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核算原則

會計核算原則

會計學術語
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是進行會計核算的指導思想和衡量會計工作成敗的标準。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有十三條,可以歸納為三類:一類是衡量會計質量的一般原則,一類是确認和計量的一般原則,一類是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則。
  • 中文名:會計核算原則
  • 外文名:Accounting principles
  • 别名:

性質

一、客觀性

客觀性原則是指會計核算應當以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為依據,如實地反映經濟業務、财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做到内容真實、數字準确、資料可靠。

客觀性原則包括真實性、可靠性和可驗證性三個方面,是對會計核算工作和會計信息的基本質量要求。真實的會計信息對國家宏觀經濟管理、投資人決策和企業内部管理都有着重要意義,會計核算的各個階段都應遵循這個原則。

二、相關性

相關性原則是指會計信息應當符合國家宏觀管理的要求,滿足有關各方了解企業财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需要,滿足企業加強内部經營管理的需要。

會計的主要目标就是向有關各方提供對決策有用的信息,如提供的信息與進行決策無關,不僅對決策者毫無價值,而且有時還會影響他們作出正确決策。所以會計核算的提供的信息資料必須對決策者有用才行。

三、一緻性

一緻性原則是指會計處理方法前後各期應當一緻,不得随意變更。這樣才便于同一企業的不同會計期間的會計信息進行比較,從而對企業不同期間的經營管理成果有一個直觀的了解。

一緻性原則并不否定企業在必要時對會計處理方法作适當變更當企業的經營活動或國家的有關政策規定發生重大變化時,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變更會計處理方法,但要将變更的情況、變更的原因及其對企業财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影響,在财務報表批注中加以說明。

四、可比性

可比性原則是指會計核算應當按照規定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會計指标應當口徑一緻,相互可比。隻有遵循可比性原則,一個企業才可以同本行業的不同企業進行比較,了解自己在本行業中的地位,存在哪些優勢和不足,從而制定出正确的發展戰略。

另外指明一點,一緻性和可比性實際上是同一問題的兩個方面。一緻性原則解決的是同一企業縱向可比問題,而可比性原則解決的是企業之間橫向可比的問題。廣義上說,兩者均可稱為可比性。

五、及時性

及時性原則是指會計核算應當及時進行,保證會計信息與所反映的對象在時間上保持一緻,以免使會計信息失去時效。凡會計期内發生的經濟事項,應當在該期内及時登記入賬,不得拖至後期,并要做到按時結賬,按期編報會計報表,以利決策者使用。

特别是當今信息社會,會計資料若不及時記錄,會計信息不及時加工、生成和報送,就會失去時效,變成一堆沒用的信息,對進行決策也就不會有任何幫助。可見,會計信息的及時性要求,是其有用性的限制因素。

六、清晰性

清晰性原則是指會計記錄和會計報表都應當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能清楚的反映企業經濟活動的來龍去脈及其财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根據清晰性原則,會計記錄應準确清晰,賬戶對應關系明确,文字摘要清楚,數字金額準确,手續齊備,程序合理,以便信息使用者準确完整的把握信息的内容,更好的加以利用。

七、配比性

收入與費用配比原則是指收入與其相關的成本費用應當配比。這一原則是以會計分期為前提的。當确定某一會計期間已經實現收入之後。就必須确定與該收入有關的已經發生了的費用,這樣才能完整的反映特定時期的經營成果,從而有助于正确評價企業的經營業績。

配比原則包括兩層含義。一是因果配比,即将收入與對應的成本相配比;二是時間配比,即将一定時期的收入與同時期的費用相配比。

八、重要性

重要性原則是指在選擇會計方法和程序時,要考慮經濟業務本身的性質和規模,根據特定經濟業務對經濟決策影響的大小,來選擇合适的會計方法和程序。

重要性原則與會計信息成本效益直接相關。堅持重要性原則就能夠保證會計信息的收益大于成本,如對于不重要的項目,也采用嚴格的會計程序,分别核算,分項反映,就可能會導緻會計信息成本高于收益。在評價某些項目的重要性時,一般來說,應從質和量兩個方面來分析。從質上來說,當某一事項有可能對決策産生一定影響時,就屬于重要項目;從量上來說,當某一項目的數量達到一定規模時,就可能對決策産生影響。

九、謹慎性

謹慎性原則是指在有不确定因素的情況下作出判斷時,保持必要的謹慎,不擡高資産或收益,也不壓低負債或費用。對于可能發生的損失和費用,應當加以合理估計。實施謹慎性原則能對企業經營存在的風險加以合理估計,在風險實際發生之前将之化解,并對防範風險起到預警作用,有利于企業作出正确的經營決策,有利于保護所有者和債權人利益,有利于提高企業在市場上的競争力。

十、實質重于形式原則

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核算,而不應當僅僅按照它們的法律形式作為會計核算的依據。

十一、權責發生制原則

權責發生制原則是指會計核算應當以權責發生制作為會計确認的時間基礎,即收入或費用是否計入某會計期間,不是以是否在該期間内收到或付出現金為标志,而是依據收入是否歸屬該期間的成果、費用是否由該期間負擔來确定。凡是當期已經實現的收入和已經發生或應當負擔的費用,不論款項是否收付,都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凡是不屬于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已在當期收付,也不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權責發生制是一種記賬基礎,建立在該基礎之上的會計模式可以正确的将收入與費用相配合,正确的計算損益。采用權責發生制核算比較複雜,但反映本期的收入和費用比較合理、真實,所以适用于企業。

收付實現制,也稱現收現付制,是以款項是否實際收到或付出作為确定本期收入和費用的标準。采用收付實現制會計處理基礎,凡是本期實際收到的款項,不論其是否屬于本期實現的收入,都作為本期的收入處理;凡是本期實際付出的款項,不論其是否屬于本期負擔的費用,都作為本期的收入處理。主要适用于行政、事業單位。

十二、實際成本

實際成本原則,亦稱曆史成本原則,是指企業的各項财産物資應當按取得時的實際成本計價,物價如有變動,除有特殊規定外,不得調整其賬面價值。按照此原則,企業的資産應以取得時所花費的實際成本作為入賬和計價的基礎。曆史成本不僅是一切資産據以入賬的基礎,而且是其以後分攤轉為費用的基礎。

十三、劃分支出

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的原則是指在會計核算中合理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如果支出所帶來得經濟收益隻與本會計年度有關,那麼該項支出就是收益性支出;如果支出所帶來得經濟收益不僅與本年度有關,而且同時與幾個會計年度有關,那麼該項支出就是資本性支出。區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有助于正确的确認當期的損益和資産的價值,保持會計信息的客觀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