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大學

明治大學

日本東京都千代田區的知名私立大學
明治大學(日文:めいじだいがく,英文:Meiji University)是本部設在日本東京都千代田區的知名私立大學。其前身是1881年岸本辰雄,宮城浩蔵,矢代操,設立的明治法律學校。1920年改稱明治大學。1949年的學制改革,該校随之成為新制大學。[1]
    中文名:明治大學 外文名: 簡稱: 創辦人: 辦學性質: 學校類别: 學校特色: 主管部門: 所屬企業: 現任領導: 專職院士數: 高職專業: 本科專業: 碩士點: 博士點: 博士後: 國家重點學科: 院系設置: 校訓:樸實剛勁 校歌: 院訓: 院歌: 地址: 院校代碼: 主要獎項: 知名校友:大野伴睦,山口敏夫,荒船清十郎等 知名教師: 英文名:Meiji University 創建時間:1881年 類别:私立大學 現任校長:納谷廣美 學生人數:28905人(2007年) 教師人數:753人(2007年) 所屬地區:日本,東京都 主要院系:法學部,商學部,文學部,理工學部,農學部,等

學校概況

1881年1月,當日本作為一個近代國家,急于謀求獨立自強之際,年尚未滿30歲的青年法學家岸本辰雄、宮城浩藏和矢代操創建了明治法律學校,這就是明治大學的前身。在我國近代的草創期中,三人滿懷的“培養肩負我國近代市民社會的聰穎青年”這一熱切願望,導緻了明治法律學校的誕生。

明治大學作為探究學問和施行教育的基地,在面臨各種困難的同時,自始至終鳴響着自由之鐘,迄今已經發展成為我國屈指可數的一所私立大學,于2001年迎來了建校120周年華誕。本校以“權利自由”、“獨立自治”為宗旨,努力培養“樸實剛健”、“創造新知識”、“适應時代的要求”的人材,迄今已向社會輸送了40萬人以上的畢業生,為我國的發展作出了極大的貢獻。不少畢業生在各界的重要崗位上發揮着很大的作用,在社會上得到了很高的評價。

明治大學現在設有法學院、商學院、政治經濟學院、文學院、理工學院、農學院、經營學院、信息交流學院等八個學院,并在研究生院中設有法學研究科、商學研究科、政治經濟學研究科、文學研究科、理工學研究科、農學研究科、經營學研究科等七個研究科以及法務研究科、全球商務研究科、政務管理研究科、會計高級職務研究科等獨立的研究科,另外還設有附屬高級中學及初級中學。明治大學作為我國屈指可數的一所綜合大學,已在教育界擁有其不可動搖的地位。

從2004年度起,為了适應時代的要求,本校停止了對短期大學、第二部(夜校)的招生,開始實施7課時制,以便讓學生們能夠靈活地選修課程。

大學校園除了駿河台校區之外,還有和泉校區、生田校區。各校區不僅擁有優秀的教師隊伍,還擁有衆多的附屬機構和設施,為教學研究以及課外活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在駿河台校區裡,地上23層、地下3層的“自由之塔”綜合教學大樓裡配備有最新的信息基礎設施,為日常的教育及研究提供一系列服務。

2004年4月,命名為“學術公共園地”的新教學大樓作為終身教育的據點而新建落成。培養高級職稱人員的研究生院以及自由學院也在這裡上課。

明治大學作為日本最大的城市中心型大學,肩負着21世紀的重任,正面向世界,努力實現更大的飛躍。

明治大學校徽

該校徽是在2001年明治大學迎來了建校120周年之際,根據“繼承120年的傳統,面向新世紀,實現更大的發展及飛躍”這一主題而制作的。

明治大學舉辦了校徽設計方案征募活動,該校徽就是從應征作品中評選出來的。作者為岸琢大季(當時為商學部商學科4年級學生,已于2001年3月畢業)

前史

明治法律學校,也就是後來的明治大學,是由岸本辰雄、宮城浩藏和矢代操

三人所創建的。岸本出生于鳥取藩、宮城出生于天童藩、矢代出生于鲭江藩,他們都來自地方,而且是來自遠離江戶的藩内,都出生于俸祿額很低的士族之家,在嘉永年間出生長大。

在幕末維新的動亂和變革時期,他們所在的藩受命于明治政府,派遣他們則作為藩的選拔生(貢進生)來到了首都東京。三人在明治寮(也就是後來的司法省法學校)相遇而結識。該校是由司法省所設立的,設立該校的目的是速成培養司法官員。在這個學校裡,他們師從“特聘外國人”教師波瓦索納德等人學習了法國的法學後,分别走上了各自的道路。岸本到法國留學,回國後擔任了法官;宮城也到法國留學,回國後當上了檢察官。矢代則在元老院任職,同時還從事着法律私塾講法學社(由北道龍設立)的經營和教育工作。

明治法律學校的誕生

自司法省法學校就學期間起,這三位創建者之間就建立了極為密切的關系。雖然他們的本職工作有所不同,但在他們的腦海裡,總是萦繞着在日本開展最新的正規法律教育活動這一念頭。

在另一方面,講法學社的學生們,由于對該學社創建者的經營姿态感到不滿而退學,其中有十幾名學生在神田小川町的民房裡開展自行學習的活動。不久,他們要求以前曾在該校任講師的岸本、宮城開設新的法律學校。岸本等人就邀請他們的友人、在講法學社裡受到學生們愛戴的矢代和他們一起向東京府提交了設置私立法律學校的申請。1881年(明治14年)1月17日,法學校終于在町區的數寄屋橋的一角、島原藩邸舊址宣告成立了。當時,正好處于自由民權風潮的最盛時期,明治法律學校以“權利自由”為校訓,開展了以法國法為主的法學教育活動。

該校雖然苦于難以籌措到足夠的資金辦學,但申請要求進入該校學習者卻日益增加。在這種情況下,1886年(明治19年)12月11日,該校終于在神田南甲賀町建成了自己的新校舍,并搬遷到了這個新校舍。

但是,此後,該校的路途卻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根據特别監督條規等法令,東京帝國大學将該校納入其統轄、管理之下,并企圖對私立學校進行合并。這也就是所謂“撲滅私立學校”的政策。本校由于主張“權利自由”而成為這項政策的特别目标。而且,由于國家政策對德國法和英國法的保護,不久便導緻了英國、德國法與法國法(以本校等為代表)之間的對立。這場對立随着對民法典的施行而展開的大争論達到了高潮,而這場大争論的結果,則是以法國法律派系的失敗而告終。

從大學升格到戰時體制下

1920年(大正9年)4月1日,明治法律學校根據大學令而成為一所大學(“明治大學”)。但是,要走到這一步,人們付出了不同尋常的奮鬥和努力。提議設置并授予“明法學士”學位,專門學校令對“明治大學”的批準認可,法、商、政、文四學院組織體制、校址的駿河台搬遷、為升級為大學而開展的募捐運動等等,都是一些代表性的事例。總之,通過教職員、學生及校友們的奮鬥努力,明治大學作為一所綜合大學,終于宣告成立了。

在這個校園裡,有剛從國外歸來的、朝氣蓬勃的教員,也有相當數量的留學生,還有讴歌“大正民主”的學生,有時還有與學園騷亂相關的人物出現,這些人的活動日益頻繁,顯得格外引人注目。正是以傳統的在野精神、反抗精神為基軸,在校園裡出現了時左時右的動蕩。不管是好是壞,可以說,在這一期間,校園裡呈現出了生機勃勃的景象。

但是,關東大地震(1923年、大正12年9月1日)給學校造成了巨大的打擊。不過,學校的教職員工自不待說,學生們以及校友們都紛紛地趕到遭受到破壞性打擊的學校廢墟中來,迅速地展開了校園的修複、重建工作。在這些人的努力下,1928年(昭和3年4月21日),明治大學在紀念館裡舉行了重建典禮。

但是,沒過多久,在社會上就開始籠罩起經濟蕭條、軍事擴張以及恐怖活動的暗雲,明治大學也被卷入了法西斯主義及戰時體制(特别是太平洋戰争)之中。興亞科的設置以及勤勞動員、學徒出陣等就是典型的例子。不過,在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女子教育的擴大、體育的振興、預科的搬遷(和泉校區)等積極的一面,這一點也是為人們所承認的事實。

從戰後的複興到新時代

本校于1949年(昭和24年)2月21日,作為新制明治大學而被批準認可,從而有了新的開端。學部包括了法、商、政經、文、工、農等六個學院,而且,于次月(3月)25日又設置了第二部(夜校)。當然,在那個時代,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在本校内部,也出現了諸多的困惑和混亂。但是,在另一方面,當時明治大學又開始朝着建設一所新大學這一目标而努力,充滿着魄力和希望。

此後,本校開設了生田校區、擴充了研究生院、新設了經營學院,而且,建設了新的教學大樓。這種制度與設施設備的擴充得以迅速地推進,而到了1960年代左右,人們開始呼籲對大學内部進行徹底的改革。例如,專教連改革、學費問題、或者是全共鬥運動等等。在經曆了這段曆史之後,明治大學于1980年(昭和55年)11月4日,慶祝了建校100周年。并且,在迎來了21世紀的2001年(平成13年)11月1日,舉行了慶祝建校120周年的典禮,而在同一年,還舉辦了紀念創建者誕辰150周年的慶祝活動。以此為契機,與以往相比,根據本校的建校精神,對本校的曆程進行驗證的活動變得更加活躍了。而且,與此同時,我們還面臨着大學應該如何承擔新時代所賦予的使命這一迫切的課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