尊氏等武家首腦的反對,命護良系大臣北畠親房率軍征讨。護良親王認為足利心懷不滿,非常危險,在京都策劃兵變,企圖讨伐足利尊氏,事敗後被天皇逮捕,送交足利看押在鐮倉。不久北條軍攻陷鐮倉,尊氏之弟足利直義在撤退前派人殺死護良,造成了足利與天皇之間不可彌合的裂痕,北條時行進入鐮倉。

足利尊氏對建武新政早有失望,心懷不滿,鐮倉危急時天皇又禁止其出兵救援,鐮倉失守後尊氏再次請求授兵權出征,不果。于是他率領足利家族私兵擅自離開京都前往三河足利封地,迎戰北條。随後自封征夷大将軍、總追捕使,8月在相模川打敗北條時行,收複鐮倉。

足利尊氏起事以後,對公家一統天下的新政心懷怨恨的武家、忠于足利的各地源氏等勢力立刻集中到尊氏旗下,聲勢浩大。後醍醐朝廷則剝奪尊氏的官爵,調動忠于公家的武家勢力如新田義貞等前往鎮壓,官軍初勝,後在相模箱根的竹下敗于足利軍。

1335年12月底,足利尊氏率領大軍攻打京都,滿朝震驚,公家大臣慌亂無措,各地武家紛紛投入足利帳下,唯有新田、楠木等出兵保衛京師,新田率官軍主力防守正面,楠木率領大和、河内、和泉、紀伊、伊賀各國的軍隊扼守宇治,千種、結城、名和氏防守勢田。

足利尊氏的先鋒與正成軍遭遇,在宇治橋上戰鬥五晝夜,結果正成敗退,足利尊氏長驅入京。

延元元年(1336)1月尊氏一度攻入京都,後醍醐天皇逃至督山。但此時北畠親房的東征軍及時趕回,與新田、楠木等軍腹背夾攻,打退了足利軍。接着正成和義貞又在攝津國兵庫擊敗尊氏,尊氏和直義逃往九州。

5月,足利尊氏在九州、四國等地武家的支持下卷土重來,号稱20萬大軍,戰船7000條,分水(尊氏)、陸(直義)二路直逼京都。後醍醐天皇大驚失色,立即诏楠木正成回京。

楠木正成認為,以我方劣勢抵擋敵方優勢是無謀之舉,應當暫時避開敵人的銳鋒,讓天皇轉移到督山,自己回河内,把足利尊氏的大軍引進京都,同時封鎖澱川河口,斷絕敵人糧道,阻止物資輸入,使敵陷于困境,然後督山和河内二面夾攻。

這個計劃因為顯得非常沒有面子,遭到坊門清忠為首的公卿大臣的反對,後醍醐天皇也不甘心在尊氏面前退讓,沒有采納,而是令其出戰。在這一刻,楠木正成似乎已經覺察到了自己的命運。他率軍行至櫻井驿,将11歲的兒子正行遣返回鄉,囑咐後事,決心拼死一戰。父子兩人訣别的悲痛情景令人心酸,西鄉隆盛曾作詩雲:殷勤遺訓淚盈顔,千裁芳名在此間。花謝花開櫻井驿,幽香猶逗舊南山。

新田與楠木聯軍在和田岬-湊川一線布防,足利尊氏制定佯動作戰,令先鋒細川定禅的船隊插上自己從光嚴天皇處獲得的旌旗,冒充帥船通過和田岬以後,突然向神戶方向前進,新田義貞信以為真,放棄海岸陣地追擊,尊氏率兵在新田和楠木之間突入,新田誤認為足利主力已經登陸,認為大勢已去,退到神戶,尊氏的水軍主力乘機在兵庫登陸。

楠木正成預料此戰必敗,但為了回報天皇的恩典,決心死戰到底,他率領700餘騎在湊川的西宿布陣,支援新田義貞。此時新田義貞率領25000騎在和田禦崎布陣,迎戰尊氏的主力,肋屋義助以5000人守輕島,夫館氏時以3000多人在燈爐堂的南濱配合,但義貞和正成兩陣之間有兵庫港相隔,無法互相支援。

1336年5月29日,正成、正季兄弟兩人和足利直義在湊川(今神戶市)對戰,經過數次戰鬥,直義大軍反而受到楠木正成孤軍的迫擊,直義的坐騎被箭射倒,曾一時陷于險地,最後不得不向須磨的上野方向撤退。足利尊氏親帥吉良、石堂、上杉等6000騎前往救援。楠木軍與其激戰數小時,傷亡慘重。盡管如此,正成仍然不屈服,率領殘兵繼續抵抗。到最後身負數傷,精疲力竭,無奈跑進湊川北部一村莊的老百姓家裡,檢查身上受傷,竟有11處之多,部署僅剩73人,而且全部負傷,實在不能再戰。

正成向胞弟正季問道:“說來善惡的一生是按臨終的一念來解脫的,九界(佛教十界中除去佛界的九個世界,即菩薩、緣覺、聲聞、天上、人間、修羅、畜生、餓鬼和地獄)當中你的願望是哪一界?”

“我的唯一願望是七生(輪回七次)同樣生于人間,消滅朝廷的敵人。”正季哈哈大笑說。

“罪孽深重的你我都這樣想呀!那樣的話讓我們一起更換生世來達到這個夙願吧!”正成神色非常高興地說。

于是為了“七生報國”,兄弟兩人互刺而死。接着楠木正成一族13人和部下六十人都進入客廳自盡。那天是1336年5月29日,正成42歲。

足利尊氏對正成之死也很感動,派人将其頭送到河内水分的遺族那裡,葬于河内長野市觀心寺。

楠木正成的長子正行(?一1348)在父親戰死的時候是11歲(或13歲),當他接到父親之頭的時候十分悲傷,要想自殺,被母親勸阻,進行庭訓,誓為父報仇。南朝興國年間(1340—1349)正行取名為“帶刀”和“右衛門尉”,繼父家業為河内守兼攝津守。

1347年(南朝正平二年,北朝貞和三年)11月在攝津住吉瓜生野及天王寺打敗細川顯氏、山名時氏。足利尊氏接到任吉和天王寺失敗的消息後,便計劃消滅楠木氏的勢力,派高師直、師泰兄弟帶兵六萬攻打河内,正行與弟正時、和田賢秀等一族到吉野參拜天皇,決一死戰。次年即1348年(南朝正平三年,北朝貞和四年)1月2日在四條田激戰,寡兵力戰不勝,最後與弟正時互刺而死。

轶事典故

最早記載楠木正成的名字是《太平記》卷三,其中寫道:元弘元年(1331)8月27日天子臨幸笠置山,以本殿為皇宮,向天下招募勤王的武士,但沒有一個人來應募。天皇很覺煩悶,後來不知不覺睡着了,做了一個夢:在紫宸殿的庭院前有一棵常綠樹,枝葉茂盛,伸向南面的那條樹枝長得特别好,在其蔭涼下順次坐着三公百官;朝南的上座,坐墊鋪得很高,沒有人坐。

天皇感到奇怪,這是為誰而設的座位呢?正在思量的時候,兩個紮發髻的兒童忽然出現,跪在天皇面前用袖擦淚說:天下之間暫無陛下栖身之處,但在那樹苗下有朝南的座位,這是為皇上而設,請暫且坐在那裡吧。兩童子說完便向天上飛去。不久天皇夢醒了。

天皇認為這是天托給他的夢,便詳解夢境,在“木”字旁邊加個“南”字,使之成個“楠”字。天亮後天皇便問該寺的僧人,附近有沒有姓楠的武士。僧人說有個人叫楠多門兵衛正成,武藝高強,是敏達天皇四代孫,左大臣桔諸兄的後裔。于是天皇立刻下令将楠木正成召來。

上一篇:玉真公主

下一篇:餘程萬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