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忠渭

楊忠渭

四川大學水利水電學院教授
楊忠渭,1935年在浙江甯波出生,少時随父母遷至上海生活,并積極響應國家号召參軍入伍到了四川,後曾在峨眉山氣象站工作,因工作表現優異,加入中國共産黨并擔任了峨眉山氣象站的站長。1960年,他被保送至原成都工學院(原成都科技大學前身)攻讀水文專業五年制本科,但因遭遇文化大革命,直至1968年才畢業,被分配到青海西甯的水文局的一個水文總站工作,後于1970年回到學校水文系(現四川大學水利水電學院前身)工作,直至1995年退休。[1]
    中文名:楊忠渭 外文名: 别名: 民族: 出生地: 畢業院校: 職業:教授 代表作品: 主要成就: 性别:男

網絡帖子

“50年前,一對青年男女相愛了。愛情卻遭到女方家庭反對。女孩含淚離去,對男孩說,你等我,我會給你寫信的。男孩常往收發室跑,生怕錯過女孩的信。可這一等,就是一輩子。男孩終身未婚,退休後仍在收發室義務派送信件。他,叫楊忠渭,四川大學水利水電學院退休教授。”

網上流傳

在網上鍵入“四川大學 楊忠渭”,出來的信息有540條,無一不是關于他那“執着等待50年愛情”的凄美故事。流傳得最廣的帖子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本文開頭那一段,另一部分的後面還附上了“來自網友的親身訴說”。

“50年前,一對青年男女相愛了。愛情卻遭到女方家庭反對。女孩含淚離去,對男孩說,你等我,我會給你寫信的。男孩常往收發室跑,生怕錯過女孩的信。可這一等,就是一輩子。男孩終身未婚,退休後仍在收發室義務派送信件。他,叫楊忠渭,四川大學水利水電學院退休教授。”

按照網上帖子描述,應該是一位川大學生突然發現經常送信的大爺不知所蹤,一打聽才知他生病住進醫院,收發室的師傅還順便告訴了他關于大爺的愛情故事:“老人年輕的時候有過一個女朋友,但是女方家長不同意,女孩被迫離開了。臨走的時候對老人說:‘你要等我,我會給你寫信的。’于是老人便頻頻‘光顧’收發室,生怕錯過女友的信。可誰想,這一等,就是一輩子。他始終沒能收到他所盼望的文字。老人終身未婚,無兒無女。”

這個聽來的故事被發上了網,大家紛紛傳播開了,鮮有人懷疑該故事的真實性。一位叫“成都羅毅”的認證博友說,他在望江校區3年,“常看到這位老先生踩着自行車到各宿舍送信,還誤以為是一道士呢。”原來,老人将花白的長頭發在頭頂挽成發髻,還留着長長的胡須,經常騎着自行車到處送信,成為川大的一道獨特風景。

網友“盲聾啞”則轉發了一篇寫川大的文章,裡面也提到這位老人。文章稱,“每天在川大雜亂而喧嚣的校園看到他,騎着這快要散了架的自行車在川大四處穿梭,都會猜測他的一生故事,以至于臨畢業前還要偷偷拍下兩張他的照片,那時候,真是想不到,一個真正的情聖,他的境界早就超越喜怒哀樂了,他的一生是孤單的,但我想他肯定沒有寂寞過。”

2011年8月26日,有川大學生在網上發出倡議:“同學們,如果你在宿舍門口曾收到這個老人送來的信,或者你被老人的故事所感動,請在文下留言祝福他。我們将謄抄下來,将這封川大學子的緻謝信送給他。”

當事人回應

楊忠渭回應

蔡體行婆婆與楊大爺的故事,在楊大爺口中,他是這樣說的——“我們是遠方親戚,她比我大一歲。我10歲時從老家遷到上海,周末就愛到她家去玩。我們感情很好,可能就有點那個,我當時也想過,要是跟她在一起真好……這樣的生活持續了6年,兩家的大人也比較看好我們,但後來我17歲時從軍,被分配到四川,她的家人就沒再同意我們的事。分别時我們吃了頓飯,但她沒說那些話,這麼多年我也沒等過她。”

女主角回應

在電話中,蔡體行耐心聽完原委,連說雖然事隔多年,她依然記得楊忠渭,“他是我舅媽的弟弟,所以我叫他小舅舅”。她的确和楊忠渭一起玩過,但那時年齡還小,“怎麼可能往那方面想?”更不可能談戀愛,也從來沒說給他寫信。楊忠渭到四川後就沒有回過上海,也不聯系他在上海生活的三個姐姐,而她從來就沒有到過成都。她開始有些激動。并且她說,聽說楊忠渭到成都後,“腦子就出了問題”,他媽媽在甯波鄉下,“腦子也有問題”。

故事探源

網帖的原始出處為四川大學校刊《常識》中一篇名為《川大的送信老人——楊忠渭》的文章,作者為張觀妙。不過豆瓣網上的“常識報刊亭”稿子中,并沒有涉及老人的愛情故事。隻是在跟帖中,網友“welkinchan”問道:“為什麼突然少了一段?”并以原文作者自居,加上了老人的愛情故事。目前,還無法查證網友“welkinchan”是否和張觀妙為同一人。

川大收發室的陳科長聊起這位奇怪的老人時說,老人很熱心,外語也不錯,但生活卻很潦倒,發了黴的蛋糕、壞了的蘋果都要吃。同時陳科長提到,這是個孤寡老人,有退休金,但大部分都被他幾個所謂的幹兒子、幹女兒騙起走了。他同時稱,老人并不是教授,隻是普通工作人員。

上一篇:孟瑞鵬

下一篇:李澤鋒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