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竹

早竹

禾本科植物
早竹為禾本科剛竹屬下的一個種。又名:早園竹、早哺雞竹等。為禾本科植物,稈高8-10m,徑4-6cm。适宜在微酸性、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而濕潤,坡度平緩的土壤環境生長。筍期3月下旬至4月上旬或更早,故謂之早竹。其筍味鮮美,是浙滬一帶早春主要的時令菜鮮之一。此外,還可以供園林綠化觀賞用等。[1]
    中文名:早竹 拉丁學名:Phyllostachys praecox C.D.Chu'Praecox' 别名: 界:植物界 亞界: 總門: 門: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亞門: 綱:單子葉植物綱Monocotyledoneae 亞綱: 超目: 目:禾本目Graminales 亞目:竹亞科 科:禾本科Gramineae 亞科:竹亞科Bambusoideae 族:倭竹族 亞族:剛竹亞族 屬:剛竹屬Phyllostachys 亞屬: 組:剛竹組Sect.Phyllostachys 亞組: 種: 亞種: 變種: 品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形态特征

竿高8-10米,粗4-6厘米,幼竿深綠色,密被白粉,無毛,節暗紫色,老竿綠色、黃綠色或灰綠色;中部節間長15-25厘米,常在溝槽的對面一側微膨大,有時隐約有黃色縱條紋,壁厚約3毫米;竿節最初為紫褐色,竿環與箨環均中度隆起。箨鞘褐綠色或淡黑褐色,初時多少有白粉,無毛,有不規則分散的大小不等的斑點,還有紫色縱條紋;無箨耳及鞘口毛;箨舌褐綠色或紫褐色,拱形,兩側明顯下延或稍下延,緻使箨舌兩側露出甚多,邊緣生細纖毛;箨片窄帶狀披針形,強烈皺曲或竿上部者平直,外翻,綠色或紫褐色。

末級小枝具2或3葉,稀可5或6葉;無葉耳和鞘口?毛;葉片帶狀披針形,長6-18厘米,寬0.8-2.2厘米。花枝呈穗狀,長4-(5-7)厘米,基部托以4-6片逐漸增大的鱗片狀苞片;佛焰苞5-7片,無毛或疏生短柔毛,無葉耳及鞘口?毛,縮小葉小形,狹披針形至錐狀,每片佛焰苞内生有2枚假小穗;側生假小穗常不發育,頂生假小穗常含2朵小花,常僅下方的1朵發育;穎1片,被短柔毛;外稃長2.5-2.8厘米,背部有短柔毛疏生;内稃長2-2.5厘米,背部1/2以上疏生短柔毛;鱗被僅見到1片,長約3毫米;花藥12-13毫米;柱頭僅見有2枚。筍期在3月中旬開始,花期4-5月。

大緻分布

産于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

栽培技術

步驟

種竹的選擇和掘取

宜選二年生稈基直徑為2-3厘米的竹做種竹,常有幾株竹靠近生長在同一竹鞭上,可一齊掘起。選留強壯的2-3株,成叢種竹造林,成活率高,繁延快,可提早成林。

栽種竹和留母竹的密度

栽種時,整株移植的每畝栽50-70株;移鞭的每畝70-90株。成林後,每畝保持母竹400-450株。因此,每年留養新竹每畝100-120株左右,砍去同數者竹。

竹鞭的處理

早竹類留母竹多,竹鞭較淺而密生,發生跳鞭的機會多,不便挖溝埋鞭,可采用鋪土埋鞭。用塘泥、河泥等結合施肥于晚秋成冬季鋪在竹林地面。

造林技術

早竹的高産林,對土壤的要求與高産毛竹林近似,要求微酸性、深厚、疏松、肥沃、排

水良好而濕潤,坡度平緩。造林地的選擇應從氣候、土壤和地形入手,環境宜溫和濕潤。根據浙江臨安等地的經驗,雷竹的造林主要應綜合考慮以下幾個條件。

(1)氣候條件

引種早竹首先應考慮所在地的氣候條件是否與原産地相近。早竹原産地臨安、餘杭、富陽。德清一帶的氣候特點是:年降水量1250-1600毫米;年平均氣溫15.4℃,1月份平均氣溫3.2℃,7月份平均氣溫29.9℃,極端低溫-13.3℃,極端最高溫40.2℃,全年大于10℃的活動積溫5100℃左右;年無霜期235天左右;年日照時數1850-1950小時。所以,在長江以南、南嶺以北,1月均溫不低于-5℃,極端低溫不低于-15-20℃,年降雨量不低于1000毫米左右的山地丘陵、平原河灘都可引種。

(2)土壤條件

早竹造林地要求土壤疏松、肥沃。透氣,尤以土層深厚、透氣、保水性能良好的烏沙土、沙質壤土為好,普通的紅壤、黃壤、黃紅壤也适宜栽培,土壤的深度要求達到50厘米以上;PH值4.5-7.0,以微酸性或中性為宜;地下水位以1米以下為宜。

(3)地形條件

主要是海拔、坡向、坡位與坡度。地形是間接的生态因素,地形條件的不同,可使陽光、溫度、水分、養分産生差異,并對經營活動好壞産生影響,從而影響早竹筍用林的筍期、産量和質量。因此,營造早竹林選擇造林地時,不能不考慮地形條件。

早竹喜濕潤,怕積水,喜光怕風。因此,早竹造林地最好選擇背風向陽、光照充足的東南坡、南坡;但福建大多數地方氣候相對比其原産地溫和,選擇東坡、東北坡、北坡也很好。坡度以5°-15°的低丘緩坡地為佳,坡位以下坡為好,有充足水源可以利用的地方更為适宜。高山風口、低窪積水及地下水位高的地方不宜栽培。優勢是出筍早,經濟效益高,為提早早竹的出筍期,充分發揮早竹的優勢,選擇光照充足、背風向陽的坡位非常重要。

(4)其他條件

早竹造林地的選擇,除了考慮氣候條件。土壤條件及地形條件以外,還應考慮竹筍産品的銷售市場、交通運輸及經營規模等問題,一般來講,早竹造林地宜選擇在大、中城市的市郊和交通運輸方便、離市場較近的地區。可因地制宜,選擇房前屋後、低丘緩坡、田頭、地坎、山腳、溪邊,交通便利、管理方便的地方,做到适地适竹,發展早竹生産就能成功。

早竹類栽培特點

早竹類包括早竹、各種哺雞竹和尖頭青竹等,都是散生的中小型筍用竹,它們的春筍、鞭筍産量高,品質比毛竹好。由于它們的筍芽形成期遲,而且形狀小,故不能采收冬筍。

早竹類的栽培務求基本同毛竹,僅将特點說明如下:

1、種竹的選擇和掘取宜選二年生稈基直徑為2-3厘米的竹做種竹,常有幾株竹靠近生長在同一竹鞭上,可一齊掘起。選留強壯的2-3株,成叢種竹造林,成活率高,繁延快,可提早成林。

2、栽種竹和留母竹的密度栽種時,整株移植的每畝栽50-70株;移鞭的每畝70-90株。成林後,每畝保持母竹400-450株。因此,每年留養新竹每畝100-120株左右,砍去同數者竹。

應用價值

筍味美,筍期早,持續時間長,産量高,是良好的筍用竹種,浙江農村常見栽培;竿壁薄,節間又常向一側腫脹,僅能作一般柄材使用。

區别差異

雖然很多地方都将早竹叫為雷竹,其實他們還是存在區别的。早竹與雷竹在植物分類中屬同一物種。雷竹是早竹中的一個新的類型,在浙江省有200多年種植曆史,因春雷響時出筍而得名。

雷竹與早竹的主要區别如下:

①早竹的竹稈節間較均勻;雷竹節間的近節下部稍縮小,中部膨大變粗;用手捏住竹稈節間從上至下摸之,即可感覺。

②早竹的新竹稈節間被白粉,有的部分節有紫褐色;雷竹的新稈僅節下一圈有白粉環。

③早竹的小枝上葉片一般2-3片,少數5-6片,葉片較大且平展;雷竹多數5-6片,少數9-10片,葉片狹小,且稍卷曲。早竹與雷竹在浙江的杭州、湖州、嘉興各地普遍栽培,每1/15公頃(1畝)産量高達2000-2500公斤,竹農有豐富的高産培育經驗。

上一篇:貴州地寶蘭

下一篇:虎頭蜂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