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齡

房玄齡

唐朝政治家
房玄齡(579年—648年)唐齊州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人,名喬,以字行。隋開皇時舉進士,累補隰城尉。唐兵入關中,歸李世民(太宗),任秦王府記室。常從征伐,參謀帷幄,草拟文書,廣收人才,助成統一。武德九年(626),參與策劃玄武門之變,擢為中書令。貞觀三年(629),進尚書左仆射,監修國史。前後為相二十餘年,盡心奉國,選賢立政,議法處令,務在寬平。不以求備取人,不以己長傲物。太宗比為左右手,時稱賢相。治家甚嚴,常恐諸子驕侈,乃集古今家誡,書為屏風,令各取一具。[1]公元後648年,與長孫無忌等圖形于淩煙閣。累封梁國公。死前谏太宗勿攻高麗。卒陪葬昭陵。曾主持編撰《晉書》,親注《管子》。《全唐文》存文二十篇。
    本名:房喬 别名:房梁公、房太尉 字:玄齡 所處時代:唐朝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地:齊州臨淄 主要作品:《唐律疏議》、《大唐新禮》 主要成就: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厘訂典制 官職:中書令、尚書左仆射、司空 典 故:房謀杜斷 爵 位:梁國公 谥 号:文昭

人物生平

年少有為

房玄齡(579年-648年),唐代初年名相。名喬,字玄齡。齊州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人。博覽經史,工書善文,隋末舉進士,授羽騎尉。隋末大亂,玄齡于渭北投歸李世民,任秦王府記室,屢從秦王出征,網羅人才,參謀劃策玄武門之變,協助李世民削平群雄奪取帝位。

亂世投主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唐國公晉陽留守李淵率兵入關,房玄齡于渭北投靠李世民,屢從秦王出征,參謀劃策,典管書記,任秦王府記室參軍。

為報李世民知遇之恩,竭盡心力籌謀軍政事務。每攻滅一方割據勢力,軍中諸人都全力搜求珍寶異物,隻有房玄齡首先收攏人才,将富有謀略和骁勇善戰的人安置在他的幕府中,私下與他們結為朋友,共同為李世民效力。擊破王世充後,認為張亮“倜傥有智謀”,遂推薦給李世民,任秦王府車騎将軍,委以心膂”。其他,諸如才思敏捷的薛收,有“王陵、周勃節,可倚大事”的李大亮,“聰明識達,王佐之才”的杜如晦等,都是經房玄齡舉薦以後,得到李世民重用的,後都位至卿相。

運籌帷幄

房玄齡在李世民秦王府中十多年,一直掌管軍謀大事,負責管理文牍,每逢軍書奏章,停馬立成,文字簡約,義理豐厚。李淵對房玄齡深加歎賞,對侍臣講:“這個人深重地了解機宜,足能委以重任。每當替秦王陳說事務,一定能了解人性心理。千裡之外,好像對面說話一樣。”

後來,隐太子李建成斥逐秦王府官屬,房玄齡與杜如晦一并被驅斥于外任。

安定社稷

武德九年(626年),參與玄武門之變的策劃,幫助李世民謀得帝王之位,李世民稱贊他有“籌謀帷幄,定社稷之功”。李世民論功行賞,以房玄齡、長孫無忌、杜如晦、尉遲敬德、侯君集五人功為一等。房玄齡因功進爵為邢國公。

精誠奉國

房玄齡追随李世民平定天下,出入生死,備嘗創國立業之艱辛。他時刻不忘創業之難,警鐘長鳴,力戒驕奢淫逸,以維持國家的長治久安。

房玄齡重視吏治,認為吏治問題是求治的根本,而官吏的公平正直又是治國之要道。在選舉官吏的問題上,李世民主張“量才授職,務省官員”,“現在應當審查官吏,讓他們都能夠發揮各自的作用,那麼國家就可以無為而治了。”房玄齡忠實地貫徹了他這一思想,大力簡政,并省官吏,“于是所配置的文武官員總六百四十員”。

房玄齡精減官吏的做法,對經隋末大亂、人口銳減的唐初來說,既裁去冗官濫職,避免十羊九牧,提高朝廷各部門辦事效率,同時也節省國家财政開支,減輕人民負擔。

房玄齡精通典制政令。貞觀初年,時值天下初定,朝章國典還很不完備,他與尚書右仆射杜如晦共掌朝政,亭台樓閣等建築物的規模以及法令、禮樂、制度以及曆代遺留下來的有價值的東西,都是他們二人所制定,在當時獲得美譽。

在修定律令方面,房房玄齡秉持“審查并确定法律和命令,将寬厚平和(的風格)做為宗旨”的思想,簡化律令,又除去了隋朝的苛酷刑法。自房房玄齡等更定律、令、格、式以後有唐一代都沒有發生過多大變動。

貞觀三年(629年)二月,房玄齡改封魏國公,為尚書左仆射,監修國史。房玄齡盡心竭誠,早起晚睡。加之他明達吏事,法令寬平,任人惟賢,不分卑賤,人們都稱他為良相。

貞觀九年(635年),房玄齡護高祖山陵制度,以功加封開府儀同三司。貞觀十一年(637年)封梁國公。

貞觀十三年(639年),加太子少師。他留守京師。他任宰相十五年,女為韓王妃,兒子房遺愛娶高陽公主,顯貴至極,但常常深自卑損,不敢炫人傲物。貞觀十八年(644年),李世民親征遼東高麗,命房玄齡留守京城。

與世長辭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房玄齡病重,李世民派名醫為其醫治,每日供給禦膳,并親臨探望。臨終之時,房玄齡對諸子說:“當今天下清平,隻是陛下東讨高麗不止,正為國患。主上含怒意決,臣下莫敢犯顔。我知而不言,就會含恨而死啊。”于是抗表進谏,請求李世民以天下蒼生為重,停止征讨高麗。李世民看見奏表,感動地對房玄齡兒媳高陽公主說:“此人病危将死,還能憂我國家,真是太難得了。”臨終之際,李世民親至其病床前握手訣别,立授其子房遺愛為右衛中郎将,房遺則為中散大夫,使其在生時能看見二子顯貴。

七月二十四日,房玄齡與世長辭,終年七十歲。李世民為之廢朝三日,追贈太尉,谥号“文昭”,陪葬昭陵。與初唐其他二十三位開國功臣一起畫像并供奉于“淩煙閣”。後配享太宗廟廷。

永徽三年,玄齡次子遺愛與其妻高陽公主被指謀反,遺愛被處死,公主賜自盡,諸子被發配流放到嶺表。玄齡嗣子遺直也被連累,被貶為銅陵尉。房玄齡配享太廟的待遇也因而被停止。

個人作品

《唐律疏議》、《大唐新禮》

主要影響

李世民稱贊他有“籌謀帷幄,定社稷之功”。貞觀中,他輔佐太宗,總領百司,掌政務達20年;參與制定典章制度,主持律令、格敕的修訂,又曾與魏征同修唐禮;調整政府機構,省并中央官員;善于用人,不求備取人,也不問貴賤,随材授任;恪守職責,不自居功。後世以他和杜如晦為良相的典範,合稱“房、杜”。

轶事典故

醋壇子

“醋壇子”的由來就是根據房房玄齡和其夫人的故事來的。高祖李淵、太宗李世民起兵前久居晉陽,“醋”也成為唐宮必不可少的調味品,且因皇上喜吃,皇宮儲存極多。據說,唐太宗年間,宰相房玄齡懼内是有了名的。其妻雖然霸道,但對房玄齡衣食住行十分精心,從來都是一手料理,容不得别人插手。一日,唐太宗請開國元勳赴禦宴,酒足飯飽之際,房玄齡經不得同僚的挑逗,吹了幾句不怕老婆的牛皮,已有幾分酒意的唐太宗乘着酒興,便賜給了房玄齡兩個美人。房玄齡不料酒後吹牛被皇上當了真,收了兩位美人,想到霸道且精心的妻子,愁得不知怎麼才好。還是尉遲敬德給打了氣,說老婆再兇,也不敢把皇上賜的美人怎麼樣,房玄齡才小心翼翼地将兩個美人領回家。不料,房玄齡的老婆卻不管皇上不皇上,一見房玄齡帶回兩個年輕、漂亮的小妾,大發雷霆,指着房玄齡大吵大罵,并操起雞毛撣子大打出手,趕兩個“美人”出府。房玄齡見不對頭,隻好将美人送出府,此事馬上便被唐太宗君臣知道了。李世民想壓一壓宰相夫人的橫氣,便立即召宰相房玄齡和夫人問罪。

房玄齡夫人也知此禍不小,勉勉強強地跟随房玄齡來見唐太宗。唐太宗見他們來到,指着兩位美女和一壇“毒酒”說:“我也不追究你違旨之罪,這裡有兩條路任你選擇,一條是領回二位美女,和和美美過日子,另一條是吃了這壇‘毒酒’省得妒嫉旁人了。”房玄齡知夫人性烈,怕夫人喝“毒酒”,急跪地求情。李世民怒道:“汝身為當朝宰相,違旨抗命,還敢多言!”房夫人見事已至此,看了看二女容顔,知自己年老色衰,一旦這二女進府,自己遲早要走違旨抗命這條路,與其受氣而死,不如喝了這壇“毒酒”痛快。尚未待唐太宗再催,房夫人舉起壇子,“咕咕咚咚”的已将一壇“毒酒”喝光。房玄齡急得老淚縱橫,抱着夫人抽泣,衆臣子卻一起大笑,原來那壇裝的并非毒酒而是晉陽清源的食醋,根本無毒。唐太宗見房夫人這樣的脾氣,歎了口氣道:“房夫人,莫怨朕用這法子逼你,你妒心也太大了。不過念你甯死也戀着丈夫,朕收回成命。”房夫人料不到自己冒死喝“毒酒”得了這麼個結果,雖酸得伸頭抖肘,但心中高興萬分。房玄齡也破涕為笑。從此,“吃醋”這個詞便成了女人間妒忌的代名詞。

史料記載

《舊唐書·房玄齡傳》

《新唐書·房玄齡傳》

《資治通鑒·唐紀十五》

《資治通鑒第一百九十五卷》

藝術形象

年份

電視劇/電影

飾演者

1993

《唐太宗李世民》

管越

1995

《武則天》

王培

2002

《大唐情史》

嶽躍利

2004

《千古風流一壇醋》

鄭少秋

2004

《貞觀之治》

孫甯

2005

《開創盛世》

胡安

2007

《貞觀長歌》

劉毓濱

2012

《隋唐英雄》

徐俊

人際關系

親屬關系

姓名

簡介

曾祖

房翼

北魏鎮遠将軍、宋安郡守,襲爵壯武伯。

祖父

房熊

字子繹,北魏齊州主簿。

父親

房彥謙

泾陽縣令,著名學者,唐贈徐州都督、臨淄縣公。谥曰“定”。

妻子

範陽盧氏

房玄齡妻,房玄齡未發迹時生病,盧氏自剜一目表明心迹,房玄齡封梁國公,盧氏循例為梁國夫人。

兒子

房遺直

娶京兆杜氏,銀青光祿大夫,嗣封梁國公的爵位。永徽初年,拜禮部尚書、汴州刺史,弟房遺愛謀反事敗,坐罪貶為庶人。

房遺愛

尚唐太宗女高陽公主,為驸馬都尉,因父蔭升右衛中郎将,官至太府卿、散騎常侍,房州刺史,後因謀反賜死,并停房玄齡享配。

房遺則

朝散大夫,娶唐高祖之子荊王李元景之女。

房遺義

皇太子舍人、谷州刺史。]

女兒

房氏

嫁唐高祖之子韓王李元嘉,為韓王妃。

房氏

嫁密亳二州刺史、贈安州都督鄭仁恺(萊州刺史兼萊州港造船使)。

孫子

房燕客

房遺直之子,戶曹、白洲司馬。

房承先

房遺義之子,朝議郎、行東海郡錄事參軍,娶廣州新會宰吳玄縱之女。

曾孫

房習祖

房燕客之子,太子舍人。

房安禹

房承先之子,開封尉、右骁衛騎曹參軍。

房晉晉

房承先之子,早卒。

玄孫

房願

房習祖之子,齋郎、吏部常選。

後世紀念

房玄齡死後,賜葬于昭陵。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和長孫皇後的陵墓,位于今天陝西省鹹陽市禮泉縣東北部。

人物評價

後世史學家在評論唐代宰相時,無不首推房玄齡,總是說:“唐代賢相,前有房杜,後有姚宋。”

《新唐書》:“房玄齡當國,夙夜勤強。任公竭節,不欲一物失所。無媢忌,聞人善,若己有之。明達吏治,而緣飾以文雅,議法處令,務為寬平。不以己長望人,取人不求備,雖卑賤皆得盡所能。或以事被讓,必稽颡請罪畏惕,視若無所容”。

唐太宗李世民:“籌謀帷幄,定社稷之功。”“器宇沈邃,風度宏遠,譽彰遐迩,道冠簪纓。”“器範忠肅,識具明允,才稱王佐,望乃時英。霸國爰始,預經綸之業;鼎命維新,贊隆平之化。誠固金石,勳勒鐘鼎。自任總庶尹,職重朝端,心力盡於翼亮,劬勞積於歲序,而志在沖退,有懷止足。固陳衰疴,屢上表疏。然則燮揆禮閣,職務實繁;論道槐廷,望實攸屬。”

王珪:“孜孜奉國,知無不為,臣不如玄齡。”

常衮:“武德、貞觀之間,有若魏徵、王珪、李靖、李勣、房玄齡、杜如晦等,扶翼大運,勤勞王家,尊主庇人,匪躬緻命,鹹有一德,格於皇天,緬然長懷,風烈猶在。”

李绛:“昔太宗之理天下也,房玄齡、杜如晦輔相聖德,魏徵、王珪規谏阙失,有溫彥博、戴胄以彌縫政事,有李靖、李勣訓整戎旅,故夷狄畏服,寰宇大安。”

柳芳:“房玄齡佐太宗定天下,及終相位,凡三十二年,天下号為賢相。然無迹可尋,德亦至矣。故太宗定禍亂而房玄齡不言己功;王珪、魏徵善谏,房玄齡贊其賢;李勣、李靖善将兵,房玄齡行其道;使天下能者共輔太宗,理緻太平,善歸人主,真賢相也!房玄齡身處要職,然不跋扈,善始善終,此所以有賢相之令名也!”

皮日休:吾愛房與杜,貧賤共聯步。脫身抛亂世,策杖歸真主。縱橫握中算,左右天下務。肮髒無敵才,磊落不世遇。美矣名公卿,魁然真宰輔。黃閣三十年,清風一萬古。巨業照國史,大勳鎮王府。遂使後世民,至今受陶鑄。粵吾少有志,敢蹑前賢路。苟得同其時,願為執鞭豎。

杜牧:苻秦相猛,将終戒視後禍,大唐太尉房公,忍死表止伐遼。此二賢當時德業不左諸人,尚死而不已,蓋以輔君活人為事,非在矜伐邀引為心也。

劉昫:①以房、魏之智,不逾于丘、轲,遂能尊主庇民者,遭時也。

②房、杜二公,皆以命世之才,遭逢明主,謀猷允協,以緻升平。議者以比漢之蕭、曹,信矣!然萊成之見用,文昭之所舉也。世傳太宗嘗與文昭圖事,則曰“非如晦莫能籌之”。及如晦至焉,竟從玄齡之策也。蓋房知杜之能斷大事,杜知房之善建嘉謀,裨谌草創,東裡潤色,相須而成,俾無悔事,賢達用心,良有以也。若以往哲方之,房則管仲、子産,杜則鮑叔、罕虎矣。

③肇啟聖君,必生賢輔。猗欤二公,實開運祚。文含經緯,謀深夾輔。笙磬同音,唯房與杜。

宋祁:太宗以上聖之才,取孤隋,攘群盜,天下已平,用玄齡、如晦輔政。興大亂之餘,紀綱雕弛,而能興仆植僵,使号令典刑粲然罔不完,雖數百年猶蒙其功,可謂名宰相。然求所以緻之之迹,逮不可見,何哉?……如晦雖任事日淺,觀玄齡許與及帝所親款,則谟謀果有大過人者。方君臣明良,志葉議從,相資以成,固千載之遇,蕭、曹之勳,不足進焉。雖然,宰相所以代天者也,輔贊彌縫而藏諸用,使斯人由而不知,非明哲曷臻是哉?彼揚己取名,了然使戶曉者,蓋房、杜之細邪!

《房玄齡碑》:聖賢同德,君臣協志。穹壤倏平,幽遐必暨。革夷從夏,羁戎口吏。

《曆代古人像贊》:輔相文皇功居第一,遺表之谏精忠貫日。

趙元僖:唐太宗有魏玄成、房玄齡、杜如晦,明皇有姚崇、魏知古,皆任以輔弼,委之心膂,财成帝道,康濟九區,宗祀延洪,史策昭煥,良由登用得其人也。

曾鞏:降而至于唐,唐之相曰房、杜。

歐陽澈:使富國強兵,内無動揺,民安如故,有如大夫種之能;轉輸供饋,外無勞民擾攘之役,有如範蠡之知;臨機果斷,折沖千裡,有如周瑜之勇;度長慮逺,收功于必成,有如趙充國之守。嚴細柳之軍,有如周亞夫者;奔項羽之營,有如樊哙者;孜孜奉國,知無不為,有如房玄齡者;兼資文武,出将入相,有如李靖者,則雖愚夫愚婦亦知其可以必勝矣。

歸有光:唐太宗舉兵晉陽,平隋之亂,則有劉弘基、李勣、李靖、房玄齡、杜如晦之流緻其勳。

曾國藩:古人稱立德、立功、立言為三不朽。立德最難,自周漢以後,罕見德傳者。立功如蕭、曹、房、杜、郭、李、韓、嶽,立言如馬、班、韓、歐、李、杜、蘇、黃,古今曾有幾人?

唐太宗長孫皇後:玄齡事陛下最久,小心謹慎,奇謀秘計,皆所預聞,竟無一言漏洩,非有大故,願勿棄之。

上一篇:王仁君

下一篇:胡安國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