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惠

曾文惠

李登輝 妻子
曾文惠,1926年3月31日出生于台北縣三芝鄉(今新北市三芝區)一個家境優裕的家庭環境中,17歲那年高中畢業後考入台北女子學院——日據時期台灣女子的最高學府。曾文惠受的是日本式的教育,她的日本名字叫文子,乳名壽米可。
  • 本名:民國
  • 别名:
  • 字:
  • 号:
  • 所處時代:民國
  • 民族族群:
  • 出生地:台北縣三芝鄉
  • 主要作品:
  • 主要成就:
  • 信 仰:基督教
  • 畢業于:台北女子學院

人物經曆

曾文惠比1923年出生的李登輝小3歲。曾家是三芝小基隆的地主,财富廣布三芝莊、淡水街等淡水郡地區,另外在台北也有财産,每年田租以幾千石計。在早年的淡水地區,田地能有100石收成的,就被當地人譽之為财主,而曾家卻擁有3000石以上的家産,可謂富貴中人。因此,曾文惠的童年少女時期都是在十分優裕的環境中長大的。17歲那年曾文惠高中畢業後考入台北女子學院,那是日本統治時期台灣女子的最高學府。曾文惠曾回憶說:“那時候我們女孩子念書的目的,就是學習做個好太太,所以讀的都是做菜、插花、做衣服、帶孩子這些知識。現在的女孩子幸福多了,可以跟男孩子一樣,念完書就可以出去做事。”

曾文惠還在念書的時候,父母就安排他跟淡水三芝的同鄉世交李登輝訂婚。曾文惠的父親曾慶餘和李金龍是小學同班同學,又是農會的同事,但李金龍第一次向曾慶餘提親時,由于兩家财産貧富差距較大,曾家沒有答應。後來李金龍托有影響的人士再次提親,才同意了。這門親事雖說是父母之命,其實也是曾文惠的意願。那時候,讀到女子學院的女孩子,一定要嫁給醫生才有面子,她的姐姐就嫁給了醫生。最初,父母也是這樣打算的,可是介紹了幾個醫學院的男孩子,曾文惠都不同意,唯獨中意從小“拖着鼻涕”、“又醜又怪”的李登輝。十幾年後曾文惠回憶說:“這大概就是緣份吧!”

曾文惠受的是日本式的教育。她的日本名字叫文子,乳名壽米可,她的日語水平高于李登輝,但普通話講得不好。在大兒子李憲文入學前為了能對教育孩子有所幫助,自28歲時開始從拼音字母學起,練習普通話。後來,李登輝跨入政界,經常與一些外國人打交道,她又開始學習英語,成為“美爾頓英語補習班”中年紀最大的“媽媽學生”,被同學們叫做大姐,并被選為班長。經過多年的練習,總算有了成果,雖然普通話仍有“台灣腔”,英語裡仍有“日本腔”,但比起年輕的時候,都已大有長進。

曾文惠曾遭新黨立委謝啟大及馮滬祥指控在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國民黨落敗後,挾帶數百萬元美金到美國,但曾文惠控告謝、馮二人诽謗,該二名立委被判有罪定谳   。

個人生活

1949年2月9日,曾家的二女兒曾文惠和26歲的李登輝結婚。當時,李登輝家住三芝鄉中山路58号,曾家住50号。後來,曾家把50号房産賣了,搬到台北市華亭街47号。結婚後,他們的生活很艱苦。夫妻2人住在歸綏街的一間小屋子裡,李登輝剛擔任助教,買不起稍好一點的“新樂園”香煙,隻能買更便宜的老“樂園”煙抽,而且隻能兩支、三支的向對門小雜貨店零買。曾文惠在沒有找到工作前,以插花賺取少量費用貼補家中。這樣有時還是不夠,隻好賣掉從娘家帶來的金戒指等。

兒子李憲文(1950年出生,1982年因鼻咽癌逝世)

長女李金娥,因為這個名字太俗氣,後又改名李安娜,1952年出生,曾任東海大學企管系副教授、教授。其夫黃循武是馬來西亞的華僑,在台中榮總醫院當醫師。

小女兒李安妮,1956年出生,東吳大學社會系畢業,台灣大學社會學碩士,現任台灣中央研究院助理研究員。丈夫賴國洲是政大新聞研究所博士班第一屆畢業生。賴既是半子,又是李氏夫婦最信賴的人,因而一言一行都受到外界的特别關注。

人物故事

第一家庭

現住台北市重慶南路的台灣“第一家庭”,人丁不是很旺,上下四代人,住在官邸的不足6人。可是侍衛、管家、傭人等卻超過這個家庭人口的10倍。“老太爺”李金龍在世的時,因嫌官邸戒備森嚴,出入不便,沒有自由,所以他搬出去和李登輝同父異母的弟弟李炳楠住在了一起。

權力背後的女人

曾文惠多次向友人提到,李登輝“吩咐”她“不要到處亂跑,不要四處抛頭露面,除非參加官方場合及活動以外,不要出門,隻要管家好了,因為官場很複雜,女人很容易講話失當惹禍。”事實上也正是如此。

李登輝在受到層峰賞識出任台北市長後,曾文惠變得繁忙起來,那時她和台北基督教女青年會之間常有往來,曾任該會台北分會董事,也會應邀敲敲愛心鑼。3年之後,李登輝出任台灣省“主席”一職,世事的變化令曾文惠不敢想象,她告訴來訪的人說:“以前,我們的生活圈很單純。他當市長後,才跟政界有接觸,也感到責任重大。我告訴他,隻要有愛心,為人誠懇,做任何事情都一樣。今天,他的擔子更重,我隻有更好好地照顧他。”

有輿論稱:随着李登輝仕途的改變,曾文惠積極地恰如其分地扮演配合性的角色,例如在成為“第一夫人”後,在發型和穿着上,曾文惠都略作改變,根據某位“第一家庭”成員表示,這種改變是曾文惠對自己角色的尊重。在這位人士的感覺中曾文惠在“第一夫人”的頭銜下,隻能扮演一般場合的配合角色,她仍是“某某人的妻子”,這位“第一家庭”成員認為曾文惠并不是“很積極地想獨當一面”。

曾文惠是傳統地以丈夫利益為第一優先的婦女。她曾經說過一句話:“我永遠都是一年級。”随着李登輝每一次職務的變更,她都要從頭學起,像一年級小學生一樣。

曾文惠與李登輝訂婚之後,很快就辭去了令人羨慕的銀行工作,當時很多人都認為銀行是個金飯碗,

丢掉太可惜,就連她母親都這樣認為。曾文惠則安慰她母親說:“既然那個怪人要我辭,辭掉算了,他要養我就讓他養好了。”從此,她再也沒出來做過一天事。

1949年,曾文惠23歲時與李登輝喜結良緣。當時李登輝在台灣大學任助教,一個月隻有500元台币收入。孩子們陸續出世後,家裡各項開支增大,約需1200元。為了不讓丈夫被生活的擔子壓得喘不過氣來,曾文惠就變賣金戒指補貼家用。

早在銀行工作時,曾文惠一有剩餘錢,就去買金戒指,積存下來,後來竟積了一大包。此刻在生活艱難之際,派上了大用場。1952年,李登輝考上公費留學生,到美國愛阿華大學深造,所帶的零用錢,也是曾文惠日常變賣金子換來的錢。

等到李登輝學成返台,曾文惠的金戒指早換光,錢也用完了。

李登輝由美返台後,當時有兩項工作可供他選擇:一是月薪200美金的農村複興委員會技正,一是月薪新台币500元的省農林廳經濟分析股長。當時美元與台币的比率為1:40,兩個職業收入差距是相當懸殊的。而李登輝選擇的是收入微薄的農林廳經濟分析股長職務,因為他的老師、台大農經學教授徐慶鐘當時任農林廳廳長。他聽從老師的建議,舍卻名利,毅然赴職。對于李登輝的職業選擇,曾文惠沒有半點怨言,她理解他、尊重他。

為了使妻兒的生活有所改善,不善經商的李登輝隻好發揮自己的專長,每晚堅持埋頭寫稿,賺稿費補貼家用。曾文惠也在家裡開辦了一個小型插花班,負責講授花道,李登輝也幫着用鋼闆刻寫講義,孩子則在母親教課時幫忙發講義與花材,全家人勤勞奮勉,自得其樂。這段同甘共苦的日子,使夫妻間的感情增長不少。

1965年,已經成為台灣大學教授、農複會技正的42歲的李登輝,考取了美國洛克菲勒農業經濟協會及康乃爾大學聯合獎學金。3年苦讀終有所成,他撰寫的《台灣經濟發展與農工間資本移動問題》的博士論文,不但獲得康乃爾大學的最高評價,同時榮獲該年全美農業經濟學會的最優論文獎。就在李登輝博士論文的扉頁上,寫着“To my wife”。但曾文惠調侃地說:“光這樣寫,人家怎麼知道你的wife是誰呀?以後再寫書該注明‘獻給愛妻曾文惠’。”後來,李登輝在幾本中文著作中,如《台灣農業經濟論文集》的序文中,特别提到“感謝内子李曾文惠女士……支持我,使我的生活充實美滿,克盡人生職責”。

上一篇:吳思瑤

下一篇:陳可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