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牙兒

月牙兒

老舍創作中篇小說
《月牙兒》是現代文學家老舍創作的一部中篇小說,原載1935年4月1日、8日、15日《國聞周報》第12卷12期至15期,後收入短篇小說集《櫻海集》。《月牙兒》講述了舊社會母女二人先後被迫堕落為娼的故事,展示了一個女性對強加于她的不公命運從驚恐、困惑、抗拒到最終屈服的全過程。 《月牙兒》人物關系簡單,故事凝練簡潔,但其所揭示的現實世界卻是立體、複雜的;第一人稱叙述,抒情的筆緻,極具感染力。
  • 作品名稱:
  • 外文名:
  • 作品别名:
  • 作者:老舍
  • 創作年代:
  • 作品出處:
  • 文學體裁:
  • 類别:中篇小說
  • 出版社:江蘇文藝出版社
  • 頁數:321頁
  • 名稱:《月牙兒》
  • 字數:280000
  • 版次:1
  • 成書時間:1935年

内容簡介

主人公“我”7歲時父親在貧病中死去,媽媽整天給人家洗衣裳,日夜操作也無法維持生活,隻得帶着“我”改嫁。新爸對母女倆很好,“我”上了學。小學要畢業那年,繼父突然失蹤,媽媽又開始跑當鋪,為養活女兒,最後淪為暗娼。媽媽的身份使“我”羞于見人,“我”對媽媽又愛又恨。先期畢業的女同學中,有的做了姨太太,有的當了妓女,“我”時時憂慮着自己的前途命運。終于有一天,媽媽給“我”指出兩條路——接替她賣身養家;或各奔東西,自謀生路。“我”選了後者。媽媽跟饅頭鋪掌櫃走了,“我”在好心的校長幫助下,在學校找了個抄抄寫寫的差事,解決了食宿。“我”自愛自重,恭勤做事,努力想成為有用的人,在女孩中表現得出類拔萃。但沒過多久,學校換了校長,“我”需另謀生計。“我”決心不依賴任何人,自食其力。世界很大又很小,費了很多周折,“我”竟找不到一處安身之地。“我”終于明白了學校裡教的本事和道德都是笑話,懂得了媽媽所走的路是唯一的。但“我”不甘心就此淪落,仍要再做一次掙紮。“我”去找原來的校長幫忙,在校長家結識了校長的侄子,一個體面、和氣、熱心的青年。他當晚給我送來了校長給的錢,并說校長已為“我”找好住處。我喜出望外地搬了去。後來才知道,這都是他為占有“我”編造的謊話。就這樣,“我”抱着對生活速茫的希望,做了他的外室。好景不長,“我”的春夢很快作到了頭。一天,一個像小磁人兒似的少婦找上門來,少婦是那男青年的妻,哭着請求把丈夫還她。“我”可憐這個少婦,答應“放了他”,自己偷偷搬走了。工作難找,經過半個多月的努力,“我”在一家小飯館找了個女招待的差事。可是因為不肯以色相勾引顧客,被老闆辭退。此後,“我”長時期忍受着失業的煎熬。生活的折磨終于使“我”理解了母親的苦衷,“我”不再為誰負着什麼道德責任,開始“上市”出賣自己,走母親的路。“我”認識了錢與人,“錢比人更厲害些,人是獸,錢是獸的膽子”。在“我”染上了病,痛不欲生時,媽媽找到了“我”。原來她已被饅頭鋪掌櫃抛棄。母女久别重逢,媽媽并沒有給我一點安慰,隻關心我的“生意”和進項,她的眼已失去年輕時的光澤,隻有看見了錢眼光才間或一閃。她賣了一輩子肉,剩下的隻是一些白頭發與抽皺的黑皮。從媽媽身上,“我”看到自己的将來。城裡的新官兒非常講道德,正式的妓女可照舊做生意,因為她們納稅,而要掃清暗門子。“我”拒絕當局虛僞的“感化”伎倆,被巡警抓進監獄。“我”感到,獄裡是個好地方,“我”一進來,就不再想出去。這個世界不是個夢,是真的地獄。  

創作背景

20世紀30年代的舊中國,因帝國主義的侵入,國民黨的妥協投降,造成内政外交連連失敗。城市裡,表面上歌舞升平,實際上是工商業的倒閉,市場蕭條,工人失業,百姓一貧如洗。城市底層人民過着痛苦的奴隸式的生活,賣淫現象正是底層人民求生無路和有産者道德敗落的畸形産物。老舍看到底層這最黑暗的角落,他一反習俗,寫了被傳統觀念所厭惡的娼妓,寫她們那苦澀的追求和深層的悲債。他在作品中“代他們伸冤訴苦,也描寫他們的好品質”。  

小說《月牙兒》是老舍早期創作的中篇小說,脫胎于長篇小說《大明湖》。老舍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初期,懷着沉重心情寫了一曲大明湖悲歌,以此宣洩因祖國蒙受侵略之苦的憤慨。書稿寫成後交付上海商務印書館。恰在小說即将在《小說月報》發表時,不幸竟被“一·二八”戰火焚毀了。《大明湖》盡管老舍沒有重寫,但他對其中某些片段念念不忘,不忍舍棄,數年後,終于将這精華部分寫成短篇小說,這便是《月牙兒》。  

人物介紹

”我“

主人公”我“是個小姑娘,象春花一樣柔弱、嬌美,在母親艱難的培育下,讀了幾年書,近乎小學程度,懂一點文化,有一點道德觀念。她希望能靠自已勞動的雙手養活自己,但一次次失敗、失望,當她被新校長的兒子誘騙失身後,逐步淪落,終于成為暗娼。她當暗娼後對社會有了深一步的認識,“世界是狼吞虎咽的世界,誰壞誰就有便宜”。當瞥方拉她去進行教化時,她看清了納捐的妓女可以照舊做生意,而且似乎名正言順;不納捐的妓女就得抓起來進行感化,然後讓男人花兩塊錢的手續費買了去。錢交給警方了,人還得去受淩辱。她清楚地認識到婦女被壓迫、被侮辱的本質,因此抗拒感化,關進牢獄,又認為“世界比這兒并強不了許多,”因此決心不出去了,但心裡還惦念着那被壓迫被損害的衰老的母親。主人公開始是單純、好學、勤勞、善良、自信、好強,充滿美好思想,有道德觀念的少女。淪為暗娼後充滿報複心理并自暴自棄,她對社會有一定認識,所清醒、剛強,也有一定的反抗意識,但抗争力量薄弱,最終被黑暗社會吞食了。  

母親

母親,是底層的勞動婦女,她溫存、善良、吃苦耐勞。對生活的貧困和厄運逆來順受。她孤立無援,為了拉扯大孩子,當盡了全家的東西,以至最後那根作為陪嫁的“銀簪”。給人洗臭襪子,熏得飯都吃不下。為了不餓死孩子,給她找了個新爸。新爸讓孩子上學,生活也好了些。新爸走後,她懂得了讓孩子上學的重要,一再囑咐孩子“念書”識字,她的全部努力就在于養好這個孩子,讓她将來不過她自己這樣的日子,但貧困迫使她淪為暗娼,又再嫁給了饅頭鋪的老闆。她終于抛棄了她那相依為命的唯一的親人、女兒和朋友。肮髒和暗娼的生活腐蝕了她,她後來變得粗暴、貪婪,而且不知羞恥,甚至搶客人的“皮夾”、“手套”和“鞋”,完全變成為一個心比錢還硬的麻木的“活鬼”。  

作品鑒賞

主題思想

“我”與月牙兒形影相吊,構成了小說中的景與情,使作品具有詩一般的意境和低回婉轉的抒情性。以月牙兒為題,就象征女主人公那隻能亮一小會兒的黑暗無限的生命。文中月牙兒的頻繁出現,也暗示着主人公在生活的次次打擊下,仍然心中存有希望,她努力掙紮,渴望通過自己的付出改變自己的人生命運。盡管那希望渺茫得像月牙兒一樣的微光,也給讀者心中以希望。作者将月牙兒作為主人公經曆和情感的外化,淡化情節,着力渲染冷清、孤苦的氣氛,暗示了主人公的悲苦命運。小說通過舊中國母女兩代人為生活所迫、相繼淪為暗娼的故事,揭示了在當時的社會制度下,處于社會底層的婦女的悲慘命運,控訴了舊社會的黑暗和罪惡。    

藝術特色

濃郁的抒情色彩

《月牙兒》共43個章節,每節都不長,但文字凝煉簡潔,意境幽遼隽永,格調深沉凄婉,抒情色彩十分濃郁,從而,使整篇作品如同一首抒情散文詩。作品對“我”的生活經曆沒有大肆鋪陳,而是極力渲染“我”的内心情感,其基調是哀怨凄絕的。  

精巧玲珑的結構

“月牙兒”貫穿全篇。從作品開篇到結尾,無論是寫父親去世、母女上墳、夜走當鋪、母親改嫁,還是寫受騙失身、囚入鐵窗,“月兒”始終陪伴着“我”,成為聯結全篇的線索;同時,在小說情節的發展和人物感情的嬗變中,又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既是景,又是情,是故事場景和情緒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且還起到了含蓄點題的作用。  

比喻、象征等手法的運用

在古代,月亮就和女性聯系在一起。比如婵娟,既指月亮又用來指漂亮的女性,不過,随着時間的流逝,很多人隻記住了它的象征意義而忽略了其本義。或許可以這樣說,月亮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女性的代名詞與象征。同時,在古代,月亮又往往與人物的命運聯系在一起,是其人生命運與心境的一種寫照。月圓是團圓、美滿的象征,月缺卻是凄慘、離别的代名詞。無論是陶淵明的“帶月荷鋤歸",還是蘇轼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都昭示着人物的處境與命運,飽含着人生的理想與追求。而在《月牙兒》中出現的卻是“帶着點寒氣的一鈎兒淺金”的月牙兒,這就象征了女性的不幸命運。柔和而凄冷的月牙兒的每次出現都是在“我”命運轉折時襯托不同的感情,種種不同的景物……它喚醒了我的記憶。月牙兒本身就給人以凄涼之感,由它所喚起的回憶也必然是一種凄慘的印迹,是美好人生毀滅的過去,“像一陣晚風吹破一朵欲睡的花”。月牙兒是文中最鮮明的意象,它使全文籠單在一片凄涼的氛圍中。作者巧妙地通過月的時有時無、時明時暗來襯托主人公的處境和情緒,把整部小說升華到一種具有象征意味的詩的境界中。“月牙兒”是用來比喻女主人公、象征其命運的;月牙兒的冰清玉潔和柔美正如女主人公的心地純潔善良,自愛自重;它懸浮在空中無依無靠,正如女主人公的孤苦伶仃、可憐無助,它微弱的光時時被黑暗吞沒,正如女主人公無力掙脫黑暗社會帶給她的厄運。    

作品影響

1986年,《月牙兒》由中國電視藝術中心改編攝制同名電視劇;1987年,被北京電影制片廠和遼甯電影制片廠聯合改編攝制同名電影。  

作者簡介

老舍(1899—1966年),北京滿族正紅旗人,本名舒慶春,字舍予,現代文學家、戲劇家。代表作有《駱駝祥子》《老張的哲學》《四世同堂》《二馬》《離婚》《貓城記》《正紅旗下》《貓》;劇本《殘霧》《方珍珠》《面子問題》《春華秋實》《青年突擊隊》《柳樹井》《女店員》《全家福》《茶館》等。  

上一篇:曳步舞

下一篇:13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