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欄杆拍遍

把欄杆拍遍

1998年東方出版中心出版圖書
《把欄杆拍遍》是1998年12月東方出版中心出版的圖書。中國當代著名散文作家、新聞理論家梁衡所寫的一篇人物評傳性質的散文,塑造了一個叱咤風雲而又命運多舛的愛國詞人辛棄疾的形象,揭示的是辛棄疾怎麼從一個愛國志士成為愛國詞人的過程,是解讀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的散文名篇。被許多人譽為是影響自己青年時代的一篇好文,是一流作家的一流作品。
    書名:把欄杆拍遍 别名: 作者:梁衡 類别: 原作品: 譯者: 出版社:東方出版中心 頁數:346 定價:24.0 開本:32 裝幀:平裝 ISBN:9787806279182

内容簡介

《把欄杆拍遍》收集著名散文作家梁衡近年苦心創作的散文精品五十餘篇,集中展示作家的精神境界與文化品位。收入《把欄杆拍遍》的作品多以寫人為主。有鐵甲烈馬、威風凜凜,以武起事又以文為業的大詞人辛棄疾;有被皇家發配邊荒的中國古代最後一位罪臣,同時也是中國近代史的第一位功臣林則徐……此外,作者的一批極具個性與人文内涵的山水散文,也在《把欄杆拍遍》的收集之列。作者寫人突出文學與政治糾葛的背景,善用理性分析和形象表現,因此,作品大多視野宏闊,充滿磅礴氣勢。作品融“大事、大情、大理”于一體,具有強烈的現實感和時代氣息,同時也賦予作品以極高的藝術審美價值。

作者介紹

梁衡: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生,1968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曆任《内蒙古日報》記者、《光明日報》記者、國家新聞出版署副署長。現任人民日報副總編輯、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中國記者協會全委會常務理事、人教版中小學教材總顧問。是著名的新聞理論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論家。曾榮獲全國青年文學獎、趙樹理文學獎、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和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等多種榮譽稱号。

他的主要作品有科學史章回小說《數理化通俗演義》;新聞三部曲《沒有新聞的角落》《新聞綠葉的脈絡》《新聞原理的思考》;在散文創作方面,過去二十年他主攻山水散文,深得古典山水文章的傳統,行文草本有靈,水石有韻。後又緻力于人物散文,特别是曆史名人的寫作《覓渡,覓渡,渡何處?》《紅毛線、藍毛線》等在社會上引起較大反響。

有散文集《夏感與秋思》《隻求新去處》《紅色經典》《名山大川感思錄》《人傑鬼雄》《當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庫——梁衡卷》等學術論文集:《為文之道》《繼承與超越》《走近政治》《梁衡文集》九卷;曾獲青年文學獎、趙樹理文學獎、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有《晉祠》《夏感》《覓渡、覓渡、渡何處?》《跨越百年的美麗》《把欄杆拍遍》等多篇散文入選中等學校課本。

作品曾獲青年文學獎、趙樹理文學獎、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1996年在《佛山文藝》發表的散文《忽又重聽“走西口”》獲《美文》《文學自由談》《佛山文藝》三家聯合舉辦的“心系中華”散文征文優秀獎。有散文三篇《晉詞》《覓渡,覓渡,渡何處》和《夏感》入選中學教材,之後《海思》也被選入鄂教版語文中學教材。

标題來曆

“把欄杆拍遍”語出辛棄疾的《水龍吟》,是該詞引用的一個典故:宋代王辟之在《渑水燕談錄》中記載,一個“與世相龃龉”的劉孟節,他常常憑欄靜立,懷想世事,唏噓獨語,或以手拍欄杆。嘗有詩曰:“讀書誤我四十年,幾回醉把欄杆拍”。所以,“欄杆拍遍”往往表示借拍打欄杆來發洩心中說不出來的抑郁苦悶之氣。

作者認為辛棄疾造像,最貼切的題目就是“把欄杆拍遍”。在詞人把欄杆拍遍的振聾發聩的聲響中,讀出了辛棄疾真實的複雜的心情:不滿、憤懑、焦慮、懊惱、無耐、等待、企盼……

編者感言

結構内容

文章首段第二句“這也注定了他的詞及他這個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曆史上的獨特地位”是全文總綱。文章主體部分以辛棄疾的人生經曆為線索,串聯起他不同風格的詞作,來說明他作為詞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他原先組織義軍,後率軍南下歸宋。但歸宋後朝廷對他要麼閑置不用,要麼走馬燈似的調動。雖然他被迫失去鋼刀利劍,但從沒丢下愛國熱情。他不停地上書與主降派鬥争,陳述退敵之策,他執着抗金收複失地,卻屢遭排擠。報國無門的辛棄疾,隻好到贛北修了一座帶湖别墅,與鷗鹭為盟,邀白鶴做伴,咀嚼無邊的寂寞;或與當地百姓聊農話桑,閑走山水,打發無聊的時光。

文章不是單純地叙述辛的人生經曆,而是通過把他的詞與其他文人的詞作比較,來說明他的詞在曆史上的獨特地位,從而緊扣總綱第二點。說辛棄疾的詞“用刀和劍刻成”,把他的詞與杜甫、盧綸相比,并且分析根源:隻有辛棄疾才有從刀刃劍尖上滾過來的經曆,他南歸就是為了血灑戰場,馬革裹屍。

辛詞比其他文人詩詞更深一層的不同,是他的詞“蘸着血和淚塗抹而成”。文章雖然沒列舉具體文人詩詞與辛詞作比,但從他寫《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可以看出,他登賞心亭不是為了賞心雅興,而是痛拍欄杆,抒發憤懑,發出一聲聲悲壯的呐喊。從其中詩句“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可以看出,他自稱為“江南遊子”,可見在南宋他沒有或很少有同盟者。他對國家的忠貞、對百姓的關心無法傾訴,他的痛殺賊寇、收複失地的抱負不得實現,他隻能用手裡僅有的一支羊毫軟筆,蘸着血和淚書寫自己的寂寞與無奈。

不僅如此,作者還把辛棄疾與同風格的詞人相比。同為豪放派詞風,與蘇轼的詞相比,辛詞就有民族仇、複國志來煉詞魂,有胡塵飛、金戈鳴來壯詞威,因而辛詞更顯得深沉悲壯。辛棄疾也寫了些清新婉約的詞。與柳永、李清照的詞相比,柳永的婉約言愁僅止于“執手相看淚眼”,即情人惜别;李清照的婉約言愁僅止于“梧桐更兼細雨”,即個人落寞。而辛棄疾的婉約言愁卻在淡淡的藝術美感中含有深沉的政治與生活哲理,最善以常人之心言大情大理,能于無聲處炸響驚雷。

關于語言

除了深刻的内容,《把欄杆拍遍》一文的語言也很值得稱道。文章語言老練、深刻、獨到。語句整散結合,有力度,有魄力,有情感,有哲理,充溢着作者對辛棄疾的同情、贊揚、敬佩。閱讀本文,會讓人感動于辛棄疾的壯士情懷與詞人氣節,也驚歎于作者的非凡學識和為文功力。

比如說到辛棄疾南渡後無用武之地,他“像屈原那樣仰問蒼天,像共工那樣怒撞不周,他臨江水,望長安,登危樓,拍欄杆,隻能熱淚橫流”,句式整齊,情感強烈,内容深刻。有古人典故,含神話傳說,蘊辛詞精華,抒一腔怨氣,現滿懷無奈。再如說辛棄疾“像石縫裡的一棵小樹,雖然被扭曲、擠壓,成不了旗杆,卻也可成一條道勁的龍頭拐杖,别是一種價值”,運用清新的比喻表達深刻的内容。被排擠、被折磨的辛棄疾,雖因武途政路不通成不了一代愛國将軍,隻好将滿懷怨氣、滿腔情感傾訴于詞中,卻因此成了一代大詞家。但這前提是他必須是一棵樹,而不是一棵草。又如說辛棄疾的成名,“他時而

被夾其間感受折磨,時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靜思考”。這一句運用整齊有力的文筆,概括了辛棄疾不平凡的一生,也說明經受曆史動蕩、備受時局打擊、被迫冷靜思考、不熄愛國熱情是辛棄疾成為愛國詞人的原因。文章語言耐讀、耐品,一如辛棄疾的一生,讓人感動,讓人敬佩。

關于主旨

文章概述了辛棄疾不平凡的一生,通過對其詞的解讀,通過與其他詞人的深刻比較,剖析了辛棄疾成為愛國志士、愛國詞人的根本原因。曆史的動蕩、時代的磨練、庸人的排擠使他的武途不通、政路難行,他隻能填詞,把自己滿腔的熱情傾訴于筆端,把自己滿腹的惆怅寄托于欄杆,把自己無邊的寂寞抒發給鷗鹭。

因而作者說他的本意不是做詞人。文章以他的《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的詩句“把欄杆拍遍”為題有深刻内涵:“拍”有一種力度,一種氣勢,恰合辛棄疾這位沙場英雄的形象、氣質以及報國無門的憤懑;而“拍遍”的“遍”說明拍的次數多,心中郁憤深,正切合他報國無門,隻能寫詩填詞的無奈與感傷。這個題目正好能概括辛棄疾作為愛國志士、愛國詞人的雙重身份,所以作者說給辛棄疾造像這是最貼切的題目。

作者最深刻的意圖,是通過解讀辛棄疾因武途政路不通而成為大詞人的典型個例,說明一個普遍哲理:真正的詩人,有思想光芒又有藝術魅力的詩人,隻有被大事件(包括社會、民族等矛盾)所擠壓、扭曲、磨練、錘打,才可能得到合乎曆史潮流的感悟;有了這種感悟,再加上知識的積累,藝術的升華,就會寫出既有人生感悟又有高超藝術的好詞來。引用清代詩人趙翼的詩句就是“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

《把欄杆拍遍》是一篇解讀深刻,感情真摯,語言隽永的佳作。作家梁衡憑借淵博的學識,驚人的智慧,獨到的視角,對辛棄疾作了如此獨特而又耐人品味的解讀,讓人欣賞,讓人敬佩。

上一篇:石蠶

下一篇:維特根斯坦傳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