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子

椰子

棕榈科椰子屬植物
椰子(學名:Cocos nucifera L. )棕榈科椰子屬植物,植株高大,喬木狀,高15-30米,莖粗壯,有環狀葉痕,基部增粗,常有簇生小根。葉柄粗壯,花序腋生,果卵球狀或近球形,果腔含有胚乳(即“果肉”或種仁),胚和汁液(椰子水),花果期主要在秋季。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中文學名:椰子 中文别名:胥餘、越王頭、椰瓢、大椰 英文名:Coconut 二名法:Cocos nucifera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單子葉植物綱 目:棕榈目 科:棕榈科 亞科:槟榔亞科 族:椰子族 屬:椰子屬 種:椰子 分布:主要分布在南北緯20°之間,尤以赤道濱海地區分布最多。其次在南北緯20°-23.5°範圍内也有大面積分布。 拉丁學名:Cocos nucifera L.

椰子簡介

【别名】奶桃、可可、越王頭、椰汁、椰酒。

【注解】椰子殼硬,肉多汁,果鮮,原産東南亞地區。椰子是典型的熱帶水果,椰汁清如水、甜如蜜,飲之甘甜可口;椰肉芳香滑脆,柔若奶油。

形态特征

常綠喬木。樹幹挺直,高15-30m,單項樹冠,整齊。葉羽狀全裂,長4-6m,裂片多數,革質,線狀披針形,長65-100cm,寬3-4cm先端漸尖;葉柄粗壯,長超過1m。佛焰花序腋生,長1.5-2m,多分枝,雄花聚生于分枝上部,雌花散生于下部;雄花具萼片3,鱗片狀,長3-4mm,花瓣3,革質,卵狀長圓形,長1-1.5cm;雄蕊6;雌花基部有小苞片數枚,萼片革質,圓形,寬約2.5cm,花瓣與萼片相似,但較小。堅果倒卵形或近球形,頂端微具三棱,長15-25cm,内果皮骨質,近基部有3個萌發孔,種子1粒;胚乳内有1富含液汁的空腔。

生态習性

椰子為熱帶喜光作物,在高溫、多雨、陽光充足和海風吹拂的條件下生長發育良好。要求年平均溫度在24-25℃以上,溫差小,全年無霜,椰子才能正常開花結果,最适生長溫度為26-27℃。一年中若有一個月的平均溫度為18℃,其産量則明顯下降,若平均溫度低于15℃,就會引起落花、落果和葉片變黃。

水分條件應為年降雨量1500-2000mm以上,而且分布均勻,但在地下水源較豐富或能進行灌溉的地區,年降雨量為600-800mm也能良好生長;幹旱對椰子産量的影響長達2-3年,長期積水也會影響椰于的長勢和産量。

椰子适宜在低海拔地區生長,中國海南島在海拔150-200m以下的地方才能生長發育良好。

适宜的土壤是海岸沖積土和河岸沖積土,其次是砂壤土,再次是礫土,粘土最差。地下水位要求1.0-2.5m,排水不良的粘土和沼澤土不适宜種植。就土壤肥力來說,要求富含鉀肥。土壤PH值可為5.2-8.3,但以7.0最為适宜。椰子具有較強的抗風能力,6-7級強風僅對其生長和産量有輕微的影響。8-9級台風能吹斷少數葉片,并撕破小葉。10-12級以上強台風對椰子有嚴重的危害。

條件适宜,椰子植後2年開始給實,15-18年為盛産期,單株結果40-80個,多者超過100個,經濟壽命超過80年。椰樹每年産生的葉片數,随樹齡不同而異,盛産期前,有随樹齡增加而增加的趨勢,盛産期後略有降低,但仍可保持恒定。大緻幼苗期年抽葉約了片,未結果幼樹10-13片,幼齡結果樹14-15片,成齡樹12-13片。随着植株衰老,年産生葉片數相應減少。

一年内,由于季節的變化,每月的抽葉數也有一定的變化(表150-1)。幼齡結果樹每年抽出的花苞數較成年樹少,前者平均為10.6個後者為12個。一年中,抽苞數以5-6月為最多,11-12月最少。花苞抽出後經3.5個月露出花序,稱為開花,開花最多的7-9月,并且所開放的花苞中雌蕊最多,11月至次年3月最少。椰子自受精至果實發育成熟需12個月時間。

地理分布

椰子為古老的栽培作物,原産地說法不一,有說産在南美洲,有說在亞洲熱帶島嶼,但大多數認為起源于馬來群島。現廣泛分布于亞洲、非洲、大洋洲及美洲的熱帶濱海及内陸地區。主要分布在南北緯20°之間,尤以赤道濱海地區分布最多。其次在南北緯20°-23.5°範圍内也有大面積分布。中國種植椰子已有2000多年的曆史。現主要集中分布于海南各地,台灣南部、廣東雷州半島,雲南西雙版納、德宏、保山、河口等地也有少量分布。

栽培技術

繁殖

種子繁殖

完全成熟的椰子,隻要有适當的溫濕條件,兩個多月的時間就開始發芽。海南普遍采用預備苗圃催芽法。選擇半蔭蔽、通風、排水良好的環境,清除雜草樹根,耕深15-20厘米,開溝,寬度比果稍寬,将種果一個接一個的斜靠溝底45°角,埋土至果實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當芽長10-15厘米時,移芽到有适度蔭蔽的苗圃中 ,注意澆水、排水、除草和施肥。一般一年左右,苗高約1米便可出圃定植。

種胚繁育

通過對影響椰子胚離體培養成苗關鍵因素的研究,掌握胚萌發、胚苗生長及促根壯苗各個培養階段的最佳 培養基配方,形成一套成熟的胚離體培養技術體系,在國内首次成功獲得胚培苗完整植株并移栽成活。

以成熟胚為椰子組織培養的外植體,誘導出良好的胚性愈傷組織,建立了外植體的無菌培養體系,利用胚離體培養技術建立椰子種質離體保存庫保存椰子種質資源。

可應用于椰子優良種苗的大規模繁育,特殊種質資源的離體保存,培育椰子基因操作的受體材料,進行種質資源創新利用等領域。有利于椰子種質資源的收集、保存和利用,促進國際間椰子種質的交流,進一步豐富我國椰子種質資源

品種

椰子栽培曆史悠久,在長期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中,形成許多類型和變種。近年來以栽培品種角度分析、鑒别認為有野生種和栽培種,栽培品種中又可分為高種、矮種和雜交種。

優種選擇

在生産上通過選擇母樹,采收優良種子來提高椰子的産量及質量。

母樹選擇單株的産量高,樹冠球形或半球形,具有28~30片葉以上,6~8個果穗的椰子樹為采種母樹。

選果種在椰子成熟季節,選擇充分成熟、大小适中、近圓形的果實,即“密、重、熟”選法。“密”即植株較矮,葉片、果數多、分布均勻;“重”即果的比重大,皮薄肉厚,發芽率高易育成壯苗;“熟”即成熟的果實,搖動後有清晰的“響水”聲音。果種采下後,貯存在通氣、隐蔽和幹燥的地方,一個月後再進行催芽。

營養價值

椰子的營養價值很高。我國的中醫認為,椰肉味甘,性平,具有補益脾胃、殺蟲消疳的功效;椰汁味甘,性溫,有生津、利水等功能。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椰肉中含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椰油中含有糖份、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等;椰汁含有的營養成分更多,如果糖、葡萄糖、蔗糖、蛋白質、脂肪、維生素 B、維生素 C以及鈣、磷、鐵等微量元素及礦物質。

由此可以看出椰子是藥食兩用的佳品。當脾胃倦怠、食欲不振、四肢乏力、身體虛弱時,将椰肉切碎,并加入适量的雞肉和糯米,蒸熟後飲食,效力更佳,因為雞肉、糯米及椰肉三者皆滋補,用炖湯的方式處理,補益功效更加顯著;椰子中加入冬瓜子可瀉肺火;加性涼的雪肉或清補的黃耳可中和椰子的溫燥;患寒咳時,也不妨吃些椰肉,能起到止咳、化痰的作用。體内熱盛的人不宜吃椰子;如果您長期夜睡,愛吃煎炸食物,容易發脾氣,口幹舌燥的話,也要切記請勿多吃椰子。

應用價值

椰子的用途十分廣泛,以其為原料的産品達360多種,故有“寶樹”之稱。

椰根——可提取汁液治療痢疾,民間還有用椰根泡茶治療乙肝。

椰木——質地堅硬,花紋美觀可做家具和建築材料。

椰葉——可用于編織,制作日常生活用品,也是日常燃料。還可用于插花中的插葉,襯托花朵的美麗。

椰花苞——可割取椰花汁釀制椰花酒,或提煉椰汁糖等。

椰衣纖維——是優質纖維,可作襯墊填料、掃帚、毛刷及海上纜繩。

椰殼——質地堅硬,冷熱不變形,可制優質活性炭,或加工成椰雕、樂器等工藝品。

椰肉——可制成椰幹、椰奶粉、椰蛋白、椰子汁、椰蓉及無色椰子油等。

椰子水——含有維生素B和C、激素、糖等成分,是天然的清涼飲料,也可用于加工其它食品。

椰油——主要是工業用油,為制皂的優質原料,發泡力強可制高級香皂、牙膏。                         

椰麸——優質的牲畜飼料。

此外,椰子還有豐富的藥用價值:

一、椰子:

化學成分:椰子含油35%-45%。油中含遊離脂肪酸20%,羊油酸(caproic acid)2%,棕榈酸(palmitic acid),羊脂酸(caprylic acid)9%,羊蠟酸(capric acid),油酸(oleic acid)2%,月桂酸(lauric acid);還含豆甾三烯醇(stignastatrienol),豆甾醇(stig-masterol)及岩藻甾醇(fucosterol),α-菠菜甾醇(α-spinasterol)及甾醇(sterol)。碳水化合物約15%,主要有水蘇糖(stachyose),蔗糖(sucrose),葡萄糖(glucose)。蛋白質不到5%,其中包括清蛋白(albumin),球蛋白(globulin),醇溶蛋白(proamine)等。含維生素(vitamin)B1 173μg%,B5 103μg%,B2微量、α-生育酚(α-TOCO-pherol)700μg%,γ-生育酚γ-tocopherol)250μg%。維生素C的含量以未成熟果中較高。果核含甘露聚糖(MANNAN)。

功效:補脾益腎;催乳

主治:脾虛水腫;腰膝酸軟;産婦乳汁缺少

功效分類:補脾益腎藥;催乳藥

性味:味微甘;辛;性平

藥材基源:為棕榈科植物椰子的種子。

用法用量:内服:煎湯,6-15g。

二、椰子殼

化學成分:椰子殼含灰分0.61%,木質素36.51%,纖維素53.06%,戊聚糖29.27%(總量)。纖維素含成聚糖20.54%,灰分中主成分為氫氧化鉀(KOH)。

歸經:肺;肝;腎經

功效:祛風;止痛;利濕;止癢

主治:楊梅瘡筋骨痛;心胃疼痛;體癬;腳癬

功效分類:清熱燥濕藥

性味:苦;平

藥材基源:為棕榈科植物椰子的内果殼。

用法用量:内服:燒存性浸酒,6-10g;或研末,每次2-3g。外用:适量,熬膏或制油外塗。

三、椰子油:

化學成分:果肉含油量為60-65%。油中含遊離脂肪酸20%,羊油酸2%,棕榈酸7%,羊脂酸9%,脂蠟酸5%,羊蠟酸10%,油酸2%,月桂酸45%。椰子油的甾醇中含豆甾三烯醇(Stigmastatrienol)4.5%,豆甾醇(Stigmasterol)及岩藻甾醇(FucosCerol)31.5%,α-菠菜甾醇(α-Spinasterol)及甾醇6%,β-谷甾醇58%。

歸經:肺;脾經

功效:殺蟲止癢;斂瘡

主治:瘡癬;濕疹;凍瘡

功效分類:清熱燥濕藥

性味:辛;微溫

藥材基源:為棕榈科植物椰子的胚乳,經加工而成的油。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塗搽。

文獻記載

《海藥本草》:“主消渴、吐血、水腫,去風熱。”

《本草求原》:“治夾陰風寒邪熱。”

《本草綱目》:“椰子瓤,甘,平,無毒,益氣,治風,食之不饑,令人面澤。椰子漿,甘,溫,無毒,止消渴,塗頭,益發令黑,治吐血水腫,去風熱。”

《全國中草藥彙編》:“補虛,生津,利尿,殺蟲。主治心髒性水腫,口幹煩渴,姜片。”

宋·秦觀。《醉鄉春》:“社甕釀微笑,阗缺椰瓢共舀。”

宋·黃庭堅。《椰子》:“漿成乳酒醺人醉,肉載鵝肪上客盤。”

民間傳說:相傳林邑王與越王有怨,使刺客乘其醉,取其首,懸于樹,化為椰子,其核猶有兩眼,故俗謂之越王頭,而其漿猶如酒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