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術革命

新技術革命

現代高新技術産生和發展的動力
從20世紀40年代末起,開始了以電子計算機、原子能、航天空間技術為标志的第三次技術革命。從70年代初開始,又出現了以微電子技術、生物工程技術、新型材料技術為标志的新技術革命。
    中文名:新技術革命 英文名:The new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屬于:科技 基礎:20世紀自然科學理論最新突破

背景

新技術革命的産生和迅速發展有着多方面的背景,首先,現代生産迅速發展的需要,以及人類現代文明發展的多方面需要,是現代高新技術産生和發展的根本動力。

其次,自然科學的巨大成就為現代高新技術的産生奠定了理論基礎。

再次,戰争和國家間的對抗,是刺激高新技術産生和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主要内容

世界各國公認并将列入21世紀重點研究開發的高技術領域,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生物高技術。生物技術也叫生物工程,是21世紀高新技術的核心,它不僅直接關系到農業、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而且對環保、能源技術等都有很大的滲透作用。

(1)信息技術主要指信息的獲取、傳遞、處理等技術,包括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和網絡技術等。在新技術革命中,信息技術處于核心和先導地位。

(2)生物技術是應用現代生物科學及某些工程原理,将生物本身的某些功能應用于其他技術領域,生産供人類利用的産品的技術體系。現代生物技術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發酵工程和蛋白質工程。生物技術被認為是有可能改變人類未來的最重大的高新技術之一。

(3)新材料技術主要研究新型材料的合成。新材料技術在高新技術中處于關鍵地位,高新技術的發展緊密地依賴于新材料的發展。

(4)新能源技術主要進行新能源的研究和開發,從多方面探尋發展新能源的途徑。目前正在研究開發的新能源主要有核能(原子能)、太陽能、地熱能、風能、海洋能、生物能、氫能等。

(5)空間技術又稱航天技術,通常指人類研究進入外層空間、開發和利用空間資源的一項綜合性工程技術,主要包括人造衛星、宇宙飛船、空間站、航天飛機、載人航天等内容。空間技術,是現代科學技術和基礎工業的高度集成,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

(6)海洋技術包括進行海洋調查和科學研究、海洋資源開發和海洋空間利用,涉及到許多學科和技術領域,主要包括:海底石油和天然氣開發技術、海洋生物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海水淡化技術、海洋能發電技術等方面。

基本特征

關于新的科學技術的基本特征及其發展規律,到目前為止還難以作出全面的概括。但是,可以看出這一新科學技術革命本身有以下幾個基本趨勢:

科學技術發展的綜合化

随着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學科在高度分化的同時,出現了高度綜合的趨勢。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互相滲透、互相融合,出現了如列甯所說的“自然科學奔向社會科學的強大潮流”(《列甯全集》第20卷189頁),如激光技術、電子計算機科學、遙感技術等已經滲透到考古、勘探的領域,探明古代地下遺址和地下寶藏的準确位置和容量。

此外,由于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互相滲透,也産生了一些新興學科,如數學、電子計算機應用于經濟領域,出現了技術經濟學、計量經濟學等。二是多學科互相交叉,形成了綜合性科學。諸如環境科學、能源科學、海洋科學、材料科學等。這些科學涉及的面很廣,以海洋科學為例,涉及到氣象、水文、地質、物理、化學、生物等等。

由于交叉科學的産生,這一次新技術革命也不是單項的技術革命,而是一個新的技術革命群。三是兩門學科交叉,形成了邊緣科學。諸如生物物理、地球物理、量子化學、量子生物學等。

這些邊緣學科的迅速發展,對解決經濟和社會中的重大課題越來越發揮着重要作用。正如恩格斯所預見的:“在分子科學和原子科學的接觸點上,物理學家和化學家都承認自己沒有能力,然而正就應當在這點上期待最大的成果。”(恩格斯《自然辨證法》第247頁)。事實證明,許多生物、化學現象,由于與物理學結合,用物理學的理論觀點得到了準确的解釋,因而使物理、化學和生物等的基礎理論開始出現統一的趨勢。

科學技術發展的高速化

新的科學技術革命的發展,可以說是“一日千裡”、“日新月異”。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科學技術的新發現和新發明的數量增加極快。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科學情報系統”(UNISIST)統計,科學知識每年的增長率,60年代以來從9.5%增長到10.6%;到80年代每年增長率已達到12.5%。

據資料介紹,現在全世界每年發表的科技論文大約500萬篇,就是說平均每天發表的論文(包括新知識論文)已達1.3—1.4萬篇;登記的發明創造專利每年超過30萬件,平均每天有800—900件專利問世,每一分鐘就有一種新書出版。

從新技術革命八大技術領域中電子技術的發展來看,據美國《電子科學》雜志介紹,1981年10月至1982年9月一年間,世界上就在電子技術領域作出了39項重大成果,以年工作日為300天計算,即平均每7.7天就有一項電子技術發明,如果把其它七個科學技術領域的理論與技術的發現和創造計算在内,我們面臨的新的科學技術革命的速度,即不可能用年、月、日來計算,而将以時、分、秒來計算。二是科學技術的新發現和新發明轉化為直接生産力的周期大大縮短。

比如從電磁理論的建立到電動機的使用,經過65年,從原子核裂變理論的建立到制造出原子彈隻經過了6年,晶體管3年,激光不到一年。三是科學技術的發展引起的設備和産品更新率也大大加快。據資料介紹,大約每一年左右,就有50%的設備和産品被更新。其中電子設備和産品更新換代更快,比如電子計算機,在20世紀40年代初制成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到現在不足33年時間就經曆了五代。

科學技術發展的計量化

所謂科學技術計量化,是指數學方法進入到自然科學以至社會科學各門學科的研究領域,特别是被卓有成效地應用于一向被人認為與數學無關的領域,帶來了整個科學技術的進一步數學化、形式化和公理化,使數學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實踐中起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科學—技術—生産”一體化

由于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大量的新興技術應用于生産,使生産科學化。因此,這一次新的科學技術革命與前兩次相比,特點更加明顯:從體力的解放到腦力的解放;從單項技術革命發展到了多項技術和綜合技術的革命;從利用第一自然資源為主發展到了創造第二資源為主;從征服地球發展到了征服海洋和宇宙空間。因此,有人說這是一次曆史性的偉大的革命。

意義

整個社會

新技術革命對社會影響是多方面的,如信息技術對改變整個人類社會的面貌起了重要的作用。計算機網絡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将整個世界變成了地球村。又如,新材料技術的每一次重大突破,将加速社會發展的進程;生物技術的進展,使人類獲得了主動創造新生物和新生命的創造力。

世界經濟

新技術革命對經濟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新技術革命促進了社會生産力的發展。新技術革命通過對社會生産力各要素的變革,充分體現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另一方面,新技術革命使産業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新技術革命推動了傳統産業部門的改造,使知識技術密集型産業迅速崛起,并且推動了第三産業迅速發展。

人類生活

新技術革命不僅帶來了人類生活方式的現代化,還引發了人的觀念和思維方式的更新。新技術革命為人類生活提供了先進而高質量的物質條件。新技術革命的成果還對人類的傳統觀念帶來巨大的沖擊,對人類的未來觀和傳統的倫理觀提出了新的挑戰。與此同時,人們的思維方式的改變、視野的拓寬使人類更加重視創造性思維,富于創新精神。

上一篇:外來生物入侵

下一篇:位移電流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