撣

漢語漢字
撣,中國漢字,讀音:dǎn[1]、shàn,基本字義是用力拂去的意思,另外是中國史書上對傣族的一種稱呼。
  • 中文名:撣
  • 拼音:dǎn,shàn
  • 繁體:
  • 部首:扌
  • 字碼:
  • 五筆:RUJF
  • 倉颉:QCWJ
  • 鄭碼:DUKE
  • 筆順:12143251112
  • 字級:
  • 平水韻:
  • 四角碼:58056
  •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63B8

現代釋義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撣(撣)dǎn(ㄉㄢˇ)

⒈  用雞毛或布條綁成的除塵用具:撣子。撣帚。撣甩子。

⒉  用撣子輕輕拂打或抽:撣得很幹淨。

其他字義

撣(撣)shàn(ㄕㄢˋ)

⒈  中國史書上對傣族的一種稱呼。

⒉  緬甸民族之一,大多數居住在撣邦。

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 撣

撣 dǎn

〈動〉

(1) 拂去 [brush;whisk]。如:撣衣裳;撣塵(洗塵);撣筆(擔筆。一種用撣塵、撣細粉的羊毫筆)

(2) 篩 [sieve]

無皮的羅兒撣三遍。——《中國民謠資料·孟姜女》

(3) 另見 shàn

常用詞組

撣瓶、撣子

基本詞義

◎ 撣 shàn

〈名〉

(1) 中國史書上對傣族的一種稱呼 [the Dai (Tai)nationality]

(2) 古國名 [Shan state]。故城一般認為在今緬甸撣邦

撣,西南夷國名。——《集韻》

(3) 另見 dǎn

漢英互譯

whisk

方言集彙

◎ 粵語:daan6 sin6

◎ 贛語:dan3

English

to dust; a duster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字部】撣

《唐韻》徒旱切《集韻》蕩旱切,?但上聲。《說文》提持也。《揚子·太䣥經》何福滿肩,提禍撣撣。《注》撣撣,敬也。何福持禍而自儆戒也。

又《唐韻》徒幹切《集韻》《韻會》唐幹切《正韻》唐闌切,?音檀。觸也。

又與彈通。鼓弦也。又國名。《後漢·西南夷傳》撣國,西南通大秦。

又《唐韻》《集韻》《韻會》徒案切《正韻》杜案切,?音憚。亦觸也。

又《唐韻》市連切《集韻》時連切,?音蟬。撣援,牽引也。

又《集韻》澄延切,音纏。相纏不去也。

又人名。《前漢·宣帝紀》日逐王先賢撣來降。

又亭年切,音田。陼名。《山海經》靑要之山,南望撣陼。

又他幹切,音灘。持不堅也。

又旨善切,饘上聲。排急也。

說文解字

提持也。從手單聲,讀若行遟驒驒。徒旱切

說文解字注

提持也。提持猶縣持也。太玄撣系其名。撣訓觸。别一義。從手。單聲。讀若行遟驒驒。驒驒,未見所出。葢卽詩之嘽嘽駱馬。傳曰。嘽嘽,喘息之皃。馬勞則喘息。徒旱切。十四部。

上一篇:silent

下一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