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瓦西裡語

斯瓦西裡語

非洲地區的語言
又稱基-斯瓦希裡語(Ki-Swahili)。非洲東部和中部的通用語言。分布地區除坦桑尼亞和肯尼亞外,還有烏幹達、贊比亞、紮伊爾、盧旺達、布隆迪、馬拉維、莫桑比克、索馬裡等國和東非沿海一些島嶼。[1]
    中文名:斯瓦西裡 外文名:Swahili 别名: 其它名稱:Kiswahili 官方語言國家:坦桑尼亞

簡介

斯瓦希裡語吸收了大量阿拉伯語借詞。如同所有的班圖語言一樣,斯瓦希裡語法把名詞劃入幾種類别,這些類别是由前綴表現出來的。按照Meinhof的系統,班圖語言中最多有22種類别,具體語言至少有其中的10種。在斯瓦希裡語中一共有15種名詞類别。

單數帶有m-前綴/複數帶有wa-前綴的類别中的名詞都表示人類。例如:m-toto“孩子”,複數wa-toto“孩子們”名詞的單數ki-前綴在複數中變成vi-前綴。連阿拉伯語借詞都遵守這條規律:kitabu“書”(阿拉伯語:kitāb)的複數是vitabu,詞根的第一個音節被重新分析為前綴。

曆史

起源

斯瓦希裡語傳統上被認為是阿拉伯治下桑給巴爾的語言,由于阿拉伯奴隸和其他商品貿易沿海岸傳播。至于它最初是因為來自桑給巴爾以外的大陸當地人被作為奴隸販賣而随之傳到桑給巴爾的,還是桑給巴爾本地就有本地黑人居民,尚不知曉。無論如何,阿拉伯商人從至少6世紀就開始和沿海居民有密切的聯系,伊斯蘭教也在至少9世紀開始在東非海岸傳播。

目前已知最早的斯瓦希裡文字記錄是1711年在基爾瓦基斯瓦尼用阿拉伯字母寫成的。它們被送往葡萄牙所屬的莫桑比克以及當地的同盟。這份文件保存在當地的曆史檔案館中。但是受到歐洲殖民力量的影響,拉丁字母後來成為了标準。

殖民時期

1886年,在德國控制了坦噶尼喀(現今坦桑尼亞的主要部分)後,它注意到斯瓦希裡語的廣泛分布,并很快制定斯瓦西裡語為殖民地區域的官方行政語言。在臨近的肯尼亞,英國殖民當局并沒有這樣做,但是也在朝着這個方向行動。德國、英國都需要在一個居民使用多種不同語言的殖民地上進行通知,因此殖民當局都需要選擇一個單一的本地語言,并希望本地人能夠接受。斯瓦西裡語是這兩處殖民地唯一合适的選擇。

由于德國在一戰中戰敗,其在海外的領地被瓜分。坦噶尼喀落入英國的掌控中。英國當局在英國基督教傳教士的幫助下,積極在東非殖民地(烏幹達、坦噶尼喀、桑給巴爾和肯尼亞)推廣斯瓦希裡語,用以進行初等教育和基礎管理。斯瓦希裡語在當時附屬于英語:大學教育,大部分中學教育,較高層次的政府管理仍然使用英語。

推廣斯瓦希裡語的關鍵一步是創造一個統一的書寫語言。1928年6月,一個跨區域會議召開,桑給巴爾的一個方言語支Kiunguja被選作标準化斯瓦希裡語的基礎。如今當作第二語言被教授的标準斯瓦西裡語。從實用角度就是桑給巴爾斯瓦西裡語,盡管在标準書面語和桑給巴爾口語之間存在着細微的差别。

現狀

斯瓦希裡語是坦桑尼亞、肯尼亞、剛果民主共和國三國的第二語言,作為官方、國家語言,有上千萬的使用者。臨近國家烏幹達則在1992年将斯瓦希裡語列為小學的必修課程中,并在2005年宣布其為官方語言。斯瓦西裡語或其臨近語言,是科摩羅的主要語言,在布隆迪、盧旺達、贊比亞北部、馬拉維以及莫桑比克也有少量使用者。

詳細介紹

斯瓦希裡語(簡稱斯語)屬班圖語系東班圖語族,為非洲一主要通用語言。使用斯語者約有五千萬人,分布在東非各國和地區,包括坦桑尼亞、肯尼亞、烏幹達、馬拉維、布隆迪、剛果、贊比亞、津巴布韋、莫桑比克、索馬裡等國。坦桑尼亞和肯尼亞已定斯語為國語。其他如烏幹達等國居民大都使用這一語言。據東非權威性的《語言研究學報》報導,不少語言學家根據語言發展趨勢推測,認為斯語極有可能成為整個非洲地區的通用語言。

中國人民和東非各國人民之間的友好往來日益頻繁,從事斯語研究及翻譯工作的人逐漸增多。在援外工作中,中國派往坦桑尼亞工作、學習或考察的人先後已有數十萬人次之多。無論在國内學習或出國工作,對于學好斯語,均感覺有迫切需要。

斯語作為專業學習在中國自一九六0年開始,北京廣播學院、北京外國語學院先後設置斯語專業,次年中央廣播電台增設斯語插音節目。一九六四年《人民畫報》創刊斯語版,外文出版社也開始出版斯語書籍。由北京外國語學院斯語專修班譯編的《斯漢辭典》,不久亦經外文局編輯出版問世。

但有關斯語語法方面的書籍,尚付阙如。多年以來,從事斯語工作或學習的人,隻能參考英國出版的《自學斯瓦希裡語》(TeachYourselfSwahili)一書的中譯油印稿。該書編于三十年代,其語法觀點比較陳舊,有些語法現象早已消失或已發生變化。且該書系英國編者根據英國學生特點編寫,對中國學生不盡合用。書中例句也大部分摘自古蘭經、聖經或民間故事、神話傳說等帶有濃厚的宗教和封建迷信色彩,脫離現代社會生活實際,學後多難應用。

斯語的語法現象本極複雜,如無合用的語法書作指導,必使學習倍增困難。斯語原沿用阿拉伯字母,一八四四年改用拉丁字母後發音雖有所簡化,但語法現象迄今并未擺脫阿拉伯語影響,變化仍極複雜繁多,幾乎每一個詞在用法上都有變化。譬如動詞,不僅有時态和語态變化。還有前綴(詞首)、中綴、後綴(詞尾)變化。

其詞尾本身變化更多。一個詞尾可以派生出另外一個動詞,派生的新動詞又可以再派生另外一個動詞,這樣派生再派生,一個原動詞可以派生多達幾個甚至十幾個式,每式又可以再派生另一些動詞。名詞也有很多變化,名詞本身分為八大類,各類都有性、數、格的變化,而随名詞的變化,代詞、數詞、動詞等的詞首、詞尾都要作相應的變化。

這些錯縮複雜的變化,有時也要集中在一個詞形上反映出來。一個詞形往往可以包含各種語法現象,幾乎每一個音節都有其特殊含義和作用。凡此種種,如不掌握其變化規律,學習時必然感到困難重重。如果依靠語法規律作為指引,即易走出迷宮,收事半功倍之效。

上一篇:使命召喚:現代戰争3

下一篇:地下城主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