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失厭惡

損失厭惡

心理反應
損失厭惡是指人們面對同樣數量的收益和損失時,認為損失更加令他們難以忍受。同量的損失帶來的負效用為同量收益的正效用的2.5倍。損失厭惡反映了人們的風險偏好并不是一緻的,當涉及的是收益時,人們表現為風險厭惡;當涉及的是損失時,人們則表現為風險尋求。
    中文名:損失厭惡 外文名: 适用領域: 所屬學科: 收益時:表現為風險厭惡 損失時:表現為風險尋求 理論基石:KahnemanandTversky

簡介

“曾經有一份真摯的愛情擺在我面前,我沒有珍惜,等失去的時候我才後悔莫及,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于此。”《大話西遊》中這段經典台詞曾經打動了多少男女的心。

但你是否想過,如果至尊寶真的珍惜了這段感情,擁有圓滿愛情給他帶來的愉悅和失去愛情帶來的悲怆相比,具有同等分量嗎?

根據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卡尼曼和特沃斯基的理論,人們在内心感受上,對損失和獲得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損失帶來的痛苦要大于等量獲得所帶來的快樂。

同樣一件東西,你得到它産生的愉悅,跟失去它産生的痛苦相比較,後者更強烈,這被稱作“損失厭惡”。

概述

損失厭惡反映了人們的風險偏好并不是一緻的,當涉及的是收益時,人們表現為風險厭惡;當涉及的是損失時,人們則表現為風險尋求。

例如,試驗顯示,許多人甯願選擇無風險(即100%的機會)地獲得$3000,而不會選擇有80%的機會赢得$4000的賭博;然而,在同樣的這些人當中會有一些人偏愛20%的機會赢得$4000,而不會選擇25%的機會赢得$3000。

實際上,後一組方案的形成隻是将前一組方案的原有概率分别降低75%而已。

還有一種情況是短視損失厭惡(myopic loss aversion)。在證券投資中,長期收益可能會周期性地被短視損失所打斷,短視的投資者把股票市場視同賭場,過分強調潛在的短期損失。

這些投資者可能沒有意識到,通貨膨脹的長期影響可能會遠遠超過短期内股票的漲跌。由于短視的損失厭惡,人們在其長期的資産配置中,可能過于保守。

理論研究

損失厭惡是KahnemanandTversky的前景理論的又一個理論基石,被行為經濟學家應用到消費決策、生産/供給、投資等多個領域。Benartzi and Thaler首先嘗試用投資者損失厭惡來解釋股權溢價之謎。

他重點考察了投資者投資成果評價期限對投資收益的影響。Barberis(2001)将傳統的效用函數和展望理論結合起來,表明由于損失給投資者帶來的痛苦遠遠大于等量收益給投資帶來的安慰,所以投資者為避免損失必須要求風險資産有較高的期望收益。

相反,由于無風險債券給投資者帶來穩定的收益,投資者要求的收益率較低,Arjan(2000)讨論了在損失厭惡下投資者的最優投資組合策略問題。

由于收益的分布影響到損失厭惡對股權溢價之謎的解釋力度,Martin(2005)放寬了模型中關于收益率獨立同分布的假定,而應用更為寬松的GARCH分布研究結論支持了損失厭惡可解釋股權溢價之謎的觀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