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嬰

晏嬰

春秋時期齊國政治家
晏嬰(?一前500年)即晏子。春秋時夷濰(今山東高密)人,字平仲。春秋時期齊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齊國大夫,曆事齊靈公、莊公、景公三朝。節儉力行,能诤谏,主張計能定祿,誅不避貴,賞不遺賤。認為儒者所倡導的禮制迂腐繁瑣,不可導民。重視發展農業生産,提倡蠶桑,反對厚賦重刑和祈福禳災。多次出使楚、晉、魯等國,名顯諸侯。[1]齊景公四十八年(前500年),晏嬰去世。其思想和轶事典故多見于《晏子春秋》。事迹言論見于《左傳》、《史記·管晏列傳》、《晏子春秋》等。
    本名:晏嬰 别名:晏子、晏平仲、平仲 字:平仲 所處時代:春秋 民族族群:華夏族 出生地:夷維(今山東省高密市) 主要作品:晏子春秋 主要成就:輔佐齊靈公、齊莊公、齊景公,前後50餘年 出生日期:未知 去世日期:公元前500年

人物生平

靈公時期

晏嬰是齊國上大夫晏弱之子,生年不詳。齊靈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嬰繼任為上大夫。

齊靈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55年),晉國派中行獻子伐齊。齊軍戰敗,靈公跑進臨淄城。晏嬰勸阻靈公,靈公不聽。晏嬰說:“我們國君太沒有勇氣了。”晉兵合圍臨淄,齊人守内城不敢出擊,晉軍把外城内燒光後離去。

莊公時期

齊莊公三年(公元前551年),晉國的下卿栾盈投奔齊國。此前,齊國已于莊公二年(公元前552年)與晉國等在商任盟誓,以此禁锢栾盈,晏嬰遂以“失信不立”之語勸說齊莊公,莊公不納谏。事後,晏嬰私下裡跟陳文子說,君主背信,不能長久了。

齊莊公四年(公元前550年),齊莊公從衛國出發,将由此攻打晉國。晏嬰說:“君王依仗勇力而攻打盟主,如果不成功,這是國家的福氣。沒有德行而有功勞,憂患必然到君身上。”崔杼也勸谏說:“不可以。臣下聽說,小國鑽大國禍敗的空子而加以破壞,必然會受到災禍。君王是要考慮一下。”齊莊公沒有接受兩人的建議,執意攻晉,結果齊軍在撤退時被晉軍追擊,齊國的晏牦(又作晏氂,一說為齊國大夫)為晉人所獲。

齊莊公六年(公元前548年),五月,齊莊公為崔杼所殺,晏嬰聽說後,不顧個人安危,毅然帶着随從前往齊都去吊唁莊公。晏嬰獨自闖入崔家,脫掉帽子,捶胸頓足,不顧一切地撲在齊莊公的屍體上,号啕大哭了一場,然後起身離去;崔杼的左右欲殺掉晏嬰,崔杼說:“他是百姓所仰望的人,放了他,我能得到民心。”

景公時期

齊莊公六年(公元前548年),崔杼立莊公異母弟杵臼為君,即齊景公。景公即位後,讓崔杼當右相,慶封當左相。二位國相怕國内動亂不穩,就說:“不願與我們二人盟誓者,死。”晏嬰不肯參加盟誓。慶封想殺晏嬰,崔杼說:“他是忠臣,放過他。”

齊景公三年(公元前545年),慶封的勢力被從齊國清除,景公封給晏嬰邶殿和它沿邊上六十個城邑,晏子不接受。子尾因此而十分佩服晏嬰的品德。

齊景公四年(公元前544年),吳季劄出國聘問在齊國聘問時,與晏嬰交歡,對他說:“您趕快交還封邑和政權。沒有封邑沒有政權,這才能免于禍難。齊國的政權,将會有所歸屬,沒有得到歸屬,禍難不會停息。”所以晏子通過陳桓子交還了政權和封邑,因此而免于栾氏、高氏發動的禍難。

齊景公九年(公元前539年),齊景公派晏嬰向晉國請求嫁女去做繼室,晏嬰私下對晉大夫叔向說:“齊國政權最終将歸田氏。田氏雖無大的功德,但能借公事施私恩,有恩德于民,人民擁戴。”叔向說:“晉國處于末世了。平公向百姓征收重稅修建池台樓閣卻不務政事,政務落在私家門下,難道可以持久嗎?”晏子表示同意。

在晏子出使晉國之前,齊景公提出要翻新晏子的住宅,被晏子拒絕了。等到晏子前往晉國,景公便更新他的住宅。他回國時,已經完成了。晏子拜謝以後,就拆毀了它,重新修建鄰居的房屋,都像原來的一樣,随即讓原來的住戶返回來住,說:“俗話講:‘不選擇房子,隻選擇鄰居。’這幾位已先占蔔選擇過鄰居了。違背占蔔不吉利。君子不觸犯非禮的事,小人不觸犯不吉利的事,這是古代的制度。我敢違背它嗎”晏子終于恢複他的舊宅。起初景公不允許,晏子托陳桓子去請求,才準許了。

齊景公十一年(公元前537年),鄭國的子皮去到齊國,晏子屢次進見他。陳桓子問他原因,晏子回答說:“(子皮)能任用好人(指子産),是百姓的主人。”

齊景公十二年(公元前536年),齊景公攻打北燕,打算送燕簡公回去。晏子說:“送不回去。燕國有了國君了,老百姓沒有二心。我們國君貪财,左右的人阿谀奉承,興辦大事不憑信義,沒有成功的可能。”

齊景公十六年(公元前532年),齊國爆發四族之亂(栾、高、陳、鮑)。四個家族召請晏子,他哪也不去。他的部下說:助陳氏、鮑氏嗎?“晏子說:“有什麼好處呢?”

部下又說:“幫助子旗、子良晏子說:“難道勝過幫助陳氏、鮑氏嗎?”“那麼回去吧?”晏子說:“國君被攻打,回哪裡去?”齊景公召見晏子然後才進宮去。景公蔔問派王黑用靈姑旗幟領兵作戰,是吉兆。

請求将旗杆砍斷三尺然後使用它。五月的一天,在稷地交戰,子旗、子良戰敗,又在莊地被打敗。國都的人追趕他們,又在鹿門打敗他們。子旗、子良逃亡前來魯國。陳氏、鮑氏瓜分了他們的家産。

晏子對陳桓子說:“一定要把他們的家産交給國君。謙讓,是德行的主要内容,謙讓就叫美德。凡是有血氣的人,都有争奪之心,所以利益不可以強取,想着道義勝過争奪利益。道義,是利益的根本,積蓄利益過多就會産生禍害。暫且讓它不要積蓄吧,可以慢慢增長。”陳桓子把子旗、子良的家産全部交給齊景公,而請求告老隐退到莒地。

齊景公十七年(公元前531年),晏子出使楚國,楚王多次想要羞辱晏子,都被晏子化解,楚王感到慚愧,厚禮把晏子送回齊國。

齊景公二十年(公元前528年),田開疆,公孫接,古冶子侍齊王,居功自傲,晏子二桃殺三士,用計讓三人自殺,三人死後,晉、楚二國趁亂來襲,于是晏子就向齊景公推薦田穰苴,說:“穰苴雖說是田家的妾生之子,可是他的文才能使大家歸服、順從;武略能使敵人畏懼。希望君王能試試他。”于是齊景公召見了穰苴,跟他共同議論軍國大事,齊景公非常高興,立即任命他做了将軍。

齊景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22年),景公在魯國郊外打獵,接着進入魯國都,同晏嬰一起咨詢魯國的禮制。齊景公生了疥瘡,接着又患了瘧疾,一年都沒好,晏子借此機會勸谏齊景公,讓官吏放寬政令,撤除關卡,廢除禁令,減輕賦稅,免去債務。

齊景公三十二年(公元前516年),齊景公因為天空出現彗星而擔憂,因此晏子趁機進谏讓景公減輕稅負徭役。同年,孔子逃亡到齊國,晏嬰勸說齊景公不要給予孔子封地。

人物去世

齊景公四十八年(公元前500年),晏子去世,兒子晏圉繼位。晏子去世時,齊景公極為悲痛,甚至作出了不合禮數的行為悼念晏嬰。

主要影響

語言藝術

晏嬰善谏的特點被人稱道,晏嬰在勸谏君王時往往不是直接的強谏而是委婉的曲谏或誘谏,從中顯示了他在政治生活中所具有的高度智慧。他的語言也極有特色,或鋒芒畢露,或非常含蓄;或嚴肅莊重,或滑稽幽默。他能夠根據不同的環境場合采取不同的勸谏方式,取得最佳的效果。以下分幾個方面講講晏子的講話藝術。

直言勸谏

《晏子春秋》中,晏子對景公許多次直言勸谏,有時候話雖說得很重,令齊景公非常生氣,但效果卻極其好。

一天,齊景公外出遊玩到了公阜,想到想永生不死,晏子就用了周王來批評齊景公。不久,梁丘據乘着六馬拉的車來了,晏子又用相同和相和來批評齊景公,日色将晚,景公看到了彗星,便叫來伯常骞,讓他祭禱消除這個災星。晏子又用應該修政而不是祈禱來批評齊景公,齊景公越加氣憤,再也沒有遊覽的興緻了。

善于比喻

晏子善用比喻迂回論證,令人折服。比喻,即以其所知,喻其不知,使人知之,是善說者最愛使用的招數,往往使對方聽得清楚明白。

有一次景公問晏子:“治理國家有什麼憂患?”晏子把憂患比喻為社鼠,權勢者比喻為為兇狗。來讓齊景公聽從勸谏。

機智應變

晏子在與鄰國的外交中,多次體現了其本身不卑不亢,機智靈活的講話特色。講話時莊嚴不侮辱國體,非常注意掌握分寸,寓剛于柔,又義正言辭。

最著名晏子的外交案例就是晏子使楚,楚王想用狗洞侮辱晏子,晏子卻用造訪“狗國”還是“人國”來機智應對,楚王押上了一個齊國罪犯想要羞辱晏子,晏子卻用南橘北枳的典故來反擊。

思想成就

個人修養

晏子生性樂觀,對生死淡然視之。他說人都是要死的,不論仁者、賢者、貪者、不肖者概莫例外,因此從來不“患死”、不“哀死”,把生老病死看作是自然規律。他始終保持樂觀大度的心情,身心健康延年益壽。

晏子非常推崇管仲的“欲修改以平時于天下”必須“始于愛民”。他堅持“意莫高于愛民,行莫厚于樂民”。此舉受到許多諸侯國的贊譽。這正是體現了人們常說的“萬人稱譽,多壽病法”的道理。廉潔無私,心胸坦蕩。晏子輔佐齊國三公,一直勤懇廉潔從政,清白公正做人,主張“廉者,政之本也,德之主也”。

他管理國家秉公無私,親友僚屬求他辦事,合法者辦,不合法者拒。他從不接受禮物,大到賞邑、住房,小到車馬、衣服,都被他辭絕。不僅如此,晏子還時常把自己所享的俸祿送給親戚朋友和勞苦百姓。晏子生活十分儉樸,吃的是“脫粟之食”、“苔菜”,可謂“食菲薄”,用眼下的話說就是粗茶淡飯素食當家。

他說到做到,言行一緻。晏子樂觀豁達,處其自然。他曾辭退了“三年而未嘗弼過”的高糾,主要嫌這個人三年都沒有指出過自己的過錯。孔子贊他是“不以已之是,駁人之非,遜辭以避咎,義也夫!”表明了他随和大度。

節儉觀念

晏子認為,節儉是一個賢人的基本品質,所以,他對那些富貴驕奢,鋪張浪費的人或行為從心底裡抱有一種反感。他曾對齊景公的窮奢極欲進行了多次的批評。他自己則從節儉要求和約束自己。齊景公多次要給他調整住宅,還趁他出使在外替他建了一座新宅,他都堅決辭謝了。當齊景公賞賜他車馬時,他說:“君使臣臨百官之吏,臣節其衣服飲食之養,以先齊國之民,然猶恐其侈靡而不顧其行也;今辂車乘馬,君乘之上,而臣亦乘之下,民之無義,侈其衣服飲食而不顧其行者,臣無以禁之。”(《雜下》)這就是說,他要以節儉作表率,以防百姓過分追求物質享受而造成社會秩序的混亂和道德敗壞。

重視禮教

晏子對禮的重視。他說:“禮者,所以禦民也……無禮而能治國家者,嬰未之聞也!”把禮看作是治國的根本,統治百姓的工具,可見禮在晏子心目中的地位。在這一點上,晏子與後來的孔子是很有相似之處的。正因為如此,晏子對無禮或不合禮的行為進行了不遺餘力的批評。

(《内谏》)載:“景公飲酒酣,曰:‘今日願與諸大夫為樂飲,請無為禮。’晏子蹴然改容曰:‘君之言過矣!群臣固欲君之無禮也。力多足以勝其長,勇多足以弑其君,而禮不便也。禽獸以力為政,強者犯弱,故日易主。今群去禮,則是禽獸也。群臣以力為政,強者犯弱,而日易主,君将安立矣?凡人之所以貴于禽獸者,以有禮也。故《詩》曰:‘人而無禮,胡不遄死?’禮不可無也。’”晏子認為,禮是區别人與禽獸的标準。沒有禮,人就成了禽獸。作為一國之君,如果帶頭不講禮,國家根本就會動搖。

治國之道

“仁”是儒家“仁政愛民”的主要學說,也是晏子施政的中心内容。晏子非常推崇管仲的“欲修改以平時于天”。遇有災荒,國家不發糧救災,他就将自家的糧食分給災民救急,然後動谏君主赈災,深得百姓愛戴。對外則主張與鄰國和平相處,不事撻伐。齊景公要伐魯國,他勸景公“請禮魯以息吾怨,遺其執,以明吾德”,景公“乃不伐魯”。

政治品格

晏嬰以生活節儉,謙恭下士著稱。他管理國家秉公無私,親友僚屬求他辦事,合法者辦,不合法者拒。他從不接受禮物,大到賞邑、住房,小到車馬、衣服,都被他辭絕。不僅如此,晏子還時常把自己所享的俸祿送給親戚朋友和勞苦百姓。

晏嬰不死君難,棄個人小義而逐國家百姓之大“利”,以國富民強為己任,重視物質基礎、造福百姓、強大國家的行為,義于名而利于實,是司馬遷心中“義”與“利”相融合的理想境界,也是後人學習的典範。

曆史評價

齊景公:子大夫日夜責寡人,不遺尺寸,寡人猶且淫泆而不收,怨罪重積于百姓。今天降禍于齊,不加于寡人,而加于夫子,齊國之社稷危矣,百姓将誰告夫!

楚靈王: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晉平公:殆哉吾過!誰曰齊君不肖!直稱之士,正在本朝也。

魯昭公:晏子,仁人也。反亡君,安危國,而不私利焉;僇崔杼之屍,滅賊亂之徒,不獲名焉;使齊外無諸侯之憂,内無國家之患,不伐功焉;鍖然不滿,退讬于族,晏子可謂仁人矣。

子曰:①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

②靈公污,晏子事之以整齊;莊公壯,晏子事之以宣武;景公奢,晏子事之以恭儉,君子也!相三君而善不通下,晏子細人也。

③救民百姓而不誇,行補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④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⑤晏子于君為忠臣,而行為恭敏。

⑥晏子可謂能遠害矣。不以己之是駁人之非,遜辭以避咎,義也夫

弦章:昔者晏子辭黨以正君,故過失不掩之。今諸臣谀以幹利,吾若受魚,是反晏子之義,而順谄谀之欲。

曾子:晏子可謂知禮也已,恭敬之有焉。”“國無道,君子恥盈禮焉。國奢,則示之以儉;國儉,則示之以禮。

有若:晏子一狐裘三十年,遣車一乘,及墓而反;國君七個,遣車七乘;大夫五個,遣車五乘,晏子焉知禮?

孟子: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顯。

司馬遷:①方晏子伏莊公屍哭之,成禮然後去,豈所謂“見義不為無勇”者邪?至其谏說,犯君之顔,此所謂“進思盡忠,退思補過”者哉!假令晏子而在,餘雖為之執鞭,所忻慕焉。②晏子儉矣,夷吾則奢;齊桓以霸,景公以治。

公孫弘:晏嬰相景公,食不重肉,妾不衣絲,齊國亦治。

劉向:①晏子博聞強記,通于古今,事齊靈公、莊公、景公,以節儉力行,盡忠極谏道齊,國君得以正行,百姓得以親附。②谏齊君,懸而至,順而刻。及使諸侯,莫能诎其辭,其博通如此。③其書六篇,皆忠谏其君。文章可觀,義理可法,皆合六經之義。

劉晝:北郭刎頸以申晏嬰,所以緻命而不辭者,為國薦士,滅身無悔,忠之至也,德之難也。

司馬貞:夷吾成霸,平仲稱賢。粟乃實廪,豆不掩肩。轉禍為福,危言獲全。孔賴左衽,史忻執鞭。成禮而去,人望存焉。

呂蒙正:晏子身短五尺,使楚拜齊名相;諸葛力無縛雞,出作蜀漢軍師。

蘇轼:賢哉晏平仲,事君不以私。

王夫之:管仲、晏嬰,功書并作。

轶事典故

折沖樽俎

春秋中期,諸侯紛立,戰亂不息,中原的強國晉國謀劃攻打齊國。為了探清齊國的形勢,便派大夫範昭出使齊國。齊景公以盛宴款待範昭。席間,正值酒酣耳熱,均有幾分醉意之時,範昭借酒勁向齊景公說:“請您給我一杯酒喝吧!”景公回頭告訴左右待臣道:“把酒倒在我的杯中給客人。”範昭接過侍臣遞給的酒,一飲而盡。

晏嬰在一旁把這一切看在眼中,厲聲命令侍臣道;“快扔掉這個酒杯,為主公再換一個。”依照當時的禮節,在酒席之上,君臣應是各自用個人的酒杯。範昭用景公的酒杯喝酒違反了這個禮節,是對齊國國君的不敬,範昭是故意這樣做的,目的在于試探對方的反應如何,但還是被晏嬰識破了。

範昭回國後,向晉平公報告說:“現在還不是攻打齊國的時候,我試探了一下齊國君臣的反應,結果讓晏嬰識破了。”範昭認為齊國有這樣的賢臣,當前去攻打齊國,絕對沒有勝利的把握,晉平公因而放棄了攻打齊國的打算。靠外交的交涉使敵人放棄進攻的打算,即當下“折沖樽俎”這個典故,就是來自晏嬰的事迹。孔子稱贊晏嬰的外交表現說:“不出樽俎之間,而折沖千裡之外”,正是晏子機謀的真實寫照。

晏子使楚

出使狗國

晏子出使到楚國,楚王知道晏子的身材矮小,就命令人在大門旁邊開了個小洞,請晏子從小洞進去。晏子知道楚王要戲弄他,嚴詞加以拒絕。他說,“到了‘狗國’,才走狗洞,我現在是出使楚國,不應該走狗洞。”招待晏子的官員隻好請晏子從大門進去。

挨肩接踵、揮汗如雨

晏子進去拜見楚王。楚王故意問:“齊國沒有人可派嗎?竟派您做使臣。”晏子回答說:“齊國首都臨淄住滿了人。人們把袖子舉起來,可以遮住太陽;甩一把汗,就是一陣雨;街上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腳尖碰着腳跟。怎麼說齊國沒有人呢?”楚王接着問:“既然如此,那麼為什麼派你出訪呢?”

晏子答:“我們齊國派使節出訪很有講究:對那些精明能幹的的人,就派遣他們出使那些道德高尚的國家;對那些愚蠢無能的使臣,就派他們出使那些不成器的國家。我是使臣中最愚蠢、最無能的人,所以就派我出使楚國來了。”晏子的話使本打算要戲弄他的楚國君臣們面面相觑,半天說不出話來。

南橘北枳

晏子将要出使楚國。楚王聽到這個消息,對身邊的大臣說:“晏嬰是齊國的最能言善辯的人,我想羞辱他,用什麼辦法呢?”侍臣回答說:“在他來的時候,大王請允許我們綁着一個人從大王面前走過。大王就問:‘他是做什麼的?’我則回答:‘他是齊國人。’大王接着再問:‘他犯了什麼罪?’我就回答:‘他犯了偷竊罪。’"楚王覺得是個妙計。

晏子來到了楚國,楚王請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興的時候,兩名差吏綁着一個人到楚王面前來。楚王問道:“綁着的人是做什麼的人?”公差回答說:“他是齊國人,犯了偷竊罪。”楚王看着晏子問道:“齊國人本來就擅于偷東西的嗎?”晏子離開座位回答道:“我聽說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種到淮北,就隻能結又小又苦的枳,葉子相似,果實味道卻完全不同,還不是因為水土不同嗎?同樣道理,齊國人在齊國安居樂業,好好地勞動,一到楚國,就做起盜賊來了,莫非楚國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東西嗎?”楚王笑着說:“聖人不是能同他開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沒趣了。”

二桃殺三士

田開疆,公孫接,古冶子侍齊王,皆勇猛異常,但居功自傲,不講禮儀。晏子視為禍患,建議景公殺之。景公擔心武力無法制服,于是晏子讓齊景公賞賜二桃,讓他們論功而食。公孫接以曾搏擊野豬和幼虎拿得一桃,田開疆曾引兵退敵亦拿一桃,古冶子陪景公渡河,曾斬鼋除怪,自持功高,拔劍而起。田開疆和公孫接說:“論勇論功,都比不上你,拿桃不讓,是貪心,不敢自殺,是沒勇氣,因而都退還了桃子自殺。古冶子認為自己獨生不仁,恥人以言,而誇其聲,不義;不死無勇,也自殺了。

三士既死,景公以士禮安葬。

晏子以二桃殺三士,消除了政治隐患,其智慧非同尋常。現存三士冢。

紀國金壸

齊景公到紀國故地遊玩,得到一個金壺,打開來看,裡面有朱砂文書,寫道“無食反魚,勿乘驽馬。”景公說:“說得好啊!按照這話的意思,吃魚不吃另一面,是因為讨厭魚的腥味;騎馬不騎劣馬,是嫌它不能跑遠路。”

晏子說:“不是這樣,臣覺得這八個字裡面包含的是治國的道理:吃魚不要翻過來,是說不要把民力用盡吧!不要乘坐驽馬車,是說不要把小人安在身邊吧!”

景公問:“紀國有這樣的文書,為什麼還會滅亡呢?”晏子答道:“它的滅亡自有原因。我聽說,君子有了至理名言,就把它懸挂在大門上。可是紀國有這樣的良言,卻把它當成水灌進壺裡,它不滅亡還有什麼好結果呢?”

智論生死

齊景公往牛山遊覽,向北登臨齊國都城時,突然哭道:“人生怎麼像奔騰咆哮的流水,離開這美好的山河而死去呢!”艾孔、梁丘據聽了,也哭泣起來了。晏子卻在發笑。齊景公怒問他為何發笑。晏子回答:“如果自古人都不死,那麼太公、丁公将永遠保有齊國,桓公、襄公、文公、武公等都将輔佐他們,您将戴着鬥笠穿着粗衣,手持大鋤小耙彎腰屈膝地行走在田地間,哪兒還有閑工夫憂慮死亡的事情!而您偏偏獨自因為這事流淚傷情,這是不符合仁義道德的。不仁道的國君我看到一個,餡谀的近臣我見到兩個,這就是我私自發笑的原因啊!”

齊景公聽了十分慚愧,舉起酒杯來自己罰自己的酒,又罰艾孔和梁丘據兩人各一杯酒。

死馬殺人

一次,齊景公一匹心愛的馬突然死了,齊景公大怒,就下令把養馬的人抓來肢解。

這時晏子在場,左右武士正想動手,晏嬰上來制止,對齊景公說:“殺人總得有個方法,請問堯舜肢解人的時候,從身體的什麼部分開始?”堯舜是傳說中的仁君,不會因為一匹馬而殺人,自然也沒有殺人肢解之法,齊景公知道晏嬰的意思,就說:“那就不肢解罷,把他交給獄官處死算了。”

晏嬰又對齊景公說:“這個人的确該死,但是他還不知道自己犯了什麼罪,請讓我說說他的罪狀,讓他知道,然後死個明白,您說好嗎?”齊景公說:“好啊,那你就說吧!”

晏嬰就開始數說他的罪狀:“你犯了三條大罪:國君讓你養馬你卻把馬養死,這是一大死罪;所死之馬又是國君最喜愛的,這是二大死罪;因為你養死了馬而使國君殺人,百姓聽說之後一定會怨他,諸侯聽說之後一定輕視我國。你養死了國君之馬,使百姓生出怨恨,使鄰國輕視我們,這是第三大死罪。今天把你送到監獄,你知罪嗎?”齊景公喟然而歎說:“請您把他放了吧!放了吧!不要傷了我的仁愛之名。”

景公葬妾

齊景公的愛妾嬰子死了,齊景公守喪,三天不吃飯,坐在那裡不離開,左右群臣多次勸說,不聽。晏嬰進來說:“外面來了一個術士和一個醫生都說:‘聽說嬰子病死了,他們願來救人。’”

齊景公聽了大喜,馬上就起來了,說:“她的病可以治好嗎?”晏嬰說:“這是客人說的,他一定是良醫,請他試試吧。但是他們來救人時得請君離開這裡,好好地去洗浴吃飯,他們還要在這裡求鬼降神。”齊景公聽了很高興,就說:“好吧,我馬上離開。”趁齊景公離開去沐浴吃飯之際,晏嬰下令讓棺人馬上把死人入殓,入殓之後,他又對齊景公說:“醫生治不了她的病,我們已經把她入殓,不敢不告訴您。”

齊景公聽了很不高興,知道晏嬰在這件事上騙了他,就說:“您以醫生看病為由讓我離開,然後把死人入殓又不告訴我。我這個當國君的,已經有名無實了。”晏嬰說:“您難道不知道死人不能複生嗎?我聽說,君王臣從叫作順,君僻臣從叫作逆。今日君不順而行逆,對賢人禮遇很薄,對嬖妾卻悲之甚哀。

人死屍朽還想讓她複生,哀傷害性,已經有失為君之道了。諸侯賓客聽說您這樣都不願意出使我國,本朝大臣看到您這樣也羞于當官。按照您的這種行為作事,不能引導好人民;順從您的欲望,也不能保住國家。您這樣是不對的。”齊景公說:“我不明白這些,請告訴我怎麼做吧。”晏嬰說:“國家的士大夫,諸侯四鄰的賓客,都在外面等着見您,您要哭而節哀。”

齊景公因為死了愛妾而悲傷過度,失去了應該把持的理智,在這種場合,用正常的辦法來勸他顯然不行,因此充滿智慧的晏子又采用了另一種“騙”的方法,先謊說醫生可以使死人複生,哄騙齊景公離開,把死人入殓,然後去勸說他。這種方式雖然不夠“誠實”,但是在當時那種環境下卻不失為一個最佳的方法,從這件事中最能看出晏子随機應變的能力。

燭鄒養鳥

齊景公特别喜歡鳥。有一次他得到了一隻漂亮的鳥,就派一個叫燭鄒(zhúzōu)的人專門負責養這隻鳥。可是幾天後,那隻鳥飛跑了。齊景公氣壞了,要親手殺死燭鄒。晏子站在一旁請求說:“是不是先讓我宣布燭鄒的罪狀,然後您再殺了他,讓他死得明白。”齊景公答應了。

晏子闆着臉,嚴厲地對被捆綁起來的燭鄒說:“你犯了死罪,罪狀有三條:大王叫你養鳥,你不留心讓鳥飛了,這是第一條。使國君為一隻鳥就要殺人,這是第二條。這件事如果讓其他諸侯知道了,都會認為我們的國君隻看重鳥而輕視老百姓的性命,從而看不起我們,這是第三條。所以現在要殺死你。”

說完,晏子回身對齊景公說:“請您動手吧。”聽了晏子的一番話,齊景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他幹咳了一聲,說:“算了,把他放了吧。”接着,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說:“若不是您的開導,我險些犯了大錯誤呀!”

華而不實

齊景公對晏子說:“東海裡邊,有古銅色水流。在這紅色水域裡邊,有棗樹,隻開花,不結果,什麼原因?”晏子回答:“從前,秦缪公乘龍船巡視天下,用黃布包裹着蒸棗。龍舟泛遊到東海,秦缪公抛棄裹棗的黃布,使那黃布染紅了海水,所以海水呈古銅色。又因棗被蒸過,所以種植後隻開花,不結果。”景公不滿意地說:“我裝着問,你為什麼對我胡謅?”晏子說:“我聽說,對于假裝提問的人,也可以虛假地回答他。”

景公嫁女

齊景公有個寵愛的女兒,他想把她嫁給晏子。景公于是到晏子家宴飲,飲酒酣暢時,景公看見了晏子的妻子,問:“這是您的夫人嗎?”晏子答道:“對,她是。”“嘿!又老又醜。寡人有個女兒又年輕又漂亮,請讓她充實先生您的内室。”

晏子離開坐席回答道:“如今她确實是又老又醜,可是我與她共同生活的時間很長了,過去她又年輕又漂亮。況且人本來就是以少壯托付于年老的,以漂亮托付于醜陋的。她曾經托付于我,而我也接受了她的托付。雖然君王有所恩賜,但能因此讓我背棄她的托付嗎?”晏子拜了兩拜謝絕了。

與孔子悖

孔子三十五歲那年,去了齊國,做了高昭子的家臣,之後通過高昭子見到了齊景公。齊景公問孔子如何為政,孔子說,“國君要像國君,臣子要像臣子,父親要像父親,兒子要像兒子。”

景公說:“講得好啊!如果真的國君不像國君,臣子不像臣子,父親不像父親,兒子不像兒子,縱然有糧食,我怎麼能吃得到呢!”改日齊景公又向孔子詢問為政,孔子說:“為政在于節約财物。”景公很高興,将要把尼溪的田地封賜給孔子。

晏嬰進言說:“這些儒者能言善辯不能用法度來規範;高傲自大自以為是,不能任用他們來教育百姓;崇尚喪禮盡情緻哀,破費财産厚葬死人,不可将這形成習俗;四處遊說乞求借貸,不可以此治理國家。自從聖君賢相相繼去世,周朝王室衰落以後,禮樂殘缺有很長時間了。如今孔子盛裝打扮,繁瑣地規定尊卑上下的禮儀、舉手投足的節度,連續幾代不能窮盡其中的學問,從幼到老不能學完他的禮樂。

國君打算用這一套來改造齊國的習俗,恐怕不是引導小民的好辦法。”此後齊景公雖然恭敬地接見孔子,但不再問有關禮的事。有一天,齊景公挽留孔子說:“按照季氏上卿的規格來待你,我不能做到。”于是就用介于魯國季氏和孟氏之間的規格來接待孔子。齊國大夫企圖謀害孔子,孔子聽說此事。齊景公說:“我老了,不能用你了。”孔子在這種情況下當機立斷,離開了齊國,返回魯國。

挂羊頭賣狗肉

齊靈公喜歡婦女着男裝,結果不僅宮中,連國中女子都穿男裝。靈公派官吏禁止宮外女子的效仿行為,說:“婦女穿男子衣服的,撕裂她的衣服,割斷她的衣帶。”

被撕裂衣服割斷帶子的人比比皆是,還是不能禁止。晏子進見,靈公問道:“我派官吏禁止婦女着男裝,毀壞他們的衣帶的事到處都有,還不能禁止的原因是什麼?”

晏子回答說:“君王讓宮内的人穿,而對宮外的人禁止,就像在門上挂着牛頭而在門内賣馬肉一樣呀。君王何不讓宮内的人不那樣穿,那麼宮外的人也沒有誰敢了。”靈公說:“好。”讓宮内的人不再穿着男裝。過了一個月,國内沒有人敢那樣穿了。

後來挂牛頭賣馬肉在流傳中逐漸變成了挂羊頭賣狗肉。

人際關系

家世

晏嬰家世有萊人、齊公族等說,而童書業考釋《齊侯鐘銘》後則認為晏嬰是宋穆公的後代,為子姓。

晏子的曾祖父在齊桓公時始封于晏城,其後以晏為氏。《管子·小匡》記載有“晏尚”,管子·大匡》又記載有“晏子”,房玄齡注釋,此處的晏子就是就是晏平仲的先祖,隻是不知其名。一說後者為晏嬰曾祖父。

父親

晏弱:又稱晏桓子,齊國大夫。

兄弟

晏萊:為晏嬰之弟,是其父晏弱讨滅萊國之後所生。

兒子

晏圉:中國春秋時期齊國政治人物。齊晏孺子即位後,因田乞與鮑牧作亂,晏圉與高張、弦施逃到魯國,田乞等擁立齊悼公,齊國的晏氏滅亡。

主要作品

《晏子春秋》是記載晏嬰言行的一部曆史典籍,漢司馬遷、王充認為是晏嬰所撰,《隋書》、《唐書》之《經籍志》亦題作者為晏嬰。後世就作者及成書年代多有岐說,現當代學界有淳于越說、齊國史官及稷下學者等人說、淳于髡說、多人多地參與說等等,但大都認為成書于西漢以前(後經劉向校訂)。書中記載了晏嬰勸告君主勤政,不要貪圖享樂,以及愛護百姓、任用賢能和虛心納谏的大量事例,但也不盡可信。

後世紀念

後世關于晏嬰的墓葬,存在不同說法。一說,“晏嬰墓”在齊國故城宮城北門外(今齊都鎮永順村東南約350米)。墓高約11米,南北50米,東西43米。墓前立有明萬曆二十六年五朋石碑一幢,刻有“齊相晏平仲之墓”和清康熙五十二年、五十三年重修碑兩方。1981年圍墓修築圍牆。1982年秋,镌刻清道光七年《古聖賢像傳略》所刊晏平仲像與晏氏傳略石碑。不過,該遺址經勘探證實并非墓葬,或為漢代人所修紀念物。

在山東高密有“晏子冢”,該墓于《山東通志》中有載,今墓位于晏王廟村西北50米處,系2015年6月重新修建落成的新墓。

河南省滑縣焦虎鄉晏口村東北半公裡處也有一處“晏子墓”。

史料索引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昭公三年、五年、六年、十年

《史記》之《管晏列傳》,《齊太公世家》

藝術形象

文學形象

明餘邵魚所著小說《春秋列國志傳》中,第六十五回演繹晏子使楚的故事。

明馮夢龍所著小說《東周列國志》中,晏子事迹基本與史實相符,見該書第六十六、六十九、七十一回。

影視形象

1994年電視劇《東方小故事之車夫去驕》:楊寶河飾演晏子;

1996年電視劇《東周列國·春秋篇》:石小滿飾演晏子;

2008年電視劇《兵聖》:午馬飾演晏子;

2011年電視劇《孔子春秋》:黃若萌飾演晏嬰。

上一篇:王紅霞

下一篇:歐佩克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