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三省

東北三省

遼甯省、吉林省、黑龍江省總稱
東北三省,俗稱關東。位于山海關以東以北,包括遼甯、吉林、黑龍江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區東部的三市一盟。[1]東北三省東北三省包括黑龍江、吉林、遼甯三省,是中國的老工業基地和糧食主産區,具有綜合的工業體系、完備的基礎設施、豐富的農産品資源、優良的生态環境和雄厚的科教人力資源等優勢,是一片極具潛力的富饒之地。是中國對東北亞地區開放的窗口,毗鄰的俄羅斯、朝鮮、韓國、日本等國在資源、市場、資本、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經驗等方面各有所長。東北三省是中國對東北亞地區開放的窗口,毗鄰的俄羅斯、朝鮮、韓國、日本等國在資源、市場、資本、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經驗等方面各有所長。華北是東北的腹地,有京、津等大都市,中國原來的東北三省是:遼甯省,黑龍江省,吉林省,包括内蒙古蒙東地區錫林郭勒盟、赤峰市、通遼市、興安盟、呼倫貝爾盟。
    中文名:東北三省、東三省 外文名: 别名: 别 名:東北,關東 下轄地區:遼甯省、吉林省、黑龍江省 人 口:1.21億人(2010年) 方 言:東北話 經濟總量:33367.72億元(2010年) 主要城市:沈陽哈爾濱長春大連 著名景點:冰雪大世界長白山金石灘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象 征:關東平原松花黑龍江二人轉 面 積:78.73萬平方公裡

基本簡介

東北三省還是溝通東北亞和歐洲之間裡程最近的大陸橋的重要中間站和聯絡點,區位優勢顯著。當前黨中央把“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納入到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戰略布局中,為東北的發展鋪平了道路,東北三省将成為繼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環渤海地區後的第四大經濟區。

曆史沿革

舜帝(約公元前2277-公元前2178)把中國分為十二州,闾山被封為東北幽州的鎮山即北鎮。

公元前11世紀,箕子在遼西建立箕子侯國(即箕子朝鮮),為周王冊封。周朝典籍明确記載“肅慎吾北土也”表明中原與東北的關系即東北就是周朝的北土。

公元前300年,燕将秦開破東胡,開辟遼東。

前226年,秦将王翦攻克燕都薊,燕王喜與太子丹逃亡遼東,秦将李信追太子丹至衍水,太子河因此而得名。

前222年,王翦之子王贲率軍進攻遼東,俘虜燕王喜,燕國遂亡。秦在東北地區設遼西郡及遼東郡等。

公元前2世紀,扶餘國建立。

公元前37年,高句麗在西漢玄菟郡高句麗縣建國。

668年,唐朝吞并高句麗,唐朝領有東北全境。

698年,滿族先祖靺鞨人大祚榮建立渤海國。

713年,渤海國接受唐朝冊封。

926年,遼國吞并渤海國。

1287年,元朝設置遼陽行中書省,統轄東北全境。

1371年,明朝在遼東設置定遼衛都衛(後改為遼東都指揮使司)

1409年,明朝在今俄羅斯境内設置奴兒幹都指揮使司(簡稱奴兒幹都司)

1616年,後金(後改為清)政權建立。

天聰九年(1635年)十月十三日,皇太極發布改族名為滿洲的命令(滿洲是部族名而非地名)。

1644年,清軍入關,統一中國。

1689年,清朝擊退沙俄侵略,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

1858年,中俄瑷珲條約,沙俄侵占黑龍江以北領土。

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沙俄侵占烏蘇裡江以東領土。

1894年,中日甲午戰争開始。

1904年,日俄戰争開始。

1906年,成立“滿鐵”。

1928年,皇姑屯事件,張作霖遇刺。

1928年,東北易幟,張學良歸順中華民國政府。

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軍侵占東北。

1932年,僞滿洲國建國。

1945年,蘇軍進入中國東北殲滅日本關東軍,日本戰敗,僞滿州國崩潰,東北光複,僞滿皇宮的所在地被命名為光複路。國共同時進入東北。

1948年,遼沈戰役,東北三省全面解放。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地理環境

東北三省屬于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期。地形以山地、平原、河流為主。分布的長白山、大小興安嶺是東北生态系統的重要天然屏障;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遼河平原,土壤肥沃,土層深厚;松花江、東遼河、西遼河、鴨綠江等主要河流發源這裡,具有巨大的經濟價值和生态價值。

資源狀況

東北三省物質富饒,是中國重要的木材、礦産生産基地,蘊藏着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這裡的林業用地面積達3875萬公頃,占全國的14.7%,森林覆蓋率達39.6%,遠遠高出全國森林覆蓋率16.55%的水平。這裡的油母頁岩、鐵、硼、菱鎂石、金剛石、滑石、玉石、溶劑灰岩等礦産的儲量均居中國首位,遼河油田是中國第三大油氣田,石油、天然氣儲量分别占中國的15%和10%。這裡的東北虎、紫貂、丹頂鶴、梅花鹿、大馬哈魚、黑熊、飛龍、猴頭、人參、黃芪、松耳等馳名中外。

三省

黑龍江

黑龍江簡稱黑。總面積45.4萬平方千米。轄12個地級市、1個地區(合計13個地級行政區劃單位),65個市轄區、17個縣級市、45個縣、1個自治縣(合計128個縣級行政區劃單位)。省會哈爾濱。

2014年,《國務院關于同意黑龍江省調整哈爾濱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複》(國函[2014]55号):同意撤銷縣級雙城市,設立哈爾濱市雙城區,以原雙城市的行政區域為雙城區的行政區域,雙城區人民政府駐雙城鎮新興大街99号。

黑龍江墾區:寶泉嶺農墾管理局建三江農墾管理局紅興隆農墾管理局九三農墾管理局北安農墾管理局齊齊哈爾農墾牡丹江農墾哈爾濱農墾綏化農墾

吉林省

簡稱吉。全省總面積18.74萬平方千米。轄8個地級市、1個自治州(合計9個地級行政區劃單位),20個市轄區、21個縣級市、16個縣、3個自治縣(合計60個縣級行政區劃單位)。省會長春市,省政府駐新發路329号。

遼甯省

簡稱遼。全省總面積約14.57萬平方千米。轄14個地級市,56個市轄區、17個縣級市、19個縣、8個自治縣(合計100個縣級行政區劃單位)。省會沈陽市,省政府駐皇姑區北陵大街45号。

人口

根據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東北地區總人口約122191792人,約占全國人口的9.12%。黑龍江省38312224人,吉林省2762297人,遼甯省43746323人,内蒙古自治區“東五盟市”12670948人。

基礎建設

東北三省基礎設施建設比較完善。現已形成由水陸空立體交通組成的綜合運輸體系,為市場交易提供了便利的條件。鐵路營業裡程12847.6公裡,占全國的18.3%;公路裡程149332公裡,占全國的8.8%;内河航運裡程7657公裡,占全國的6.3%。五大海港——大連、丹東、營口、錦州、葫蘆島,與五大洲140多個國家和地區通航;中國、國際航線連通着日本、俄羅斯、韓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及中國100多個大中城市。

郵電通訊發展迅速,光纖、數字微波、衛星通信、程控交換、移動通信、數字通信等輻射全國、通達世界,公用電網以及網點密布、業務種類齊全、具有多種運輸手段的公用郵政網。城市的供水、供氣等生活服務設施日臻完善。

經濟

2002年,東北三省中國生産總值達11603.2億元,占全國中國生産總值的11.3%。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1491.1億元,第二産業增加值5765.4億元,第三産業增加值4346.7億元。三次産業在中國生産總值中的比重為12.9:49.7:37.5。人均中國生産總值10833.5元。

農業

東北三省地域遼闊、土地肥沃,為農林牧漁業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東北三省作為國家的重要糧食生産基地,承擔着糧食儲備及特殊調劑任務,為支援國家建設和保持社會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九五”期間,東北經濟區糧食産量占全國的比重已達13.3%,人均糧食産量為628.8公斤,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58倍。東北的生物資源豐富,具有發展大宗農畜産品加工業的優勢。

工業

東北三省被譽為新中國的“工業搖籃”。布局在東北三省的鋼鐵、能源、化工、重型機械、汽車、造船、飛機、軍工等重大工業項目,奠定了中國工業化的初步基礎。東北老工業基地中的裝備制造業特别是重大裝備制造業,曾經為中國做出很大貢獻,現在仍具有産業優勢、科研優勢和産業技術工人等“基礎性技術群體”的優勢和産業實力,而這些優勢和巨大潛力,是東南沿海等發達地區所不具備的。

如遼甯省的機床占全國的11%,吉林省的汽車占全國的11.5%,黑龍江省的大型火電和水電裝備分别占全國市場的33%和50%,東北三省的輸變電設備占全國的40%,對國家的經濟安全發揮了重要保障作用。2001年,東北三省的工業增加值4682.6億元,占全國工業增加值的11.0%。全部國有及規模以上非國有企業10955家,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4908家。

外貿

東北三省初步形成了以哈爾濱為龍頭,黑河、綏芬河、珲春、中俄邊境互市貿易區為窗口,沿邊、沿線為前沿,全方位、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建立有國家級開發區20個,為中國外的投資者提供了便捷優質的服務。2002年,東北三省實際利用外資60.5億美元,占全國實際利用外資的11.5%。完成進出口總額298.0億美元,其中進口總額136.7億美元。

教育

東北三省高等學府、科研院校雲集,科研力量雄厚,區内的知識儲備、智力密度、科技産業等優勢比較明顯。每萬人擁有國有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在校大學生都排在全國第一位。目前東北三省已經具備了推進大開發的天時、地利、人和,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應抓緊時機,進行大開發、大發展。乘着大開發的東風,東北經濟必将迎來新的騰飛,為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作出新的貢獻。

旅遊

東北三省文化曆史源遠流長,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以原始、粗犷、神奇和博大見長。冰河樹挂,冰雕雪塑,蔚為奇觀;森林、草原廣袤富饒以及朝鮮族、滿族、蒙古族、回族等少數民族風情民俗吸引着大量中外遊客。

東北三省經濟起步較早,為新中國的發展壯大做出過曆史性的貢獻,有力地支援了全國的經濟建設。近年來,東北三省以哈爾濱、長春、沈陽、大連四個副省級城市為突破口,使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出現了蓬勃發展的新局面。特别是十六大提出了“支持東北等老工業基地的調整和改造,支持資源為主的城市和地區發展接續産業”、“扶持糧食主産區發展”等政策,确立為東北三省新的發展戰略,并繼續在政策上給予傾斜支持,更加促進東北三省的經濟和社會快速發展。

熱點問題

經濟發展明顯減速

繼2013年經濟明顯減速後,2014年東三省這種頹勢有增無減:去年經濟增速位列倒數第三的黑龍江,今年前三季度,以5.2%的增速成為倒數第一,遼甯增速也收窄為6.2%。

2014年前三季度,這種情況繼續惡化,黑龍江以5.2%的經濟增速墊底,遼甯經濟增速也繼續收窄為6.2%,而這兩省年初定下的目标分别是8.5%和9%。隻有吉林情況稍好,保證了8%的增長,與2014年的年度目标相符。

從投資上分析,受能源價格下行,部分重工業産能過剩影響,東北三省在固定資産投資方面都不同程度萎縮。

2014年8月,《國務院關于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幹重大政策舉措的意見》印發,其中也指出,東北地區2013年以來經濟增速持續回落,部分行業生産經營困難,一些深層次體制機制和結構性矛盾凸顯。

人口危機

按照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東三省每年淨流出的人口約200萬人。東北三省中,黑龍江和吉林都是人口淨流出,雖然遼甯每年還有大約20萬的淨流入,但是遠比不上一個北京市。

除了人口淨流出外,東北的總和生育率超低。按照六普數據,黑龍江總和生育率1.03,吉林1.03,遼甯1.0,遠低于全國1.5%,比江蘇、浙江等經濟更發達地區都低,僅高于北京、上海等極少城市。甚至比基本同緯度的韓國和日本要低,2013年韓國女性的總和生育率為1.19,日本為1.34。

還有一個是老齡化問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離開東北,出生率又極低,整個人口結構自然也更快老齡化。比如,2013年遼甯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10.3%,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1.43個百分點。

短期來看,放開普遍二胎尚無時間表,而快速扭轉東北地區的生育意願也不太現實,老齡化問題更是在加速加劇,新一輪振興計劃在着力結構調整的同時,也需要着力留住更多的年輕東北人。

上一篇:拉皮車

下一篇:抗洪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