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

林清玄

中國台灣當代男作家、散文家
林清玄(Lin Qingxuan,1953年2月26日—2019年1月23日)筆名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俠安、晴軒、遠亭,中國台灣當代作家、散文家。林清玄1953年2月26日出生于中國台灣省高雄縣旗山鎮。1967年起,住在台南,并在瀛海中學就讀。1970年,在報紙上發表《行遊劄記十帖》。1972年,考入世界新聞專科學校。1981年,出版散文集《溫一壺月光下酒》。1986年,散文集《紫色菩提》在中國大陸出版。1990年,散文集《紅塵菩提》在中國大陸出版。2008年,散文集《平常茶非常道》在中國大陸出版。2014年,散文集《清歡玄想》在中國大陸出版。2016年,散文集《心有歡喜過生活》在中國大陸出版。2019年1月23日,因心肌梗死,在中國台灣去世。
  • 中文名:林清玄
  • 外文名:Lin Qingxuan
  • 别名:秦情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中國台灣省高雄縣旗山鎮
  • 畢業院校:世界新聞專科學校(現世新大學)
  • 職業:作家、散文家
  • 代表作品:《菩提十書》
  • 主要成就:1979年《中國時報》文學獎1985年國家文藝獎
  • 出生日期:1953年2月26日
  • 逝世日期:2019年1月23日
  • 信 仰:佛教

人物經曆

1953年2月26日,出生于中國台灣高雄縣一個世代務農的家庭。八歲時,立志要成為作家,也自此養成了一生讀書的習慣。

1967年起,住在台南,并在傍海的瀛海中學就讀,一邊求學一邊寫作,以投稿賺取生活費,堅持每天寫一千字。

1970年,正式在報紙上發表《行遊劄記十帖》,引起關注,确立了當作家的志向。

1971年,高中畢業。

1972年,考入世界新聞專科學校(現世新大學)電影系,到台北學習,受教于宋存壽、丁善玺、陳耀圻等導演,創辦《電影學報》并任社長,創辦《奔流》雜志任總編輯,創辦《新聞人周報》任總主筆。

林清玄相冊

林清玄相冊(14張)

1973年,出版了第一本書《陽園已唱千千遍》。

1974年,出版第二本書《蓮花開落》。

1975年,出版散文集《稚鳥啼》。

1976年,大學畢業。

1976—1978年,服兵役兩年。

1978年,選擇到《中國時報》(海外版)任記者、主任、撰述、主筆、總編。

1978年,離開報社後,進入中國台灣中華電視台任企劃部主管,主持電視台《生活筆記》節目,并主持中國廣播公司的帶狀節目《林清玄時間》。

1979年,獲得《中國時報》文學獎。

1981年,散文集《溫一壺月光下酒》在中國台灣出版。

1985年,因厭倦了傳播界的工作而辭職,去大溪山上閉關,打算寫一些對佛經的真實體會的東西;同年,獲得國家文藝獎。

1988年,下山,開始寫作“菩提系列”和“現代佛典系列”,并四處演講。

1990年,出版散文集《紅塵菩提》。

1995—1996年,再次閉關,準備有聲書系列的出版。

1998年,推出有聲書《打開心内的門窗》。

1999年,散文集《溫一壺月光下酒》在中國大陸出版。

2000年,推出有聲書《走向光明的所在》,再度熱銷。

2008年,散文集《平常茶非常道》在中國大陸出版。

2014年,散文集《清歡玄想》在中國大陸出版。

2016年,散文集《心有歡喜過生活》在中國大陸出版。

2019年1月23日,因心肌梗死,在中國台灣去世。

個人生活

1979年,林清玄與陳彩鸾結婚,後離婚。1997年,林清玄和方淳珍結婚。

主要作品

中文名

出版年

出版社

《蓮花開落》

1974

中國台灣勝夫書局

《稚鳥啼》

1975

《蝴螺無須》

1978

台北皇冠出版社

《冷月鐘笛》

1979

皇冠出版社

《溫一壺月光下酒》

1981

台北九歌出版社

《鸢香爐》

1983

九歌出版社

《金色印象》

1984

中國台灣自立晚報社

《白雪少年》

九歌出版社

《迷路的雲》

1985

九歌出版社

《玫瑰海岸》

九歌出版社

《紫色菩提》

1986

九歌出版社

《鳳眼菩提》

1987

九歌出版社

《如意菩提》

1988

九歌出版社

《紅塵菩提》

1990

九歌出版社

《随喜菩提》

1991

九歌出版社

《煩惱平息》

1992

洪建全基金會

《歡喜自在》

《有情菩提》

九歌出版社

《清音五弦》

2003

九洲出版社

《感性的蝴蝶》

2004

中國盲文出版社

《在雲上》

2006

河北教育出版社

《林泉》

《玄想》

《心的菩提》

2007

《情的菩提》

《平常茶非常道》

2008

河北教育出版社

《心美,一切皆美》

2010

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境明,千裡皆明》

九歌出版社

《情深,萬象皆深》

2012

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清歡玄想》

2014

河北教育出版社

《心外無物,随遇而安》

2015

線裝書局

《氣清景明,繁花盛開》

2016

作家出版社

《心有歡喜過生活》

長江文藝出版社

《文化陣痛》

1984

時報出版社

《長在手上的刀》

1978

時報出版社

《鄉事》

1979

東大出版社

《在刀口上》

1982

時報出版社

《宇宙的遊子》

1984

時報出版社

《山中傳奇》

1979

四季出版社

《維鳥啼》

1978

德馨室出版杜

《在暗夜中迎曦》

1980

時報出版社

《難遣人間未了情》

1980

時報出版社

《誰來吹醒文化》

1982

時報出版社

《處女的号角》

1984

時報出版社

出版圖書

作品名稱

作者

作品時間

茶味禅心

林清玄

2000年10月24日

茶言觀色

林清玄

2000年10月24日

大秃大悲大酒色

林清玄

2002年7月

林清玄作品精華本

林清玄

2014年11月05日

靈性深處開蓮花

林清玄

2013年02月01日

你心柔軟,卻有力量

林清玄

2015年04月28日

人生寓言系列叢書--以美為光

林清玄

2001年12月1日

身心安頓

林清玄

2012年6月

生命大美

林清玄

2019年7月20日

宛如雲水

林清玄

鹹也好,淡也好

林清玄

2015年11月

心的菩提

林清玄

2007年11月1日

心田上的百合花

林清玄

2003年03月05日

心無挂礙,無有恐懼

林清玄

心有歡喜過生活

林清玄

2016年1月

玄奘

林清玄

以靜以淡以柔軟應萬變

林清玄

2017年6月1日

以有情覺有情

林清玄

有一種幸福叫感恩

林清玄

2010年8月1日

走向光明的所在

林清玄

1999年1月1日

林清玄散文精選

林清玄

2004年6月1日

林清玄散文自選集

林清玄

2010年7月

林清玄說禅

林清玄

2009年02月01日

林清玄經典散文-清歡

林清玄

2006年12月

清歡玄想

林清玄

2014年9月

人生最美是清歡

林清玄

2016年03月

玄想

林清玄

2006年12月

林清玄散文

林清玄

2008年4月1日

平常茶非常道

林清玄

2008年4月1日

紫色菩提

林清玄

2017年12月1日

創作特點

主題思想

佛教思想

林清玄以佛家的眼光審視世俗社會,思考現實人生,因而他的作品充滿了濃郁的佛學智慧。他的佛學智慧不完全等同于佛教哲學,它是林清玄對佛教哲學的通俗化闡釋,是自己對佛教哲學的獨特理解與感悟。他往往從現實生活出發,通過自己切身的生命體驗去感悟佛法,從人情練達中體會佛教義理,從人格完善中體驗佛學意蘊,将佛學智慧與人文理想巧妙結合,從而表現出強烈的入世情懷和豐富的人文内涵。把學佛與認識人生相聯系,這明顯融進了儒家的“心性”理論。

人文思想

林清玄借對“佛性”的探讨針進而對現實生活中的“人性”進行探讨,具有鮮明的人文色彩。這種人文色彩主要體現為儒家的人格修養理論,林清玄是從“人格”的角度探讨“人性”,他希望借助“佛性”來重建理想“人格”,恢複傳統文化中久違了的“人性”,以此達到淨化人間、建設“人間淨土”的理想。在創作中,林清玄的佛理散文以佛學作底蘊,融合了儒家的人格修養理論,将佛學智慧與人文精妙結合,達到了佛學理念與人文理想的和諧統一。

生命哲學

林清玄是一位有着強烈生命意識的作家,他的生命意識主要體現在“護生”觀念中。“護生”不僅僅是保護生命,它更是對生命的珍惜、對大自然的敬畏。林清玄還由此進一步發展到關注生命的意義,思考人生的價值。他以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關注世間所有衆生,衛護他們的生命,救拔他們的苦難。林清玄的這種生命體驗不是純理論性的,而是有着切身感受的,在他的作品中,從他滿帶勸谕性的人生體驗中能深切地感受到林清玄的生命意識,支配着這種情感的就是他對生命價值的思考。

人生哲學

林清玄反對那種關于前世、來世的消極悲觀的人生哲學,強調今生的意義,強調現世的價值。這就是禅宗“活在當下”的人生哲學,這種人生哲學實際上是以超然的心态對待世俗生活,努力從當下的日常生活中進行體悟,明心見性。林清玄充分把握住了禅宗“活在當下”的人生哲學,并對它進行了創造性發揮。實際上,林清玄從這種人生哲學中更看到了一種直面現實的勇氣,這對那些遭遇挫折的人具有極大的鼓舞力。林清玄總是以此來鼓勵那些處在人生低潮中的人們,希望他們從過去的陰影中走出來,放眼未來,走好眼前的每一步。

反思都市文明

林清玄總是以“鄉下人”的眼光來審視都市文明,從“人性”的角度對都市文明展開反思。從都市文明中,他看到的是人性的堕落和人情的淡薄,批判的是都市人的追名逐利和驕奢淫欲,思考的是都市人的生存方式和價值追求。都市文明讓他失望,他于是将目光投向故鄉,通過對童年往事的回憶來寄托自己的理想追求。這樣,他的文學世界就和沈從文一樣,形成了都市文明與農業文明的二元對立。他的作品經常在這種二元架構中對人生和社會進行反思,從而顯示出他的價值取向和理想追求。林清玄站在民族的高度來審視都市文明,對民族的發展表現出深深的憂慮。

藝術手法

立意手法

林清玄的散文立意往往可以由此及彼,由表及裡。正如他曾說過文章要“向内探索,向外追尋”。他的散文創作通常起源于平常之物,在優化文字語言的同時,意蘊也會得到系統性展現,透露出生命的玄機,使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産生怦然心動的感受。例如,在《黃昏菩提》一文中,“從有螞蟻窩的菩提樹蔭走到陽光浪漫的黃昏,我深深地震動了,覺得在鄉村生活的人是生命的自然,而在都市裡生活的人更需要一些古典的心情、溫柔的心情,一些經過污染還能沉靜的智慧”,展現了作者由菩提聯想到生命及心情的智慧。立意也從一個場景而幻化到另一個場景,使散文中有了十分玄妙的哲理體現。

語言藝術

林清玄散文的語言清新隽永,語言形式靈活,在藝術傳達過程中具有非常濃厚的意境特點。例如,在《家家有明月清風》中,其對人生幸福的來源進行了描述,“人生的幸福來自于自我心扉的突然洞開……是由于心中有一座有情的寶殿”,這段文字描述運用了比喻和想象的藝術形式,使幸福的文化内涵得到了充分展現。又如,在《姑婆葉的繁華》中,他認為意境并不是特别存在的内容,且生命中的繁華也沒有特定的意義,是指人們帶着心情去發現生活中的小秘密,其所描述的内容為“境界不是在什麼特别的地方……都來自化平常為神奇之這種繁華吧”,通過這種典雅性的藝術描寫,傳達文章蘊含的心境、意境,充分展現散文的語言特點。

此外,林清玄的散文語言還以清新幽默的禅語助長。一般來說,幽默性的語言形式隻有在活潑的環境下,才可以展現語言的風趣特點,而在林清玄筆下,語言在慢條斯理的述說中盡顯風趣幽默,還帶有禅語淡雅清香的特點。例如,《煮雪》有這樣一段描述“傳說在北極的人因為天寒地凍,一開口說話就結成冰雪……這其中還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情趣。”從中可以充分感受到林清玄的語言就像清新的風,充滿了感性和厚度,使作品的語言含蓄有力。通過這些靈動的文字和洞悉覺察的體悟,使作者的人生曆程得到極值化體現,使文章語言達到了溫馨、善美的效果。

人物形象

因為林清玄要在散文體現出一種宗教情懷中的道德觀念,展現出佛學慈悲仁愛、普度衆生的特點,散發出濃濃的平民情懷及平等意識,所以,他在散文中多描繪社會底層人物,如小職員、流浪者等。如《有風格的小偷》就講述了林清玄無心寫了一篇關于一個小偷被警察抓到以後,述說偷東西手法和風格的評論性報道,竟使一個小偷在二十年後走向了光明的故事;《天下第一》通過一個年輕人學藝的故事告訴人們,一個人隻有調和身心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事事逞強,不服輸,與人争高低。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獎項名稱

獲獎結果

1985

國家文藝獎

獲獎

1979

《中國時報》文學獎

獲獎

文學類

人物評價

林清玄散文最大的特點是把自己的宗教體會和文學相融合,他結合自己的生活用優美的語言談論佛教精神,繼承了中國傳統文人和佛教的親密關系,創造了一種獨特的佛教美學。(中國台灣作家張曉風評)

(林清玄)文如流水,語似冬陽。(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會長釋星雲評)

上一篇:李文亮

下一篇:張穎康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