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

漢語漢字
憑(拼音:píng),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據已有文獻資料,此字最古形體為收錄于《說文解字》的篆文,古字形從幾(jī)從任,任幾就是靠着幾。“憑”本義指倚靠,引申為依靠、依賴,又指根據、依據、聽憑。“憑”和繁體字“憑”本來是音義相同的異體字,後來有了分工,“憑”多指具體的行為(倚靠),“憑(繁)”兼有抽象的意義(憑借)。《簡化字總表》将“憑(繁)”簡化為“憑”。
  • 中文名:憑
  • 拼音:pínɡ
  • 繁體:凴
  • 部首:幾
  • 五筆:WTFM(86);WTFW(98)
  • 倉颉:OGHM
  • 鄭碼:NMBQ
  • 筆順:32312135
  • 字級:一級(編号:1148)
  • 平水韻:下平聲·十蒸
  • 注音:ㄆㄧㄥˊ
  • 四角碼:2221₇
  • 結構:合體字,上下結構
  • 統一碼:51ED
  • 造字法:憑:會意字,憑:形聲字

字源演變

“憑”在古代有兩個異體字:一個寫作“(圖4)”,是從心馮(píng)聲的表聲字;一個寫作“凴”,是從幾馮(píng)聲的形聲字。由于它們筆畫較多,現代均被廢用,而以會意字“憑”作為規範字形。

“憑”是會意字,小篆作圖1,從任從幾。“任”指承受,兼有表音作用;“幾”是類似小桌子的器具。古人席地而坐,坐姿是兩膝着地,臀部緊靠腳後跟,重心落于兩股以至膝部,席旁有幾依憑,以舒緩久坐疲累,幾與後世之桌不同,桌高幾矮。“憑”字的本義是倚靠。這個意義引申擴大就是倚或靠,它所表示的是一種具體動作,但動作對象不限于小桌子。如:憑欄、憑轼,等等。

在字義演變的過程中,“憑”又不斷産生新的意義和用法:

一指依靠、依賴。例如“憑險據守”就是依靠險要的地勢把守,“憑勞動緻富”就是依靠勞動緻富。這個“憑”雖然可以解釋為“靠”,但已不是具體動作,而是一種比較抽象的行為,指依靠某種條件。此外,像“憑借”“憑仗”“依憑”等詞中的“憑”都是依靠、依賴的意思。

二指“根據”。例如:“憑證入場”就是根據證件入場。這裡“憑”的意義跟“依靠”有關聯,但又不完全相同。

三指證據、憑據,也就是能夠證明身份或某種事實的東西,是名詞性的。如:“空口無憑”“不足為憑”的“憑”都是指證據或憑據。

“憑”字在用作本義時,古代多寫作會意字的“憑”,用于依靠等抽象意義用通假字“馮(píng)”,後來在其下方加“心”成為“憑(圖4)”。從“心”表示一種内心的活動。在過去的實際使用中,憑字大多作“憑(圖4)”,傳世文獻除《左傳》《國語》《論語》作“馮”外,經籍多作“憑(圖4)”,《石經》作“憑(圖4)”,《度尚碑》亦作“憑(圖4)”,唐代《幹祿字書》列“憑(圖4)”爲“正”,“馮”爲“相通”。可見“憑(圖4)”字過去算是繁體之正字,而“馮”則爲“憑”字之通假。新中國成立後,才將“憑(圖4)”字簡化爲“憑”,還其原來的真面目。

現代釋義

基本釋義

憑píngㄆㄧㄥˊ

靠在東西上:~欄。~吊(對着遺迹懷念)。

依靠,仗恃:~借。~靠。~信。

根據:~票入場。

證據:~據。文~。~空。~證。空口無~。

由着,聽任:任~。聽~。

詳細釋義

憑píng

【動】

(會意。從幾,從任。幾,矮而小的桌子。任,憑借。本義:倚靠)

同本義〖leanon〗

恁,依也。——《小爾雅》

某自幼與周郎同窗交契,願憑三寸不爛之舌,往江東說此人來降。——《三國演義》

或憑幾學書。——明·歸有光《項脊軒志》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李煜《浪淘沙》

又如:憑幾(憑靠幾案);憑肩(以手靠在别人肩上);憑脈(搭脈)

依托;仰仗〖counton〗

不憑其子,靈公奪而裡之。——《莊子·則陽》

憑恃其衆。——《左傳·哀公七年》

又如:憑附(依附;依靠);憑妖(依托妖言);憑狐(喻依仗他人權勢的人);憑城(據城以守);憑系(依托維系);憑負(依恃);憑托(依仗,依托);憑高(登臨高處);憑虛(淩空)

根據〖baseon〗。如:憑按(據以查驗);憑限(官員赴任文憑上規定的期限);憑說(辯白的證據);憑臆(憑主觀推測立說);憑應(依據瑞應);憑斷(據以判斷);憑龜(以龜蔔為據)

憑píng

【名】

證書〖certificate〗。如:憑票(憑據);憑驗(憑證,憑據);憑文(用作憑證的官方文書);憑引(證明身分的憑據);憑由(官府發給的憑證);憑限(寫明有效期限的證書)

憑píng

【連】

不論;不管〖nomatter(what,how,etc.)〗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宋·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又如:憑你跑得多快,我也趕得上

如此〖so〗

原來憑地可惡,把我輕薄也罷,如何觸傷我父親。——《石點頭》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十四】【幾部】皮冰切(píng)

依幾也。從幾從任。《周書》①:“憑玉幾。”讀若馮。

【注釋】徐铉等注:人之依馮,幾所勝載,故從任。①《周書》:指《雇命》。今本作“馮”。

說文解字注

依幾也。依者,倚也。憑幾亦作馮幾,叚借字。臥則隱幾。

從任幾。三字今正。任幾,猶言倚幾也。會意。皮冰切,六部。

《周書》曰:“憑玉幾。”《顧命》文。今《尚書》作“憑”,衛包所改俗字也。古叚借衹作馮,凡馮依皆用之。

讀若馮。馮,從馬,仌聲。故其讀同也。

廣韻

扶冰切,平蒸竝‖憑聲蒸部

憑,依幾也。扶冰切。五。

皮證切,去證竝‖憑聲蒸部

憑,依幾也。皮證切。又皮陵切。二。

扶冰切,平蒸並‖仌聲蒸部

憑(繁),憑託。

康熙字典

【子集下】【幾部】憑;康熙筆畫:8;部外筆畫:6

《唐韻》扶冰切。《集韻》《韻會》皮冰切,并音平。《說文》:依幾也。從幾從任。《增韻》:倚也。《正韻》:隐幾也。《山海經》:西王母梯幾而戴勝。注:梯幾,憑幾也。

又《唐韻》《集韻》《韻會》皮孕切。《正韻》皮命切,并憑去聲。義同。[8]

【卯集上】【心部】憑(繁);康熙筆畫:16;部外筆畫:12

《廣韻》扶冰切《集韻》《韻會》皮冰切,并音憑。依也,托也。《書·顧命》憑玉幾。

又姓。

又葉蒲蒙切,音蓬。華覈《自責文》越從朽壤,蟬脫朝中。熙光紫闼,青瑣是憑。

俗作慿,非。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字頭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憑(簡、繁)

高本漢系統

i̯əŋ

憑(簡、繁)

王力系統

b

ǐəŋ

憑(簡、繁)

周法高系統

b

iəŋ

憑(繁)

董同龢系統

juəŋ

憑(繁)

李方桂系統

b

jiəng

西漢

憑(繁)

東漢

憑(繁)

憑(繁)

jiəŋ

憑(繁)

jiəŋ

南北朝

憑(繁)

宋北魏前期

jiəŋ

憑(繁)

北魏後期北齊

jiəŋ

憑(繁)

齊梁陳北周隋

jiəŋ

隋唐

憑(簡、繁)

擬音/高本漢系統

i̯əŋ

憑(簡、繁)

擬音/王力系統

b

ǐəŋ

憑(簡、繁)

擬音/董同龢系統

jəŋ

憑(簡、繁)

擬音/周法高系統

b

ieŋ

憑(簡、繁)

擬音/李方桂系統

b

jəng

憑(簡、繁)

擬音/陳新雄系統

ǐəŋ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憑(簡、繁)

憑(簡)

平聲

下平十六蒸

開口呼

三等

全濁

扶冰切

bʰjəŋ

憑(簡)

憑(簡)

去聲

四十七證

開口呼

三等

全濁

皮證切/皮陵切

bʰjəŋ

集韻

憑(簡)

憑(簡)

平聲

下平十六蒸

開口呼

三等

全濁

皮冰切

bieŋ

憑(簡)

憑(簡)

去聲

四十七證

開口呼

三等

全濁

部(皮)孕切

bieŋ

憑(繁)

憑(繁)

上聲

四十二抍

開口呼

三等

全濁

皮殑切

bieŋ

禮部韻略

憑(簡、繁)

平聲

皮冰切

憑(簡)

去聲

皮孕切

增韻

憑(簡、繁)

平聲

皮冰切

憑(簡)

去聲

皮孕切

中原音韻

憑(簡、繁)

陽平

庚青

齊齒呼

次清

pʼiəŋ

憑(簡)

去聲

庚青

齊齒呼

全清

piəŋ

中州音韻

憑(簡、繁)

平聲

庚青

毘明切

憑(簡)

去聲

庚青

邦命切

洪武正韻

憑(簡、繁)

平聲

十八庚

全濁

蒲明切

b‘iəŋ

憑(簡)

去聲

十八敬

全濁

皮命切

b‘iəŋ

分韻撮要

憑(簡)

憑(簡)

陽去

第十五登等凳德

憑(繁)

陽平

第十五登等凳德

上一篇:

下一篇:塌陷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