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約瑟

李約瑟

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生物化學和科學史學家
李約瑟(Joseph Needham,1900年12月9日—1995年3月25日),出生于英國倫敦,生物化學和科學史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劍橋大學李約瑟研究所首任所長。李約瑟于1920年從英國劍橋大學畢業;1924年獲得劍橋大學學士哲學博士學位;1942年至1946年在中國曆任英國駐華大使館科學參贊、中英科學合作館館長;1946年至1948年在法國巴黎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部主任;1966年至1977年任英國劍橋大學岡維爾—基茲學院院長;1978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1983年擔任劍橋大學李約瑟研究所首任所長;1990年擔任劍橋大學李約瑟研究所名譽所長;1994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1995年3月24日逝世。李約瑟主要從事生物化學和科學史的研究。
    中文名:李約瑟 外文名:Joseph Terence Montgomery Needham 畢業院校:劍橋大學 職業:生物化學家、科學技術史專家 代表作品:《中國科學技術史》 英文名:Joseph Terence Montgomery Needham 籍貫:倫敦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00年12月9日 去世年月:1995年3月25日

人物生平

李約瑟在重慶

1900年12月9日,李約瑟出生于英國倫敦。

1917年10月,進入劍橋大學,在校期間參加學校的各種社團活動,還負責邀請學者前來給醫學生做人文科學講座。入學後放棄了成為外科醫生的想法,改學化學。

1920年,從劍橋大學畢業,獲得學士學位。之後到生物化學家弗裡德裡希·戈蘭德·霍普金斯(Frederick Gowland Hopkins)的實驗室工作。

1924年10月,在劍橋大學完成博士論文答辯,被選為學院研究員,留校任教,并獎勵K-1房間,享受諸多學校特權。

1941年夏天,英國文化委員會任命李約瑟為設立在中國重慶的英-中科學合作館館長,并有參贊的頭銜。

1943年2月24日,在經過10個星期的航程後,李約瑟搭乘美國軍用飛機從印度加爾各答起飛,于下午抵達雲南首府昆明。

1943年—1946年,李約瑟出行十一次,行程3萬英裡,他以外交官的身份幾無禁區。他在戈壁沙漠的敦煌盤桓,在洞窟速寫、拍照,積累了足夠寫一本書的資料。在中國期間找到了後來《中國的科學與文明》這一事業的重要助手王鈴。

1944年12月,在倫敦作了《戰時中國的科學與生活》的廣播演講,為中國呼籲國際援助,促使英國文化委員會給予中國大批物資援助。

1946年3月,李約瑟收到了他劍橋的左翼朋友、生物學家朱列安·赫裡胥(Julian Huxley)的電報,邀請他回英國擔任新成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自然科學處處長。在倫敦和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工作了兩年。因為美國認為李約瑟親共,并為他的工作制造障礙,不允許将聯合國的經費發放到任何美國認為是左翼的科學組織。于是,李約瑟辭職返回劍橋,回到他的K-1,并馬上着手他的計劃。

1946年—1948年,在法國巴黎擔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部主任。

1948年5月15日,李約瑟正式向劍橋大學出版社遞交了《中國的科學與文明》的寫作、出版計劃。1948年,李約瑟邀請王鈴來到劍橋,擔任《中國的科學與文明》的助理編輯,在劍橋大學出版社正式雇用王鈴之前李約瑟将自己工資的一半分給他。

1954年7月下旬,李約瑟和妻子前往巴黎與仍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工作的魯桂珍會面,開香槟慶祝著作即将出版。8月14日,主編的《中國的科學與文明》第1卷出版。

1959年,被所在的岡維勒與凱斯學院的院士們選為主席。

1964年,李約瑟夫婦訪華,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親自接見。

1966年—1977年,擔任英國劍橋大學岡維爾—基茲學院院長。

1971年,當選為英國人文科學院院士。

1983年,擔任劍橋大學李約瑟研究所首任所長。

1990年,擔任劍橋大學李約瑟研究所名譽所長。

1994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1995年3月24日20時55分,逝世。

2009年,與白求恩、斯諾等人一起被評為“中國緣·十大國際友人”之一。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李約瑟關于中國科技停滞的思考,即“李約瑟難題”,引發了世界各界關注和讨論。李約瑟所著《中國的科學與文明》(即《中國科學技術史》)對現代中西文化交流影響深遠。

李約瑟認為絲綢之路上傳播的不隻是絲綢、陶瓷、茶葉等物品,還有科學技術。李約瑟列舉了除了衆所周知的火藥、指南針、造紙與印刷術四大發明,還包括被中國人所忽略的水車、石碾、水力冶金鼓風機、活塞風箱、缫絲機、獨輪車。而同一時期由西向東傳播的重要技術,李約瑟隻提到了四項:螺絲釘、液體壓力唧筒、曲軸、發條裝置。

學術論著

根據2022年3月中國科學院網站顯示,李約瑟發表科學論文300多篇(生物化學和科學史約各占一半)、學術著作約50種,其重要的代表作有兩種:一是1931年發表的《化學胚胎學》三大卷,創立了這門分支學科。另一是作為總設計師、組織者和主要撰稿人于1948年開始編著的《中國科學技術史》,拟出7卷34冊,已出19冊。

出版時間

名稱

作者

1930年

《化學胚胎學》(3卷本)

李約瑟

1932年

《生物化學與形态發生》

李約瑟

1948年

《中國的科學與文明》(即《中國科學技術史》)

李約瑟

2001年

《中國古代科學》

李約瑟  

學術交流

1979年,李約瑟在中國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主講了“錢賓四先生學術文化講座”。

科研成果獎勵

時間

項目名稱

獎勵名稱

1982年

《中國科學技術史》

中國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人才培養

指導學生

根據2013年01月《光明日報》顯示,李約瑟将三名中國留學生王應睐、沈詩章和魯桂珍培養成博士。

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41年

英國皇家學會會員

英國皇家學會

1968年

薩頓獎章

國際科學史和科學哲學聯合會

1971年

英國學術院院士

英國學術院

1973年

儒蓮獎(法語:Prix Stanislas Julien)

法蘭西文學院

1978年

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美國國家科學院

1983年

中國香港中文大學榮譽理學博士學位

中國香港中文大學

1992年

榮譽同伴者(Companion of Honour)勳銜

英國女王

1994年

愛因斯坦金獎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1994年

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1995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美國藝術和科學院外籍院士

美國藝術和科學院

丹麥皇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丹麥皇家科學院

國際科學史研究院院士

國際科學史研究院

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74年—1977年

國際科學史和科學哲學聯合會科學史分會主席 

英中友好協會會長

英中了解協會會長

個人生活

家世背景

李約瑟出生于一個基督教知識分子家庭,是家中的獨子。小時候他父親就教他寫字,還教他做木工活、觀察鳥類和歐洲地理、植物分類等知識。在家庭朋友、醫生約翰·布蘭德-薩頓(Sir John Bland-Sutton)的影響下,李約瑟對科學産生了興趣。通過觀摩手術和為父親的外科手術當助手。他在認識到自己在科學方面的才能和興趣後,申請學習醫學,想成為一名醫生。

人物姓名

李約瑟,字丹耀,号十宿道人、勝冗子,原名約瑟夫·尼達姆。

情感婚姻

1923年春天,李約瑟開始與同事多蘿茜·邁瑞·莫伊勒(Dorothy Mary Moyle)(中文名李大斐)約會。多蘿茜年長李約瑟5歲,是一位研究肌肉的生物化學家。1924年9月13日,倆人結為夫妻。

1970年代中期,70多歲的李約瑟又迷上一位加拿大的華人女子時學顔(H.Y.Shih),并有過短暫卻熾熱的交往,他甚至想停妻再娶。但是,李大斐與魯桂珍兩人以“妻妾同盟”(concert of the concubinage),擊退了時學顔,保住了他們的三角關系。

李約瑟基本上遵守了西方一夫一妻制,與妻子李大斐相敬如賓60餘年,在她生病時不離不棄。但同時,他又與他的中國學生兼助手魯桂珍相愛50餘年,直到妻子去世後,89歲的李約瑟和84歲的魯桂珍結為夫妻。後來三人分别葬于劍橋大學李約瑟研究所的同一棵菩提樹下。

1991年,魯桂珍去世後,李約瑟又寫信給時學顔和其他兩位女士求婚,但都遭到拒絕。

人物評價

李約瑟作為最偉大的漢學家之一,創立了科技漢學新流派,打通了古今中西以及科學與人文的壁壘,堪稱天下達人。回顧他的一生,你會感慨,東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最好融合其實是體現在人的身上。(《光明日報》評)

李約瑟對中國科技史的研究,改變了西方世界對中國文明落後的評價。(新華網評)

李約瑟的學識膽略、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和對中英科學交流事業的貢獻令中國人民仰慕。

上一篇:黃森林

下一篇:唐·約翰遜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