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梁

李成梁

明朝後期将領
李成梁(公元1526年-公元1615年),字汝契,号引城,遼東鐵嶺(今遼甯鐵嶺)人,明朝後期将領。祖上因躲避唐末變亂避于朝鮮,明朝自朝鮮内附。[1]李成梁鎮守遼東30年期間組織遼東鐵騎,先後十次奏大捷。但因位望益隆,貴極而驕,奢侈無度,萬曆三十六年被劾罷。萬曆四十三年卒。李成梁前後兩次任遼東總兵,第一次是二十二年,第二次是八年,一共三十年時間。《明史》說李成梁“英毅骁健,有大将才…”,“帝辄祭告郊廟,受廷臣賀,蟒衣、金缯,歲賜稠疊。邊帥武功之盛,兩百年來所未有”。萬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卒,享年90歲。
    本名:李成梁 别名:李汝契,李引城 所處時代:明代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地:鐵嶺衛(遼甯鐵嶺市) 主要成就:先後十次奏大捷

人物生平

軍聲始振

明史記載李成梁的高祖李英從朝鮮半島遷居到鐵嶺,祖上因躲避唐末變亂避于朝鮮,明朝時回歸。例如清末章炳麟起草革命宣言就稱:“願吾遼人,毋忘李成梁”,即把李成梁當做民族英雄。

嘉靖五年(1526年),李成梁出生于遼東鐵嶺衛。李成梁少年時代就英毅骁健,大有将才。因家貧,40歲以生員襲職。起初為險山參将,因屢建戰功,隆慶元年(1567年)進為副總兵官,協守遼陽。隆慶四年(1570年),被提拔為遼東都督佥事,駐節廣甯(今北鎮城内)。明嘉靖後期至隆慶年間,鞑靼插漢兒部多次進犯遼東。此後十年間,明朝三員大将相繼戰死。時值邊備廢弛之秋,李成梁莅任即募四方健兒抗擊蒙古、女真各部的侵擾,與是軍聲始振。

隆慶五年(1571年)五月,蒙古軍隊進犯盤山驿,李成梁指揮蘇成勳擊敗了蒙古軍隊。過了不久,蒙古土蠻大舉入寇。李成梁在卓山阻擊他們,帶領副将趙完等夾擊土蠻,斷其首尾,乘勝殺入了土蠻軍的大營,斬殺了敵軍部長二名,斬首五百八十餘級。進封為署都督同知,世代承襲千戶。隆慶六年(1572年)十月,土蠻六百騎在舊遼陽北河宿營,距離明朝邊境二百餘裡,等候人馬齊聚之後大舉入侵,李成梁将他們擊走。萬曆元年(1573年),又在前屯擊走了他們。之後,又擊敗了敗走鐵嶺鎮以西諸堡的蒙古兵,明廷将其進二等。朵顔兀魯思罕又以四千騎毀壞邊牆入寇,李成梁将他們擊退。

鎮防遼東

萬曆元年(1573年),作為遼東總兵的李成梁在擊退蒙古後擴築寬甸六堡。就在此時,建州女真都指揮王杲在撫順互通馬市。在馬市上誘殺了明朝備禦裴承祖,明朝斷絕貢市,李成梁謀劃征讨王杲。萬曆二年(1574年),王杲以部衆坐困為由糾集鞑靼土默特、泰甯諸部,大舉犯擾明朝遼東重鎮遼陽、沈陽,李成梁督兵進剿王杲所在的古勒寨,斬首一千餘級。此役努爾哈赤與其弟舒爾哈齊被俘,為李成梁收留,充當仆役。

萬曆三年(1575年)春,土蠻進犯長勇堡,李成梁将其擊敗。同年冬,内喀爾喀五部首領炒花會集鞑靼黑石炭、黃台吉、蔔言台周、以兒鄧、暖兔、拱兔、堵剌兒等部二萬餘騎,自平虜堡南下入寇。副将曹簠率兵出擊,鞑靼轉而出掠沈陽,看見沈陽城外有明軍列營,于是駐于西北高墩。李成梁前去挑戰,運用火器打擊蒙古軍隊,蒙古被擊潰舍棄辎重而走。李成梁率軍追至河溝,乘勝渡河,斬殺上千敵軍。明廷加李成梁太子太保,世蔭錦衣千戶。萬曆四年(1576年),黑石炭、大委正在大清堡邊牆外宿營,謀取錦州、義州。李成梁率領親自挑選的精騎出擊二百裡,逼近敵軍大營,攻破了營寨。殺了鞑靼部長四人。萬曆五年(1577年)五月,土蠻再次入寇,聯營直至遼河以東,李成梁乘人不備而襲擊土蠻的大營得勝而還。萬曆六年(1578年)正月,速把亥糾合了土蠻軍大舉入寇,李成梁将其擊潰,加太保,世蔭本衛指揮使。十二月,速把亥、炒花、暖兔、拱兔會合了黃台吉,大、小委正,蔔兒亥,慌忽太等三萬餘騎在遼河宿營,攻打東昌堡,深入邊内直至耀州。李成梁派遣諸将分屯要害城市以遏制土蠻,自己親率精銳部隊出塞二百餘裡,直搗圜山。土蠻軍隊聽說之後,都倉皇逃到了塞外。李成梁論功被封甯遠伯。當時,土蠻數次要求前來貢市,明朝關吏不允許,土蠻對此怨恨在心。萬曆七年(1579年)十月,再次以四萬騎自前屯錦川營深入邊内。李成梁命諸将加固城防,親自督促參将楊粟等扼制蒙古入寇的要沖。适逢戚繼光前來援助,蒙古很快退去。之後蒙古來襲也被李成梁擊退。

兵壓建州

萬曆八年(1580年),萬曆皇帝為表彰李成梁鎮守遼東的軍功,建石坊(位于今日遼甯省錦州北鎮市)褒獎。萬曆十年(1582年),王杲的兒子阿台繼續和明朝作對。九月,遼東總兵李成梁進攻阿台所在的古勒寨。

萬曆十一年(1583年)二月,李成梁再度發兵攻打王杲之子阿台,努爾哈赤的父親塔克世是王杲的女婿,塔克世與其父覺昌安前去古勒寨為明軍勸降,因戰事緊急被圍在寨内。建州女真蘇克素浒河部圖倫城的城主尼堪外蘭在李成梁的指揮下誘阿台開城,攻破古勒山城之後進行屠城,覺昌安、塔克世也未能幸免。

塔克世雖屬王杲一系,但已歸附李成梁,卻因此戰死,實為李成梁與尼堪外蘭故意為之。努爾哈赤對此極為不滿:“我祖、父因為什麼被害?你們都是我不共戴天的仇人!你們對此有什麼說法?”李成梁自知理虧,後明廷将塔克世的土地、人馬等送給努爾哈赤,令讓他承襲都督指揮銜,以為補償。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建立後金之後,欲為報父祖之仇成為借口叛明的“七大恨”之一。

奢靡遭劾

随着他官場的不斷發展,李成梁貴極而驕,奢侈無度,全遼的商民之利他都攬入自己名下,從此他結交權門和朝廷的官員。萬曆十九年(1591年),李成梁為言官所劾,十一月,明神宗竟從禦史張鶴鳴的話,罷免了李成梁在遼東的職務,僅僅以甯遠伯的身份朝見皇帝。之前李成梁在遼東的時候所立的戰功大多都是在塞外,很容易緣飾真實情況。如果敵寇進入内地,就以堅城清野作為依托,擁兵觀望形勢然後出擊;甚至可以掩飾敗績變為功勞,殺良民冒充敵軍的首級。閣部的官員都被他所蒙蔽,督撫、監司稍微有與他忤逆的意思,就被他排擠出去,以至于都不能檢舉他的不法行徑。先後有巡按陳登雲、許守恩得到了他殺降冒功的罪證,想要上奏,卻被巡撫李松、顧養謙等人阻止。既而引起了朝中的議論沸騰,禦史朱應毂、給事中任應征、佥事李琯相繼上書予以抨擊。因為李成梁的事情有證可查,但是最終因為朝中靠山的暗中支持,才不至于治罪。等到他的靠山申時行、許國、王錫爵等人相繼去職之後,李成梁失去了依托,最終被罷免了。

萬曆二十年(1592年),哱拜在甯夏反叛,禦史梅國桢上奏請求重新起用李成梁,給事中王德完堅決認為不可,于是就被擱置了。這樣,李成梁失去了參加甯夏之役的機會,明廷派他的長子李如松為總兵參加,李成梁也失去了立功起複的機會。李成梁之前的諸戰功所率領的戰将們先後被重用。其後,他的手下李平胡、李甯、李興、秦得倚、孫守廉等人都獲得富貴,都成為主宰一城的長官。但是此後明朝邊防卻暮氣難振,又去轉相地收刮民财,軍隊的數量和裝備有一定的減損。自從李成梁離開遼東之後,十年之間更易了八位主帥,明朝遼東的邊防一步步廢弛,為努爾哈赤的崛起提供了客觀條件。

再度啟用

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八月,遼東總兵馬林因為與稅使高淮争執被彈劾獲罪。大學士沈一貫上書說李成梁雖老,還可以繼續帶兵。于是明廷命李成梁再鎮遼東,這時候李成梁已經七十六歲高齡了。這時候,鞑靼的土蠻、長昂以及把兔兒等已經離世,鞑靼的入寇已經很少了。而開原、廣甯之前又開馬、木二市。女真諸部為了獲取利潤,都歸順臣服。因為這個原因,李成梁又在遼東鎮守了八年,當時遼東很少有邊情。因為長期巡查東北的情況叙功,李成梁加至太傅。

當他第二次出任遼東總指揮官時,為了徹底破壞掉明朝與其他少數民族的聯合可能,他實行暴力征伐。先是對泰甯部速把亥,然後是葉赫女真的清嘉奴、揚嘉奴。而這一時期,努爾哈赤已經統一了建州女真,正一步步蠶食海西女真,力量不斷壯大起來。

從萬曆初期的時候,兵部侍郎汪道昆前去巡視邊境,李成梁獻上建議将孤山堡移建到張其哈剌佃,險山堡遷移到寬佃,沿江新安四堡遷移到長佃、長嶺諸處,仍以孤山、險山二參将駐守,可以開辟疆土七八百裡,可以大大擴張耕牧之利。汪道昆上報明廷,明廷認為可以實行。從此這裡的人口生計日益繁榮,增至六萬四千餘戶。到了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李成梁以那裡孤懸于外很難守住為由,舍棄了遼左六堡,将那裡的六萬四千餘戶居民遷移到内地,那些居民依戀家室不想離開,李成梁就以大軍驅趕他們,造成很多流血事件,死者很多。為此,李成梁大受朝野譴責。

晚年逝世

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又被劾罷,熊廷弼守遼東時,指出李成梁罪可至死。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三月,“原任遼東總兵李成梁以新疆勘報已完,奏乞矜察功罪。上下其疏該部院。”這是李成梁為自己的“清白”讨個說法的奏疏。也是試探一下萬曆帝對自己的最後态度。李成梁雖然年老體衰,但是其諸子仍然手握重兵,李氏家族在遼東的勢力和影響猶存。萬曆皇帝的态度還是“傾向”于原任遼東總兵李成梁。“上下成梁所辯疏,而勘疏竟不發。”但是言官們還是抓住不放。不過随着萬曆皇帝“以甯遠伯李成梁鎮遼年久有功。應得恤典,命該部從優查給。”的诏書一下,言官還是看到了萬曆帝的傾向。隻是“解任”而不想置之死地。李成梁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彈劾李成梁之風随即減弱。

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李成梁卒於北京,葬仰山之北(今北京附近)。李成梁死後三年,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努爾哈赤诏告對明朝的“七大恨”檄文,正式對明廷宣戰,“遼事”問題遂産生。遼東成為明朝政治腐敗、經濟凋敝、軍備廢弛的縮影。

主要影響

開疆守邊

萬曆元年(1573年),張居正以俯瞰天下的姿态登上明朝的舞台。由于建州女真不斷侵犯邊境,明朝為了加強對建州女真的控制和防禦,除繼續修築遼東邊牆外,還采納了李成梁的建議,開始修築寬甸六堡。按照李成梁的意思,朝廷移建環山堡于張其哈制佃,險山堡于寬甸,沿江新安四堡于長佃、長嶺諸處。這就是著名的寬甸六堡。六堡位于鴨綠江以西,毗連建州女真,是防禦女真的前哨,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六堡成後,李成梁又以此開市,和少數民族做生意。這樣做,首先是緩和了當時明朝與少數民族的矛盾,另一方面,開市帶來的可觀收入也給遼東士兵帶來了很大的好處。

抵禦蒙古

明嘉靖後期至隆慶年間的邊備廢弛之秋,李成梁多次擊敗了蒙古的入寇,保衛了明朝的東北邊境。他在隆慶五年(1571年)、隆慶六年(1572年)、萬曆元年(1573年)、萬曆三年(1575年)、萬曆四年(1576年)、萬曆五年(1577年)、萬曆六年(1578年)數次擊退鞑靼速把亥、炒花、暖兔、拱兔、黃台吉等部對明朝邊境的騷擾。論功被封甯遠伯。

萬曆初年,張居正為相,“用李成梁鎮遼,戚繼光鎮薊門”,明軍遼東軍事防禦比較嚴密,有力地阻擊了蒙古貴族勢力騷擾;再加上後來土蠻汗去世,另外一個重要的蒙古族首領也死了,蒙古各部矛盾紛争,互相傾軋,逐漸走向衰落。相對來說,這個地區比過去安甯了一些。

遏制女真

萬曆元年(1573年),建州女真都指揮王杲在撫順馬市誘殺了明朝官員,李成梁征讨王杲,在萬曆二年(1574年)督兵進剿王杲所在的古勒寨。萬曆十年(1582年)又進攻王杲之子阿台所在的古勒寨。萬曆十一年(1583年)二月,李成梁再度發兵攻打王杲之子阿台,并徹底肅清了建州女真的不穩定勢力。李成梁長期駐守遼東,有力阻止了女真各部的統一和崛起,為明朝邊境的安定立有大功。

萬曆十一年(1583年)十二月,李成梁利用葉赫貝勒清佳努和楊佳努到開原進行馬市貿易的機會,在開原中固城設“市圈計”,誘其入伏,而襲殺之。葉赫貝勒清佳努和楊佳努被明軍計殺後,清佳努子布寨、楊佳努子納林布祿,分别襲為葉赫貝勒,元氣日漸恢複,軍力日益強盛。萬曆十六年(1588年)三月,李成梁率兵攻打葉赫布寨和納林布祿,遭到葉赫東城與西城的貝勒和部民堅決抵抗。李成梁下令發炮摧毀他們外城的城牆,放火燒了他們的糧窖。經過這次打擊,共“斬首五百五十四顆,得獲馬、器以七八百計”。葉赫罹受重難,死傷慘重。

繁榮馬市

遼東邊疆由于長期遭到“北虜”蒙古和“東夷”女真的騷擾,明朝以蒙古和女真等少數民族為對象的馬市也就時開時停。明朝統治者經常把絕貢閉市作為駕虜馭夷的手段。李成梁鎮遼期間由于憑借武力堅決打擊虜夷的寇邊行為,使虜夷皆憚服。于是李成梁請求複開馬市,以實現繁榮遼東地方經濟和羁縻虜夷之目的。李成梁認為在馬市開閉決策上,應采取“兩利相權取其大,兩害相權取其輕。”的原則,萬萬不可因噎廢食。正是因為李成梁的大力推動,遼東馬市呈現一片繁榮景象。

曆史評價

《明史》:成梁鎮遼二十二年,先後奏大捷者十,帝辄祭告郊廟,受廷臣賀,蟒衣金缯歲賜稠疊。邊帥武功之盛,二百年來未有也。其始銳意封拜,師出必捷,威振絕域。已而位望益隆,子弟盡列崇階,仆隸無不榮顯。

張居正:李帥用奇出搗,使賊狼狽而返,乃孫膑走大梁之計。比前長定之捷,殺降以要功者不侔矣。功懋懋賞,國家自有彜典。

申時行:①臣等看得成梁身經百戰,屢立奇功,夷虜憚其威名,封疆賴其保障,皇上委任不疑,深得用人之體。

②今九邊事情,獨遼東為難,九邊将官忠勇,獨李成梁為最。數年以來,無歲不戰,無日不防,可謂竭心盡力矣。

沈一貫:若近年李成梁封甯遠伯,則以遼東虜功,與苗蠻功不同,又系積功累級,曆數十年而後得,非以一次大功便與封爵。且成梁系一身獨将,非有二三同事也。

李奇珍:屬者奴酋發難,四路進剿,三路敗沒。始誤于李成梁,再誤于楊鎬、李如柏也。先是成梁剿平兀堂、孟草塔、王杲等諸醜類,用奴父他失為向導,借其髑髅以博封拜,因割我膏腴以結戎心。二姓之好既聯,三韓之備盡弛。開門揖盜,養虎自贻,此禍本亂源也。……試問遼東敗壞,誰為作俑,成梁割地媚虜,……

熊廷弼:……謂之獻地,不止棄地,謂之通虜,不止啖虜。楫與成梁之罪,可勝誅耶。

沈德符:始成梁、如松為将,厚畜健兒,故所向克捷。

方孔照:①遼陽百姓方維相亦伏關阙下,稱成梁中左所之戰、盤山驿之戰、卓山之戰、平虜堡之戰、紅土城之戰、養善木之戰、鴨兒匮之戰、雕背山之戰、遼河之戰、阿州之戰、撫順之戰、沈陽之戰、開原之戰、襖郎兔之戰、曹子谷之戰、古勒寨之戰,腦王杲,髓速把亥,馘逞、仰二奴,斬阿大阿海,皆萬世功。

②治非一日而治也,亂非一日而亂也,隆萬以來,夷運孱尪,李成梁疊策殊勳。

陳子壯:甯遠伯李成梁馳驅疆場四十餘載,先後血戰,上首功一萬五千,拓地七百,擊速巴亥、阿台,擒王杲,皆名渠雄長,雖古衛、霍之功,何以加茲!或以其棄地誤國,大抵謂寬奠六堡耳。夫寬奠本成梁開拓,地名張其哈喇海(佃)子,中外沃壤,一望膏腴。時邊地稍甯,漢兒往往出塞掘參,生聚日繁,輸稅于建州。成梁遣韓宗功收還之,而愚民安土重遷,且渡河冰裂,南人吳大愛愛婿死焉,深怼宗功,遂以棄地之說布都下。科臣聞風入告,而功高不賞矣。夫建州生聚教訓三十年,寬奠即不棄,将不為闆升之續乎!邊吏不能守遼西,而苛責成梁以寬奠,此刀筆吏所以敗人國家也。

錢謙益:甯遠伯李成梁父子威名素著,諸子家丁,骁勇慣戰。賊降夷雜種,出入邊徼,心輕中國,獨憚李氏耳。

莊廷鑨:成梁前後捷功舉可信乎?曰:有可信者,有不可信者。萬曆十載以前,此其可信者也。十載以後,此其不可信者也。何也?十載以前,新鄭(高拱)、江陵(張居正)相繼當國。其人皆明習邊事,綜核名實,有功必賞,有罪必罰,能鼓勵文武大帥而用之。成梁固不敢不效命。且又精力方壯,技勇初集。一再試其鋒于就衰之寇,斬獲中率,固其常爾。此其可信也。十載以後,吳門(申時行、王錫爵)為政,煦煦掩覆功則與賞,罪不蒙罰。于是,獻俘奏凱之事歲見,而覆軍殺将匿不以聞。戴頭殺賊,棄地策勳,非獨成梁之耄不任事也。又非成梁之前勇而後怯也。政府司馬樂其勝而謀其敗。成梁有以深知之也。此其不可信者也。

黃雲眉:李氏之盛衰,即遼事之興壞系焉。

人際關系

弟弟

李成材,官至參将。

兒子

長子:李如松,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四月,戰死。追封少保、甯遠伯,立祠,谥忠烈。

次子:李如柏

三子:李如桢

四子:李如樟

五子:李如梅

六子:李如梓

七子:李如梧,降清後,授三等輕車都尉。

第二代:李獻箴,李如梧孫。天聰八年,降襲牛錄章京,軍功加至二等輕車都尉,恩诏加為一等。

第三代:李冷色,李獻箴子。順治八年,襲一等輕車都尉,恩诏加至一等男。

第四代:李林隆,李冷色子。順治十四年,襲一等男。

第五代:李大均,李林隆孫。康熙四十七年,降襲二等輕車都尉。

第六代:李福,李如梧四世孫。雍正二年,襲二等輕車都尉。

第七代:李洵,李福兄之孫。雍正十一年,襲二等輕車都尉。

八子:李如桂

九子:李如楠

曾孫:李懋祖

轶事典故

結好太嶽

在張居正的文集中,雖未見有直接寫給李成梁的信件,但他在緻其他人的信件中,卻多處表示出對李的特殊關懷和愛護,并針對當時邊防積習及李成梁的個人特點,對有關問題妥為處置。史載:“萬曆初,張居正當國,以法繩邊吏,無所縱舍。獨獎拔成梁逾于諸帥,成梁亦自奮。”張居正基于在遼東放手“進攻”戰略,“(重)用大帥李成梁于遼東,”主要是欣賞他“敢戰深入”,骁勇善戰的軍事風格。《明史·張居正傳》記載:“俺答款塞,久不為害。獨小王子部衆十餘萬,東北直遼左,以不獲通互市,數入寇。居正用李成梁鎮遼,戚繼光鎮薊門。成梁力戰卻敵,功多至封伯,而繼光守備甚設。居正皆右之,邊境晏然。”李成梁為了報答張居正厚愛,拉近自己同首輔張居正的私人關系,功封甯遠伯之後,曾派人給張居正送去黃金,行賄張居正。本以為張會欣然接受,然而沒有想到的是張居正堅辭不受。“時江陵張居正當國,以法繩天下,尤留心邊事。成梁晉爵甯遠伯,以金贻之,居正語其使曰:‘而(爾)主以百戰得功名,我受其金,是得罪高皇帝也。’卻不收。”

養虎遺患

萬曆十一年(1583年),李成梁再度發兵攻王杲之子阿台,努爾哈赤父塔克世為王杲女婿,死于此次戰亂,努爾哈赤與其弟舒爾哈齊被俘。《清史稿》載:“太祖及弟舒爾哈齊沒于兵間,成梁妻奇其貌,陰縱之歸。”也有野史稱努爾哈赤被收在李成梁帳下充當幼丁,數年後方才逃離。《明史紀事本末》則說塔克世雖屬王杲一系,但已歸附李成梁,因充當這次行動的前驅而戰死。所以李成梁将塔克世所遺土地人馬派給努爾哈赤,并給都督敕書,令襲都督指揮銜。努爾哈赤後來羽翼豐滿,統一女真各部,建元後金之後,報父祖之仇是他讨明的所謂“七大恨”之一。

李成梁晚年與努爾哈赤往來甚密,曾一度有倚仗努爾哈赤之兵襲占朝鮮自立的野心。于邊事又常有敷衍之舉。隻要努爾哈赤表示忠心,即“保奏給官”,甚至“棄地以餌之”,因此被宋一韓、熊廷弼等廷臣所參劾。所以建州勢力能夠在遼東的崛起,與李成梁的包庇不無關系。

史料索引

《明史·列傳一百二十六》

上一篇:伊斯托明

下一篇:奧拉星亞比大全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