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池

昆明池

陝西省西安市昆明池
昆明池,位于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魚鬥路,地處西安城西的沣水、潏水之間。昆明池總面積3.32平方千米,始建于西漢漢武帝元狩三年(前120年)。昆明池建設之初是為練習水戰,後為泛舟遊玩的場所,唐時幹涸為陸。昆明池兩岸有石雕人像一對,曾建有人工島嶼,豫章台、靈波殿,池中雕有石鲸,栖有豫章大船,池面332頃,蓄水量約5000萬立方米。
  • 中文名:昆明池
  • 外文名:
  • 地理位置:沣水、潏水之間
  • 面積:約10餘平方公裡
  • 類别:湖沼名

簡介

昆明池在城西的沣水、潏水之間,面積約10餘平方公裡。池址附近有石雕人像一對,東牽牛,西織女。是西漢時在今西安西南鬥門鎮東南窪地開湖,周圍四十裡。曆代幾次修浚。唐大和時幹涸為陸。是漢武帝練水師的地方。

在上林苑之南,引豐水而築成昆明池,原是為了練習水戰之用,後來變成了泛舟遊玩的場所。《三輔黃圖》和《西京雜記》中詳細地記載着昆明池的傳聞異說。漢代的昆明池建于漢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位于長安的西南,周圍十裡。遺址在長安區陝師大,為了紀念它校内的湖水命名為昆明湖。

曆史沿革

漢武帝元狩三年(前120年),昆明池開鑿。主要目的在于拓寬加深“靈沼”,并擴其地以象滇池。

唐代幾次疏浚昆明池,并把沣水引入池中,基本保持漢時風貌。

唐文宗大和年間(827~835年),因向昆明池輸水的石垯堰堵塞,池水逐漸幹涸,變為大片農田。

唐代後期,昆明池因長年缺乏維修,堤堰多有崩潰,逐漸幹涸衰落。

宋代,昆明池已有名無實,被廣闊的農田所取代。

2015年,陝西省實施“南水北調”聯接“引漢濟渭”工程,在昆明池舊址建設鬥門水庫(昆明池)。

詞語典故

《西南夷傳》中記載說,天子遣使到身毒國去求市竹,受阻于昆明而未能到達,于是天子想征伐昆明。昆明國有滇池,方圓三百裡,因此比照着開鑿一池,以練習水戰,稱為昆明池。

《食貨志》中說越意圖與漢用戰船進行水戰,于是修建了昆明池。

《三輔舊事》中記載着昆明池,說它有三百三十二頃,池中有戈船數十艘,樓船一百艘,船上立戈矛,四角皆幡旄(mao)葆麾。《三輔舊圖》中提到上林苑中的昆明池,周圍四十裡。又說,昆明池中有豫章台,還有石刻的石鲸。石鲸的長度為三丈,一遇雷雨,石鲸常吼叫,鬐(qi)尾皆動。

漢代祭這個石鲸以求雨,往往靈驗。另有一說,甘泉宮南面有昆明池,池中建有波殿,以桂為殿柱,風一吹來,自己就放香氣。又說池中有龍首船,常使宮女在池中泛舟,張鳳蓋,建華旗,作棹歌,雜以鼓吹奏樂,皇帝親臨豫定觀看泛舟,聽音樂。

《廟記》中記載着昆明池中建豫章大船,可載萬人,又于池旁建宮室。池中養魚,供祭祀諸陵之用,剩下的給長安人食用。

《關輔古語》一書中說,昆明池中有兩個石人,為牛郎織女立于池的東西兩邊,以為天河的象征。

《西京賦》說,漢武帝開池的時候得到了黑土,問東方朔,東方朔答複說西域的胡人知道這是什麼,于是詢問胡人,胡人回答說這個黑土是劫燒後的餘灰。

《三秦記》記載說,昆明池中有靈沼,名為神池,堯帝治水時曾于此停泊船隻。池與白鹿原相通。白鹿原有人釣魚,魚拉斷釣線連鈎一同帶着逃走了。漢武帝夜裡夢見有條魚求他把鈎摘下去,第二天在池上遊玩時看見一條大魚嘴上挂着鈎連着線,就摘去鈎和線,把大魚放走了。過了三天,漢武帝又在池上遊玩,在池邊上得到了一對明珠,武帝說這是那條魚報恩來了吧。鎬池在昆明池的北面,該地為周朝的故都。《廟記》中記載着,長安城西有鎬池,位于昆明池之北,周圍二十二裡,灌溉土地三十三頃。

漢武帝挖掘昆明池,挖到根深的地方,全是灰墨,不再有泥土。整個朝廷的人都不能解釋這種現象,漢武帝就把它拿來詢問東方朔。東方朔說:“我笨得很,憑我的見識還不能夠知道它是怎麼回事。皇上可以去問問西域來的人。”

漢武帝因為東方朔都不知道,所以很難再拿它來問别人了。到東漢明帝的時候,西域的僧人來到洛陽。當時有人回想趙東方朔的話,就嘗試用漢武帝時出現灰墨的事來問他。那僧人說:“佛經上說:‘天地在大劫将要結束的時候,就會有毀滅世界的大火燃燒。’這灰墨是那大火燒下來的馀燼。”人們才知道東方朔的話是有一定意圖的。

原文:

漢武帝鑿昆明池,極深,悉是灰墨,無複土。舉朝不解。以問東方朔。朔曰:“臣愚不足以知之。”曰:“試問西域人。”帝以朔不知,難以移問。至後漢明帝時,西域道人入來洛陽,時有憶方朔言者,乃試以武帝時灰墨問之。道人雲:“經雲:‘天地大劫将盡,則劫燒。’此劫燒之餘也。”乃知朔言有旨。《搜神記》

上一篇:萬山群島

下一篇:遊泳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