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培

林培

土壤學家
林培,男,1928年9月17日出生于湖北省公安縣申津渡鎮附近農村。6歲于農村家族私塾受啟蒙教育,13歲于申津渡小學畢業後考入公安縣初中。1952年7月-1953年6月華中農學院土壤農化系畢業。在土壤地理、農業遙感應用、土地資源與土壤利用等領域,卓有建樹。[1]是有名的土壤學家。林培曾任中國土壤學會及中國土地學會理事,中國地理學會遙感分會副理事長,北京農業大學全國農業遙感應用與培訓中心主任等職。
  • 中文名:林培
  • 外文名:
  • 别名:
  • 民族:漢
  • 籍貫:湖北省公安縣申津渡鎮
  • 畢業院校:北京農業大學土壤農化系研究生
  • 職業:土壤學家
  • 主要成就:
  • 出生地:湖北省公安縣申津渡鎮附近農村
  • 性别:男
  • 出生年月:1928年9月17日
  • 星座:處女座
  • 代表作品:《現代土壤調查技術》專著,主編了《區域土壤地理學》,《農業遙感》,《土地資源學》

個人簡曆

1928年9月17日出生于湖北省公安縣申津渡鎮附近農村。

1949年10月-1952年6月武漢大學農學院土壤農化系學習。

1952年7月-1953年6月華中農學院土壤農化系畢業。

1953年7月-1956年7月北京農業大學土壤農化系研究生畢業。

1956年7月-1979年7月北京農業大學土壤農化系助教、講師、副教授。

1980年5月-1992年9月北京農業大學全國農業遙感應用與培訓中心副主任、主任等。

生平介紹

林培,1928年9月17日生于湖北公安縣申津渡附近的農村,6歲于農村家族私塾受啟蒙教育,13歲于申津渡小學畢業後考入公安縣初中。1943年日本侵略軍侵占公安縣,于1944年冬與幾位同學赴重慶學習,1945年抗日戰争勝利後回武漢繼續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考入武漢大學農學院土壤農化系(1952)年合并為華中農學院土壤農化系),1953年畢業後到北京農業大學土壤農化系作研究生,由學部委員李連捷教授指導,從此開始了他的土壤地理學的研究生涯。1955年參加中國科學院黃河中遊水土保持綜合考察隊,其研究生論文“呂梁山山地土壤垂直帶地理結構”就是由李連捷教授委托當時中科院南京土壤所所長馬溶之教授指導的,所以深受兩位土壤地理大師學術思想的熏陶。1956年參加中蘇兩國科學院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連續3年(1957-1959)的大型綜合考察,是其學術思想成長的重要階段。1963-1966年協助李連捷教授組織北京山區綜合考察,并開始山區找水打井及改土豐産實驗,取得較好成績而受到政府和人民群衆的好評。1972年與李連捷教授一同參加榆林地區毛烏素沙漠的研究。1973年開始參加由國務院指定的河北省曲周縣鹽漬土改良實驗,他主要負責執行農田建設規劃與農作物豐産實驗,由于成績突出,被授予了國務院“黃淮海農業開發試點獎”。

1980年參與(後期主持)農業部與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農業遙感技術合作,成立了“北京農業大學農業遙感應用與培訓中心”及南京、成都和哈爾濱三個應用分中心。“六五”、“七五”主持“黃淮海平原低産土壤遙感調查”及“黃土高原遙感應用研究”,分别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985年參與水利遙感中心的全國土壤侵蝕遙感調查,創立了土壤侵蝕的多因子定量組合制圖,1994年獲水利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及國家科委科技進步二等獎。1988年主持我國“尖兵一号”衛星和美國陸地衛星的TM影像對黃河三角洲的應用比較研究,分别獲農業部及航天工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1980年開始參加全國土壤普查的技術領導(華北區)和指導,1994年獲農業部“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先進工作者獎”。1980年和1982年先後指導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的北京順義縣冬小麥遙感估産項目及中央氣象局農氣所的全國冬小麥遙感估産項目研究,其成果獲中央氣象局科技進步二等獎。1992年開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5年相繼入英國劍橋和美國世界名人字典(ABI)。他還編寫了《現代土壤調查技術》專著,主編了《區域土壤地理學》、《農業遙感》和《土地資源學》等部級統編教材,發表論文50餘篇。林培曾任中國土壤學會及中國土地學會理事,中國地理學會遙感分會副理事長,北京農業大學全國農業遙感應用與培訓中心主任等職。

主要論著

1林培.陸地衛星影像的目視解釋.見:遙感文選.北京:科學出版社,1981

2林培,馬步洲等.陸地衛生影像數學圖像土壤解譯初探.見:遙感技術研究與應用資料彙編.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84.196~203

3林培,夏景新等.遙感影像的目視解譯和它的定量化研究在農業資源調查中的應用.見:遙感在規劃管理和決策中的應用與發展論文集.北京:測繪出版社,1985.12~17

4 Lin Pei.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 of Survey.Plannimg and Management of Land Renewable in China. Report of an Expert Consultation on International Coorperation in Remote Sensing Applied to Renewable Resources.FAO.Rome.1985

5姚力,林培等.衛星圖像土壤自動分類的研究.農業資源與遙感(試刊).1986

6林培.現代土壤調查技術.北京:科學出版社,1988

7林培.農業遙感(統編教材).北京:北京農業大學出版社,1990,等等。

所獲獎項

根據全國土壤普查的技術需求,1979年農業部開始了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和糧農組織(FAO)的農業遙感技術合作,林培參與并在後期主持了這一工作,先後創立了“北京農業大學農業遙感應用與培訓中心”及南京、成都和哈爾濱3個應用分中心,為全國土壤普查及農業遙感應用,特别是在應用方法及其應用理論基礎方面打下了初步基礎。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土壤遙感解譯:根據紅外衛星影像所提供的地面景觀、水系、土壤水分、土壤質地及土壤有機質等多層次信息,與土壤形成因素相結合,開展了土壤類型解譯研究,同時将相同比例尺的衛星彩色影像與藍膜(透明)地形圖,以地面水系為準(因水系的平面系統不易畸變位移)進行逐塊局部套合(因兩種圖件的地圖投影系統不同,不能全面重叠),以保證衛星影像中小比例尺土壤解譯與制圖的精度。他主持的“黃淮海平原低産土壤遙感調查”(“六五”攻關項目)1986年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2.土壤侵蝕遙感定量:根據通用土壤侵蝕公式:A(土壤侵蝕量)=R(降水量)·K(土壤抗蝕性狀)·S(坡度)·L(坡長)·C(植被類型與蓋度)·P(水保措施)的多因子模式,以及透明地形圖與衛星影像進行局部叠合的方法,結合區域土壤侵蝕量的水文站觀測數據(即A),進行了土壤侵蝕的模拟遙感定量解譯研究。1986年,在主持“黃土高原遙感應用技術研究”(“七五”攻關項目)中,利用大比例尺紅外航片及有關資料進行定位研究,取得肯定性成果,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同時将此法也引入全國1∶100萬及各流域1∶50萬的土壤侵蝕定量研究,進行土壤侵蝕信息的叠加制圖,1994年和1995年相繼獲水利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及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3.農業遙感估産:1980年他指導北京市農林科學院進行北京地區順義縣的冬小麥遙感估産,1982年開始指導中央氣象局農氣所的全國冬小麥估産的大型項目,并将美國遙感估産的面積框圖取樣法(Area Sampling Frame)中的統計分層改為土地資源分層,從而提高了抽樣及統計的精度,而且将遙感統計與統計、氣候、農學與光譜等估産方法相結合,提出綜合印證的方法,大大提高了遙感估産的可信度。19991年該項目獲中央氣象局科技進步二等獎。

上一篇:劉俊緯

下一篇:弗斯塔德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