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天動地窦娥冤

感天動地窦娥冤

戲曲家關漢卿創作的雜劇
《感天動地窦娥冤》(簡稱《窦娥冤》)是元代戲曲家關漢卿創作的雜劇,刊行于明萬曆十年(1582年)。全劇四折,寫弱小寡婦窦娥,在無賴陷害、昏官毒打下,屈打成招,成為殺人兇手,被判斬首示衆。臨刑前,滿腔悲憤的窦娥許下三樁誓願: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果然,窦娥冤屈感天動地,三樁誓願一一實現。這出戲展示了下層人民任人宰割,有苦無處訴的悲慘處境,控訴了貪官草菅人命的黑暗現實,生動刻畫出窦娥這個女性形象。
    中文名:感天動地窦娥冤 外文名: 别名:窦娥冤(簡稱) 作者:關漢卿 創作年代:元代 文學載體:雜劇

内容簡介

窦娥從小死了母親,她父親窦天章是一位窮書生,因為上京趕考缺少盤纏,便把年僅七歲的她賣給蔡婆婆家做童養媳。窦娥十七歲與蔡氏之子成婚,可成婚沒兩年,丈夫就生病死了,隻剩下了窦娥和她婆婆兩人相依為命。

當地有個流氓叫張驢兒,欺負蔡家婆媳無依無靠,跟他父親張老兒一起賴在蔡家,逼迫蔡婆婆嫁給張老兒。蔡婆婆軟弱怕事,勉強答應了。張驢兒又脅迫窦娥跟他成親,窦娥堅決拒絕。還把張驢兒痛罵了一頓。

張驢兒懷恨在心。沒過幾天,蔡婆婆生病了,要窦娥做羊肚湯給她吃。張驢兒便偷偷地在湯裡下了毒藥,想先毒死蔡婆婆,再逼窦娥成親。窦娥把羊肚湯端給蔡婆婆喝。蔡婆婆接過碗,忽然不舒服要嘔吐,就讓給張老兒喝了。張老兒中了毒,在地上翻滾幾下就咽了氣。張驢兒沒想到毒死了自己父親,惱怒不已,便把殺人的罪名栽贓到窦娥身上。告到楚州衙門。

楚州知府不問青紅皂白,便把窦娥抓到公堂訊問,逼她招認。窦娥受盡拷打,痛得死去活來,還是不肯承認。

知府知道窦娥待她婆婆很孝順,就當着窦娥的面要拷打蔡婆婆。窦娥想到婆婆年紀大了,受不起這個酷刑,隻好含冤招供,承認是自己下毒。于是貪官知府便将窦娥定了死罪,押到刑場去處決。

臨刑前,窦娥滿腔冤屈無處可訴,她不想就這麼白白死去,于是含着熱淚向蒼天起誓:“我窦娥真的是被冤枉的,我的冤屈隻有老天爺知道。為了證明我的清白,我死後,一要讓這刀過頭落,一腔熱血全濺在上空的白練上,二要天降大雪,遮蓋我的屍體,三要讓楚州從此大旱三年!”

劊子手行刑後。窦娥的鮮血竟然一滴都沒有落在地上,全部飛濺在了高挂的白布上。當時圍觀的百姓暗自稱奇。緊接着天地變色,狂風大作,天空飄起鵝毛大雪,密密地覆蓋在窦娥的身上。那時候正是六月夏天,每一個在場的人都驚呼:“這窦娥真是冤枉的!”

接下來,楚州果真大旱了三年。所有人都相信窦娥的冤屈,為窦娥抱不平,直到窦娥的父親窦天章在京城做官返鄉,窦娥的冤案才得到昭雪,殺人兇手張驢兒被處以死刑,貪官知府也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創作背景

故事來源

《感天動地窦娥冤》的故事淵源于《列女傳》中的《東海孝婦》。

時代背景

元朝時,為了滿足蒙古貴族窮奢極欲的生活和軍事的需要,一些蒙古大臣勾結地方官吏,貪贓枉法,無所不為。在殘酷的階級壓迫和民族壓迫下,各族勞動人民都過着悲慘的日子,尤其是受到歧視的漢人和南人,冤案多得數也數不清。一些有正義感的讀書人,不滿官府的黑暗統治,便利用雜劇的形式來揭露官場的罪惡和社會不公平的現象,關漢卿就是其中之一。他把看到的、聽到的百姓悲慘的遭遇寫進他的劇本《感天動地窦娥冤》。

人物介紹

窦娥

窦娥是不幸的,幼時喪母,七歲又被賣為童養媳,婚後不久丈夫去世。但她是善良的,她隻想一心一意服侍婆婆,過安安穩穩的日子。即使受到流氓張驢兒的脅迫時她也堅守着婦德,不畏強權,明辨是非。即使是在行刑的途中,她怕婆婆傷心,請求儈子手從後街走。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善良、柔弱、需要人保護的女子,竟然被當時的官府任意枉殺。

蔡婆

蔡婆的運氣相對較好,如遇到賽盧醫加害時被救,羊肚湯被下毒後作嘔沒吃,面對官司能保全自身,最終又被窦天章收養家中等。這雖然存在外部偶然性,但也有其内在必然性,即蔡婆的性格、觀念、經曆、處事經驗等。在楔子中,蔡婆便道:“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不須長富貴,安樂是神仙。”因此,世故苟且的蔡婆在死與再嫁的問題上選擇再嫁,在官休與私休的問題上選擇私休。

張驢兒

地痞張驢兒對蔡婆和窦娥的威逼、霸占,完全是一種對人身掠奪的行為。張驢兒為了企圖達到霸占窦娥的目的,在羊腸湯裡灌下了毒藥想毒死蔡婆,結果卻毒死了老張,從而誣陷窦娥為殺人兇犯。張驢兒這個人物形象,正是當時社會上謀财害命、橫行霸道的流氓典型。

後世影響

《感天動地窦娥冤》對後世文學、戲劇産生了極大的影響,僅就改編之作來說,明代即有葉憲祖以《感天動地窦娥冤》為題材,改編成三十二出的傳奇《金鎖記》,其中的《羊肚》、《探監》、《斬娥》等出,直至近年來還在舞台上演出。很多地方戲曲如徽劇、秦腔、晉劇、河北梆子、桂劇、滇劇編演的《六月雪》,漢劇的《羊肚湯》、《斬窦娥》,川劇高腔的《金鎖記》,也都是取材《感天動地窦娥冤》的改編作品。此外,各種說唱藝術,如鼓詞、寶卷、子弟書等等,也都有以窦娥故事為題材者。

《感天動地窦娥冤》在20世紀即被翻譯介紹至西歐與日本。

劇本

(蔔兒蔡婆上,詩雲)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不須長富貴,安樂是神仙。老身蔡婆婆是也。楚州人氏,嫡親三口兒家屬。不幸夫主亡逝已過,止有一個孩兒,年長八歲。俺娘兒兩個,過其日月。家中頗有些錢财。這裡一個窦秀才,從去年問我借了二十兩銀子,如今本利該銀四十兩。我數次索取,那窦秀才隻說貧難,沒得還我。他有一個女兒,今年七歲,生得可喜,長得可愛。我有心看上他,與我家做個媳婦,就準了這四十兩銀子,豈不兩得其便!他說今日好日辰,親送女兒到我家來。老身且不索錢去,專在家中等候。這早晚窦秀才敢待來也。(沖末扮窦天章,引正裡扮端雲上,詩雲)讀盡缥缃萬卷書,可憐貧煞馬相如。漢庭一日承恩召,不說當垆說子虛。小生姓窦,名天章,祖貫長安京兆人也。幼習儒業,飽有文章。争奪時運不通,功名未遂。不幸揮家亡化已過,撇下這個女孩兒,小字端雲。從三歲上亡了他母親,如今孩兒七歲了也。小生一貧如洗,流落在這楚州居住。此間一個蔡婆婆,他家廣有錢物;小生因無盤纏,曾借了他二十兩銀子,到今本利該對還他四十兩。他數次問小生索取。教我把甚麼還他?誰想禁婆婆常常着人來說,要小生女孩兒做他兒媳婦。況如今春榜動,選場開,正特上朝取應,又苦盤纏缺少。小生出于無奈,隻得将女孩兒端雲送與蔡婆婆做兒媳婦去。(做歎科,雲)嗨!這個那裡是做媳婦?分明是賣與他一般。就準了他那先借的四十兩銀子,分外但得些少東西,勾小生應舉之費,便也過望了。說話之間,早來到他家門首。婆婆在家麼?(蔔兒上,雲)秀才,請家裡坐,老身等候多時也。(做相見科,窦天章雲)小生今日一任的将女孩兒送來與婆婆,怎敢說做媳婦,隻與婆婆早晚使用。小生日下就要上朝進取功名去,留下女孩兒在此,隻望婆婆看觑則個!(蔔兒雲)這等,你是我親家了。你本利少我四十兩銀子,兀的是借錢的文書,還了你;再送與你十兩銀子做盤纏。親家,你休嫌輕少。(窦天章做謝科,雲)多謝了婆婆!先少你許多銀子,都不要我還了,今又送我盤纏,此恩異日必當重報。婆婆,女孩兒早晚呆癡,看小生薄面,看觑女孩兒咱!(蔔兒雲)親家,這不消你囑咐。令愛到我家,就做親女兒一般看承他,你隻管放心的去。(窦天章雲)婆婆,端雲孩兒該打呵,看小生面則罵幾句;當罵呵,則處分幾句。孩兒,你也不比在我跟前,我是你親爺,将就的你。你如今在這裡,早晚若頑劣呵,你隻讨那打罵吃。兒口樂,我也是出于無奈!(做悲科)(唱)

【仙呂】【賞花時】我也隻為尤計營生四壁貧,因此上割舍得親兒在兩處分。從今日遠踐洛陽塵,又不知歸期定準,則落的無語暗消魂。(下)

(蔔兒雲)窦秀才留下他這女孩兒與我做媳婦兒,他一徑上朝應舉去了。(正旦做悲科,雲)爹爹,你直下的撇了我孩兒去也!(蔔兒雲)媳婦兒,你在我家,我是親婆,你是親媳婦,隻當自家骨肉一般。你不要啼哭,跟着老身前後執料去來。(同下)

第一折

(淨扮賽盧醫上,詩雲)行醫有斟酌,下藥依《本草》。死的醫不活,活的醫死了。自家姓盧,人道我一手好醫,都叫做賽盧醫。在這山陽縣南門開着生藥局。在城有個蔡婆婆,我問他借了十兩銀子,本利該還他二十兩;數次來讨這銀子,我又無的還他。若不來便罷,若來呵,我自有個主意!我且在這藥鋪中坐下,看有甚麼人來。(蔔兒上,雲)老身蔡婆婆。我一向搬在山陽縣居住,盡也靜辦。自十三年前窦天章秀才留下端雲孩兒與我做兒媳婦,改了他小名,喚做窦娥。自成親之後,不上二年,不想我這孩兒害弱症死了。媳婦兒守寡,又早三個年頭,服孝将除了也。我和媳婦兒說知,我往城外賽盧醫家索錢去也。(做行科,雲)葛過隅頭,轉過屋角,早來到他家門首。賽盧醫在家麼?(盧醫雲)婆婆,家裡來。(蔔兒雲)我這兩個銀子長遠了,你還了我罷。(盧醫雲)婆婆,我家裡無銀子,你跟我莊上去取銀子還你。(蔔兒雲)我跟你去。(做行科)(盧醫雲)來到此處,東也無人,西也無人,這裡不下手,等甚麼?我随身帶的有繩子。兀那婆婆,誰喚你哩?(蔔兒雲)在那裡?(做勒蔔兒科。孛老同副淨張驢兒沖上,賽盧醫慌走下。孛老救蔔兒科)(張驢兒雲)爹,是個婆婆,争些勒殺了。(孛老雲)兀那婆婆,你是那裡人氏?姓甚名誰了因甚着這個人将你勒死?(蔔兒雲)老身姓蔡,在城人氏,止有個寡媳婦兒,相守過日。因為賽盧醫少我二十兩銀子,今日與他取讨;誰想他嫌我到無人去處,要勒死我;賴這銀于。若不是遇着老的和哥哥呵,那得老身性命來!(張驢兒雲)爹,你聽的他說麼?他家還有個媳婦哩!救了他性命,他少不得要謝我。不若你要這婆子,我要他媳婦兒,何等兩便?你和他說去。(孛老雲)兀那婆婆,你無丈夫,我無渾家,你肯與我做個老婆,意下如何?(蔔兒雲)是何言語!待我回家,多備些錢鈔相謝。(張驢兒雲)你敢是不肯,故意将錢鈔哄我?賽盧醫的繩子還在,我仍舊勒死了你罷。(做拿繩科)(蔔兒雲)哥哥,待我慢慢地尋思咱!(張驢兒雲)你尋思些甚麼?你随我老子,我便要你媳婦兒。(蔔兒背雲)我不依他,他又勒殺我。罷、罷、罷,你爺兒兩個,随我到家中去來。(同下)(正旦上,雲)妾身姓窦,小字端雲,祖居楚州人氏。我三歲上亡了母親,七歲上離了父親。俺父親将我嫁與蔡婆婆為兒媳婦,改名窦娥,至十七歲與夫成親。不幸丈夫亡化,可早三年光景,我今二十歲也。這南門外有個賽盧醫,他少俺婆婆銀子,本利該二十兩,數次索取不還。今日俺婆婆親自索取去了。窦娥也,你這命好苦也呵!(唱)

【仙呂】【點绛唇】滿腹閑愁,數年禁受,天知否?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

【混江龍】則問那黃昏白晝,兩般兒忘餐廢寝幾時休?大都來昨宵夢裡,和着這今日心頭。催人淚的是錦爛熳花枝橫繡闼,斷人腸的是剔團圝月色挂妝樓。長則是急煎煎按不住意中焦,悶沉沉展不徹眉尖皺,越覺的情懷冗冗,心緒悠悠。

(雲)似這等憂愁,不知幾時是了也呵!(唱)

【油葫蘆】莫不是八字兒該載着一世憂?誰似我無盡頭!須知道人心不似水長流。我從三歲母親身亡後,到七歲與父分離久。嫁的個同住人,他可又拔着短籌;撇的俺婆婦每都把空房守,端的個有誰問,有誰瞅?

【天下樂】莫不是前世裡燒香不到頭,今也波生招禍尤?勸今人早将來世修。我将這婆侍養,我将這服孝守,我言詞須應口。

(雲)婆婆索錢去了,怎生這早晚不見回來?(蔔兒同孛老、張驢兒上)(蔔兒雲)你爺兒兩個且在門首,等我先進去。(張驢兒雲)奶奶,你先進去,就說女婿在門首哩。(蔔兒見正旦科)(正旦雲)奶奶回來了。你吃飯麼?(蔔兒做哭科,雲)孩兒也,你教我怎生說波!(正旦唱)

【一半兒】為甚麼淚漫漫不住點兒流?莫不是為索債與人家惹争鬥?我這裡連忙迎接慌問候,他那裡要說緣由。(蔔兒雲)羞人答答的,教我怎生說波!(正旦唱)則見他一半兒徘徊一半兒醜。

(雲)婆婆,你為甚麼煩惱啼哭那?(蔔兒雲)我問賽盧醫讨銀子去,他賺我到無人去處,行起兇來,要勒死我。虧了一個張老并他兒子張驢兒,救得我性命。那張老就要我招他做丈夫,因這等煩惱。(正旦雲)婆婆,這個怕不中麼!你再尋思咱:俺家裡又不是沒有飯吃,沒有衣穿,又不是少欠錢債,被人催逼不過;況你年紀高大,六十以外的人,怎生又招丈夫那?(蔔兒雲)孩兒也,你說的豈不是!但是我的性命全虧他這爺兒兩個救的。我也曾說道:待我到家,多将些錢物酬謝你救命之恩。不知他怎生知道我家裡有個媳婦兒,道我婆媳婦又沒老公,他爺兒兩個又沒老婆,正是天緣天對。若不随順他,依舊要勒死我。那時節我就慌張了,莫說自己許了他,連你也許了他。兒也,這也是出于無奈。(正旦雲)婆婆,你聽我說波。(唱)

【後庭花】避兇神要擇好日頭,拜家堂要将香火修。梳着個霜雪般白鬏髻,怎将這雲霞般錦帕兜?怪不的“女大不中留”。你如今六旬左右,可不道到中年萬事休!舊恩愛一筆勾,新夫妻兩意投,枉教人笑破口!

(蔔兒雲)我的性命都是他爺兒兩個救的,事到如今,也顧不得别人笑話了。(正旦唱)

【青哥兒】你雖然是得他、得他營救,須不是筍條、筍條年幼,刬的便巧畫蛾眉成配偶?想當初你夫主遺留,替你圖謀,置下田疇,早晚羹粥,寒暑衣裘。滿望你鳏寡孤獨,無捱無靠,母子每到白頭。公公也,則落得幹生受!

(蔔兒雲)孩兒也,他如今隻待過門。喜事匆匆的,教我怎生回得他去?(正旦唱)

【寄生草】你道他匆匆喜,我替你倒細細愁:愁則愁興闌珊咽不下交歡酒,愁則愁眼昏騰扭不上同心扣,愁則愁意朦胧睡不穩芙蓉褥。你待要笙歌引至畫堂前,我道這姻緣敢落在他人後。

(蔔兒雲)孩兒也,再不要說我了。他爺兒兩個都在門首等候,事已至此,不若連你也招了女婿罷!(正旦雲)婆婆,你要招你自招,我并然不要女婿。(蔔兒雲)那個是要女婿的?争奈他爺兒兩個自家捱過門來,教我如何是好?(張驢兒雲)我們今日招過門去也。帽兒光光,今日做個新郎;袖兒窄窄,今日做個嬌客。好女婿,好女婿,不枉了,不枉了。(同孛老入拜科)(正旦做不禮科,雲)兀那厮,靠後!(唱)

【賺煞】我想這婦人每休信那男兒口。婆婆也,怕沒的貞心兒自守,到今日招着個村老子,領着個半死囚。(張驢兒做嘴臉料,雲)你看我爺兒兩個這等身段,盡也選得女婿過,你不要錯過了好時辰,我和你早些兒拜堂罷。(正旦不禮科,唱)則被你坑殺人燕侶莺俦。婆婆也,你豈不知羞!俺公公撞府沖州,掙紮的銅鬥兒家緣百事有。想着俺公公置就,怎忍教張驢兒情受?(張驢兒做扯正旦拜科,正旦推跌科,唱)兀的不是俺沒丈夫的婦女下場頭!(下)

(蔔兒雲)你老人家不要惱躁。難道你有活命之恩,我豈不思量報你?隻是我那媳婦兒氣性最不好惹的,既是他不肯招你兒子,教我怎好招你老人家?我如今拚的好酒好飯,養你爺兒兩個在家,待我慢慢的勸化俺媳婦兒。待他有個回心轉意,再作區處。(張驢兒雲)這歪剌骨!便是黃花女兒,剛剛扯的一把,也不消這等使性,平空的推了我一交,我肯幹罷!就當面賭個誓與你:我今生今世不要他做老婆,我也不算好男子!(詞雲)美婦人我見過萬千向外,不似這小妮子生得十分憊賴。我救了你老性命死裡重生,怎割舍得不肯把肉身陪待?(同下)

作者簡介

關漢卿(1219-1301年),号已齋叟,一作一齋叟,名不詳,漢卿乃其字,大都(今北京)人。生于金朝末年,卒于元朝大德年間或稍後。與馬緻遠、鄭光祖、白樸并稱為“元曲四大家”,關漢卿居首。鐘嗣成《錄鬼簿》說他曾任太醫院尹。據各種文獻資料記載,關漢卿編有雜劇60多種,現存18種。個别作品是否出自關漢卿手筆,學術界尚有分歧。其中《感天動地窦娥冤》《趙盼兒風月救風塵》《望江亭》《拜月亭》《魯齋郎》《單刀會》《調風月》等是他的代表作。所作散曲今存套曲10多套、小令50多首,内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描繪都市繁華與藝人生活,羁旅行役與離愁别緒以及自抒抱負的述志遣興。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