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㦕

李㦕

朝鮮王朝第10代君主
李㦕(1476年11月23日—1506年11月20日),朝鮮王朝第10代君主(1495年—1506年在位),是朝鮮成宗李娎的嫡長子,朝鮮中宗李怿的異母兄,生母為廢妃尹氏(齊獻王後)。李㦕乳名無作金,幼年時母親被廢黜并遭賜死,因此他從小被貞顯王後撫養。他在八歲時被立為王世子,十九歲繼承王位。在位期間,他追求絕對王權,先後發動兩次“士禍”(戊午士禍、甲子士禍),屠戮朝臣,士林和勳舊兩派都被打壓。到了在位後期,他愈發荒淫無道,其暴政導緻人心盡失。正德元年(1506年)九月一日,樸元宗、成希顔、柳順汀等大臣發動政變,廢黜李㦕,擁立其異母弟晉城大君李怿即位,是為中宗,史稱中宗反正。李㦕之子皆被賜死,他本人也被廢為燕山君,流放喬桐島,兩個月後病死,時年三十一歲。李㦕在朝鮮半島曆史上以暴君著稱,他是朝鮮王朝繼魯山君(朝鮮端宗)之後第二位廢主,死後無廟号、谥号、陵号,後世一般以他被廢後的封号“燕山君”(연산군)來稱呼。
    本名:李㦕 别名:無作金(乳名) 字: 号: 所處時代:朝鮮王朝 民族族群: 出生地: 主要作品: 主要成就: 封号:燕山君

人物生平

立為世子

李㦕是以“元子”(嫡長子)身份誕生的,于成化十二年(1476年)十一月初七日生于宮中。除了已經被廢的魯山君(後複位為朝鮮端宗),他是朝鮮王朝第一個生于宮中的元子,因此成宗特地頒赦并接受百官朝賀。   他不到三周歲,母親尹氏就因妒忌而被廢為庶人,随後成宗就冊立另一位後宮尹昌年為王妃,即貞顯王後。兩年後,廢妃尹氏被賜死,但李㦕的地位并未受到影響,依然保持“元子”的身份,此後由貞顯王後撫養長大。在即位以前,他對于生母的記憶幾乎為零,一直以為貞顯王後就是自己的母親。   直到即位後,看到父王陵志中出現了“尹起畎”(他的外祖父,廢妃尹氏的母親)的名字,他以為是尹壕(貞顯王後的父親)名字的誤寫,然後才知道生母是誰、怎麼死的。  

成化十九年(1483年)二月初六日,李㦕正式被立為王世子   ,同年七月初二日獲得宗主國明朝的冊封。   成為世子後,他就開講書筵,接受儒學教育,此後他“日禦書筵,未嘗少廢”。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行成均館入學禮和冠禮,翌年行嘉禮,迎娶慎承善之女為世子嫔。李㦕看似按部就班地走上儲君的正軌,但實際上他在東宮“多無度,群臣鹹知其有童心”,而且他“不喜講學”,到十七歲還“未解文理”。   成宗曾命他嘗試裁決政務,但他“闇不能辨”,遭到成宗責備,此後他就害怕見父王,成宗召見他,他就稱病不去。有一次成宗為昭惠王後設宴,召他前來,他又稱病,成宗派内人去查探情況,李㦕威脅這名内人說如果不說他真的生病,以後就會殺了她。内人被迫還報世子生病,但成宗看出是受到世子脅迫,很不高興,于是罷宴。據說成宗逐漸萌生了易儲的想法,但除了李㦕以外,唯一的嫡子李怿年幼,而且他一直同情李㦕自幼失母,所以不忍心廢黜。有個叫孫舜孝的大臣曾效法中國晉代的衛瓘,乘醉走上禦座并撫摸禦座,貼着成宗耳朵說:“此座可惜!”成宗表示:“吾亦知之,不忍廢也。”    

初登王位

弘治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495年1月20日),成宗過世,十二月二十九日,李㦕即位于昌德宮仁政殿。   明孝宗派太監金輔、李珍及行人司行人王獻臣來朝鮮,于弘治八年(1495年)六月初三日冊封李㦕為朝鮮國王。   李㦕剛繼位時,為君還算規矩,出台了一些體恤民生的善政(時人傳聞是其妻舅慎守勤在背後指點)   ,因此他在朝鮮朝野一度博得“英主”之名。  

不過,李㦕必須面對其父成宗留下的遺産,就是王權、相權和台谏權相互制衡的政治格局。當時相權為勳舊勢力所把持,台谏則多屬士林勢力。台谏不僅攻擊勳舊大臣,而且也常常脅迫國王,所以起初扶持台谏的成宗在在位後期開始警惕,并有重新與勳舊合流的趨勢。李㦕還是世子時,就已經對台谏争強好勝的習氣印象不佳   ,對于喜歡給他提意見的東宮僚屬也嗤之以鼻。   等他即位後,就不斷與台谏發生沖突。第一次交鋒是圍繞為成宗設置水陸齋的問題,成宗死後,李㦕依照祖制,設水陸齋,為先王祈禱冥福,這讓崇儒排佛的士林派官員非常不滿,他們以台谏為根據地,不斷請求撤除水陸齋,順便攻擊勳舊派大臣盧思慎曾引導世祖信佛,李㦕将他們斥為“淩上”,下令逮捕治罪,最後将取消部分儒生應舉的資格。   針對有的儒臣以桀纣為戒來進谏,他表示:“我雖設齋,無他失政,豈至桀纣?雖不設齋,餘無足觀,其得為堯舜乎?今之臣子,皆無有愛君之心,是豈可乎?”   到了弘治八年(1495年)夏,圍繞李鐵堅、尹坦、韓健、樸元宗、尹湯老、尹殷老、慎守勤等王室、外戚的任免和進退問題,李㦕也與台谏發生不少對立和摩擦。為了宦官金孝江濫用權力的問題,台谏更是“累月伏閤,久廢公事”,要求李㦕治他的罪。   此外,李㦕在即位後得知生母是廢妃尹氏後就為之素膳   ,到了弘治九年(1496年),他想給生母尹氏蓋一個祠堂,由禮曹主祭,台谏以其違背成宗遺教為由堅決反對,并主張尹氏由内需司主祭,數月僵持之後,李㦕在勳舊派的支持下,還是于弘治十年(1497年)四月為廢妃尹氏建立了名為“孝思廟”的祠堂,由禮曹祭祀,墓葬亦由“尹氏之墓”升格為“懷墓”。   經過多個回合的交鋒,本來就對台谏印象不好的李㦕對台谏到了深惡痛絕的地步。而把持相權的勳舊勢力也不滿士林所主導的台谏權的膨脹,他們與李㦕在整頓台谏“淩上”之風、削弱台谏權力的方面達成了默契。

在這種背景下,弘治十一年(1498年)七月發生了朝鮮王朝第一次士禍——戊午士禍。事件起因是勳舊派大臣李克墩和柳子光與士林派金宗直、金驲孫師徒的私人恩怨,導緻李克墩指使柳子光密告金驲孫在當史官時将他老師金宗直撰寫影射世祖、同情端宗的《吊義帝文》一事收錄進史草(史官記錄的原始檔案)中。李㦕本來就想收拾把持台谏權的士林派,便借此機會掀起大獄,以诋毀先王、結黨營私為由處置了三四十名士林派,其中金驲孫、權五福、權景裕被淩遲處死,李穆、許磐被斬,姜謙、表沿沫、鄭汝昌、崔溥、任熙載、李繼孟等十多人被流放,這些人都是金宗直的弟子,并大多有過言官的經曆,金宗直本人也被戮屍。   另有并非金宗直弟子的近二十名在職言官與史官被流放,他們有的是受史草牽連,有的是為這些金宗直弟子辯護。在戊午士禍的過程中,盧思慎、尹弼商、韓緻亨、慎守勤等勳舊派作為推鞫廳堂上官,積極配合李㦕打擊士林派。士林派受到重創,台谏權也受到不小的打擊。李㦕在戊午士禍後表示:“今日始知有台谏也。”   可知台谏噤聲才是他想要的狀态。從此以後,李㦕的放蕩本性開始暴露出來,逐漸堕落為昏君和暴君。

荒淫無道

從弘治十二年(1499年)起,李㦕就在宮殿增加圍牆、修建行廊。   此後開始年年拆毀民居,以便擴充宮殿。弘治十五年(1502年),有樵童五六人登上木覔山眺望宮阙,李㦕看到後,将他們抓起來,并牽連數十人受到毒打。因為當時他在宮中“淫戲無道,或于不時聚内人于後苑,狂歌亂舞,日以為樂”,害怕被外人看見,所以加速拆毀民居。   他不僅在宮中玩樂,更喜歡出宮狩獵。自戊午士禍以後,他就頻繁在京畿道一帶遊獵。有一次百官整隊上朝,獵狗突然闖入橫行,以緻他在一起上朝的日本使者面前大失顔面。   他還迷戀美色,這期間他最寵愛的女子是張綠水,起初,李㦕隻是在宮中漁色,到了弘治十六年(1503年),他微服帶着五六名宦官,各持杖闖入淨業院(宮中供宮人做佛事的寺院),毆打并趕走尼姑中長得醜或老的,強奸了剩下七八名有姿色的尼姑。史書稱“此王肆欲之始”。   與此同時,他開始廣選美貌女子充實後宮,并且不分良女或是賤女(包括妓女)。   而且他在這期間“得狂疾,時于中夜叫呼,起走後苑”,并熱衷巫術祈禱之事,自己扮作巫師,作樂歌舞,仿佛廢妃尹氏附體,宮中認為這是廢妃尹氏的靈魂作祟。  

在李㦕日益堕落的情況下,台谏開始重新活躍,對李㦕進行規勸。更重要的是,連之前跟李㦕結成統一戰線打擊台谏和士林的勳舊大臣也對李㦕的荒淫看不下去了,逐漸和台谏站在一起,對李㦕進行谏铮,這種現象在從弘治十五年(1502年)以後尤為顯著。例如弘治十六年(1503年)台谏請求李㦕停止“親閱”(實為狩獵),勳舊派李克均就明确支持台谏。   後來李㦕點名批評李克均“阿谀台谏”。   李㦕的祖母仁粹大妃目睹李㦕“崇寵私昵,賜與太濫,宴嬉無度”的堕落狀況,憂心忡忡,也秘密要求從兄韓緻亨“出死力匡救”,因此韓緻亨與成俊、李克均等勳舊大臣對李㦕“多所規警”。  

在李㦕看來,台谏和宰相一起對自己勸谏,不僅助長“淩上”之風,而且是自己孤立、王權受到威脅的信号,用他的話來說就是“台谏、宰相者交相朋黨,使人主孤立于上,若此不已,則三韓久遠之王業必将隳矣”。   因此他在弘治十六年(1503年)春決定叙用之前被士林派指為“無狀小人”的外戚任士洪,并欲封他為君   ,企圖用忠于自己的外戚勢力來制衡台谏和宰相,伺機收拾他們。同年九月十一日,禮曹判書李世佐(李克堪之子,李克均、李克墩的侄子)在養老宴上不慎将禦酒倒在李㦕的龍袍上,并撒到席子上。李㦕治以大不敬之罪,流放鹹鏡道穩城,翌年正月予以釋放,但甲子士禍已經埋下伏筆。  

弘治十七年(1504年)三月,京畿道觀察使洪貴達因為以自己孫女有病為由不送到宮裡參加世子嫔揀擇,所以又被李㦕治以不敬之罪。李㦕還認為洪貴達敢于“不敬”是由于之前對李世佐的懲罰過于寬松的緣故,遂将洪貴達流放鹹鏡道慶源,李世佐流放巨濟島。   就在這時,任士洪向李㦕禀告當初賜死廢妃尹氏的真相,稱廢妃尹氏是因宮中的鄭金伊和嚴銀召史二貴人向成宗進讒言而死,而李世佐是當時帶死藥去廢妃尹氏居所的承旨的事實也為李㦕所知,于是事态陡然升級。   三月二十日夜,李㦕将鄭、嚴二貴人綁起來毒打踩踏,并召來她們的兒子(自己的異母弟)安陽君李㤚、鳳安君李㦀,要求他們打這些“罪人”。此時鄭、嚴二貴人已被折磨得面目全非,以緻鳳安君認不出自己的母親,加以杖打,安陽君則認出了自己的母親,不忍杖打。最後李㦕讓人将鄭、嚴二人活活打死,屍體被撕裂并剁成肉泥,扔到山野。   安陽、鳳安君也被貶為庶人,流放海島,一年後被賜死。   腥風血雨還由宮中擴散到宮外。當時參與廢黜和賜死尹氏讨論過程的大臣尹弼商、韓緻亨、韓明浍、鄭昌孫、魚世謙、沈浍、李坡、金升卿、權柱、李克均、李世佐、成俊合稱“十二奸臣”,在世的尹弼商、李克均、權柱、成俊、李世佐五人被處死,其餘已故者被剖棺斬屍,家屬連坐。洪貴達雖然沒有牽連進廢妃事件,但也在六月被處以絞刑。此外還有權達手、樸誾等李㦕所厭惡的言官遇害。九月二十六日,李㦕認為戊午士禍中沒被處死的人都是由尹弼商等“奸臣”包庇所緻,下令将戊午士禍被流放者中還生存的成重淹、姜謙淩遲,康伯珍、金宏弼處斬,李龜、崔溥流放海島為奴。一個月後又将李、崔處斬,許磐、表沿沫、曹偉、鄭汝昌等已故者被剖棺戮屍。任士洪的兒子任熙載也被淩遲。甲子士禍終于以勳舊、士林兩股勢力均受打擊而告終。   弘治十八年(1505年)八月二十六日,李㦕正式獲得“憲天弘道經文緯武”的尊号,象征他的權力已達到巅峰。  

被廢病死

甲子士禍以後,再也沒有人能牽制李㦕,李㦕如願取得了超越以往任何朝鮮君主的絕對王權。于是他在弘治十七年(1504年)三月二十五日正式追尊母親為齊獻王後。   由于沒了約束,李㦕的荒淫變本加厲。他“無日不宴樂”   ,同時“酷好射獵”,廣設禁标,劃作自己的獵區,拆除區内民宅,不準閑人進入,有時為了狩獵,從宮牆穿洞而出,如果宮内寂靜,就是他外出狩獵。     他還愛吃牛肉和鹿尾舌,尤其愛吃牛胎,有時甚至生吃,為此讓各地官員屠牛殺鹿。朝鮮和中國一樣,都有禁止屠牛的法令(牛要用于耕種,隻有祭祀才殺牛),因此各地官員都搶奪百姓的耕牛,以緻“民皆号哭”“怨呼者盈路”。   他最大的淫樂還是在于漁色,甲子士禍後,他漁色的規模進一步擴大,他不僅自己出宮找美女,還于弘治十八年(1505年)六月派遣李季仝、任崇載為“采紅駿使”,到三南(全羅、忠清、慶尚三道)地方挑選美女和良馬。   經過幾番搜刮,後宮人數由數百人擴張到數千人。李㦕設七院(衆紅、蕾英、趁香、含芳、翠春等)三閣(繪絲、請歡、彩霞)來安置這些後宮女子,有運平、繼平、采紅、續紅、赴和、洽黎等不同名号,其中最有姿色才藝的組成名為“興清”的樂隊,“興清”又分為三科,被李㦕臨幸過的女子叫“天科”,臨幸過但不滿意的女子叫“半天科”,沒臨幸過的叫“地科”。最受寵者賜予淑華、麗媛、閑娥等爵号。     “興清”的家屬仗着自家女子受到李㦕的寵愛,看到中意的房屋就釘上“興清”二字的牌面,屋主即使是兩班,也畏懼而逃,将房屋乃至房中财産拱手相讓,後來還發生了一個“興清”的父親将“興清”牌面釘在另一個“興清”家裡,以緻被李㦕下獄問罪的事件。   李㦕在甲子士禍後的兩年裡極度放縱,即使生母的忌日也“率内人終日戲遊歌舞”,而且他還“喜裸合,雖稠人中不避”。   直到被推翻前夕,他還以揀擇淑儀為名向朝鮮八道派采青女使,繼續擴充後宮,又派采鷹犬使去搜刮獵鷹和獵狗。  

對于朝臣的态度,他在甲子士禍後也更加不留情面,稍微忤逆他意思的官員就會被處以重罰,乃至處死。他創制穿掌、烙訊、斫胸、剮骨、寸斬、刳腹、碎骨飄風等酷刑來對付他認為有“淩上”之嫌的臣民,并動辄連坐親屬,導緻監獄人滿為患,不得不增加一個叫“密威”的新牢房來關押與日俱增的囚犯,即使兩班士大夫也“受杖笞無虛日”。他還禁人偶語,命司憲府監察每天巡視漢城各坊,每月十五日和三十日彙報民間言論情況,其他官衙也在每月十五日和三十日彙報有無妄議時事之人,和他還鼓勵父子相告(儒家講究親親相隐),于是“人人自危,道路以目”。  

經過兩年的折騰,李㦕終于弄得天怒人怨,樸元宗、成希顔等之前被他處置或得罪過的朝臣開始密謀推翻他。另一方面,李㦕的世子李。   因此,也有不少人把撥亂反正的希望寄托在李  

然而,樸元宗等還是在正德元年(1506年)九月初一日夜晚發動政變,殺任士洪、慎守勤等李㦕親信,包圍李㦕所居的昌德宮,并要求慈順大妃(貞顯王後)降旨廢黜李㦕,立其子晉城大君李怿繼位,是為朝鮮中宗,這場政變也就被稱為“中宗反正”。李㦕派人向李怿傳話“我罪重大,固知至此,願好為之”,随即被貶為燕山君,單獨一個人被流放喬桐島。   據說他被押送前“惶怖特甚,請知應受刑名”,被押送當天刮起大風,他所坐船隻幾乎傾覆,好不容易才到達喬桐,被押到縣衙,為一群軍人所包圍,他“俯伏流汗,不敢仰視”。   廢妃慎氏被軟禁,兒子都被賜死,張綠水、田非等愛妾被處斬。   一些被指控作過惡的“興清”也被杖責流放,其餘女子被釋放,後來中宗派人調查“興清”情況,她們中正在懷孕的就打胎,生下孩子的就把孩子殺死,以免獲罪。   李㦕本人則在被廢兩個月後的十一月初六日感染瘟疫而死,臨終前沒有其他話,隻說想見慎氏。死後以王子君(國王庶子)之禮下葬于江華島。   正德七年(1512年)十二月在慎氏請求下遷葬京畿道楊州海村。   李㦕夫婦的神主由其外孫具渰奉祀,具渰無嗣,由其養外孫李安讷(出自德水李氏)及其後裔奉祀。  

為政舉措

政治

李㦕是一位追求絕對王權的君主,他自即位以來,對朝臣尤其是台谏的“淩上”“慢上”之風非常不滿,強調“人臣之罪,孰有加于慢上乎?”并認為是成宗對台谏過于優容所緻。   因此,他在位期間政治方面一以貫之的課題就是矯正朝臣的“淩上”“慢上”之風,确立國王的絕對權威,戊午士禍和甲子士禍就是他在矯正“淩上”“慢上”之風過程中比較極端的兩次政治肅清事件。李㦕還在制度上作出了相應的調整,他曾在弘治十三年(1500年)詢問正朝使金永貞:“中國亦設台谏,遇事論奏,如我國乎?”金永貞回答明朝的都察院禦史就是台谏。   這暗示李㦕已有按照中國制度來調整朝鮮台谏制度的構想。甲子士禍後,改革台谏制度的時機正式成熟,他先是廢除了司憲府的持平和司谏院的正言兩職   ,取消其署經權(台谏在五品以下官員告身上簽名同意)   ,中止經筵(往往是臣下進谏的場合)。   到他在位最後一年,更是廢止司谏院和弘文館,斷絕言路。   成宗時确立的“言論三司”(司憲府、司谏院、弘文館,即廣義上的“台谏”)就隻剩下司憲府,而司憲府已完全為李㦕馴服,李㦕的愛妃張綠水修房子,司憲府官員“奔走朝昏,略無羞恥”,完全喪失了對王權的牽制作用。  

對于其他大臣,他尤其強調忠心,曾在正德元年(1506年)五月改革朝臣所戴的烏紗帽,前刻“忠”,後刻“誠”,并将紗帽兩腳改為垂至肩上的軟腳,寓意“君上制下”。   同年七月,在他的授意下,領議政柳洵率百官進敬誓文,對國王發誓效忠。  

随着李㦕的王權空前膨脹,宦官的地位有所擡頭,内侍府從140人增加到161人,以承傳色(負責傳旨的宦官)金子猿為首的宦官開始弄權。   李㦕還針對宦官和朝官服飾一緻、容易混淆的問題,确立了宦官的服飾。  

經濟

戊午士禍以後,随着李㦕窮奢極欲,王室支出日益增長,預算(朝鮮稱為“橫看”)吃緊,入不敷出。到了弘治十四年(1501年),戶曹決定修改“貢案”(指定各地百姓繳納貢物的清單)。李㦕批準,在四月十五日設立貢案詳定廳,命左議政成俊負責改定貢案的事宜。七月十七日拟定《詳定廳可行條例》,大幅增加了貢額,加重了百姓的負擔,史稱“辛酉貢案”。起初增加的貢額是臨時性的“加定”,但到了弘治十八年(1505年)九月就将“加定”固定化,又出現“無時進上”(不定期要求地方納貢)的現象,使财政更加混亂,并困擾之後的朝鮮王朝。  

李㦕在位末年,為了彌補用度不足,于弘治十七年(1504年)對勳舊派下手,要求調查開國以來各種功臣的“勳功輕重”,想要沒收功臣的土地、奴婢。有些傳了幾代的功臣子孫因為錄券(功臣證明)遺失或家族龐大,無法證明祖先的功勞,因此對李㦕十分怨恨。  

文化

打擊儒學

戊午士禍後,李㦕對培育士林派的基地成均館進行了打壓。他認為“淩上之風”養成于成均館,指示制定《興學節目》,要求成均館士子專心讀書,并随時派宦官或承旨去成均館巡察。   甲子士禍後,李㦕禁止成均館儒生互相交遊、交結朝臣、議論國政,違者不僅本人治罪,還要連坐家屬   ,并要求成均館四學和漢城五部大小官員每個月彙報兩次相關情況   ;又強調儒生不得忤逆師傅,如果被師傅舉報,就杖責一百、充軍遠方,而庇護不敬儒生的成均館教官一旦發覺,也會被治罪。  

為了加強對成均館儒生的控制,并進一步馴服他們,李㦕在甲子士禍後頒布《行幸時儒生迎送節目》,要求成均館儒生必須在他出行時集體匍匐迎送,不參加的杖責并停舉二式年(六年内不得參加科舉)。   有個叫闵舜年的儒生在跪迎時擡了下頭,就遭到退學處分。   他以“儒生不可不習禮儀”為由,強制要求成均館儒生參加朝賀和朝參。   他還以儒生将來要伺候國王為由,挑選他們當“築牆之役”的監工,被選中不去的就治罪。  

弘治十七年(1504年)七月,李㦕嫌成均館離王宮太近,決定将成均館遷至圓覺寺,同時也是對那些排佛儒生的羞辱。   後來在柳洵等人的建議下,移至城東,又因其地勢高、可以看到宮阙為由移至城南。   原來的成均館建築被用作李㦕的享樂場所,并聚集巫堂在裡面大行“淫祀”。   他還以防止宗親交結儒生為由,廢除了世宗以來教育王室子弟的宗學。   此外,他在搬遷成均館時也事實上取消了文廟,孔子牌位被先後轉移至太平館、議政府、宗學、掌隸院、西學等處,時人有“孔聖死亦席不暇暖”的諷刺。   李㦕還以孔子的身份隻是魯國司寇、“以言其分則臣也”為由,不再像成宗那樣穿遠遊冠、绛紗袍祭孔,而是穿戎服祭孔,将對孔子的拜禮由臣對君的四拜降格為再拜。  

排斥佛教

李㦕早年受昭惠王後影響,對佛教采取一些善意的舉措,為成宗設水陸齋,在圓覺寺印出佛經,在廣州營造奉恩寺為先王追福,并由王妃發願,印出海印寺大藏經8000部。等弘治十七年(1504年)昭惠王後一死,他就大力推行排佛政策,拆除在三角山藏義寺安置的佛像,趕走僧侶,扔掉教宗本山興德寺佛像,把寺院供官用,廢除禅宗本山興天寺,改為馬廄,将圓覺寺作為妓房,等等。他停止了高麗光宗以來一直實行的僧科制度和僧階制度,沒收了寺刹的田土,把抓到的僧侶通通還俗為官奴,或使其定居獵田,國王遊獵時用來趕獵物。最終造成“寺社盡撤、僧徒頓絕”   之效,李㦕的排佛政策在中宗反正後也被堅持下來,直到文定王後垂簾聽政時,佛教才有一定程度的複興。  

禁止諺文

甲子士禍後,有人用諺文書寫李㦕暴虐無道之罪惡,張貼在集市上。李㦕得到舉報後,一面下令追捕,一面下令朝臣家諺文口訣書冊全部燒毀,不準學習諺文,諺文隻用于翻譯漢語。  

外交

李㦕在位時,與明朝保持穩定的宗藩關系,雙方基本沒有外交摩擦。與日本亦維持交鄰關系,但偶爾有倭寇入侵。而北方的女真則不時騷擾朝鮮,規模最大的一次是弘治九年(1496年)六月底寄住毛憐衛(朝鮮稱“岐州衛”)入侵朝鮮平安道渭原,擄走朝鮮百姓80餘人。當年及次年,李㦕派在朝鮮當官的女真人童清禮(凡察的侄孫)先後以“三衛敬差官”和“三衛宣谕官”的身份兩次出使建州女真,要求建州衛都督李達罕等歸還流落建州女真的朝鮮俘虜,以後不得入侵朝鮮,同時搜集當地情報,繪制地圖,以備将來征讨。建州女真雖然滿口保證,但到了弘治十二年(1499年)五月,女真再次開始騷擾朝鮮,李㦕聽從強硬派大臣李克均的建議,決定出兵攻打建州女真,任命成俊為都元帥,李克均為副元帥,組織兩萬人西征,但因适逢朝鮮遭遇災荒,加上平安道的後勤能力已不如世宗、世祖之時,故此舉不斷遭到台谏及尹弼商等大臣的反對,後來連都元帥成俊都建議暫緩西征,于是西征計劃先被延遲到弘治十三年(1500年),到了當年正月,李㦕又宣布取消西征。其後朝鮮朝廷又讨論在平安道修長城以防備女真,亦因種種困難而未果。  

童清禮出使女真行程圖 

曆史評價

《朝鮮王朝實錄》:燕山性強戾好察,為政苛酷,沉湎酒色,昏棄祀事。追崇出母,多殺大臣,惡聞規谏,誅竄言官。杖殺庶母,竄殛諸弟。日與娼妓,淫戲無度,亂人妻妾,無有所忌。改喪制,以日易月,綱常掃地,罪惡滔天,神人忿怨,竟及于此。……自古荒亂之主雖多,未有如燕山之甚者也。  

鄭珖鎬:即使同樣是廢主,對光海君的肯定評價可以舉出不少,如整備史庫、修理城池和兵庫、對中國的明智外交,等等。但燕山君卻毫無這種肯定的要素。他也不是一點政績都沒有,比如意識到倭人和野人的入侵,設置備戎司,制造兵器,鼓勵向邊境地區徙民,修正《國朝寶鑒》《輿地勝覽》等。但與他無道之極的弊政相比,這些政績顯得微不足道。他即位之初,尚存前朝治平之氣,人才濟濟,在一定程度上維持着秩序。但從第四年開始,他終于暴露了霸道兇惡的本性,在此後五六年間掀起兩次大獄,上演了犧牲許多士類的慘劇,這就是1498年的戊午士禍和1504年的甲子士禍。這兩起獄事雖說産生于當時政界的混亂局面之中,但燕山君個人品性的作用也不容小觑。……有觀點認為,燕山君具有如此狂暴和雜亂的性格,其動機主要從失去生母的事實中尋找。但在實錄《燕山君日記》中,叙述其為人既猜忌多疑又性情殘忍,而且資質不聰明,是一個不谙文理、沒有辦事能力的人。  

李成茂:他是為了朝鮮還有他自己而追求絕對王權嗎?但是,燕山君的末路是一個悲劇,使包括他在内的生活在同時代的無數人都走向不幸。這種既不能把握現實、又不能正确提出未來藍圖的領導人的下場,隻能是如此一場悲劇。  

卞媛琳:燕山君是一個道德君子,但《燕山君日記》在燕山君九年以後的記錄中将他描述為色魔。如果他知道的話,在棺材裡也會翻身。……性理學家将順從自己話的庸劣君主稱為“聖君”,所以燕山君得到“暴君”之名,反而說明他是一個偉大的君王。  

轶事典故

仇視父王

李㦕對其父成宗李娎懷有深深的畏懼與怨念。在他還是世子時,貪玩不愛學習,但畏懼其父成宗,不得不勉強參加書筵。   成宗曾養一鹿,不離左右,有一次李㦕坐在成宗旁邊,鹿來舔他,他竟然一腳踢走。成宗很不高興,責備李㦕“何其不仁也”。等到即位後,他在成宗初殡之時就射殺了成宗所養之鹿并将其烤來吃了。   弘治九年(1496年)十二月,他将成宗生前住了二十六年的寝宮崇文堂改稱“熙政堂”。   當時群臣往往以成宗作為典範來勸谏他,他更加反感成宗。雖然自己嘴上稱贊成宗聖德,但“心實忌之”,聽到大臣稱贊成宗聖德,他就不高興。到了甲子士禍以後,他更是“視成宗如雠仇”,對成宗的仇恨行為表面化。   據說,當時他曾将成宗的半身禦真作為靶子來射,又将其撤下扔掉,有一次喝醉酒,命左右侍從去破壞宣陵。     弘治十八年(1505年)成宗忌日,他下令禁止素食,要求給他進肉食,并出宮打獵。有個叫樸成林的宦官說世子李  

虐殺處善

金處善是一個曆事四朝的老宦官,官居二品。他見李㦕荒淫無道,多次盡心勸谏,李㦕一直按捺着對他的怒火。弘治十八年(1505年)四月初一日,李㦕又在宮中跳處容舞,荒淫無度。金處善對家人說:“今日吾必死。”然後進宮,據說當時李㦕向金處善勸酒,金處善趁機對李㦕說:“老奴逮事四朝,粗讀史記,古今無有如君王所為者,何不念國體?”李㦕勃然大怒,拿起弓箭,射中金處善的脅肋。金處善說:“朝廷大臣而誅殺不憚,如老奴何敢愛死?但君不久為國王!”李㦕又向他射一箭,金處善倒地,李㦕上前砍了他的腳,命令他起來走,金處善擡頭說:“君亦折腳而能行乎?”李㦕又割了他的舌頭,并親自切開他的肚子,将他的腸子散在地上,金處善到死仍不斷發聲。最後李㦕将金處善的屍體喂老虎,同時殺了金處善的養子宦官李公信。此外,金處善的本貫全義被撤銷建制,親屬皆遭連坐。  

金處善死後,李㦕命令朝野不準再用“處”字,帶處字的名字都必須改,甚至将二十四節氣中的處暑改為徂暑。   議政府舍人成夢井所撰教書中含有“處”字,李㦕将他逮捕,後來發現這道教書寫于金處善被殺前,成夢井才逃過一劫。   權橃在科舉試卷中寫了處字,雖然考中,也被除名。  

多才多藝

李㦕是一個喜愛文藝的君主。他“喜作詩,自謂為能”,設置禦制撰集廳,讓任士洪、金勘掌管,讓他們組織文臣給他的詩加批點、批注。   他喜歡香奁體和玉台體,詩歌主題大多是酒色、花鳥、聲樂之類,厭惡文臣在應制詩中寫入箴警之辭。   《燕山君日記》收錄了他130多首詩,不僅有聲色犬馬之作,也有表達他内心悲苦心情的詩作,如悼念寵姬麗婉的詩“悼極難收淚,悲深睡不成。心紛腸似斷,從此覺傷生“   以及代美人所作之閨怨詩“翠露凝宵濕绛裳,金風蕭瑟斷芳腸。憑闌聞雁蟾光冷,淚滿星睚不勝傷”   ,等等。李㦕還熱衷繪畫,曾在本已有的圖畫署之外設置内畫廳,又命畫工摹畫《謝安攜妓東山圖》20幅。   他還愛跳處容舞,将其改稱為“豐頭”,在自己戴的假面上裝飾着金銀、珠玉,每次喝醉酒,就帶着一群“興清”到大妃殿前歌舞。  

李㦕對于身邊人的才藝素養很重視。他最寵愛的張綠水姿色平平,就是因為歌唱得好才得寵。   另一寵姬崔寶非也擅長彈伽倻琴,“色藝俱絕”。   有一個内禁衛士曾彈指作聲,幾裡外都聽得到。李㦕聽說後命人尋找,找到後讓他在自己面前表演彈指,厚加賞賜。   采紅使獻的女子“不解音律,又無姿色”,他就十分不滿。   後來明确要求采來的女子必須滿足“有姿色、解音律、有豪氣”三個條件。  

好淫人妻

李㦕對有夫之婦情有獨鐘。他所寵愛的女子很多都是有夫之婦,比如張綠水、崔寶非等,但痛恨她們思念前夫。崔寶非“不喜言笑”,當李㦕與其他姬妾開懷大笑時,她往往斂容不笑,李㦕認為她在思念前夫,便将她的前夫生員黃允獻囚禁于密威廳,準備殺了他(後未殺,原因不明)。   還有個姬妾對另一姬妾說自己夢見了前夫,李㦕聽說後,寫了一個紙條,交給外人,不久,宮人托着一個銀盤獻給李㦕,李㦕命令那個姬妾打開,結果是她前夫的人頭,随後那個姬妾也被殺害。  

不僅一般士民的妻子,對于朝臣、宗室的妻子(外命婦),李㦕也不放過,“宰相、宗室、族親之婦多逼而淫焉”。   他經常召集外命婦和成宗後宮進宮參宴,親自敬酒,發現有滿意的,就讓張綠水或其他寵姬密問是誰的妻子,然後暗中記下來,命她們留宿宮中,晚上李㦕就強奸她們,白天也會強奸,有時将她們留在宮中四五天不出,被他強奸過的外命婦有樸崇質之妻、南川君李崝之妻、邊成之妻、叢谷守之妻、權仁孫之妻、尹珣之妻、權弼之妻、洪伯慶之妻等,事後他還會給被強奸者的夫君升官,時人稱為“王八債”。   據說連成宗後宮南嫔都被他強奸過。   後來他又強奸了他的伯母升平府大夫人樸氏(月山大君之妻),樸氏羞憤而死,其弟樸元宗由此決意推翻李㦕,最終取得成功。    

人際關系

關系

稱号

姓名

簡介

父母

父親

朝鮮成宗

李娎

朝鮮王朝第9代君主

生母

廢妃

尹氏

李㦕追封她為齊獻王後,中宗反正後追廢

養母

貞顯王後

尹昌年

尊号慈順大妃

妻妾

正妻

廢妃

慎氏

本貫居昌,慎承善之女,曾獲尊号齊仁元德,中宗反正後降為居昌郡夫人

嫔禦

淑儀

李貞伊

本貫陽城,李拱庶女

尹氏

本貫海平,尹萱之女,中宗朝領議政尹殷輔之妹,1568年卒,享年八十八歲

郭氏

本貫玄風,郭璘之女,1492年入宮為世子良媛,中宗反正後出家為尼。

權氏

本貫安東,權齡之女,1519年去世

闵氏

本貫骊興,闵孝孫之女

淑容

張綠水

張漢弼庶女,本為齊安大君家婢,前夫為齊安大君家奴,1502年前被納,中宗反正後被殺

田非

出身不詳,中宗反正後被斬首

趙氏

本貫漢陽,朝鮮太祖之姐貞和公主的玄孫趙玮庶女

淑媛

崔寶非

出身不詳,原為生員黃允獻之妾,野史記載其父名崔有淮

金貴非

出身不詳,中宗反正後被斬首

李氏

出身不詳,中宗反正二十天前受封淑媛,下落不明

張氏

出身不詳,中宗反正二十天前受封淑媛,下落不明

鄭氏

出身不詳

子女

兒子

元孫

廢妃慎氏出,1494年生,出生一個月後夭折

廢世子

李?

廢妃慎氏出,1497年生,中宗反正後賜死,未婚妻丁世明之女行嘉禮至納征,後嫁姜熙臣之子

陽平君

李仁

淑儀李氏出,1498年生,幼名康壽,中宗反正後賜死

昌甯大君

李誠

廢妃慎氏出,1500年生,幼名麟壽,中宗反正後賜死

王子

李敦壽

母不詳,1501年生,中宗反正後賜死

大君

李仁壽

廢妃慎氏出,1501年生,早夭

大君/王子

李榮壽

母不詳,1503年早夭

李聰壽

母不詳,1503年早夭

王子

李泰壽

母不詳,1506年生,早夭

女兒

廢徽慎公主

李壽億

廢妃慎氏出,1491年生,又作徽順公主,嫁具壽永之子具文璟,中宗反正後削爵,稱“具文璟妻”

翁主

李福億

母不詳,1499年生,下落不明

公主/翁主

李福合

母不詳,1501年生,下落不明

公主/翁主

李貞壽

母不詳,1505年生,下落不明

翁主

李氏

母不詳,嫁慎居弘

李靈壽

張綠水出,又名甯壽,下落不明

李鹹今

鄭今出,下落不明(可能與慎居弘之妻是同一人)

李氏

田淑媛(可能是田非)出,下落不明

主要作品

李㦕有130餘首詩傳世,都被收錄于《燕山君日記》中,并未收錄進曆代國王詩文彙編《列聖禦制》中。  

人物争議

在朝鮮王朝,無論正史(實錄)或是野史,李㦕都是以昏君和暴君的形象出現。當代韓國學界主流也認為李㦕是幾乎一無是處的暴君。不過也有學者著書為李㦕翻案,代表性的有申東埈的《為燕山君的辨明》和卞媛琳的《燕山君:其實像與虛像》。他們認為包括《燕山君日記》在内的各種關于李㦕的記載都不可靠,其中充斥着對李㦕的醜化與污蔑,中宗朝的史官按照《高麗史》中對忠惠王和辛禑(王禑)的書寫來制造出李㦕的暴君形象。事實上,李㦕懲治放肆的權貴,保護弱勢的百姓,論據有他曾嘗試量田、奴婢推刷等。甚至《燕山君日記》所收錄了李㦕的130餘首詩作,也不乏被篡改過的作品甚至“僞作”。比如李㦕殺了金處善後所作的“殘薄臨民莫類予,那思奸閹犯鸾輿?羞牽痛極多情緒,欲滌滄浪恨有餘”,李㦕顯然不可能承認自己“殘薄臨民”,整首詩的邏輯也不通順,如果是“寬厚”之類的詞語就解釋得通,因此這很可能是經過中宗朝史官篡改後的産物。    

影視形象

名稱

類型

年代

飾演者

燕山君-長恨思母篇

電影

1961

申榮均

暴君燕山-複仇快舉篇

1962

暴君燕山

1987

李大根

雨童女

下一篇:約翰尼斯·開普勒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