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紳

李紳

唐朝宰相、詩人
李紳(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縣(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區),後遷居無錫(今屬江蘇省)。唐朝宰相、詩人,中書令李敬玄曾孫。生平卷入牛李黨争,為李(德裕)黨重要人物。出身趙郡李氏南祖。六歲喪父,随母遷無錫(今江蘇無錫)。唐元和元年(806年),進士及第,補國子助教,曆任江、滁、壽、汴等州刺史及宣武軍節度使、宋亳汴穎觀察使,入朝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擢尚書右仆射,改門下侍郎,封趙國公,為相四年。出為淮南節度使。唐會昌六年(846年),病逝于揚州,追贈太尉,谥号“文肅”。李紳與元稹、白居易交遊甚密,為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和參與者。有《樂府新題》二十首,已佚。青年時目睹農民終日勞作而不得溫飽,以同情和憤慨的心情,寫出《憫農二首》,流傳甚廣,千古傳誦,被譽為憫農詩人。《全唐詩》錄其《追昔遊詩》三卷、《雜詩》一卷,今編為四卷。另有《莺莺歌》,保存在《西廂記諸宮調》中。
  • 本名:李紳
  • 别名:短李
  • 字:字宮垂
  • 所處時代:唐朝
  • 主要成就:詩歌創作、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
  • 民族:漢族
  • 職業:詩人、宰相
  • 代表作品:《憫農二首》等
  • 谥号:文肅
  • 祖籍:亳州谯縣(今安徽亳州谯城)

人物生平

幼年失怙

大曆七年(772年),李紳生于湖州烏程縣(今浙江省湖州市)。當時其父在烏程縣任職,李紳即生于烏程縣署。

大曆八年(773年),李紳乳病暴作,七日之後痊愈。

大曆十二年(777年),父親去世,由母盧氏教以經義。

貞元二年(786年)前後,十五六歲時在無錫惠山寺讀書。

青年交遊

貞元七年(791年),李紳再遊烏程縣。

貞元十年(794年),此年或稍後以詩受知于蘇州刺史韋夏卿。

貞元十四年(798年),此年或稍前,赴長安應進士試,逢呂溫,其詩《憫農二首》受到呂溫賞識。

貞元十六年(800年),東遊天台,識僧人修真。有詩《華頂》《題北峰黃道士草堂》《題龍宮寺淨院四上人》。

貞元十七年(801年),秋,赴長安應試,遇韓愈。

貞元十八年(802年),韓愈舉薦李紳于陸傪。李紳落第,返回江南,遊江浙。與元稹、白居易因同年考試而相識。

貞元十九年(803年),李紳客居蘇州,作《蘇州畫龍記》。

貞元二十年(804年),九月在長安,與元稹宿靖安裡第,語及崔莺莺事,作《莺莺歌》,元稹作《莺莺傳》。

壯年入仕

元和元年(806年),李紳考中進士,補國子助教。後離京至金陵,入節度使李锜幕府。因不滿李锜謀叛而下獄。李锜被殺後獲釋,回無錫惠山寺讀書。

元和四年(809年),赴長安任校書郎,與元稹、白居易共倡新樂府詩體(史稱新樂府運動),作有《樂府新題》二十首。

元和十四年(819年),升為右拾遺。

元和十五年(820年),任翰林學士,卷入牛李黨争,為李(德裕)黨重要人物,任禦史中丞、戶部侍郎等要職。與李德裕、元稹被譽為“三俊”。

長慶四年(824年),李黨失勢,李紳被貶為端州(今廣東肇慶)司馬。放逐期間,李紳寫了不少描繪路途艱險、發洩心中怨氣的詩文。

自寶曆元年(825年)至太和四年(830年),曆任江州刺史、滁州刺史、壽州刺史。

太和七年(833年),李德裕為相,起用李紳任浙東觀察使。

開成元年(836年),任河南尹(管理東都洛陽的長官),旋又任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使、宋亳汴穎觀察使。

開成三年(838年)八月,編《追昔遊詩》三卷,并作序。詩序曆述從少年起至入汴止的經曆。

晚年拜相

開成五年(840年),李紳任淮南節度使,後入京拜相,任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晉升為尚書右仆射、門下侍郎,封趙國公。居相位四年。

會昌四年(844年),因中風辭位。後又出任淮南節度使。

會昌五年(844年),李紳在淮南節度使任上,以貪贓和強娶登臨百姓顔女為妻之罪将揚州江都縣尉吳湘處死。因李紳與吳湘之間有隔閡,判斷此案有借機嚴懲的嫌疑,故引起谏官柳仲郢等人的抗議。

會昌六年(846年),病逝于揚州,終年七十五歲。贈太尉,谥文肅。

主要影響

李紳曆經宦海沉浮,中唐時期的“牛李黨争”幾乎伴随他一生的政治生活。雖最後得居宰相之尊,但李紳的主要成就在于文學創作,他是在中國文學史上産生過巨大影響的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之一。

李紳的詩歌創作,以貶谪端州為分界線,大緻可分為兩個時期。前期在儒家“濟世”“利物”思想影響下,抱着強烈的政治熱情,在繼承《詩經》現實主義精神的同時,積極向民間學習,詩歌關注社會,反映現實,規諷時事,政治功利性很強,因而形式相對簡單,語言亦通俗易懂,表現出通俗淺切的風格特征;後期随着社會政治形勢的改變,以及個人宦海沉浮的不定關注的對象由外向轉為内斂,重在抒發一己之私,表現個人情感,與之相适應,詩歌形式也多樣,且講究藝術手法的運用,意境深晦,重視煉字鍛句,表現出典雅繁豔的風格特征。

李紳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之一。他是唐代第一個有意識地以“新題樂府”為标榜和傳統的古題樂府區别開來的詩人。他曾一氣寫出《新題樂府》二十首。元稹和了十二首,即《和李校書新題樂府十二首》,序中說:“予友李公垂,贶予樂府新題二十首,雅有所謂,不虛為文,予取其病時之尤急者,列而和之。”白居易本着這個精神,寫詩五十首,改名《新樂府》。元稹李紳的二十首新題樂府已失傳。他的《憫農二首》,鑄為格言,傳誦不衰,雖未被郭茂倩收入《樂府詩集》的“新樂府辭”中,其實是地道的新樂府,是新樂府運動中的傑作。

李紳“是新樂府運動的先鋒,對唐代長篇叙事詩的發展也有貢獻”(吳庚舜等主編《唐代文學史》)。中唐是文學史上叙事詩較為發達的時期,李紳是當時重要的詩人,與元稹、白居易等為叙事詩的發展作出了貢獻。李紳長篇叙事詩的成就與影響僅次于元白。李紳《莺莺歌》《悲善才》等叙事詩,與元稹的《會真詩》《夢遊春》《連昌宮詞》、白居易的《長恨歌》《琵琶行》一樣,是中唐時期長篇叙事詩中的代表作品。《莺莺歌》與元稹的傳奇小說《莺莺傳》相關聯。作品以長詩鋪排故事,不僅有曲折動人的故事情節,人物描寫也十分細緻傳神,是後來《西廂記》的創作依據之一。

李紳六十七歲時自編其詩集為《追昔遊詩》,用各種體裁追叙平生的遭遇和遊曆,抒發懷舊之情與盛衰之感,其中有很多是回憶當年漫遊各地的寫景之作。這些作品具有一定的藝術性。

李紳散文比較著名的有《寒松賦》。這是一篇詠物抒情的小賦。作者身處逆境,一方面發洩怨憤,決心“驅雷擊電除奸邪”,另方面也表明要砥砺志節,像寒松那樣披風雨,傲霜雪,抗嚴寒,亭亭聳立,不改變其忠貞本性。作者對生于幽澗的松樹“負棟梁兮時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的遭遇深感憤懑,看似句句寫松,實則處處喻人。全賦篇幅短小,但也摹仿漢賦形式,文末有總括全篇要旨的“亂曰”。賦文中,多用骈俪句,但不都是四六句式,而富于變化。語言通俗平淡,極少使用典故。可謂一代絕賦。

曆史評價

《新唐書·李紳傳》:李紳,字公垂……為人短小精悍,于詩最有名,時号“短李”。

計有功《唐詩紀事》:開成間,紳集其詩為《追昔遊》,蓋歎逝感時,發于凄恨而作也。或長句、或五言、或雜言、或歌、或吟、或樂府齊梁,不一其辭,乃由牽思所屬爾。起梁漢,歸谏垣,升翰苑,感恩遇,歌帝京風物;遭讒邪播越,曆荊楚,涉湘沅,逾嶺峤,抵荒陬,止高安;移九江,泛五湖,過鐘陵,溯荊江,守滁陽,轉壽春;改賓客,留洛陽,曆會稽,過梅裡;遭讒者再為賓客分務,歸東周;擢川守,鎮人一梁。詞有所懷,興生于怨。故或隐或顯,不常其言,冀知音于異時時已。

毛晉《汲古閣書跋〈追昔遊集〉》:(紳)與李文饒、元微之齊名,人号“元和三俊”……憶遊述懷,俯仰感慨,一洗唐人小賦柔摩風氣雲。

胡震亨《唐音癸簽》:李公垂《追昔遊詩》,大是宦夢難醒;然其攬筆寫興,曲備一生窮泰之感,亦令披卷者代為怃然。

賀裳《載酒園詩話又編》:短李以歌行自負,樂天亦稱之。又少以《憫農》詩見賞于呂溫,今二絕盛傳,呂之鑒賞真是不謬。歌行遂不可複見,惟有《追昔遊集》耳,頗有體格。

《四庫全書總目》:紳與李德裕、元稹号“三俊”。白居易亦有“笑勸迂辛酒,閑吟短李詩”句。今觀此集,音節晖緩,似不能與同時諸人角争強弱。然舂容恬雅,無雕琢細碎之習,其格究在晚唐諸人刻劃纖巧之上也。

宋育仁《三唐詩品》:五言其源出于謝惠連,惟煉蓄未深,時多泛濫;七言托體初唐,加以縱橫,格律已疏,頗嫌墨障。長歌則《蘇台》一篇,短歌則《莺莺》一曲,容姿朗秀,顧盼生情。裡謠七字,古風五言,不減張、王,淵然足諷。

轶事典故

生活豪奢

李紳步入仕途飛黃騰達後,卻喪失了詩歌裡的憫農之心,逐漸蛻變成一個花天酒地、濫施淫威的腐官酷吏。随着官職的升高,李紳“漸次豪奢”。據傳,李紳一餐的耗費經常多達幾百貫甚至上千貫。李紳當淮南節度使時,對百姓疾苦極為漠視。在李紳治下的百姓,終日惶惶不安,紛紛渡江淮而逃難。與李紳同時代的韓愈、賈島、劉禹錫、李賀等人無不對其嗤之以鼻。劉禹錫任蘇州刺史時,曾應邀參加時任揚州節度使李紳安排的宴會,他看到李紳家中私妓成群,其中一名歌妓色藝雙絕,感慨頗多,于是寫下了《贈李司空妓》一詩:“高髻雲鬟宮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蘇州刺史腸。”詩歌的大意是:佳肴美酒,歌姬美色,輕歌曼舞,李司空早已習以為常,養尊處優過着奢侈糜爛的生活,可我劉禹錫卻肝腸寸斷,于心不忍。

李紳由于生活豪奢、為官酷暴、濫施淫威,死後,被定性為酷吏,受到了“削紳三官,子孫不得仕”的懲罰。

濫施淫威

李紳發迹後不僅生活奢侈,而且愛耍權威,無情無義。《雲溪友議》中記載,李紳發迹之前,經常到一個叫李元将的人家中做客,每次見到李元将都稱呼“叔叔”。李紳發迹之後,李元将因為要巴結他,主動降低輩分,稱自己為“弟”,為“侄”,李紳都不高興,直到李元将稱自己為孫子,李紳才勉強接受。還有一個姓崔的巡官,與李紳有同科進士之誼,有一次特地來拜訪他,剛在旅館住下,家仆與一個市民發生争鬥。李紳問那個家仆是幹什麼的,家仆說:“是宣州館驿崔巡官的仆人。”李紳竟将那仆人和市民都處以極刑,并下令把崔巡官抓來,說:“過去我曾認識你,既然來到這裡,為何不來相見?”崔巡官連忙叩頭謝罪,可李紳還是把他綁起來,打了二十杖。崔巡官被送到秣陵時,吓得面如死灰,甚至不敢大哭一聲。當時人們議論紛紛:“李紳的族叔反過來做了他的孫子,李紳的友人成了被他流放的囚犯。”

由于李紳為官酷暴,當地百姓常常擔驚受怕,很多人甚至渡過長江、淮河外出逃難,下屬向他報告:“本地百姓逃走了不少。”李紳道:“你見過用手捧麥子嗎?飽滿的顆粒總是在下面,那些秕糠随風而去不必報來。”

助敵圓夢

李紳做淮南節度使,張又新在江南郡守的任上罷官。一直以來和李紳有間隙,做什麼事都對着來。其人罷官後還鄉,遇風翻船,淹死了兩個兒子。身遭不幸,非常悲痛,又擔心李紳會報複他。便給李紳寫了很長的一封信,表示自己的歉疚。李紳很同情他,便在回信中說:“過去争論的話,我怎麼能記恨?互相之間不對的地方,我早忘光了。”張郎中非常感激,親自面謝,兩人釋嫌和好,同舊時是朋友一樣。兩人經常一起高高興興地痛飲。

張郎中曾經做過廣陵從事,和一位風塵女子很要好,但相愛而不成眷屬。二十年後,在李紳家喝酒,恰好相逢。四目相對,淚将欲下。李紳去換衣服,張郎中用手指蘸着酒,寫詞在木盤上,女子記住了詞。李紳回來,張郎中端着酒杯發愁。李紳感覺到了什麼,就叫女子唱歌佐酒。女子便唱了張郎中剛寫的詞:“雲雨分飛二十年,當時求夢不曾眠。今來頭白重相見,還上襄王玳瑁筵。”張郎中喝得大醉,李紳讓女子和他一起歸去。

主要作品

李紳著有《樂府新題》二十首,已佚。作品流傳至今的有《追昔遊詩》三卷、《雜詩》一卷,合為四卷,收錄于《全唐詩》。散文現存十多篇,存于《全唐文》中。另有《莺莺歌》,保存在《西廂記諸宮調》中。

人際關系

關系

姓名

備注

曾祖

李敬玄

唐朝宰相,官至中書令,聯宗趙郡李氏南祖

祖父

李守一

成都郫令

父親

李晤

曆任金壇、烏程、晉陵(今常州)等地縣令

母親

盧氏

李乾祐

建州刺史

李開

水部員外郎

李濬

職直史館

李羔容

管經略判官

李無逸

算曹博士

曾孫

李昊

李複圭

趙郡李氏南祖李紳家族世系表

後世紀念

李丞相讀書台,是唐朝李紳十五歲時在惠山讀書的地方。李紳為無錫曆史上第一位宰相。元代學者王仁輔在《無錫縣志》中說:“李相書堂在惠山,小徑萦纡,有堂三楹,中繪唐李紳像。紳未遇時,常讀書惠山。”清光緒七年(1881)《無錫金匮縣志》載:“李公垂讀書惠山,後徙剡川精舍……公既貴,改精舍為龍宮,因築讀書台于宮内,歲久湮沒。萬曆間談修立石重镌李丞相讀書台六字”。

史料索引

《舊唐書·卷一百七十三·列傳第一百二十三》。

《新唐書·卷一百八十一·列傳第一百六》。

《唐才子傳·卷六》。

上一篇:塞克

下一篇:王子鳴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