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濬

拓跋濬

中國北魏時期太武帝拓跋焘之孫
拓跋濬(440年―465年),太武帝拓跋焘之孫,景穆帝拓跋晃長子,母恭皇後闾氏,南北朝時期北魏第五位皇帝。正平二年(452年)三月,宦官宗愛弑殺太武帝,立南安王拓跋餘為帝。同年十月,宗愛又弑殺拓跋餘,尚書陸麗等擁立拓跋濬即位,是為文成帝。文成帝即位之後,便誅殺宗愛。文成帝在位期間,北魏恢複佛教,始建雲岡石窟。和平六年(465年),文成帝病逝,時年二十六歲,谥号文成皇帝,廟号高宗,葬于金陵。
  • 本名:拓跋濬
  • 别名:
  • 字:
  • 号:
  • 所處時代:
  • 民族族群:
  • 出生地:平城(今山西大同)
  • 主要作品:
  • 主要成就:息兵養民、誅殺宗愛
  • 國籍:北魏
  • 民族:鮮卑族
  • 職業:皇帝
  • 信仰:佛教
  • 在位:452年―465年
  • 谥号:文成皇帝
  • 廟号:高宗
  • 年号:興安、興光、太安、和平
  • 陵墓:金陵

生平概述

少年時期

拓跋濬少年時聰慧明達,深受祖父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喜愛,常随祖父左右巡遊;公元444年(5歲),拓跋濬随祖父出巡,遇到邊将解壓俘虜而過,當即以王者口氣命令邊将釋放俘虜,因而深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器重;拓跋濬年長之後,風格異常,每有大政,常參決可否,開始參于政治決策。

年少即位

公元452年(13歲),宗愛暗殺魏太武帝拓跋焘,立南安王拓跋餘,後又弑之,殿中尚書源賀等即擁立拓跋濬即位,殺宗愛,改元興安,是為魏文成帝。追尊其父景穆太子拓跋晃為景穆皇帝。

魏文成帝拓跋濬稱帝後,鮮卑貴族與漢族平民的矛盾逐漸突出,雖然魏文成帝拓跋濬多次下诏制止鮮卑貴族的腐敗行為,但是由于百官腐化之深,诏令不能有效實行,未能減輕百姓痛苦,緻使百姓反抗統治者的鬥争,越演越烈。

魏文成帝拓跋濬時,北魏内部鬥争激烈,被魏文成帝拓跋濬處死的大臣不計其數;另一方面謀權奪位的鬥争更是接連不斷,公元452年11月(13歲),隴西屠各王景文叛,魏文成帝拓跋濬诏令統萬鎮将、南陽王惠壽讨平之;公元453年2月(14歲),司空京兆王杜元寶謀反,被誅,建甯王拓跋崇與兒子濟南王拓跋麗為杜元寶所引誘參與謀反,俱被魏文成帝拓跋濬賜死;7月,濮陽王闾若文,征西大将軍、永昌王拓跋仁謀反,事洩被殺,其他大小謀反事件數不勝數,北魏王朝開始衰落。

魏文成帝拓跋濬在位期間佛教得以複興,公元452年(13歲),北魏恢複佛教,公元460年(21歲),魏文成帝拓跋濬下令建造雲岡石窟。

魏文成帝拓跋濬在位期間,推行和平外交政策,與南朝劉宋、北方各國都建立了和平的外交關系,互通商賈,息兵養民。

英年早逝

公元465年五月癸卯(十一)日(6月21日),年僅26歲的拓跋濬病逝于平城,廟号高宗,谥号文成帝。長子拓跋弘即位。

為政舉措

北魏在太武帝在位時期四處出兵,擴大疆土,國力空虛,再加上朝廷内部不斷發生變亂,使朝廷官屬與老百姓都十分痛苦。文成帝繼位後,按照節令使老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安心種植,盡量減少高壓手段,實行懷柔統治,安撫遠近内外民衆,使民心又得以安定下來。

政治

文成帝繼位後,鮮卑貴族與漢族平民的矛盾逐漸突出,雖然文成帝多次下诏制止鮮卑貴族的腐敗行為,但是由于百官腐化之深,诏令不能有效實行,未能減輕百姓痛苦,緻使百姓反抗統治者的鬥争,越演越烈。

謀反不斷

文成帝在位時期,北魏内部鬥争激烈,被文成帝處死的大臣不計其數;另一方面謀權奪位的鬥争更是接連不斷。興安元年(452年)十一月,隴西屠各王景文反叛朝廷,文成帝下诏命統萬城鎮守将領、南陽王惠壽讨伐平定叛亂。

興安二年(453年)二月十三日,司空、京兆王杜元寶謀反被殺;建甯王拓跋崇與兒子濟南王拓跋麗被杜元寶拉攏,卷入叛亂,都被文成帝賜死。

同年七月,濮陽王闾若文與征西大将軍、永昌王拓跋仁謀反。七月二十五日,文成帝下令在長安賜死拓跋仁,闾若文被殺。

其他大小謀反事件數不勝數,北魏王朝由此開始衰落。

官制

興安二年(452年)正月,文成帝下令設置駕部尚書、右士尚書。太安三年(457年)五月,改稱各部護軍為太守。

年過八十免服軍役

和平二年(461年),文成帝巡遊天下,所經之處,親自接見年高的長者,詢問百姓疾苦。下诏讓百姓年齡在八十歲以上的,可有一個兒子不必從軍服役。

軍事

太安四年(458年),文成帝親自統率十萬騎兵、十五萬輛戰車,進攻柔然。魏軍穿過大沙漠,旌旗飄揚,綿延千裡。柔然處羅可汗郁久闾吐賀真遠遠逃走。柔然别部統帥烏朱駕頹等人率領幾千個帳落(遊牧部落聚居之處。帳幕聚集如村落,故稱帳落)向北魏投降。文成帝在柔然刻石記下戰功,然後班師回朝。

外交

文成帝在位期間,推行和平外交政策,與南朝劉宋、北方各國都建立和平的外交關系,互通商賈,息兵養民。

法律

文成帝初年,仍然遵照北魏原有法律條文。太安四年(458年)正月初一日,文成帝頒布禁酒令。當時連年豐收,官民多因酗酒而導緻訴訟和議論執政。文成帝對此非常厭惡。所以诏令一律禁止,凡是釀酒、賣酒和飲酒者都處以死刑。如遇到喜事、喪事的時候,可以暫時開禁,但一定要有日期限制。

文成帝又增設内外候官,專門負責監察内外官員在這方面的過失,以緻出現候官微服串行于各官府之間,探求百官過失的現象。對于違犯有關禁令的官員,則嚴加訊問和懲治,有關部門對犯禁官員嚴加拷打,犯禁官員則相互胡亂誣告,于是專擅彈劾不敬的罪名。各部門官吏貪污二丈布帛便要處死。又增加律令七十九章,滿門誅殺的刑罰有十三種,大辟罪三十五種,徒刑罪六十二種。

和平(460年―465年)末年,文成帝采納冀州刺史源賀的建議,隻要不是大逆不道、殺人之罪,可免除死罪,貶谪到邊疆戍守。

宗教

佛教

太武帝在位時期,曾下诏滅佛,使佛教遭受前所未有的浩劫。文成帝繼位後,于興安元年(452年)下令複興佛教,使佛教逐漸恢複發展。

興安二年(453年),文成帝下令建造雲岡石窟。

曆史評價

拓跋焘:“此兒雖小,欲以天子自處。”

魏收《魏書》:“世祖經略四方,内頗虛耗。既而國釁時艱,朝野楚楚。高宗興時消息,靜以鎮之,養威布德,懷緝中外。自非機悟深裕,矜濟為心,亦何能若此!可謂有君人之度矣。”

李延壽《北史》:“文成屬太武之後,内頗虛耗,既而國釁時艱,朝野楚楚。帝與時消息,靜以鎮之。養威布德,懷緝中外,自非機悟深裕,矜濟為心,亦何能若此?可謂有君人之度矣。”

拓跋濬的受寵首先來自他的聰慧與大膽。祖父太武帝拓跋焘發覺這個孫子有種自然而然的天子威嚴。還是小孩子時,拓跋濬遇到了一個被俘之人,他指着他對旁人說,這個人有幸遇到了我,應該被赦免。祖父在馬背上征戰了大半輩子,殺伐果斷,最喜歡的是這種英雄氣概,他對拓跋濬的這種氣勢暗暗稱贊,“世嫡皇孫”的名号就這麼叫了起來。

史書記載

《魏書·卷五·帝紀第五·文成帝紀》:

文成皇帝,諱浚,恭宗景穆皇帝之長子也。母曰闾氏。真君元年六月生于東宮。帝少聰達,世祖愛之,常置左右,号世嫡皇孫。年五歲,世祖北巡,帝從在後,逢虜帥桎一奴欲加其罰。帝謂之曰:"奴今遭我,汝宜釋之。"帥奉命解縛。世祖聞之,曰:"此兒雖小,欲以天子自處。"意奇之。既長,風格異常,每有大政,常參決可否。正平二年十月戊申,即皇帝位于永安前殿,大赦,改年。

興安元年冬十月,以骠騎大将軍元壽樂為太宰、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尚書長孫渴侯為尚書令,加儀同三司。十有一月丙子,二人争權,并賜死。癸未,廣陽王建薨,臨淮王譚薨。甲申,皇妣薨。太尉張黎、司徒古弼,以議不合旨,黜為外都大官。平南将軍、宋子侯周忸進爵樂陵王,南部尚書、章安子陸麗為平原王,文武各加位一等。

壬寅,追尊景穆太子為景穆皇帝,皇妣為恭皇後;尊保母常氏為保太後。隴西屠各王景文叛,诏統萬鎮将、南陽王惠壽讨平之。十有二月戊申,祔葬恭皇後于金陵。乙卯,初複佛法。丁巳,以樂陵王周忸為太尉,平原王陸麗為司徒,鎮西将軍杜元寶為司空。保達、沙獵國各遣使朝獻。戊寅,建業公陸俟進爵東平王,廣平公杜遺進爵為王。癸亥,诏以營州蝗開倉赈恤。甲子,太尉、樂陵王周忸有罪,賜死。濮陽公闾若文進爵為王。

二年春正月辛巳,司空杜元寶進爵京兆王。廣平王杜遺薨。尚書仆射、東安公劉尼進爵為王。封建甯王崇子麗為濟南王。癸未,诏與民雜調十五。丙戌,尚書、西平公源賀進爵為王。

二月己未,司空、京兆王杜元寶謀反,伏誅;建甯王崇、崇子濟南王麗為元寶所引,各賜死。乙醜,發京師五千人穿天淵池。是月,劉義隆子勳殺其父而自立。三月壬午,尊保太後為皇太後。安豐公闾虎皮進爵為河間王。乙未,疏勒國遣使朝獻。夏五月乙酉,行幸崞山。辛卯,還宮。是月,劉劭弟駿殺劭而自立。閏月乙亥,太皇太後赫連氏崩。

秋七月辛亥,行幸陰山。濮陽王闾若文,征西大将軍、永昌王仁謀反。乙醜,賜仁死于長安,若文伏誅。己巳,車駕還宮。是月,築馬射台于南郊。八月辛未,渴槃陀國遣使朝貢。戊戌,诏曰:"朕以眇身,纂承大業,懼不能宣慈惠和,甯濟萬宇,夙夜兢兢,若臨淵谷。然即位以來,百姓晏安,風雨順序,邊方無事,衆瑞兼呈,不可稱數。

又于苑内獲方寸玉印,其文曰'子孫長壽'。群公卿士鹹曰'休哉'!豈朕一人克臻斯應,實由天地祖宗降祐之所緻也。思與兆庶共茲嘉慶,其令民大酺三日,諸殊死已下各降罪一等。"九月壬子,閱武于南郊。冬十有一月辛酉,行幸信都、中山,觀察風俗。十有二月,誅河間鄚民為賊盜者,男年十五以下為生口,班賜從臣各有差。甲午,車駕還宮。庫莫奚、契丹、罽賓等十餘國各遣使朝貢。複北平公長孫敦王爵。

興光元年春正月乙醜,以侍中、河南公伊<香犮>為司空。二月甲午,帝至道壇,登受圖箓;禮畢,曲赦京師,班賞各有差。夏六月丙寅,行幸陰山。

秋七月庚子,皇子弘生。辛醜,大赦,改年。八月甲戌,趙王深薨。乙亥,車駕還宮。乙醜,皇叔虎頭、龍頭薨。九月庚申,庫莫奚國獻名馬,有一角,狀如麟。是月,閉都城門,大索三日,獲奸人亡命數百人。冬十有一月,北鎮将房杖擊蠕蠕,虜其将豆渾與句等,獲馬千餘匹。戊戌,行幸中山,遂幸信都。十有二月丙子,還幸靈丘,至溫泉宮。庚辰,車駕還宮。出于、叱萬單國各遣使朝獻。

太安元年春正月辛酉,奉世祖、恭宗神主于太廟。車騎大将軍、樂平王拔有罪,賜死。二月癸未,武昌王提薨。三月己亥,诏曰:"今始奉世祖、恭宗神主于太廟,又于西苑遍秩群神。朕以大慶飨賜百僚,而犯罪之人獨即刑戮,非所以子育群生,矜及衆庶。夫聖人之教,自近及遠。

是以周文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禦家邦。化苟從近,恩亦宜然。其曲赦京師死囚已下。"夏六月壬戌,诏名皇子曰弘,曲赦京城,改年。癸酉,诏曰:"夫為治者,因宜以設官,舉賢以任職,故上下和平,民無怨謗。若官非其人,奸邪在位,則政教陵遲,至于凋薄。思明黜陟,以隆治道。今遣尚書穆伏真等三十人,巡行州郡,觀察風俗。入其境,農不墾殖,田畝多荒,則徭役不時,廢于力也;耆老飯蔬食,少壯無衣褐,則聚斂煩數,匮于财也;闾裡空虛,民多流散,則綏導無方,疏于恩也;盜賊公行,劫奪不息,則威禁不設,失于刑也;衆謗并興,大小嗟怨,善人隐伏,佞邪當途,則為法混淆,昏于政也。諸如此比,黜而戮之。

善于政者,褒而賞之。其有阿枉不能自申,聽詣使告狀,使者檢治。若信清能,衆所稱美,誣告以求直,反其罪。使者受财,斷察不平,聽詣公車上訴。其不孝父母,不順尊長,為吏奸暴,及為盜賊,各具以名上。其容隐者,以所匿之罪罪之。"是月,遮逸國遣使朝貢。戊寅,帝畋于犢倪山。甲申,還宮。

秋七月丙辰,行幸河西。八月丁亥,車駕還宮。

冬十月,波斯、疏勒國并遣使朝貢。庚午,以遼西公常英為太宰,進爵為王。

二年春正月乙卯,立皇後馮氏。二月丁巳,立皇子弘為皇太子,大赦天下。丁零數千家亡匿井陉山,聚為寇盜。诏定州刺史許宗之、并州刺史乞佛成龍讨平之。夏六月,羽林郎于判、元提等謀逆,伏誅。秋八月甲申,畋于河西。是月,平西将軍、漁陽公尉眷北擊伊吾,克其城,大獲而還。九月辛巳,河東公闾毗、零陵公闾纥并進爵為王。

冬十月甲申,車駕還宮。甲午,曲赦京師。十有一月,尚書、西平王源賀改封隴西王。嚈哒、普岚國并遣使朝獻。劉駿濮陽太守姜龍駒、新平太守楊伯倫,各棄郡率吏民來降。

三年春正月壬戌,畋于崞山。戊辰,還宮。粟特、于阗國各遣使朝貢。征漁陽公尉眷,拜太尉,進爵為王,錄尚書事。夏五月庚申,畋于松山。己巳,還宮。封皇弟新成為陽平王。六月癸卯,行幸陰山。秋八月,畋于陰山之北。己亥,還宮。

冬十月,将東巡,诏太宰常英起行宮于遼西黃山。十有一月,蠻王文虎龍率千餘家内附。十有二月,以州鎮五蝗,民饑,使使者開倉以赈之。是月,于阗、扶餘等五十餘國各遣使朝獻。

四年春正月丙午朔,初設酒禁。乙卯,行幸廣甯溫泉宮,遂東巡平州。庚午,至于遼西黃山宮,遊宴數日,親對高年,勞問疾苦。二月丙子,登碣石山,觀滄海,大飨群臣于山下,班賞進爵各有差。改碣石山為樂遊山,築壇記行于海濱。戊寅,南幸信都,畋遊于廣川。

三月丁未,觀馬射于中山。所過郡國賜複一年。丙辰,車駕還宮。起太華殿。乙醜,東平王陸俟薨。夏五月壬戌,诏曰:"朕即阼至今,屢下寬大之旨,蠲除煩苛,去諸不急,欲令物獲其所,人安其業。而牧守百裡,不能宣揚恩意,求欲無厭,斷截官物以入于己,使課調懸少,而深文極墨,委罪于民。苛求免咎,曾不改懼。國家之制,賦役乃輕;比年已來,雜調減省。而所在州郡,鹹有逋懸,非在職之官綏導失所,貪穢過度,誰使之然?自今常調不充,民不安業,宰民之徒,加以死罪。申告天下,稱朕意焉。"六月丙申,畋于松山。

秋七月庚午,行幸河西。九月乙巳,還宮。辛亥,太華殿成。丙寅,飨群臣,大赦天下。

冬十月甲戌,北巡。至陰山,有故冢毀廢,诏曰:"昔姬文葬枯骨,天下歸仁。自今有穿毀墳隴者斬之。"劉駿将殷孝祖修兩城于清水東,诏鎮西将軍、天水公封敕文等擊之。辛卯,車駕次于車輪山,累石記行。十一月,诏征西将軍皮豹子等三将三萬騎助擊孝祖。車駕度漠,蠕蠕絕迹遠遁,其别部烏朱賀頹、庫世頹率衆來降。十有二月,征東将軍、中山王托真薨。

五年春正月己巳朔,征西将軍皮豹子略地至高平,大破孝祖,斬獲五千餘級。二月己酉,侍中、司空、河南公伊<香犮>薨。三月庚寅,曲赦京師死罪已下。

夏四月乙巳,封皇弟子推為京兆王。五月,居常國遣使朝獻。六月戊申,行幸陰山。

九月戊辰,诏曰:"夫褒賞必于有功,刑罰審于有罪,此古今之所同,由來之常式。牧守莅民,侵食百姓,以營家業,王賦不充,雖歲滿去職,應計前逋,正其刑罪。而主者失于督察,不加彈正,使有罪者優遊獲免,無罪者妄受其辜,是啟奸邪之路,長貪暴之心,豈所謂原情處罪,以正天下?自今諸遷代者,仰列在職殿最,案制治罪。克舉者加之爵寵,有愆者肆之刑戮,使能否殊貫,刑賞不差。

主者明為條制,以為常楷。"儀同三司、敦煌公李寶薨。冬十有二月戊申,诏曰:"朕承洪業,統禦群有,思恢政化,以濟兆民。故薄賦斂以實其财,輕徭役以纾其力,欲令百姓修業,人不匮乏。而六鎮、雲中、高平、二雍、秦州,遍遇災旱,年谷不收。其遣開倉廪以赈之。有流徙者,谕還桑梓。欲市籴他界,為關傍郡,通其交易之路。若典司之官,分職不均,使上恩不達于下,下民不贍于時,加以重罪,無有攸縱。"

和平元年春正月甲子朔,大赦,改元。庚午,诏散騎常侍馮闡使于劉駿。二月,衛将軍、樂安王良督東雍、吐京、六壁諸軍西趣河西,征西将軍皮豹子等督河西諸軍南趨石樓,以讨河西叛胡。

夏四月戊戌,皇太後常氏崩于壽安宮。五月癸酉,葬昭太後于廣甯鳴雞山。六月甲午,诏征西大将軍、陽平王新成等督統萬、高平諸軍出南道,南郡公李惠等督涼州諸軍出北道,讨吐谷渾什寅。崔浩之誅也,史官遂廢,至是複置。河西叛胡詣長安首罪,遣使者安慰之。

秋七月乙醜,劉駿遣使朝貢。壬午,行幸河西。八月,西征諸軍至西平,什寅走保南山。九月,諸軍濟河追之,遇瘴氣,多有疫疾,乃引軍還;獲畜二十餘萬。庚午,輿駕還宮。

冬十月,居常王獻馴象三。十有一月,诏散騎侍郎盧度世、員外郎朱安興使于劉駿。

二年春正月乙酉,诏曰:"刺史牧民,為萬裡之表。自頃每因發調,逼民假貸,大商富賈,要射時利,旬日之間,增赢十倍。上下通同,分以潤屋。故編戶之家,困于凍餒;豪富之門,日有兼積。為政之弊,莫過于此。其一切禁絕,犯者十疋以上皆死。布告天下,鹹令知禁。"二月辛卯,行幸中山。丙午,至于邺,遂幸信都。

三月,劉駿遣使朝貢。輿駕所過,皆親對高年,問民疾苦。诏民年八十以上,一子不從役。靈丘南有山,高四百餘丈。乃诏群官仰射山峰,無能逾者。帝彎弧發矢,出山三十餘丈,過山南二百二十步,遂刊石勒銘。是月,發并、肆州五千人治河西獵道。辛巳,輿駕還宮。

夏四月乙未,侍中、征東大将軍、河東王闾毗薨。五月癸未,诏南部尚書黃盧頭、李敷等考課諸州。

秋七月戊寅,封皇弟小新成為濟陰王,加征東大将軍,鎮平原;天賜為汝陰王,加征南大将軍,鎮虎牢;萬壽為樂浪王,加征北大将軍,鎮和龍;洛侯為廣平王。壬午,行巡山北。八月戊辰,波斯國遣使朝獻。丁醜,輿駕還宮。

冬十月,诏假員外散騎常侍遊明根、員外郎昌邑侯和天德使于劉駿。博陵之深澤、章武之束州,盜殺縣令,州軍讨平之。廣平王洛侯薨。

三年春正月壬午,以車騎大将軍、東郡公乙渾為太原王。癸未,樂浪王萬壽薨。二月癸酉,畋于崞山,遂觀漁于旋鴻池。三月甲申,劉駿遣使朝貢。高麗。蓰王、契齧、思厭于師、疏勒、石那、悉居半、渴槃陀諸國各遣使朝獻。夏六月庚申,行幸陰山。诏将軍陸真讨雍州叛氐仇傉檀等,平之。

秋七月壬寅,幸河西。九月壬辰,征西大将軍、常山王素薨。

冬十月丙辰,诏曰:"朕承洪緒,統禦萬國,垂拱南面,委政群司,欲緝熙治道,以緻甯一。夫三代之隆,莫不崇尚年齒。今選舉之官,多不以次,令班白處後,晚進居先。豈所謂彜倫攸叙者也!諸曹選補,宜各先盡勞舊才能。"是月,诏員外散騎常侍遊明根,員外郎、昌邑侯和天德使于劉駿。十有一月壬寅,輿駕還宮。十有二月乙卯,制戰陳之法十有餘條。因大傩耀兵,有飛龍、騰蛇、魚麗之變,以示威武。戊午,零陵王闾拔薨。

四年春三月乙未。賜京師民年七十以上太官廚食,以終其年。皇子胡仁薨,追封樂陵王。乙巳,诏曰:"朕憲章舊典,分職設官,欲令敷揚治化,緝熙庶積。然在職之人,皆蒙顯擢,委以事任,當厲己竭誠,務省徭役,使兵民優逸,家給人贍。今内外諸司、州鎮守宰,侵使兵民,勞役非一。自今擅有召役,逼雇不程,皆論同枉法。"

夏四月癸亥,上幸西苑,親射虎三頭。五月壬辰,侍中、漁陽王尉眷薨。壬寅,行幸陰山。

秋七月壬午,诏曰:"朕每歲以秋日閑月,命群官講武平壤。所幸之處,必立宮壇,糜費之功,勞損非一。宜仍舊貫,何必改作也。"八月丙寅,遂畋于河西。诏曰:"朕順時畋獵,而從官殺獲過度,既殚禽獸,乖不合圍之義。

其敕從官及典圍将校,自今已後,不聽濫殺。其畋獲皮肉,别自頒赍。"壬申,诏曰:"前以民遭饑寒,不自存濟,有賣鬻男女者,盡仰還其家。或因緣勢力,或私行請托,共相通容,不時檢校,令良家子息仍為奴婢。今仰精究,不聽取贖,有犯加罪。若仍不檢還,聽其父兄上訴,以掠人論。"九月辛巳,車駕還宮。

冬十月,以定、相二州霣霜殺稼,免民田租。是月,诏員外散騎常侍遊明根,骁騎将軍、昌邑子婁内近,甯朔将軍、襄平子李五鱗使于劉駿。十有二月辛醜,诏曰:"名位不同,禮亦異數,所以殊等級,示軌儀。今喪葬嫁娶,大禮未備,貴勢豪富,越度奢靡,非所謂式昭典憲者也。有司可為之條格,使貴賤有章,上下鹹序,着之于令。"壬寅,诏曰:"夫婚姻者,人道之始。是以夫婦之義,三綱之首;禮之重者,莫過于斯。尊卑高下,宜令區别。

然中代以來,貴族之門多不率法。或貪利财賄,或因緣私好,在于苟合,無所選擇,令貴賤不分,巨細同貫,塵穢清化,虧損人倫,将何以宣示典谟,垂之來裔。今制皇族、師傅、王公侯伯及士民之家,不得與百工、伎巧、卑姓為婚,犯者加罪。"

五年春正月丁亥,封皇弟雲為任城王。二月,诏以州鎮十四去歲蟲、水,開倉赈恤。

夏四月癸卯,頓丘公李峻,進爵為王。閏月戊子,帝以旱故,減膳責躬。是夜,澍雨大降。

五月庚申,劉駿死,子子業僣立。六月丁亥,行幸陰山。

秋七月辛醜,北鎮遊軍大破蠕蠕。壬寅,行幸河西。九月辛醜,車駕還宮。

冬十月,琅邪王司馬楚之薨。十有二月,南秦王楊難當薨。吐呼羅國遣使朝獻。

六年春正月丙申,大赦天下。二月丁醜,行幸樓煩宮。高麗、蓰王、對曼諸國各遣使朝獻。三月戊戌,相州刺史、西平郡王吐谷渾權薨。乙巳,車駕還宮。

夏四月,破洛那國獻汗血馬,普岚國獻寶劍。五月癸卯,帝崩于太華殿,時年二十六。六月丙寅,上尊谥曰文成皇帝,廟号高宗。八月,葬雲中之金陵。

史臣曰:世祖經略四方,内頗虛耗。既而國釁時艱,朝野楚楚。高宗興時消息,靜以鎮之,養威布德,懷緝中外。自非機悟深裕,矜濟為心,亦何能若此!可謂有君人之度矣。

《北史·卷二·魏本紀第二》:

高宗文成皇帝諱浚,景穆皇帝之長子也。母曰闾氏。真君元年六月,生于東宮。帝少聰達,太武常置左右,号世嫡皇孫。年五歲,太武北巡,帝從在後,逢虜帥桎一奴,将加罰。帝謂曰:"奴今遭我,汝宜釋之。"帥奉命解縛。太武聞之曰:"此兒雖小,欲以天子自處。"意奇之。及長,風格異常,每參決大政可否。

正平二年三月,中常侍宗愛弑逆,立南安王餘。十月丙午朔,又賊餘。于是殿中尚書長孫渴侯與尚書陸麗奉迎世嫡皇孫。

興安元年冬十月戊申,皇帝即位于永安前殿。大赦,改元,正平二年為興安。以骠騎大将軍元壽樂為太宰、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以尚書長孫渴侯為尚書令、儀同三司。十一月丙子,二人争權,并賜死。癸未,廣陽王建、臨淮王譚薨。甲申,皇妣闾氏薨。進平南将軍、宋子侯周忸爵為樂陵王,南部尚書、常安子陸麗為平原王,文武各加位一等。壬寅,追尊皇考景穆太子為景穆皇帝,妣闾氏為恭皇後,尊保母常氏為保太後。

十二月戊申,祔葬恭皇後于金陵。乙卯,初複佛法。丁巳,以樂陵王周忸為太尉,平原王陸麗為司徒,鎮西将軍杜元寶為司空。保達、沙獵等國各遣使朝貢。戊寅,進建業公陸俟爵為東平王,進廣平公杜遣爵為王。癸亥,诏以營州蝗,開倉振恤。甲子,太尉、樂陵王周忸有罪賜死。進濮陽公闾若文爵為王。

二年春正月辛巳,進司空杜元寶爵為京兆王。廣平王杜遺薨。進尚書仆射、東安公劉尼爵為王。封建甯王崇子麗為濟南王。癸未,诏與百姓雜調十五。丙戌,進尚書、西平公源賀爵為王。二月己未,司空、京兆王杜元寶謀反,伏誅。建甯王崇、崇子濟南王麗為元寶所引,各賜死。乙醜,發京師五千人穿天泉池。是月,宋太子劭殺文帝。

三月,尊保太後為皇太後。進安豐公闾武皮爵為河間王。夏五月,宋孝武帝殺太子劭而自立。閏月乙亥,太皇太後赫連氏崩。秋七月辛亥,行幸陰山。濮陽王闾若文、永昌王仁謀反。乙卯,仁賜死,若文伏誅。己巳,車駕還宮。是月,築馬射台于南郊。八月戊戌,诏曰:"朕即位以來,風雨順序,邊方無事,衆瑞兼呈。又于苑内獲方寸玉印,其文曰'子孫長壽'。

群公卿士鹹曰休哉,豈朕一人,克臻斯應,實由天地祖宗降祐之所緻也。思與兆庶,共茲嘉慶。其令百姓大酺三日,降殊死已下囚。"九月壬子,閱武于南郊。冬十一月辛酉,行幸信都、中山,觀察風俗。十二月甲午,車駕還宮。複北平公長孫敦王爵。是歲,疏勒、渴盤陀、庫莫奚、契丹、罽賓等國各遣使朝貢。

興光元年春正月乙醜,以侍中、河南公伊珝為司空。二月甲午,帝至道壇,登受圖箓。禮華,曲赦京師。夏六月,行幸陰山。秋七月丙申朔,日有蝕之。庚子,皇子弘生。辛醜,大赦改元。八月甲戌,趙王深薨。乙亥,車駕還宮。乙醜,皇叔武頭、龍頭薨。九月,庫莫奚國獻名馬,有一角,狀如麟。閉都門,大索三日,獲奸人亡命數百人。冬十一月戊戌,行幸中山,遂幸信都。十二月丙子,還幸靈丘,至溫泉宮。庚辰,車駕還宮。出于、叱萬單等國各遣使朝貢。

太安元年春正月辛酉,奉太武、景穆神主于太廟。樂平王拔有罪,賜死。二月癸未,武昌王提薨。三月己亥,以太武、景穆神主入太廟,改元,曲赦京師死囚已下。夏六月壬戌,诏名皇子弘,曲赦。癸酉,诏尚書穆真等二十人巡行州郡,觀察風俗,大明賞罰。冬十月庚午,以遼西公常英為太宰,進爵為王。是歲,遮逸、波斯、疏勒等國各遣使朝貢。

二年春正月乙卯,立皇後馮氏。二月丁巳,立皇子弘為皇太子,大赦。夏六月,羽林中郎于判、元提等謀逆,誅。秋八月,田于河西。平西将軍、漁陽公尉眷北擊伊吾,克其城,大獲而還。九月辛巳,進河東公闾毗、零陵公闾纥爵,并為王。冬十月甲申,車駕還宮。甲午,曲赦京師。十一月,改封西平王源賀隴西王。嚈哒、普岚等國各遣使朝貢。

三年春正月,征漁陽公尉眷拜太尉,進爵為王,錄尚書事。夏五月,封皇弟新成為陽平王。六月癸卯,行幸陰山。秋八月,田于陰山之北。己亥,還宮。冬十月,将東巡,诏太宰常英起行宮于遼西黃山。十二月,州鎮五蝗,百姓饑,使開倉振給之。是歲,粟特、于阗等五十餘國并遣使朝貢。

四年春正月丙午朔,初設酒禁。乙卯,行幸廣甯溫泉宮,遂東巡。庚午,至遼西黃山宮。遊宴數日,親對高年,勞問疾苦。二月丙子,登碣石山,觀滄海,大飨群臣于山上,班賞進爵各有差。改碣石山為樂遊山,築壇記行于海濱。戊寅,南幸信都,田于廣川。三月丁未,觀馬射于中山。所過郡國賜複一年。丙辰,車駕還宮。

起太華殿。乙醜,東平王陸俟薨。夏五月壬戌,诏曰:"比年以來,雜調減省,而所在州郡鹹有逋懸。非在職之官綏導失所,貪穢過度,誰使之然?自今常調不充,人不安業,宰人之徒,加以死罪。"六月丙申,田于松山。秋七月庚午,行幸河西。九月丁巳,還宮。辛亥,太華殿成。丙寅,飨群臣,大赦。冬十月甲戌,北巡,至陰山。有故冢毀廢,诏曰:"昔姬文葬枯骨,天下歸仁。自今有穿墳垅者,斬之。"辛卯,次于車輪山,累石記行。十一月,車駕渡漠,蠕蠕絕迹遠遁。十二月,中山王托真薨。

五年春二月己酉,司空、河南公伊珝薨。三月庚寅,曲赦京師死罪已下。夏四月己巳,封皇弟子推為京兆王。五月,居常國遣使朝貢。六月戊申,行幸陰山。秋八月庚戌,遂幸雲中。壬戌,還宮。九月戊辰,儀同三司、敦煌公李寶薨。冬十二月戊申,诏以六鎮、雲中、高平、二雍、秦州遍遇災旱,年谷不收,開倉廪振乏。有徙流者,喻還桑梓。

和平元年春正月甲子朔,大赦改元。庚午,诏散騎侍郎馮闡使于宋。夏四月戊戌,皇太後常氏崩于壽安宮。五月癸酉,葬昭太後于廣甯鳴雞山。六月甲午,诏征西大将軍、陽平王新成等讨吐谷渾什寅。崔浩之誅也,史官遂廢,至是複置。秋七月,西征諸軍至西平,什寅走保南山。九月庚申朔,日有蝕之。是月,諸軍濟河,追什寅。遇瘴氣,多病疫,乃引還。庚午,車駕還宮。冬十月,居常王獻馴象三。十一月,诏散騎侍郎盧度世使于宋。

二年春正月乙酉,诏曰:"刺史牧人,為萬裡之表。自頃每因發調,逼人假貸,大商富賈,要射時利,上下通同,分以潤屋。為政之弊,莫過于此,其一切禁絕。犯者,十疋以上皆死。布告天下,鹹令知禁。"二月,行幸中山,遂幸信都。三月,宋人來聘。車駕所過,皆親對高年,問疾苦。诏年八十,一子不從役。

靈丘南有山高四百餘丈,乃诏群臣仰射山峰,無能逾者。帝彎弧發矢,出三十餘丈,過山南二百二十步。遂刊石勒銘。是月,發并、肆州五千餘人修河西獵道。辛巳,車駕還宮。夏四月乙未,河東王闾毗薨。五月癸未,诏南部尚書黃盧頭、李敷業考課諸州。秋七月戊寅,封皇弟小新成為濟陰王,天賜為汝陰王,萬壽為樂良王,洛侯為廣平王。八月,波斯國遣使朝貢。冬十月,诏假員外散騎常侍遊明根使于宋。廣平王洛侯薨。

三年春正月壬午,以東郡公乙渾為太原王。癸未,樂良王萬壽薨。二月壬子朔,日有蝕之。癸酉,田于崞山,遂觀漁于旋鴻池。三月甲申,宋人來聘。高麗、蓰王、契齧、思厭、于師、疏勒、石那、悉居半、渴盤陀等國并遣使朝貢。夏六月庚申,行幸陰山。秋七月壬寅,幸河西。九月壬辰,常山王素薨。冬十月,诏員外散騎常侍遊明根使于宋。十一月壬寅,車駕還宮。十二月乙卯,制戰陣之法十有餘條,因大傩曜兵,有飛龍騰蛇魚麗之變,以示威武。戊午,零陵王闾拔薨。

四年春三月乙未,賜京師人年七十以上太官廚食,以終其年。皇子胡仁薨,追封樂陵王。夏四月癸亥,上幸西苑,親射猛獸三頭。五月壬辰,侍中、漁陽王尉眷薨。壬寅,行幸陰山。秋七月壬午,诏曰:"朕每歲閑月,命群臣講武。所幸之處,必立宮壇。糜費之功,勞損非一,宜仍舊費,何必改作也。"八月丙寅,遂田于河西。九月辛巳,車駕還宮。

冬十月,以定、相二州隕霜傷稼,免其田租。诏員外散騎常侍遊明根使于宋。十二月辛醜,诏以喪葬嫁娶,大禮未備,命有司為之條格,使貴賤有章,上下鹹序,着之于今。壬寅,诏曰:"婚姻者,人道之始。比者以來,貴族之門多不率法,或貪利财賂,或因緣私好,在于苟合,無所擇選。塵穢清化,虧損人倫,将何以宣示典谟,垂之來裔。今制皇族師傅王公侯伯及士庶之家,不得與百工伎巧卑姓為婚,犯者加罪。"

五年春正月丁亥,封皇弟雲為任城王。二月,诏以州鎮十四去歲蟲水,開倉振恤。夏四月癸卯,進封頓丘公李峻為王。閏月戊子,帝以旱故,減膳責身。是夜,澍雨大降。五月,宋孝武帝殂。六月丁亥,行幸陰山。秋七月壬寅,行幸河西。九月辛醜,車駕還宮。冬十月,琅邪侯司馬楚之薨。十二月,南秦王楊難當薨。吐呼羅國遣使朝貢。

六年春正月丙申,大赦。二月丁醜,行幸樓煩宮。高麗、蓰王、對曼等國各遣使朝貢。三月戊戌,相州刺史、西平郡王吐谷渾權薨。乙巳,車駕還宮。夏四月,破洛那國獻汗血馬,普岚國獻寶劍。五月癸卯,帝崩于太華殿,時年二十六。六月丙寅,奉尊谥曰文成皇帝,廟号高宗。八月,葬雲中之金陵。

家庭成員

祖父母

祖父:太武帝拓跋焘

祖母:賀夫人

父母

父親:景穆帝拓跋晃

母親:恭皇後闾氏

兄弟姐妹

弟弟

陽平幽王拓跋新成

京兆康王拓跋子推

濟陰王拓跋小新成

汝陰靈王拓跋天賜

樂良厲王拓跋萬壽

廣平殇王拓跋洛侯

任城康王拓跋雲

南安惠王拓跋桢

城陽康王拓跋長壽

章武敬王拓跋太洛

樂陵康王拓跋胡兒

安定靖王拓跋休

趙王拓跋深

姐妹

安樂公主,嫁征東将軍乙瑰之子征西将軍、秦州刺史乙幹歸。

博陵公主

後妃

文明皇後馮氏

元皇後李氏(李皇後),頓丘王李峻之妹,初封貴人,後追封皇後。

夫人李氏

夫人曹氏

夫人沮渠氏

夫人乙氏

夫人悅氏

夫人玄氏

夫人于仙姬,西域于阗國公主。

嫔耿壽姬

嫔耿氏

兒子

獻文帝拓跋弘,母元皇後李氏

安樂厲王拓跋長樂,母夫人李氏

廣川莊王拓跋略,母夫人曹氏

齊郡順王拓跋簡,母夫人沮渠氏

河間孝王拓跋若,母夫人乙氏

安豐匡王拓跋猛,母夫人悅氏

韓哀王拓跋安平,母夫人玄氏

影視形象

2006年電視劇《北魏馮太後》李光潔飾演拓跋濬

上一篇:郭隗

下一篇:北大滿哥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