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四十條

東四十條

北京市東城區
北京市東城區東四路口北的一條胡同。從今東四北大街到東直門南大街一線路東至今朝陽門北小街到東直門南小街一線路西,分别有14條東西向的胡同,稱為東四頭條至東四十四條。此條為其中之一。
    中文名:東四十條 外文名: 别名:五條胡同(明、清) 行政區類别:街道、胡同 所屬地區:北京 地理位置:北京市 氣候條件:季風氣候 興建年代:20世紀70年代 定格年代:21世紀 郵政編碼:100010

簡介

北京市東城區東四路口往北,從現東四北大街到東直門南大街一線路東至現在朝陽門北小街到東直門南小街一線路西,分别有14條東西向的胡同,稱為東四頭條至東四十四條。

20世紀50年代東四十條擴寬,并延長至現在東二環東四十條橋處;同時将城牆部分拆除,形成“豁口”,延長修建了現在的工體北路;随後通上了公共汽車和無軌電車。公交車在現在東四十條橋西的地方設了一站,站名叫“十條豁口”。

20世紀70年代修建二環路,建設了東四十條立交橋;20世紀70年代修建的北京地鐵2期(現北京地鐵2号線)在東四十條東端(現在東四十條橋的位置)設站,即現在的東四十條站。

20世紀90年代,北京修建“平安大街”,東四十條再次擴寬,形成現在的規模。21世紀初北京調整公交車站站名,“十條豁口”站更名為“東四十條橋西”;同時将東四十條上的原車站“小街”更名為“東四十條”。

東四十條是一條具有豐富曆史和文化背景的街道,沿線有“南新倉”等文物保護單位;北京軍區總醫院(原北京陸軍總醫院,三級甲等),新保利大廈等。東四十條地鐵站和新保利大廈分别評為“北京80年代十大建築”和“北京當代十大建築”。東四十條往東是“工人體育場北路”,坐落有北京工人體育館,北京工人體育場等體育場館,還有三裡屯酒吧一條街;東四十條往西為“張自忠路”,沿線分别坐落了“段祺瑞執政府”、“歐陽予倩故居”、“和靜公主府”等曆史建築。其中尤以“段祺瑞執政府”最為有名,著名的“3.18”慘案就在此發生,該府曾作為“清海軍衙門”等。

曆史故事

東四五條胡同東西走向,中部曲折,東起朝陽門北小街;西止東四北大街,南有二支巷可通東四四條。胡同全長781米,寬7米。明朝屬思誠坊,稱五條胡同,清朝屬正白旗,沿用五條胡同。1949年後稱東四五條。“文化大革命”中曾改稱紅日路五條,後恢複東四五條。據《燕都叢考》載“《順天附志》麟公第在東四牌樓五條胡同。《京師坊巷志稿》中也記載“麟公第在五條胡同。案:公為饒餘敏親王次子溫良貝子博和托之後。舊聞考:五條胡同有水月寺,舊碑剝落,惟篆額水月巷三字可辨。”。東四五條胡同現屬于東四三條至八條的北京舊城曆史文化保護區。

東四五條三号裕謙故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正月,道光皇帝下诏“對英宣戰”命裕謙為欽差大臣,力主抗英的裕謙親臨陣前指揮,誓死守城,九月初四,鎮海被攻破,裕謙投水殉國,是鴉片戰争死難者中官階最高的朝臣。死後谥“靖節”,入昭忠祠。

上一篇:木樨地

下一篇:丁字路口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