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芳和孟小冬

梅蘭芳和孟小冬

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梅蘭芳和孟小冬》是2008年12月1日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寫了梅蘭芳與孟小冬達蹇相系的命運以及他倆各自的人生:從生活到藝術。本書稿是關于一代紅伶孟小冬和梅蘭芳的故事。有人說,梅蘭芳開啟了孟小冬的悲劇人生;也有人說,孟小冬使梅蘭芳的清白人生留下了一塊陰影。這些說法都帶有強烈的主觀意識,不免失之偏頗。
    書名: 别名: 作者:李伶伶 類别: 原作品: 譯者: 出版社: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江蘇文藝出版社 頁數:278頁 定價: 開本:16開 裝幀:平裝 ISBN:9787539929828 中文名:梅蘭芳和孟小冬 價格:¥29.00 語種:中文

内容簡介

《梅蘭芳和孟小冬》

“隻是一切都過去了。”

據說,這是孟小冬晚年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話。她不說“一切都過去了”,而是說“隻是一切都過去了”。如果她說“一切都過去了”,那麼人們就可以感受得到她對過去了的人和事的确已經從容而淡然。但是,她卻在“一切都過去了”之前加上了“隻是”兩個字。這也許是她無心的非刻意而為,卻恰恰從中透出她心底隐秘之處仍然錯綜雜亂。

“隻是”,包含了太多無法言明的東西,可以理解為“不論……隻是……”,也可以理解為“哪怕……隻是……”;更可以理解為“盡管……隻是……”。這“不論”、“哪怕”、“盡管”後面的一切,客觀上,是過去了;主觀上,卻沉澱在了她的内心深處。它們組成了她的人生,于是,她這一輩子,就是不想耿耿于懷似乎也不行了。長久以來,孟小冬這個名字,留在很多人記憶中的,已不單單是一代紅伶,一介名優,而是一個在舊時代受封建遺毒侵害、曆經坎坷的悲慘女人。很多人為她兩次為人妾而掬同情之淚。但無論何時提及孟小冬,總繞不過另外一個人的名字:梅蘭芳。

有人說,梅蘭芳開始了孟小冬的悲劇人生;也有人說,孟小冬使梅蘭芳的清白人生留下了一塊陰影。這些說法都帶有強烈的主觀意識,不免失之偏頗。梅蘭芳選擇了孟小冬,孟小冬也選擇了梅蘭芳。這是他們的選擇。如果說孟小冬選擇梅蘭芳,結局是悲劇的話,那麼,深層次的原因,恐怕當歸于她是女人,是一個生活在舊時代的女人,是一個生活在舊時代卻偏偏以唱戲為生的女人。這一切,使她的命運不可逆轉。有一句話似乎已經成為經典:性格決定命運。換句話說,選擇,也決定了命運。

作者簡介

李伶伶,傳記文學作家,先後榮獲第十三屆中國圖書獎、第四屆金陵文學獎一等獎、1993-2003年江蘇省報告文學一等獎,江蘇省第二屆“紫金山文學獎”,第三屆中國傳記文學獎等,出版過《梅蘭芳大傳》等作品。

目錄

梨園世家

梅蘭芳的家世背景清晰明了

孟小冬身世成謎

梅蘭芳出生于梨園旦行世家,三世唱旦

孟小冬成長于梨園生行世家,三代唱生

“老佛爺”賜梅蘭芳祖父“胖巧玲”

孟小冬的祖父人稱“老孟七”

出生

甲午戰争那年,梅蘭芳出生

孟小冬出生時,正逢國喪期

梅家家道中落,梅蘭芳十歲之前,“幾乎成了一個沒人管束的野孩子”

孟小冬的童年單純而快樂

梅蘭芳四歲喪父、十四歲喪母

幼時的孟小冬常被母親帶着進廟燒香拜佛

初次登台

姑母說,少時的梅蘭芳“言不出衆,貌不驚人”

孟小冬學戲從“拿大頂”開始

梅蘭芳被師傅斥責“祖師爺沒給你飯吃”

青衣師傅吳菱仙被請進了梅家,為梅蘭芳開蒙

孟小冬被“寫”給了姨父仇月祥

梅蘭芳首次登台被抱上舞台

孟小冬首次登台唱的是堂會

學戲、唱戲

少年梅蘭芳師承名師,練功很慘烈

搭班喜連成,梅蘭芳和麒麟童成了同學

倒倉了,結婚了,養鴿子了

跪唱《玉堂春》,梅蘭芳初嘗“紅”滋味

孟小冬的三年學藝期轉瞬即過

走紅

京城菊榜,梅蘭芳中了一次“探花”

譚老闆倚老賣老,梅蘭芳大膽接招,機智應對

孟小冬六歲出外跑碼頭

梅蘭芳二十歲時才第一次離開北京

孟小冬離開上海時,梅蘭芳南下到上海

跑碼頭(一)

在北京的梅蘭芳“紅”在上海

在上海的孟小冬“紅”在無錫

初到上海。梅蘭芳隻挂“二牌”

初到無錫,孟小冬演大軸

王鳳卿為梅蘭芳争“壓台”

孟小冬被視為天才

跑碼頭(二)

又赴上海,梅蘭芳第一次遇險,險些被打斷腿

排新戲,“梅派”戲初露峥嵘

孟小冬在上海首次登台時,梅蘭芳第三次赴滬演出

孟小冬出師那年,梅蘭芳第一次出國到日本演出

又赴無錫,孟小冬在袁世凱女婿家唱堂會

1924年,孟小冬第三次到無錫,梅蘭芳第二次到日本

組班、搭班(一)

喜群社的班主是梅蘭芳,梅蘭芳在喜群社挂頭牌

孟小冬跟上海大世界簽了一年合約

梅蘭芳赴南通,和實業家張謇交誼

盂小冬、孟鴻群父女同演一出戲

梅、孟同登上海舞台

梅蘭芳第一次拍電影,拍攝場景被稱作“古今中外荟萃的奇景”。

梅蘭芳學畫,拜師齊白石

組班、搭班(二)

孟小冬簽約上海共舞台,改“孟筱冬”為“孟小冬”

梅蘭芳、楊小樓合組崇林社,排演《霸王别姬》

孟小冬赴南洋小呂宋

梅蘭芳組班承華社赴香港演出

孟小冬赴漢口,和姚玉蘭義結金蘭

京城聚首

梅蘭芳又拍了五部電影

孟小冬搭班白玉昆班

“梅派”新戲又增八出,每出都有新創造

孟小冬北上,抵濟南,險遭“狗肉将軍”欺淩

梅蘭芳請泰戈爾看戲,泰戈爾贈纨扇

孟小冬過津門,初抵北京,一出《四郎探母》一炮而紅

梅孟同台

梅孟之戀

孟小冬定居北京,拜師陳秀華

梅蘭芳頻繁接待外國友人,梅宅成了“外交場所”

梅、孟合唱《遊龍戲鳳》

梅、孟兩情相悅,漸生情愫

梅蘭芳有妻室,前有王明華,後有福芝芳,還有無果而終的劉喜奎

友人撮合,梅孟結合,另擇新屋而居

梅孟分手(一)

反對徒兒成婚,仇月祥離京返滬

梅、孟新婚,甜蜜而溫馨

遷新居,金屋藏嬌

“四大名旦”稱謂的來曆

熱熱鬧鬧的“五大名伶新劇奪魁投票活動”

撲朔迷離的一樁“血案”,兇手姓李?姓王?

梅、孟關系蒙上陰影

梅孟分手(二)

梅蘭芳内憂外患

内,攜妻赴天津,孟小冬心生不滿

外,《鳳還巢》“禁演”風波

孟小冬不甘被“藏”金屋,也赴天津,重登舞台

梅蘭芳發妻王明華病故

孟小冬争寵

梅蘭芳冒破産危險赴美

梅孟分手(三)

赴美名單公布,沒有福芝芳,也沒有孟小冬

梅蘭芳抵美,第一場招待演出,觀衆“聽不懂”

張彭春加盟梅劇團

“梅蘭芳熱”彌漫在美國本土

梅蘭芳和範朋克、梅蘭芳和卓别林結下友誼

梅蘭芳被授予博士榮譽學位

梅蘭芳伯母去世,引發“戴孝風波”

梅、孟終于分手

孟小冬公布“緊要啟事”

與杜月笙

梅蘭芳創辦“國劇學會”

《戲劇月刊》為四大名旦排座次

盛大的杜家堂會

早在1925年,孟小冬結識杜月笙

婚姻受挫,孟小冬拟絕食自盡

梅、孟分手,杜月笙從中調解

重新登台

“九·一八”那天,“少帥”張學良正在看梅戲

孟小冬拜師言菊朋、蘇少卿

梅蘭芳自平遷滬,創排抗日大戲《抗金兵》和《生死恨》

孟小冬心灰意冷,皈依佛門,又重登舞台,再拜師程君謀

梅蘭芳第一次赴蘇聯,世界三大戲劇理論體系形成

與餘叔岩

梅、孟參加杜月笙舉辦的“義赈會”,卻失之交臂

梅蘭芳返回北平,和弟子程硯秋打對台

孟小冬南下上海,成了杜月笙的又一個女人

“七·七”事變後,梅蘭芳拒絕登台

孟小冬赴香港,和杜月笙、姚玉蘭會面

梅蘭芳赴香港,從此滞留于此

孟小冬拜師餘叔岩

梅蘭芳曾經救贖餘叔岩,餘叔岩誓言“甘願為蘭弟挎刀”

息演

孟小冬求教餘叔岩,甚少演出

梅蘭芳蓄須明志,謝絕舞台

抗戰勝利,孟小冬參加電台播音

梅蘭芳複出,在上海演昆曲

杜月笙由港回滬,孟小冬再次入住杜公館

梅蘭芳在上海,第二次和弟子程硯秋打對台

孟小冬參加杜月笙慶壽演出,這是她最後一次登台,永遠的分離

齊如山勸走,梅蘭芳卻留在了大陸

杜月笙勸走,孟小冬先去上海,後離滬赴港

梅蘭芳參政議政,做了政府官員,卻遭遇了一場政治風波

孟小冬嫁給杜月笙

梅蘭芳重返北京

杜月笙死,孟小冬搬出杜公館

梅蘭芳赴朝慰問

有人勸說孟小冬回大陸,未果

梅蘭芳入黨,絕唱《穆桂英挂帥》

1961年,梅蘭芳去世

1967年,孟小冬遷居台灣台北

十年後,冬皇去世

上一篇:四川大涼山

下一篇:易學萬年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