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

漢語漢字
朵,漢字常用字,拼音為duǒ。基本含義為:①花朵。②量詞:一朵花;一朵白雲;浪花朵朵。今指花朵,即植物的花或苞。花朵及花朵狀物的計量單位。漢族中的朵姓,取自祖名首音。清代居北京的回族占蔔家朵世麟便是其後。[3]
    中文名:朵 讀音:duǒ 部首:木 字碼:6735 五筆:msu 倉颉:hnd 鄭碼:qdf 筆順:351234 字級:一級 平水韻:上聲二十哿 四角:77904 統一碼:基本區U 6735 結構:上下結構 筆畫:6 異體字:䒳、挅、朶、雜、桗

現代釋義

基本釋義

1、朵duǒㄉㄨㄛˇ

2、植物的花或苞:花~。~兒。

3、量詞,指花或成團的東西:三~花。

4、動:~頤(指動腮頰嚼東西吃的樣子)。

5、姓。

詳細釋義

朵,朶,duǒ

〈名〉

1、象形。小篆字形,下面是“木”(樹),上面象花實之類。本義:花朵。朶為朵的俗字。

2、樹木枝葉花實下垂貌。今指花朵,即植物的花或苞。

朶,樹木垂朶朶也。——《說文》

3、朵雲(對他人書信的敬稱);朵作千葉(花瓣極多)。

4、耳朵。如:朵子(首飾名)。

5、轉指兩旁。如:朵廊(大殿的左右走廊);朵殿(大殿的東西側堂);朵樓(正樓兩旁的樓)。

6、花朵及花朵狀物的計量單位。

例:千朵萬朵壓枝低――唐·杜甫《江畔獨步尋花》。暖暖的春風迎面吹,桃花朵朵開。

7、如:我将觀其往事之卒而朵焉。——《馬王堆漢墓帛書》;初九,舍爾靈龜,觀我朵頤,兇。(動腮頰,吃東西的樣子)——《易經》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朶【卷六】【木部】

樹木垂朵朵也。從木,象形。此與同意。丁果切

說文解字注

(朶)樹木朵朵也。凡枝葉華實之?者皆曰朵朵。今人但謂一華為一朵。引伸為易之朵頥。李鼎祚曰。朵、頥垂下動之皃也。從木。形。謂?也。丁果切。十七部。此與同意。宋本作。今本作采。按采會意。朵則不同。言其挭槩而已。當雲與?同意。

康熙字典

朵【辰粜集臫中】【頭條木部】康熙筆畫:6畫部外筆畫:2畫

〔古文〕㙐《唐韻》丁果切《集韻》都果切,音埵。《說文》樹木垂朵朵也。《集韻》本作朶。亦作䒳。

又動也。《易·頤卦》觀我朶頤。

又花朶也。《杜甫·趨新津北橋樓詩》白花檐外朵,靑柳檻前梢。

又《宋儀衞志》殿之東西曰朵殿。

又鹵簿用骨朵,以骨飾之,或範金為之。《辍耕錄》骨朵,讀若脈都。

又《雞肋編》以手捉物謂之朵,以手引小兒亦謂之朵。(朶)同朵。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