撣族

撣族

緬甸民族名
撣族,中國境内稱傣族,泰國境内稱泰族,是緬甸撣邦的主要民族。按照自稱的不同可以分為四個分支。撣族是緬甸的第三大民族,主要居住在中緬邊境的撣邦卡欽省。人口約500萬人(2002年)。撣族人的民族意識非常強烈。
    中文名:撣族 外文名:Shan Nationality 定義:中國境内除主體民族以外的民族 分布地區:主要分布于緬甸撣邦。 總人口:5000000人 語言:撣語 宗教信仰:小乘佛教 人群分布:中、印、緬、老、泰、越、柬等國 文字:撣文 語言:撣語

基本概念

撣族一般是指撣邦的台語民族,自稱“傣”(Tai/Dai),意即熱愛自由的民族。“撣”是他稱,可能是暹羅一詞的訛傳。撣族屬蒙古人種南亞類型。中國古代稱其為“撣”、“金齒”、“銀齒”、“黑齒”、白衣”、“白夷”、“擺夷”等。撣族是緬甸第一大少數民族,與中國的傣族是同一個民族。撣族人自稱也是“傣人”,撣人不過是緬甸其他民族對傣人的稱呼罷了。從曆史上來看,撣族也曾是中國子民,其居住地很多地方也曾是中華版圖。中國西南邊境數百年來的變遷,使得他們成了今天的跨境民族。

曆史淵源

百越中的越裳是撣族的祖先。據緬甸人所稱,撣族在公元六百年入侵緬北,他們在十二世紀時于緬北建立孟卯王國,後被消滅。

13∼16世紀撣族人統治了緬甸的大部分地區。在他們的權力衰落後,形成了30多個撣族土司邦,其中大部分向緬甸國王納貢。在英國占領下,這些土司邦由臣服于英王的世襲首領統治。

1922年大部分土司邦加入撣聯合邦,該聯合邦擁有很大的地方自治權,不隸屬緬甸本部。但1974年憲法頒布後,撣邦與緬甸其他邦一樣,失去了許多自治權力。從此撣族常與緬甸政府就地方自治問題發生争執。

20世紀中晚期,撣族人的興趣主要在被叫做金三角的緬泰邊境地區非法種植和輸出鴉片,但20世紀60年代他們成立了幾個分裂主義武裝集團。其中居住在中緬邊境的撣族人一直争取從緬甸中央政府中獨立,從二十世紀中晚期開始的幾十年中,緬甸軍方不斷對其開展“清剿”行動,2012年5月,緬甸政府第一次下令停止對撣族遊擊隊展開攻擊。

族群分支

按照撣族人自稱的不同可以分為四個主要分支:

1、大傣(Tai Yai或傣隆Tai Long),又稱毛撣,即狹義的撣族(大泰),說撣語。人口300餘萬。

2、傣仂,說傣仂語。在撣邦有20餘萬人,更多的傣仂生活在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3、傣痕,說傣痕語。人口10餘萬。分布于景棟。

4、傣那,說傣那語。在撣邦有10萬人,更多的傣那生活在雲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

5、此外還有康迪人(實皆省坎迪縣,坎迪的意思是金地,也分布于阿薩姆與曼尼普爾)2萬5千人和少量傣允(絕大多數傣允分布在泰國北部與東北)。

人口社會

傳統上,撣族社會分為農業平民階級和世襲土司貴族,由土司們擔任地方頭領和撣邦首領。

撣族人口在20世紀晚期約達300萬人,據2002年的人口普查,人數為500多萬。 人口僅次于緬族和克倫族,是緬甸的第三大民族。他們本來生活在緬北,是蒲甘王朝臣民後南下緬甸各地而成國家。

撣族中的62%居住在撣邦,他們是撣邦的主體民族。

緬北的傑沙、八英、密、曼德勒和東籲、彬文那等城市附近以及親敦縣境内居住的撣邦人也較多,其餘的撣族分布在克耶邦、克欽邦和親敦江上遊等地,緬甸中部一帶地區和克倫邦首府巴安附近也有些撣族村寨。

此外,老撾北部也有撣族人存在。阿豪姆王國也與他們有關。在東枝,臘戍,景棟和大其力也有他們。

地理經濟

大部分撣族人居住的地區——撣部高原——為連綿的低山和一座座凹凸不平、森林覆蓋的丘陵。撣族人的許多地區雖由高地組成,但他們卻主要居住在山谷中和高地之間縱伸的平原上。周圍山區為原住民部落所占領,他們在經濟上與撣族息息相關。在可灌溉的地方,撣族經濟幾乎全部以種植水稻為主。在别的地方,則采取刀耕火種的耕作法,其結果造成森林的大量毀滅。撣族人世代與居住在西部的伊洛瓦底江流域緬甸人和北部的雲南省中國人進行大量貿易。

文化宗教

文字

緬甸的撣族和中國的傣族,曆史淵源關系極為密切。由于撣族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其數字和許多生活用語與雲南方言及閩粵方言接近。撣族有自己的文字,撣文是從梵文和緬文的字母轉化來的一種簡單拼音文字,但多用于佛教經典,很少用于文化教育方面。 

語言

其語言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撣語通用于整個撣邦和緬北地區,與中國的傣族語言相通。

宗教

撣族多信奉小乘佛教,95%是佛教徒。撣邦境内佛寺廟宇遍及各村寨。寺廟、佛塔的建築形式和佛教節日及佛事活動都和緬族及中國傣族相似。他們有自己的文字和文學。大部分撣族人居住的地區——撣部高原——為連綿的低山和一座座凹凸不平、森林覆蓋的丘陵。撣族人的許多地區雖由高地組成,但他們卻主要居住在山谷中和高地之間縱伸的平原上。周圍山區為原住民部落所占領,他們在經濟上與撣族息息相關。在可灌溉的地方,撣族經濟幾乎全部以種植水稻為主。在别的地方,則采取刀耕火種的耕作法,其結果造成森林的大量毀滅。撣族人世代與居住在西部的伊洛瓦底江流域緬甸人和北部的雲南省中國人進行大量貿易

傳統習俗

撣族的擇偶方式主要是“串姑娘”。撣族信仰佛教,佛教節日多,在各種布施活動中,青年人是熱心者,男女青年有機會在一起相處,增進了解,萌發愛意。一旦小夥子對某個姑娘有意,一般在夜晚就去姑娘家去聊天,或三五成群帶上吹奏的樂器,如笛子,到姑娘家樓下或不遠處,或上到樓上,坐到火塘邊,邊吹笛子邊訴說衷情、表達愛意。表達愛意的情歌不是提前準備好的,而是即興創作的,伴奏的樂器一般是三弦琴和笛子。這時姑娘會端出槟榔、煙、茶招待,小夥子也會拿出帶來的槟榔等。

飲食

撣族一日三餐都喜歡吃糯米,有不吃隔夜米的習慣。菜肴以酸、辣、澀為主,品種較少,喜歡吃雞、魚、豬肉、魚蝦醬、豆豉、腌菜等。芭蕉飯和竹筒飯是撣族名吃。特别是竹筒飯,色香味俱全。竹筒飯的制作十分簡單。做飯時先将一節竹筒洗淨,開口。在竹筒内放上糯米、香茅草、豬肉、鹽和水,再在開口處塞上草,外面用泥封上口。之後便可以放到火堆旁燒烤了。烤至竹筒外壁炸裂時即可将竹筒内的飯取出食用。nn撣族吃飯時習慣于用手抓食。飯後不像緬族那樣喜歡喝涼水,而好喝清茶。他們喝茶時喜歡在茶中放少許鹽,認為隻有這樣才夠味。撣族風味的零食品種不多,較為有名的是"闊伯"紅糯米糕。這種糕點是由熟糯米與炒芝麻搗碎後做成的。撣族也有吸煙、吃槟榔的習俗。

上一篇:鎖妖塔

下一篇:南蠻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