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文公

晉文公

晉國君主
晉文公(公元前697年—公元前628年),漢族,姬姓,名重耳,與周王室同宗,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晉國國君。初為公子,謙而好學,善交賢能智士。後受迫害離開晉國,遊曆諸侯。漂泊19年後終複國,殺懷公而立。文公對内,拔擢賢能:以狐偃為相;先轸為帥;趙衰、胥臣輔其政;栾枝、冀缺佐其事;郤溱、霍伯将其兵;賈佗、陽子制其禮;魏犨、荀伯禦其戎。晉民各執其業;吏各司其職。晉國由此大治。對外,聯秦合齊,保宋制鄭,尊王攘楚。作三軍六卿,勤王事于洛邑、敗楚師于城濮,盟諸侯于踐土,開創晉國長達百年的霸業。文治武功,昭明後世,顯達千秋,與齊桓公并稱“齊桓晉文”,是春秋五霸中第二個稱霸的霸主,亦為後世儒家、法家等學派稱道。[1]公元前628年,晉文公逝世。
    本名:姬重耳 别名:晉文公、公子重耳 所處時代:春秋 民族族群:華夏族 出生地:曲沃 主要成就:拔擢賢能、強大晉國;聯秦合齊、保宋制鄭;勤王敗楚、稱霸春秋 谥号:文 在位時間:公元前636年—公元前628年 典故:退避三舍、志在四方、貪天之功

人物生平

少年時期

據《史記》記載,約在晉武公十九年(前697年),重耳出生,他是晉獻公和狐姬之子。他自幼喜好結交士人,到十七歲時,已有五個品德高尚、才能出衆的朋友:趙衰、狐偃、賈佗、先轸、魏犨。

晉獻公還是太子的時候,重耳就已長大成年。晉武公三十九年(前677年),晉武公去世,晉獻公繼位,重耳已二十一歲(虛歲)。

晉獻公十一年(前666年,《史記》作十二年、十三年),骊姬受到寵愛,想讓自己的兒子成為嗣君,于是派人勸說獻公讓申生、重耳等離開國都。當年夏天,獻公讓太子住在曲沃,重耳住在蒲地,夷吾住在屈地,而骊姬和她妹妹的兒子奚齊、卓子仍在國都。

晉獻公二十一年(前656年),骊姬進一步陷害太子申生,申生自盡。骊姬又開始誣陷晉獻公另外的兩個兒子重耳和夷吾,得知消息後重耳逃到了蒲城,夷吾逃到了屈城。

晉獻公二十二年(前655年),晉獻公因重耳與夷吾兩位公子不辭而别而大怒,認定他們有陰謀,于是就派公使勃鞮去讨伐蒲城。重耳說:“君父的命令不能違抗。”于是他通告衆人說:“違抗君命的人就是我的仇敵。”重耳翻牆逃走,勃鞮追上他砍掉了他的袖口,重耳逃到了母親的故國翟國(又作“狄國”)。

流亡生涯

重耳與狐偃、趙衰、颠颉、魏犨、胥臣等人一起流亡到翟國,其中狐偃是重耳的舅舅,翟國也是狐偃的祖國,此時翟人正在和廧咎如打仗并俘獲的兩個姑娘,翟人把這兩個姑娘送給了重耳。重耳娶了其中一個叫季隗的姑娘,生了伯鲦和叔劉,另一個賜給了趙衰。

前651年(晉獻公二十六年)九月,晉獻公去世,公子奚齊繼位,骊姬為國母,荀息為托孤之臣,一直支持太子申生的晉國卿大夫裡克、邳鄭父等人趁機聚衆作亂,把幼主奚齊刺死在晉獻公的靈堂上,之後荀息立卓子為晉君,裡克等人把卓子刺殺在朝堂之上,又将骊姬活活鞭死,并派狐偃之兄狐毛至翟國迎接公子重耳,打算擁立他。重耳辭謝道:"違背父親的命令逃出晉國,父親逝世後又不能按兒子的禮儀侍候喪事,我怎麼敢回國即位,請大夫還是改立别人吧。”于是裡克讓人到梁國去迎接夷吾,夷吾的謀臣呂省、郤芮認為裡克不讓晉國國内的公子為國君,反而尋找流亡在外的夷吾,難令人信服,就商量以河西之地換取秦國支持夷吾歸晉,并允諾夷吾為君之後以汾陽之邑封予裡克。

晉惠公元年(前650年),夷吾即位,史稱晉惠公。

晉惠公即位後,違背了給秦及裡克的約定,又殺死了邳鄭父與七輿大夫,晉人認為夷吾言而無信所以對他都不順服。

晉惠公八年(前643年)晉惠公恐晉國人依附重耳,就派勃鞮追殺重耳,在翟國住了十二年的重耳聞訊就與趙衰等人商量說:"我當初逃到翟,不是因為它可以給我幫助,而是因為這裡距離晉國近容易達到,所以暫且在此歇腳。時間久了,就希望到大國去。齊桓公喜好善行,有志稱霸,體恤諸侯。現在聽說管仲、隰朋去世,齊也想尋找賢能的人輔佐,我們為何不前往呢?"于是,重耳又踏上了去齊國的路途。

重耳離開翟時,重耳對妻子說:"等我二十五年不回來,你就改嫁。"妻子笑着回答:"等到二十五年,我墳上的柏都長大了。雖然如此,我還是會等着你的。"

重耳一行先是來到了衛國,衛文公看他落魄沒有好好的招待他們,他們就離開了衛國。一路走到了五鹿(今河南濮陽東南)時重耳餓得實在沒有辦法,就向沿途的村民讨要點吃的,村民看到他那落魄的樣子,就給了他一塊土讓他吃。重耳大怒,趙衰安慰他說:“土,象征土地,他們是表示對您臣服,你應該行禮接受它。”重耳拜謝村民并把土塊裝在車上去往齊國了。

重耳到了齊國,齊桓公厚禮招待他,并把同家族的一個少女齊姜嫁給重耳,陪送二十輛驷馬車,重耳在此感到很滿足,在齊國過上了安逸的生活。

晉惠公八年(前643年),齊桓公去世,豎刁等人發起内亂,而後齊孝公即位,諸侯的軍隊多次來侵犯,齊國内憂外患霸權不在。重耳在齊住了五年,愛戀在齊國娶的妻子,慢慢忘記了自己的鴻鹄大志,也沒有離開齊國的意思。

有一天趙衰、狐偃就在一棵桑樹下商量如何離齊之事,齊姜的侍女在桑樹上聽到他們的密談,回屋偷偷告訴了齊姜。齊姜竟把此侍女殺死,勸告重耳趕快離開齊國。重耳說:“人生來就是為了尋求安逸享樂的,管其他的事幹嘛,我不走,死也要死在齊國。”齊姜說:“您是一國的公子,走投無路才來到這裡,您的這些随從把您當作他們的生命。您不趕快回國,報答勞苦的臣子,卻貪戀女色,我為你感到羞恥。況且,現在你再不去追求,何時才能成功呢?“她就和趙衰等人用計灌醉了重耳,用車載着他離開了齊國。走了很長的一段路重耳才醒來,一弄清事情的真相,重耳大怒,拿起戈來要殺舅舅狐偃。狐偃說:“如果殺了我就能成就你,我情願去死。"重耳說:"事情要是不能成功,我就吃你的肉。”狐偃笑說:“事情不能成功,我的肉又腥又臊,怎麼值得你吃!”于是重耳平息了怒氣,繼續前行。

重耳到了曹國,曹共公無禮,想偷看重耳的骈脅。曹國大夫僖負羁說:“晉公子賢明能幹,與我們又同是姬姓,窮困中路過我國,您不能對他這般無禮。”曹共公不聽勸告。僖負羁就私下給重耳送去食物,并把一塊璧玉放在食物下面。重耳接受了食物,把璧玉還給僖負羁。

重耳離開曹國來到宋國,宋襄公剛剛被楚軍打敗,在泓水負傷,聽說重耳賢明,就按國禮接待了他。宋國司馬公孫固與狐偃關系很好,就對晉文公他們說:”宋國是小國,又剛吃敗仗,不足以幫你們回國,你們還是到大國去吧。”重耳一行人于是離開了宋國。

重耳路過鄭國,鄭文公不按禮接待他們,鄭國大夫叔瞻勸告鄭文公說:“晉公子賢明,他的随從都是棟梁之才,又與我們同為姬姓,鄭國出自周厲王,晉國出自周武王。”鄭文公反駁說:“從諸侯國中逃出的公子太多了,怎麼可能都按禮儀去接待呢!”叔瞻說:“您若不以禮相待,就不如殺掉他,免得成為咱們的後患。”鄭文公對叔瞻的勸告不予理睬。

重耳離開鄭國到了楚國,楚成王用對待諸侯的禮節招待他,重耳辭謝不敢接受。趙衰說:“你在外逃亡已達十餘年之多,一般小國都輕視你,何況大國呢?今天,楚是大國堅持厚待你,你不要辭讓,這是上天在讓你興起。”重耳于是按諸侯的禮節會見了楚成王。楚成王很好地招待了重耳,重耳十分謙恭。在宴席上楚成王說:“如若您将來能回到晉國,您用什麼來報答我?”重耳說:“珍禽異獸、珠玉綢絹,君王都富富有餘,不知道用什麼禮物報答。”楚成王說:“雖然如此,您到底應該用些什麼來報答我呢?”重耳說:“假使不得已,萬一在平原、湖沼地帶與您兵戎相遇,我會為您退避三舍。”楚國大将子玉聽後生氣地對楚成王說:”君王您對晉公子太好了,今天重耳出言不遜,請殺了他。“楚成王說:”晉公子品行高尚,在外遇難很久了,随從都是國家的賢才,這是上天安排的,我怎麼可以殺了他呢?況且他的話又有什麼可以反駁的呢?”

重耳在楚國住了幾個月後,在秦國為質的晉國太子圉得知晉惠公病重從秦國不辭而别。秦國特别生氣,聽說重耳住在楚國,就要把重耳邀請到秦國。楚成王說:“楚國距離晉國太遠了,要經過好幾個國家才能到達。秦國與晉國交界,秦國國君很賢明,您好好去吧!”成王贈送很多禮物給重耳。

晉惠公十四年(前637年)秋,重耳到了秦國,秦穆公把同宗的五個女子嫁給重耳,太子圉的妻子(懷嬴/文嬴)也在其中。重耳不打算接受太子圉之妻,胥臣說:“圉的國家我們都要去攻打了,何況他的妻子呢!而且您接受此女為的是與秦國結成姻親以便返回晉國,您這樣豈不是拘泥于小禮節,忘了大的羞恥!”重耳于是接受了太子圉妻。秦穆公十分高興,親自與重耳宴飲。趙衰吟了《黍苗》詩。秦穆公說:“我知道你想盡快返回晉國。”趙衰與重耳離開了座位,再次對秦穆公拜謝說:“我們這些孤立無援的臣子仰仗您,就如同百谷盼望知時節的好雨。”

執政時期

重耳複國

晉惠公十四年(前637年)九月,晉惠公薨逝,太子圉繼位,是為晉懷公。晉懷公即位後害怕秦國讨伐,就下令跟随重耳逃亡的人都必須按期歸晉,逾期者殺死整個家族,因為舅舅狐偃與狐毛都跟随着重耳沒有回國,晉懷公殺死了重耳的外公狐突。十一月,晉安葬了晉惠公。

十二月,晉國大夫栾枝、郤谷等人聽說重耳在秦國,都暗中來勸重耳、趙衰等人回晉國,作内應的人很多。于是秦穆公就派軍隊護送重耳回晉國。晉懷公聽說秦軍來了就派出軍隊抵拒,可是民衆知道了重耳要回來都不願意抵抗,隻有晉惠公的舊大臣呂省、郤芮不願讓重耳即位。

晉文公元年(前636年)春天,秦國護送重耳到達黃河岸邊。面對重耳即将登上大位,狐偃說:“我跟随您周遊天下,有太多的過錯,我自己都知道,我請求現在離去吧。"重耳說:"如果我回到晉後,有不與您同心的,請河伯作證!”于是,重耳就把璧玉扔到黃河中,與狐偃明誓。那時介子推也是随從,正在船中,就笑道:"确實上天在支持公子興起,可狐偃卻認為是自己的功勞并以此向君王索取,太無恥了。我不願和他同列。"說完就隐蔽起來渡過黃河。秦軍包圍了令狐,晉軍駐紮在廬柳。

二月辛醜日,狐偃與秦晉大夫在郇結盟。壬寅日,重耳進入晉軍中。丙午日,重耳到達曲沃。丁未日,重耳到武宮朝拜即位,是為晉文公。大臣們都前往曲沃朝拜。晉懷公逃到了高梁。戊申日,重耳派人殺死了晉懷公。己醜傍晚,呂省、郤芮意圖放火燒死重耳,被勃鞮告密,呂省、郤芮逃到黃河邊,被秦穆公誘殺。

勤王周室

晉文公元年(前636年),周襄王胞弟王子帶盜嫂事發,與周襄王發生火并,王子帶聯合狄人攻周,大敗周軍。周襄王逃居于鄭國的汜,并告難諸侯。

晉文公二年(前635年)春,秦穆公收到了周天子的告急文書便屯兵于黃河岸邊準備勤王。趙衰以一個政治家的嗅覺勸晉文公說:“争奪霸權最好是擁護周天子,周王室與晉國同為姬姓,如果晉國不搶先護送周天子回京而落在秦國之後,就無法在天下發号施令,今天尊敬周王是晉國稱霸的資本。”三月甲辰日,晉軍到了陽樊(今河南濟源西南)并包圍了溫(今河南溫縣西),護送周襄王回到了周都洛邑。四月,殺死了王子帶。周襄王大為感動,把河内、陽樊兩地賜給了晉國。

圖霸中原

晉文公四年(前633年),楚成王和同盟諸侯包圍了宋國,宋國公孫固趕到晉國請求援助。先轸說:“報答恩人決定霸主,就在于今天了。”狐偃說:“楚國剛剛占有曹國,而且初次與衛國通婚,假如攻打曹國、衛國,楚國一定救援,那麼宋國就得到解脫了。”晉文公編制三軍讨伐楚國的同盟曹、衛。十二月,晉軍攻下太行山以東,晉文公把原邑封給趙衰。

晉文公五年(前632年)春,晉文公以荀林父為禦戎、魏犨為車右,率領晉軍800乘南下,讨伐曹國時向衛國借路,衛成公不答應。晉軍隻好迂回從南渡過黃河攻打曹國,讨伐衛國。正月,晉軍攻下五鹿。二月,晉文公、齊孝公在斂盂結盟。

衛成公見晉大軍壓境,晉、齊又結為盟好,請求參加結盟,晉文公不答應。衛成公想與楚國結盟,衛國人反對,結果衛趕出衛成公讨好晉國。衛成公住在襄牛,公子買在衛國防守,楚國救援衛國,未能取勝,晉軍不戰而得衛國。

三月,晉軍南下攻曹,丙午日,晉軍攻入曹都(今山東定陶),列舉了曹共公的罪狀,因為曹共公不聽僖負羁的話,讓三百個美女拉着自己華麗的車子。晉文公下令軍隊不許進入僖負羁同宗族的家内,以報答他的恩德。

晉軍攻擊曹、衛,本欲引誘楚軍北上,坐收以逸待勞之功。但楚軍并不上鈎,而猛攻宋國,宋再次向晉軍告急。晉文公想救援宋國就應攻打楚國,因為楚國曾對晉文公有恩,晉文公便不想攻打楚國,想放棄對宋國的救援,可宋國也對晉國有恩,也必會失掉宋國,陷于戰略被動地位,晉文公為此舉棋不定。先轸勸說:“抓住曹伯,把曹、衛的土地分給宋國,楚為此肯定着急,那楚國勢必要放棄攻打宋國了。”于是文公聽取了先轸的意見,楚成王真的率軍離開了宋國。

楚将子玉驕傲自負,反對楚成王撤軍,堅請與晉一戰,楚成王說:“晉侯在外逃亡十九年,受困的時間太久了,終于返回晉國。他因嘗盡了艱難險阻,就能正确對待百姓,上天為他開路,他不可阻擋。”子玉仍請兵說:“不敢一定建功立業,隻求堵塞中傷诽謗的言論。”楚王很生氣,隻給了他很少的軍隊。

此時秦穆公、齊昭公又心懷異志,與晉國消極合作,晉國面臨着單獨與楚決戰的境地。晉文公用先轸建議,讓宋用土地賄賂秦、齊,請兩國出面求楚退兵,并告訴楚國這件事,制造秦、齊與楚國的矛盾,一面分曹、衛之地與宋,堅其抗楚決心。楚國不願放棄曹、衛,齊、秦為得到宋國的土地便不願與楚國結盟,最後就無可選擇的與晉國結成同盟,兵鋒直指楚國。

晉文公五年(前632年)夏,子玉派宛春與晉交涉:如果晉國答應讓曹、衛複國,楚即解宋之圍。此為子玉一石二鳥之策,如果晉國答應他的要求,則曹、衛、宋三國都會對楚國感恩戴德。如果晉國不答應他的要求,那麼曹、衛、宋三國将會怨恨晉國。晉大夫狐偃即上了子玉的圈套,說:“子玉很沒有禮,我的國君隻得到一份,他們的臣子卻得到兩份,不能答應。”先轸則識破了子玉的機關,說:“安定人心叫做禮。楚國一句話安定了三個國家,您一句話滅亡了它們,我們才是無禮了。不答應楚國,這就是放棄宋國。不如私下裡答應恢複曹國、衛國以便引誘楚國,扣留宛春來激怒楚國,視戰争勝負的情況再來計謀。”晉文公采用先轸的建議一面暗許曹、衛複國,勸其與楚絕交,一面扣留楚使臣以激怒子玉。

楚将子玉很生氣,帶軍北上攻打晉軍,進逼陶丘,晉文公為疲敝楚軍,誘使子玉輕敵深入,以便在預定戰場與楚決戰,楚國軍官問:“你們為什麼退兵?”狐偃說:“過去我們在楚國時已立約說交戰時退避三舍。”晉文公退避三舍既是報答以前楚成王給予的禮遇,也是誘敵深入,楚軍也想撤退,子玉不同意。

四月戊辰,晉文公與宋成公、齊國歸父、崔夭、秦國小子慭率軍駐紮于城濮(山東省範縣南)。子玉率楚急進,依托郄陵險阻紮營,并有鄭國、陳國、蔡國相助。子玉派鬥勃向晉國請戰,晉文公答應第二天早晨開戰。接着晉文公在有莘檢閱軍隊,晉軍有七百輛戰車,車馬裝備齊全,又砍伐了當地的樹木作為補充作戰的器械。

四月己巳,晉軍在有莘北擺好陣勢。楚将子玉帶領六百兵卒作為中軍,說:“今天必定将晉國消滅了!”子西統率楚國左軍,子上統率楚國右軍。胥臣帶領晉國下軍,用虎皮把戰馬蒙上攻擊楚國的盟軍陳、蔡聯軍,陳、蔡軍隊遠遠的看到晉軍披着虎皮的戰馬頓時吓破了膽,士兵四處逃竄,楚國右軍被擊潰。狐毛帶領晉國上軍樹起兩面大旗假裝撤退,栾枝帶領晉國下軍讓戰車拖着樹枝裝作大軍假裝逃跑,楚軍受騙追擊,原轸和郄溱率領晉軍中軍向楚軍攔腰沖殺,狐毛和狐偃指揮上軍從兩邊夾擊子西,楚國的左軍潰敗,結果楚軍失敗,子玉帶着殘兵敗将逃回國内自殺。楚國的盟友鄭文公向晉國求和,晉文公和鄭文公在衡雍訂立了盟約。晉軍在楚軍營地住了三天,吃繳獲的軍糧,休整三日後,勝利班師。四月甲午日,晉軍到達衡雍,在踐土為周襄王造了一座行宮。

稱霸諸侯

晉文公五年(前632年)五月丁未,晉文公把楚國的俘虜獻給周襄王,鄭文公替周襄王主持典禮。周襄王用甜酒款待晉文公,并勸晉文公進酒。周襄王命令王子虎任命晉文公為諸侯首領,并賞賜給他一輛大辂車,紅弓一把,紅箭一百支,黑弓十把,黑箭一千支,香酒一卣,珪瓒以及勇士三百。晉侯多次辭謝,最後才行禮接受了。周襄王寫了《晉文侯命》,于是晉文公稱霸,癸亥日,王子虎在王宮與諸侯結盟。六月,晉文公恢複衛侯地位,諸侯圍許時晉文公又恢複了曹伯地位。

晉文公五年(前632年)冬,晉文公以周天子之命召集諸侯,與齊昭公、宋成公、魯僖公、蔡莊侯、鄭文公、衛叔武及莒子在踐土(今河南原陽)會盟。

晉文公六年(前631年)夏,晉文公與王子虎、宋公孫固、齊國歸父、陳轅濤塗、秦小子憖,會盟于翟泉(今河南孟津),用以鞏固踐土之盟,并謀劃讨伐鄭國。

秦晉伐鄭

晉文公七年(前630年),為阻止楚國北進,晉文公、秦穆公帶兵包圍鄭國,想得到晉文公流亡鄭國時的恩人叔詹,叔瞻聽說後自殺了。鄭國人帶叔瞻屍體給晉文公,晉文公卻說:“一定得到鄭君才甘心。”鄭文公害怕了,就暗中派燭之武挑撥秦穆公,最終憑借燭之武的口才使秦穆公撤軍,晉國随後也撤了軍。

晉國雖未滅鄭,鄭文公再也不敢對晉國無禮。晉文公九年(前628年)鄭文公去世,公子蘭即位,是為鄭穆公。鄭穆公在位時始終是晉國的重要追随者。

壽終正寝

晉文公九年(前628年)十二月己卯,晉文公卒,公子歡即位,史稱晉襄公。

主要影響

晉文公初為公子,謙虛而好學,善于結交有才能的人。骊姬之亂時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前636年春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晉殺晉懷公而立。晉文公在位期間任用狐偃、先轸、趙衰、賈佗、魏犨等人實行通商寬農、明賢良、賞功勞等政策,作三軍六卿,使晉國國力大增。對外聯合秦國和齊國伐曹攻衛、救宋服鄭,平定周室子帶之亂,受到周天子賞賜。公元前632年,在城濮之戰以少勝多,大敗楚軍,并召集齊、宋等國于踐土會盟,成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開創了晉國長達百年的霸業。

曆史評價

甯莊子:“夫禮,國之紀也;親,民之結也;善,德之建也。國無紀不可以終,民無結不可以固,德無建不可以立。此三者,君之所慎也。今君棄之,無乃不可乎!晉公子善人也,而衛親也,君不禮焉,棄三德矣。臣故雲君其圖之。康叔,文之昭也。唐叔,武之穆也。周之大功在武,天祚将在武族。苟姬未絕周室,而俾守天聚者,必武族也。武族唯晉實昌,晉胤公子實德。晉仍無道,天祚有德,晉之守祀,必公子也。若複而修其德,鎮撫其民,必獲諸侯,以讨無禮。君弗蚤圖,衛而在讨。小人是懼,敢不盡心。”

公孫固:“晉公子亡,長幼矣,而好善不厭,父事狐偃,師事趙衰,而長事賈佗。狐偃其舅也,而惠以有謀。趙衰其先君之戎禦,趙夙之弟也,而文以忠貞。賈佗公族也,而多識以恭敬。此三人者,實左右之。公子居則下之,動則谘焉,成幼而不倦,殆有禮矣。樹于有禮,必有艾。《商頌》曰:‘湯降不遲,聖敬日跻。’降,有禮之謂也。君其圖之。”

楚成王:“晉公子廣而儉,文而有禮。”

叔詹:①“晉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諸?君其禮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晉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一也。離外之患,而天不靖晉國,殆将啟之,二也。有三士足以上人而從之,三也。”

②“親有天,用前訓,禮兄弟,資窮困,天所福也。今晉公子有三祚焉,天将啟之。同姓不婚,惡不殖也。狐氏出自唐叔。狐姬,伯行之子也,實生重耳。成而隽才,離違而得所,久約而無釁,一也。同出九人,唯重耳在,離外之患,而晉國不靖,二也。晉侯日載其怨,外内棄之;重耳日載其德,狐、趙謀之,三也。在《周頌》曰:‘天作高山,大王荒之。’荒,大之也。大天所作,可謂親有天矣。晉、鄭兄弟也,吾先君武公與晉文侯戮力一心,股肱周室,夾輔平王,平王勞而德之,而賜之盟質,曰:‘世相起也。’若親有天,獲三祚者,可謂大天,若用前訓,文侯之功,武公之業,可謂前訓。若禮兄弟,晉、鄭之親,王之遺命,可謂兄弟。若資窮困,亡在長幼,還轸諸侯,可謂窮困。棄此四者,以徼天禍,無乃不可乎?!君其圖之。”

椒舉:“臣聞諸侯無歸,禮以為歸。今君始得諸侯,其慎禮矣。霸之濟否,在此會也。夏啟有鈞台之享,商湯有景亳之命,周武有孟津之誓,成有岐陽之搜,康有酆宮之朝,穆有塗山之會,齊桓有召陵之師,晉文有踐土之盟。”

左史倚相:“齊桓、晉文,皆非嗣也,還轸諸侯,不敢淫逸,心類德音,以德有國。近臣谏,遠臣謗,輿人誦,以自诰也。是以其入也,四封不備一同,而至于有畿田,以屬諸侯,至于今為令君。桓、文皆然,君不度憂于二令君,而欲自逸也,無乃不可乎?《周詩》有之曰:‘弗躬弗親,庶民弗信。’臣懼民之不信君也,故不敢不言。不然,何急其以言取罪也?”

《左傳》:“文公其能刑矣,三罪而民服。《詩》雲:‘惠此中國,以綏四方’。不失賞刑之謂也。”

孔子:“齊桓公正而不谲,晉文公谲而不正。

墨子:“昔者文公出走而正天下;桓公去國而霸諸侯;越王勾踐遇吳王之醜而尚攝中國之賢君。三子之能達名成功于天下也,皆于其國抑而大醜也。太上無敗,其次敗而有以成,此之謂用民。”

孟子:“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後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無以,則王乎?”

《呂氏春秋》:①“齊桓公染於管仲、鮑叔,晉文公染於咎犯、郄偃,荊莊王染於孫叔敖、沈尹蒸,吳王阖廬染於伍員、文之儀,越王句踐染於範蠡、大夫種。此五君者,所染當,故霸諸侯,功名傳於後世。”

②“晉文公造五兩之士五乘,銳卒千人,先以接敵,諸侯莫之能難。反鄭之埤,東衛之畝,尊天子於衡雍。”

司馬遷:①“晉文公,謙而好學,善交賢能智士。”

②“晉文公,古所謂明君也,亡居外十九年,至困約,及即位而行賞,尚忘介子推,況驕主乎?”

③“重耳不得意,乃能成霸。”

荀彧:“昔晉文公納周襄王,而諸侯服從。”

司馬貞:“重耳緻霸,朝周河陽。”

林同:“伐蒲君父命,校者是吾雠。披直寺人耳,鑰麑信有謀。”

顧颉剛:“晉文公的主要功績是城濮之役遏住了楚國,使他們不得向北發展。晉襄公的主要功績是崤之役遏住了秦國,使他們不得向東發展。有了他們父子,春秋時的中原諸國才獲得休養生息的機會,才漸漸孕育了後來諸子百家的燦爛文化。”

人際關系

祖父

祖父:晉武公,又稱曲沃武公,姓姬,名稱。

父母

父親:晉獻公,姬姓,名詭諸。

母親:狐季姬,姬姓,又稱大戎狐姬。

妻妾

文嬴、逼姞、季隗、杜祁、齊姜、周女,姬姓,周王室孫女、秦女,嬴姓、秦女,嬴姓、辰嬴(懷嬴)

兒女

兒子:

伯鯈,母季隗。

叔劉,母季隗。

公子驩,即晉襄公,母逼姞。

公子雍,母杜祁。

公子樂,辰嬴所生。

公子黑臀,母周女,即晉成公。

女兒:

伯姬,又作趙姬、君姬氏。

轶事典故

清明寒食

晉文公流亡的時候,經常食不果腹、衣不蔽體。有一年晉文公都快餓暈過去了,介子推割了一塊腿上的肉與野菜同煮成湯給他,當他吃後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時大受感動。晉文公歸國為君侯分封群臣時卻忘記了介子推,介子推不願誇功争寵,攜老母隐居于綿山,後來晉文公親自到綿山請介子推,介子推躲避山裡,不願出來。晉文公手下放火焚山逼介子推露面,結果介子推抱着母親被燒死在一棵大柳樹下。為了紀念這位忠臣義士,晉文公下令介子推死難之日不生火做飯,要吃冷食,稱為寒食節。第二年晉文公率衆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複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并曉谕天下,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文公逐麋

晉文公即位後,有一次追獵一隻麋鹿卻跟丢了,便問路邊農夫老古說:“見我的麋鹿了嗎?”老古跪着用腳指路說:“往那邊去了。”晉文公說:“我問先生,先生卻用腳指路,是為什麼呢?”老古抖抖衣服站起來說:“想不到我們的君王竟然這樣愚笨啊,虎豹因為離開偏遠之地靠近人類,所以才被人獵到;魚鼈因為離開深水,才被人捉住;諸侯離開他的民衆而外出遠遊,才會亡國。《詩經》裡說:‘喜鵲築巢,斑鸠居住。’國君你外出不歸,别人就要做國君啦。”于是晉文公開始害怕。回去遇到了栾枝。栾枝問:“獵到野獸了嗎,我看您臉上有愉悅的神色?”晉文公說:“我跟丢了,但得到了忠告,所以高興。””栾枝說:“忠告您的人在哪裡呀?”晉文公說:“我沒有請他一起來。”栾枝說:“作為王上卻不體恤他的屬下,是驕橫;命令下得遲緩而誅罰來得迅速,是暴戾;采納别人的忠告卻抛下其本人,是偷盜啊。”晉文公于是回去搭載老古,與他一起回去。

重耳對秦客

晉獻公的去世後,秦穆公派子顯慰問重耳:“寡人聽說,失去國家常常在這個時候,得到國家常常在這個時候。雖然您恭敬嚴肅,居喪也不可太久,時機也不可失去啊,請考慮一下吧!”

重耳将這事告訴舅舅狐偃,狐偃說:“你還是推辭吧。居喪之人沒有值得寶貴的東西,可珍貴的隻有仁愛和親情。父親死去這是何等重大的事情啊?還要用這事來謀利,那麼天下誰能說清我們無罪過啊?”重耳便對秦國客人說:“君王賞臉吊唁流亡的我重耳,我在父親死去居喪的時候,我不能參加喪禮中去,而讓您操心了。父親死去這是何等重大的事情啊?我哪裡還有其他的圖謀來辜負您的情義啊?”重耳行稽颡之禮但不拜謝秦國客人,哭着起身,起身後但不再跟秦國客人私下交談。

子顯複命将事情告訴秦穆公。秦穆公說:“仁人啊,公子重耳!叩拜但不拜謝,是他沒已晉獻公的繼承人而自居,所以沒有拜謝。哭着起身,就表示敬愛父親。起身但不私談,就表示遠離個人利益啊。”

重瞳骈脅

一般正史都強調重耳骈脅,《史記》中說”過曹,曹共公不禮,欲觀重耳骈脅。“民間有傳說重耳為重瞳子。

上一篇:凱南

下一篇:瞿能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