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幺

楊幺

南宋起義軍成員
楊幺(1108-1135),南宋義軍首領。名太,龍陽(今湖南漢壽)祝家崗(今新興鄉)人。[1]出生雇工,幼時讀私塾2年,辍學後在商船上傭工糊口。南宋初,鐘相起事,幺為首領之一。鐘相死後,他與夏誠、黃佐、周倫、楊欽等率其中馀部,利用河湖港汊,設立營寨,堅持戰鬥。
    本名:楊幺 别名:楊太,天柱曜星,全義勇 字: 号: 所處時代:宋朝 民族族群: 出生地:龍陽祝家崗 主要作品: 主要成就:從鐘相起義 民族:漢族

主要事迹

南宋建炎四年(1130)二月,從鐘相起義,因其在義軍諸首領中年齡最幼,土語謂幼為麼,故呼楊麼。

三月,鐘相犧牲。楊麼聯絡龍陽之夏誠、楊欽、楊廣及慈利陳寓信、松滋李合戎、澧陽英宣等數十名首領,繼舉義旗,集結8萬起義将士,伐木為船,壘土成寨,堅持戰鬥。沿湖一帶,寨栅林立,風帆栉次,農民軍聲威複振。

是年6月,南宋王朝委程昌寓為鼎、澧州鎮撫使、兼鼎州知府,鎮壓楊麼起義軍,被截擊,僅以身免。紹興元年(1131)正月,義軍再敗程昌寓,繳獲官軍車船及督料匠手高宣,并為所用,在各水寨大造車船。

戰船高兩三層樓,可容納近千人。艙内裝車輪,踏車擊水,往來飛快。又設拍竿,長10餘丈,上放巨石,下安辘轳,頂系繩索,遇敵船近,一拉繩索,便可飛石擊船。

更添木老鴉、魚叉、弩拿子等投擲武器和長兵器,使官船無法接近。農民軍踏動車船沿湖作戰,勢力伸向環湖各州縣,南宋朝廷更加惶恐。

紹興二年(1132)十二月,宋高宗啟用李綱為帥,四路合擊楊麼。為适應鬥争需要,楊麼于次年4月,由洞庭湖區各縣起義軍推為總首領,稱大聖天王,并用以紀年,立鐘相少子子儀為太子,封黃誠為軍師、左仆射,楊欽為軍馬太尉。

設總寨于寶台山(今圍堤湖鄉寶台村),關口要隘分置水寨70餘個,李綱的“四路圍剿”被粉碎。宋高宗改派龍圖閣直學士折彥質及荊南制置使王燮率兵鎮壓,均遭失敗。

主要戰役

下沚江之戰

南宋建炎四年至紹興元年(1130—1131年),在楊麼起義作戰中,南宋水軍進攻洞庭義軍,于下沚江(今湖南漢壽東北)被楊麼義軍擊敗的水上作戰。

四年春,湖南義軍首領鐘相被俘殺後,楊麼、夏誠、周倫等聚衆數十萬,退據龍陽(今湖南漢壽),于洞庭港汊交錯、險峻島嶼中創建水寨,據陸向水,維舟岸側,嚴密設防,繼續與官府抗衡。

鼎澧鎮撫使兼知鼎州程昌寓率軍進剿,于鼎口(今湖南常德東,沅水入洞庭湖處)被楊麼水寨義軍擊敗後,焦燥不安,偶得水手木匠高宣獻車船(以腳踏木制機輪為動力的大型戰船)圖樣,遂令按圖打造。

同時招充水軍,召募辰、沅、靖(今湖南沅陵、芷江、靖縣)等州洞丁刀弩手,合為一軍,專習水戰,欲報鼎口之辱。紹興元年,程昌寓率領新造車船及海鳅船隊徑攻下沚江夏誠水寨。

夏誠寨位于下沚江口,唯西南面臨陸,其餘皆環水,寨内重城重壕,寨外設陷馬坑,義軍有備,嚴守以待。程昌寓不顧下沚江窄狹,江水漲落不定,急欲炫耀車船威力,督軍疾進。

及至寨前,夏誠大開寨門,官軍莫測,懼而不敢入攻。尋值陰雨,衆兵淹沒泥淖數日,俟至天晴,人馬已疲。程昌寓欲撤軍,奈下沚江水漸落,沚江口灘淺,車船不能出,遭義軍奮力沖殺,大敗。

程昌寓僅乘海鳅船逃脫,車船及水手木匠高宣被義軍繳獲。自此,各寨義軍利用鼎州(今湖南常德)、德山、澧州(今湖南澧縣)、欽山、藥山、夾山盛産的松杉樟楠等木材,改制創新十餘種車樓大船,以輕便海鳅船配合,出沒于洞庭湖區,屢敗宋軍,取得水戰優勢。

陽武口之戰

南宋紹興三年(1133年),在楊麼起義作戰中,宋軍圍剿洞庭湖義軍,于陽武口(今湖南嶽陽西洞庭湖中)被楊麼義軍擊敗的著名水上作戰。

紹興元年,湖南義軍首領楊麼、夏誠等于鼎口(今湖南常德東,沅水入洞庭湖處)、下江口(今湖南漢壽東北)擊敗知鼎州程昌寓進剿後,繼領數十萬義軍環洞庭湖域分據水寨數十處,備就車船、海鳅船數百隻,兵農相兼,陸耕水戰。

逾年,田蠶興旺,實力倍增。三年四月,楊麼自号大聖天王,立鐘相少子鐘子義為太子,重建楚政權,控制北及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西至鼎澧(今湖南常德、澧縣)、東達嶽州(今湖南嶽陽)等地域,與官府抗衡。南宋王朝驚恐不安,視義軍為腹心大患,遂遣軍往讨。

六月,命王躞為荊南、潭鼎澧嶽置制使,統領所部3萬禁兵及禦前統制崔增、神武後軍統制高進部5000人;調韓世忠等部舟船500隻、攜5月糧從行,并節制荊潭制置司水軍統制吳全所部戰船數百、兵萬餘,前往鎮壓。

十月,王躞率水軍至嶽州,自水路下遊進兵;遣統制官右世達率2000兵趨鼎州,會程昌寓于上遊,企圖兩面夾擊。二十九日,王躞率軍出擊,與楊麼車船水軍短兵激戰,舟船矮小不敵車船,乃敗退橋口(今湖南湘陰西南湘江西岸)。

後自率神武前軍萬餘人,陸行趨鼎州,轉從上遊進剿,并留崔增、吳全等設伏嶽州蝙山、洞庭湖口、牌口等處,令以待候上遊逼逐,攔截掩殺潰退義軍。

楊麼察其謀,将計就計,預先将上遊諸寨民衆、牲畜轉移至酉港(今湖南漢壽東北酉港鎮)隐蔽;以部分水軍牽制上遊宋軍,遣數千人潛乘車船數隻,偃旗息鼓,放流東下,誘殲下遊宋軍。

十一月十二日,王躞、程昌寓率3萬步騎及鼎州水軍,出下讓江口,水陸并進,對沿湖義軍水寨逐個圍剿,所至皆為空寨。時崔增、吳全伏兵待候日久,遣人探望,見湖中飄流數隻車船,料為義軍潰敗,即率所部乘舟船數百,争相入湖,蜂踴而進。

将至陽武口,水面寬闊,義軍突然擂鼓呐喊,踏車回旋,橫沖直撞,将宋軍舟船全部撞沉,盡殲崔增、吳全及屬下萬餘人。旋班師酉港,集中車船水軍再敗王躞等軍。

此戰,楊麼巧施疑兵,利用車船水上優勢,大獲勝捷,成為義軍擊敗官軍的一次著名的水上戰役。

社木寨之戰

南宋紹興四年(1134年)正月至八月,在鐘相、楊麼起義作戰中,楊麼義軍在鼎州(今湖南常德),全殲南宋社木寨(今湖南常德東)守軍的反擊戰。

三年,南宋荊南、潭鼎澧嶽制置使王躞率諸軍出鄂州(治今湖北武漢市武昌),會知鼎州程昌寓所部,入洞庭湖圍剿楊麼義軍,于下遊陽武口(今湖南嶽陽西洞庭湖中)敗績後,王躞自還鄂州,留統制官王渥、趙興等四軍,轉隸程昌寓節制,移駐上讓江口(沅水支流,今湖南漢壽境)。

未幾,義軍乘勝集8隻車船,滿載精銳鐵甲士卒出酉港(今湖南漢壽東北酉港鎮)進擊上遊宋軍。雙方交戰于金風口,宋軍潰逃。程昌寓恐義軍攻鼎州,即于德山沅水對岸、社木寨、船場寨,各遣兵500人戍守。

四年正月初七,程昌寓遣統制官杜湛,會王渥、趙興共率兵出戰。初九,攻克皮真寨,俘義軍陳欽等80餘人,奪船30隻,遂以小勝招安各寨義軍。六月,王躞自鄂州再至鼎州,聞義軍拒絕招安,複遣軍進剿。七月,義軍反擊攻鼎州。

時江水暴漲,社木寨地勢低平,水滿寨中,沖斷新陂橋,守寨宋軍無船轉移被困。義軍首領楊欽率車船水軍徑入其寨猛攻,殺守将許筌。

守寨官兵五六百人疲弊無援,被殲殆盡。八月,王躞敗逃,旋南宋廷以其出戰無功,屢戰屢敗,連貶三官,并調動兵力,準備大規模進剿。

洞庭湖之戰

南宋紹興五年(1135年)二月至五月,在鐘相、楊麼起義作戰中,南宋高宗趙構遣嶽飛率軍入洞庭湖,鎮壓楊麼義軍的水上作戰。

建炎末,湖南義軍首領鐘相被俘殺後,楊麼等率領數十萬人占領洞庭湖區,瀕湖置寨,據湖為險;兵農相兼,陸耕積糧,打造車船,練兵水戰,繼續與官府抗衡。

紹興元年至四年,先後在鼎口(今湖南常德東,沅水入洞庭湖處)、下沚江口(今湖南漢壽東北)、陽武口(今湖南嶽陽西洞庭湖中)抗擊官軍圍剿,屢戰獲捷。社木寨之戰中,以車船水軍反攻,盡殲守寨宋軍,兵勢日盛,使官府懼之為心腹大患。

五年二月,高宗命宰相張浚為諸路兵馬都督,嶽飛為荊湖南北路制置使,劉延年為随軍轉運使,率領号稱20萬大軍前往鎮壓。

軍抵潭州(今湖南長沙),張浚布陣:分兵封鎖湘陰(今屬湖南)、橋口(今湖南湘陰西南湘江西岸)、益陽(今屬湖南)、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南陽渡等湖區諸要津。

令嶽飛率軍趨鼎、澧(今湖南常德、澧縣),自上遊襲取楊麼、夏誠等寨。五月,嶽飛至鼎州,先遣降人楊華為間,入寨潛結楊麼屬下,誘降義軍。

同時,置寨列艦,實施軍事威脅。六月初二,義軍龍陽(今湖南漢壽)汛州村大寨首領楊欽領所部3000人及戰船出降;尋其餘大寨首領劉衡、金琮、劉诜、黃佐等亦舉寨相繼就招。

義軍大部被瓦解,惟楊麼、夏誠仍據寨自固。嶽飛知湖區地勢艱險莫測,且舟師水戰不及義軍車船水軍,遂先遣人開堰閘洩水,放木筏堵塞湖中諸港,散青草于湖面,以滞車船。

繼以楊欽為向導,率軍進圍楊麼寨。楊麼率衆突圍,力戰失利,被俘殺,餘衆被殲殆盡。夏誠死守其寨,亦被官軍攻破。至此,鐘相、楊麼起義被官軍鎮壓。

人物蛻變

立穩腳跟後,楊麼和鐘相之子鐘子儀等領導層漸漸背叛“等貴賤,均貧富”的宗旨,衣食住行無不窮奢極欲,連睡覺的床都要金玉鑲嵌,部下士卒和治下百姓卻困苦潦倒,以緻于嶽飛一來争相投附。

楊麼不但自己享樂,更濫施兵威,焚燒無數宅院廟宇,濫殺官吏書生僧道,把濫殺無辜稱為“行法”,将野蠻燒殺與反抗朝廷壓迫混為一體,給洞庭湖地區造成了極大的破壞,以緻民不聊生,直到嶽飛平定楊麼軍後才漸漸恢複元氣。

除此之外,知州劉願得到被楊麼俘虜後設法逃回的宋軍報告,得知楊麼已經與僞齊聯盟,相約來年秋一起攻宋,此外尚有諸多證據指向雙方勾結圖謀傾複南宋,楊麼已經成為“金兵,僞齊”之外的第三大禍患。

南宋朝廷在屢次進攻失敗之後,于1135年,派嶽飛軍隊剿滅楊麼。嶽飛根據楊麼不得人心的特點,采用困撫結合的方法,旬日之間,楊麼軍将士争相歸服,楊麼遂成擒。自此,南宋對抗金兵侵略中最大的内患被消除。

人物結局

軍事上的節節勝利,使義區範圍日益擴大,楊麼執行鐘相“等貴賤,均貧富”的政治綱領,并采用“陸耕水戰”、“兵農相兼”的政策,豁免義區錢糧賦稅,發展生産,深受百姓擁戴。

勢力東越嶽陽,西至鼎澧(今常、澧一帶),北抵公安,南至長沙界内,席卷洞庭湖區7州19縣,擁衆20萬。南宋、僞齊曾多次遣使招降,均被楊麼斬首沉江。

紹興五年(1135)2月,宋高宗以右仆射張浚為監軍,從抗金前線調嶽飛為荊湖南北襄陽府路置使,發起對義軍的第七次“圍剿”。

嶽飛引誘黃誠、楊欽等投宋,并用楊欽之計,掘閘放水,伐木塞港,以雜草漂浮水面。義軍車船失去戰鬥力。6月11日,寶台山總寨被攻破,楊麼拒不降宋,泅水突圍,于天鵝凼(今圍堤湖鄉境内)為牛臯所獲,英勇就義。

楊麼死後,他的事迹在漢壽和洞庭湖區廣為流傳,形成了有地方特色的民間故事。古典文學《說嶽傳》、《後水浒傳》等都有楊麼的故事。

上一篇:YaYa

下一篇:老貓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