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研究

曆史研究

英國史學家阿諾德·約瑟夫·湯因比著圖書
在《曆史研究》中,湯因比列舉了世界曆史上的二十餘種存活或已經死亡的文明形态,并對它們的各自發展作了綜合比較,他認為,文化是通過對環境的“挑戰”的應戰所遭受的考驗而産生的;文化的生長是由那些“退隐”和“複出”的少數偉大人物的曆史活動所決定的;文化的衰落來自于少數創造者喪失了創造能力,多數人相應地不再支持與模仿,整個社會失去了新的應戰能力;文明的解體在于社會體系和靈魂的分裂。《曆史研究(套裝上下冊)》破除了西方中心論和單一曆史線性發展的史觀,在西方曆史哲學着作中具有崇高的地位。[1]
    書名:曆史研究 别名: 作者:英阿諾德·湯因比 等 類别:曆史 原作品: 譯者:郭小淩 / 王皖強 等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頁數:955 定價:88.00元 開本: 裝幀:平裝 ISBN:9787208088580 原版名稱:A Study of History 叢書:世紀人文系列叢書·世紀文庫

内容介紹

在《曆史研究(套裝上下冊)》中,湯因比列舉了世界曆史上的二十餘種存活或已經死亡的文明形态,并對它們的各自發展作了綜合比較,他認為,文化是通過對環境的“挑戰”的應戰所遭受的考驗而産生的;文化的生長是由那些“退隐”和“複出”的少數偉大人物的曆史活動所決定的;文化的衰落來自于少數創造者喪失了創造能力,多數人相應地不再支持與模仿,整個社會失去了新的應戰能力;文明的解體在于社會體系和靈魂的分裂。《曆史研究(套裝上下冊)》破除了西方中心論和單一曆史線性發展的史觀,在西方曆史哲學着作中具有崇高的地位。

出版信息

作者:(英),阿諾德·湯因比 着

出 版 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01-01

作者介紹

阿諾爾德·J·湯因比,1889年4月14日生于倫敦,卒于1975年10月22日。英國曆史學家。牛津大學畢業,曾任該校研究員(1912-1915)。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曾在英國外交部情報部工作(1915);戰後作為英國代表團的成員出席過巴黎和會(1919)。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先後擔任過倫敦大學教授(1924)、皇家國際問題研究所部長(1925)、倫敦大學國際關系史教授。二次大戰時期曾任英國外交部調查部長(1943-1946)。

1921年他計劃巨着《曆史研究》,1927-1928年着手寫作。 1934-1961年出版了12卷,評述世界曆史。注重無文字記載的文明和歐洲以外地區文明。提出一種以分析各種文明的循環和衰落為基礎的曆史哲學。因其他事務(1939-1943年任皇家國際事務學會外事部研究室主任、1943-1946年任外交部研究司司長等)而中斷巨着的繼續寫作。

一生着作頗多,主要有《曆史研究》12卷,先後于1934-1961年出版,以綜合觀點對人類曆史進行了新的展望。另外還有《民族與戰争》(1915)、《希臘的曆史思想》(1924)、《1924-1938年國際事務概述》、《經受考驗的文明》(1948)以及《一個曆史學家的宗教觀》等。

1975年10月22日,逝世。

作品目錄

上卷

本書布局

作者序

節錄本編者的說明

第一部 導論

第二部 文明的起源

第三部 文明的成長

第四部 文明的解體

第五部 文明的解體

緒者說明和表格

論點摘要

下卷

緒說明

第六部 大一統國家

第七部 普世教會

第八部 英雄時代

第九部 文明在空間上的接觸

第十部 文明在時間上的接觸

第十一部 曆史規律與自由

第十二部 西方文明的前景

第十三部 結論

論點摘要

圖書目錄

目錄序言

第一部:曆史形态

第一章 曆史思想的相對性

第二章 曆史研究的領域

第三章 某些術語的定義

第四章 需要對人類事務進行全面研究

第五章 過渡的社會

第六章 文明的比較研究

第七章 希臘模式與中國模式

第八章 猶太模式

第九章 對各個文明的考察

第二部:文明的起源

第十章 關于各文明起源的性質

第十一章 文明源于種族嗎?

第十二章 文明源于環境嗎?

第十三章 挑戰和應戰

第十四章 卓越出自艱辛

第十五章 艱苦環境的刺激

第十六章 懲罰的刺激

第十七章 流産的文明

第三部:文明的成長

第十八章 成長停滞的一些例子

第十九章 成長的标準

第四部:文明的衰落

第二十章 決定論可信嗎?

第二十一章 模仿的機械性

第二十二章 角色的轉換

第二十三章 雅典和威尼斯:短暫的自我崇拜

第二十四章 東羅馬帝國:對一種短命制度的崇拜

第二十五章 大衛和歌利亞:對一種暫時性技術的崇拜

第二十六章 羅馬教廷:對勝利的陶醉

第五部:文明的解體

第二十七章 社會解體的性質和征象

第二十八章 内部的無産者

第二十九章 外部的無産者

第三十章 靈魂的分裂

第三十一章 解體的挑戰

第六部:大一統國家

第三十二章 大一統國家:目的還是手段?

第三十三章 傳導與和平所帶來的好處

第三十四章 溝通

第三十五章 語文與文字

第三十六章 首都

第三十七章 文官制度

第三十八章 未來是否會有大一統國家?

第七部:大一統教會

第三十九章 毒瘤還是蝶蛹?

第四十章 一種特殊類型的社會

第四十一章 宗教是社會對幻象的回應,還是對實在的回應?

第八部:英雄時代

第四十二章 蠻族的曆史

第四十三章 幻象與事實

第九部:文明在空間中的接觸

第四十四章 同時代文明的相互接觸

第四十五章 現代的西方和俄國

第四十六章 現代的西方和東亞

第四十七章 世界與亞曆山大以後的希臘社會的接觸

第四十八章 同時代文明相互接觸的社會後果

第四十九章 同時代文明相互接觸的心理後果

第十部:文明在時間上的接觸

第五十章 制度法律和哲學的複興

第五一章 語言文學和視覺的複興

第五二章 宗教的複興

第十一部:為什麼研究曆史?

第五十三章 曆史思想的性質

第五十四章 行動中的曆史學家

地圖

大事年表

精彩文摘

我們想說明(雖然這對我們的論點并非必需),如同曆史學不能不使用科學和虛構的方法一樣,科學和虛構也絕不可能僅僅局限于使用它們自己的方法。所有科學學科都要經過這樣一個階段,即唯一的活動在于确認和記錄事實。人類學正是從這個階段脫胎而來的。最後,戲劇和小說除卻有關人與人關系的虛構之外,并不表現為完全的虛構。倘若它們果然如此的話,它們的作品就與亞裡士多德的稱贊——“比曆史更真實、更智慧”——大相徑庭,而變成一堆荒誕無稽、令人無法忍受的胡思亂想。當我們稱一個文學作品為虛構作品時,我們的意思是說不能與現實生活中的任何人對号入座,也不能與事實上發生過的任何特定的事件劃等号。實際上,我們是指這個作品裡有一種虛構的人物場景。

如果說我們沒有指出這個場景是由可信的社會事實構成的話,那隻是因為它似乎是自明的,以緻我們認為它是不言而喻的。我們事實上認識到我們所賦予一部優秀小說的最高贊語是說它“忠實于生活之真”,“作者顯示出對人性的深刻理解”。更具體一點說,如果一部小說涉及一個虛構的約克郡羊毛制品廠主的家庭,我們可能會稱贊作者,說他顯然對他的西區紡城了解得一清二楚。無論如何,關于曆史學、科學和虛構方法之間的這種亞裡士多德式的區分,總的說來還是有效的。如果我們再次審視這些方法,我們恐怕就會明白為何要這樣說,因為我們将發現在處理數量不等的“資料”時,這幾種方法就适用性而言可謂各有千秋。在一個恰好是資料稀缺的研究領域,核查與記錄特定的事實便可能是一切。

在資料衆多而無法一一列舉、同時又沒有多到不能加以考察的研究領域,闡明與制定規律就既可行,也有必要。在資料無以數計的領域,被稱作虛構的藝術創造和表現形式是唯一可以利用或值得利用的方法。在這裡,正像在三種方法之間一樣,我們遇到了數量上的實質區别。這幾種方法在處理數量不等的資料方面效用是不同的。我們能否在三個研究領域發現資料的數量實際存在着相應的不同麼?我們從對個人關系的研究開始,這是一個虛構的領地,我們立即可以看到,隻有極少數人,他們的個人關系具有适合于記錄特定的個人事實——我們稱之為“傳記”——的題材。除了這些極少的例外,在個人關系領域研究人們生活的學者面對的是無數普遍熟悉的人生經驗,要想無一例外地把它們全都記錄下來的想法不過是無稽之談,對于這方面規律的任何闡釋都是令人無法容忍的迂腐與粗淺。在這種情況下,資料不可能得到富有意義的體現,除非在某種符号系統中才能夠如此,這種符号系統提供了一種有限條件下的有關無限的直覺知識,這種符号系統就是虛構。……

相關評論

這不是一本普通的曆史書。這是一個曆史學家一不小心做了哲學家該做的工作後得出的奇怪成果。是一個普通曆史學家很難做到,普通哲學家也很難做到,但湯因比做到了的偉大工程。

湯因比寫這本書的視野極其開闊,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全球視野。有趣的是,湯因比寫這本書的時候第二次世界大戰還沒開始呢。在那個時代湯因比就已經具備了這樣宏觀的曆史眼界,我們不得不深表欽佩。寫這本書的湯因比,胸懷天下、眼觀四海。數千年時光加全世界的巨大空間在他的筆下,如積木、拼圖一樣,信手拈來,完全不按曆史的時間順序編排。事實上這根本就不是一本簡單的講曆史的書,這是一本借助全人類現有曆史作題材思考人類命運的書,是一本思考人類未來的書。

湯因比思考人類曆史和未來命運的一個基本單位是文明。這是一個視角很獨特的着眼點。也是一個最近幾年來越來越受到重視的着眼點。亨廷頓的名着《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書也是以文明為單位來審視曆史并預測未來,不知道是某種不謀而合還是一種有意識的借鑒。這種以文明為單位思考曆史問題的方法論通常被稱為文明形态史觀。

湯因比把世界主要國家按照文明進行了劃分,然後根據每一個文明的起源、成長、衰落、解體過程思考了文明的共性規律。把這個世界上先後存在過的所有人類文明歸結為30餘種文明形态,其中有七種獨立文明和其他從屬于這些獨立文明的衛星文明。并根據這些文明的共同特征歸納了三個主要模式,分别是希臘模式(文化統一,政治分裂的模式)、中國模式(統一為主夾雜分裂的大一統模式)和猶太模式(有可辨識的統一文化卻沒有政治實體的離散型模式)。其中,湯因比斷言,多數文明的早期曆史比較符合希臘模式,而文明的晚期則比較符合中國模式。猶太模式則是一種比較特殊的文明模式。由此湯因比建立了一個“希臘—中國”式的文明模型。

在思考文明起源這個問題的時候,湯因比首先否定了種族主義的種族決定論觀點,得出一個結論文明的起源與種族無關。接着又下了一個特别結論,越是艱苦的環境越能錘煉出文明的火花。這是此前的很多哲學家和曆史學家相反的結論。此前的很多哲學家認為文明應該出現在條件優越的環境下,因為環境優越,才有閑暇時間進行文明的探索。且不論這個結論是否絕對正确,但是至少這個結論比簡單的閑暇産生文明前進了一大步。

湯因比思考文明的主要目的還在于思考文明的衰落,借以思考未來的人類命運。湯因比看來,文明一旦衰落,通常會有三種出路,大一統帝國、大一統教會和蠻族的英雄時代。大一統帝國是湯因比着力批判的一種形式,他認為大一統帝國是一種很壞的東西,是寒冬來臨前的小陽春,能夠扼殺文明的創造力。但湯因比贊揚了大一統教會,盡管承認宗教存在問題,但湯因比對于産生一個高級宗教頗有信心。他相信随着文明的不斷衰落,宗教的戰車卻可以不斷挺進,因為宗教是一種精神活動。至于蠻族的英雄時代,湯因比同樣報之以鄙視,他相信蠻族本身是有活力的,但是一旦他們成功的擊敗了更先進的文明,就會馬上腐化變質,道德敗壞。甚至比他們征服的文明退化的還要迅速。

湯因比的曆史觀已經在有意識擺脫西方中心主義的影響,盡可能規避國家情感在曆史寫作中的影響,盡管讀者仍然能在其行文中看到一點點西方中心主義的些微影響。作為一個西方曆史學家,在西方文明仍然如日中天的時代裡有這樣的意識這是一種相當了不起的進步。

盡管目前主流史學界對湯因比的評價并不高,盡管湯因比在解讀文明的曆史之餘所做的很多預測式的結論未必準确,甚至可能過于一廂情願,但我仍然堅信,這本書所使用的很多屬于方法論的東西是不朽的。這本書連同由這本書所提出的方法論将注定是一個史學界的裡程碑,未來的曆史學發展也許會證明這一點。

上一篇:名人傳

下一篇:笑貓日記:綠狗山莊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