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胤禔

愛新覺羅·胤禔

康熙帝長子
愛新覺羅·胤禔(1672年3月12日—1734年11月25日),清朝宗室,乳名保清,康熙皇帝皇長子,雍正帝異母長兄,生母為惠妃烏拉那拉氏。[1]生于康熙十一年二月十四日午時,實際排行第五,但由于康熙帝前四子皆幼年夭折未序齒,故為皇長子。雍正帝繼位之後,因避諱而改名為允禔。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和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曾兩次從征厄魯特蒙古噶爾丹。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為直郡王。康熙四十七(1708年)年十一月,因魇咒太子胤礽,謀奪儲位,被削爵囚禁。卒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十一月初一日,享年63歲。
  • 别名:愛新覺羅·允禔,愛新覺羅保清
  • 出生地:北京紫禁城
  • 主要成就:從征厄魯特蒙古噶爾丹
  • 外文名:Yun is
  • 中文名:愛新覺羅·胤禔
  • 享年:六十三歲
  • 國籍:大清帝國
  • 民族:滿族
  • 評價:比較聰明能幹的
  • 職業:直郡王
  • 信仰:薩滿教
  • 父親:愛新覺羅·玄烨
  • 母親:惠妃那拉氏

人物生平

康熙十一年(1672年)二月十四日午時(3月12日12時左右),惠妃烏拉那拉氏生下了她與康熙帝的第二個兒子,取名為 保清,後改名為胤禔。

在胤禔之前,康熙皇帝已經有4個兒子先後出生,因此胤禔實際排行應是第五,但不幸的是,這四位小哥哥都是夭折,未成年,沒有序齒,故胤禔為皇長子。(注:第一子承瑞和第三子承慶,已于前兩年先後夭折;第二子承祜是皇後赫舍裡氏所生,9天前的二月初五(3月3日)剛剛夭折。目前,康熙帝隻有第四子賽音察渾和剛出生的“保清”(胤禔)兩個兒子。并且此時康熙帝也不在北京,而是陪着祖母孝莊在張家口的赤城湯泉療養身體。)

胤禔聰明幹練,文武雙全,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深受父皇康熙皇帝的器重。特别是在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和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胤禔曾兩次随駕,出兵征讨厄魯特蒙古噶爾丹。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三月初二(4月12日),27歲時被封為多羅直郡王。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五月十一日(6月28日),康熙皇帝啟程巡幸塞外,到圍場行圍,命諸皇子随從。   在這期間,發生了一些事情,使得康熙帝與皇太子胤礽之間矛盾激化,直接導緻康熙帝有了廢黜太子之意。九月初四(10月17日),在巡幸途中,康熙帝宣布了太子胤礽的種種罪狀,說他“不法祖德,不遵朕訓,惟肆惡虐衆,暴戾淫亂”,下令将其拘禁,并交由皇長子胤禔看管監視。   眼看太子倒台,胤禔十分得意,認為自己的機會來了,便積極謀取太子之位,同時向其父皇進言,要求殺死允礽。此舉引起了康熙皇帝的反感,直斥其為“亂臣賊子”。   十月十五日(11月26日),皇三子胤祉告發大哥胤禔用魇術詛咒廢太子之事,後查證屬實。康熙皇帝對胤禔的所作所為極為憤怒,随後“派人将允禔嚴加看守”。十一月初一(12月12日),又下谕旨将胤禔革去郡王爵位,在府第高牆内幽禁起來。   而這一年,胤禔37歲。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12月20日),康熙皇帝駕崩于京西暢春園,皇四子胤禛繼位,是為“雍正皇帝”。雍正帝即位後,因避聖諱,所有兄弟名字中的第一個“胤”字均改為“允”字。  

作為一個“奪嫡”的失敗者,允禔被囚禁整整26年,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雍正十二年(1734年)十一月初一日(11月25日),享年63歲。他的喪事最終是按照貝子之禮辦理。

人物評價

在康熙帝成年的皇子中,允禔的年齡最大,所以被列為皇長子。但是,他的生母惠妃烏拉那拉氏隻是一位庶妃,遠不及皇次子允礽的生母皇後赫舍裡氏的身份高貴,允礽因是嫡出而被立為皇太子。允禔表面上遵從父命,内心裡對太子的地位是十分觊觎。

允禔在諸皇子中是比較聰明能幹的。據傳教士白晉說:“皇上特别寵愛這個皇子,這個皇子确實很可愛。他是個美男子,才華橫溢,并具有其他種種美德。”由于他在皇子中年齡居長,替乃父作事最多。三次随康熙帝出征、巡視,都有所作為:

第一次是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年僅19歲的允禔奉命随伯父撫遠大将軍福全出征,任副将軍,參與指揮戰事;

第二次是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25歲時随康熙帝親征噶爾丹,他與内大臣索額圖領禦營前鋒營,參贊軍機;

第三次是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29歲時随同父皇巡視永定河河堤,任總管,還奉命到西嶽華山祈雨。三次都取得了康熙帝的信任。

人物年表

月份為農曆,人物年齡為虛齡。此表為不完全統計。

1683年,12歲

六月,避暑。同行者:孝莊、太子、胤祉

1685年,14歲,巡幸塞外。同行者:太子

1686年,15歲,巡幸塞外。同行者:胤礽、胤祉、胤禛

1687年,16歲

八月,巡幸塞外。同行者:胤礽、胤祉、胤禛、胤祺、胤祐、胤禩

1692年,21歲

二月,巡幸畿甸。同行者:胤礽、胤禛

十月,谒陵。同行者:胤礽、胤祉、胤禛

1693年,22歲

二月,巡幸畿甸。同行者:胤礽、胤祉、胤禛、胤祺、胤祐、胤禩

八月,巡幸塞外。同行者:胤礽、胤祉、胤禛、胤祺、胤祐、胤禩

1701年,30歲

二月,巡幸畿甸。同行者:胤礽、胤禛、胤祥

五月,巡幸塞外。同行者:胤礽、胤祉、胤禛、胤禩、胤祥、胤祯、胤礻禺、胤祿

1702年,31歲

六月,避暑塞外。同行者:太後、胤礽、胤禛、胤祥、胤禛、胤祿

1703年,32歲

五月,巡幸塞外。同行者:胤礽、胤祥、胤禛、胤礻禺、胤祿

1704年,33歲

六月,巡幸塞外。同行者:胤礽、胤禩、胤祥、胤禛、胤礻禺、胤祿

1705年,34歲

五月,巡幸塞外。同行者:胤礽、胤祥、胤礻禺、胤祿、胤禮

1706年,35歲

二月,巡幸畿甸。同行者:胤礽、胤禛、胤禟、胤祥

五月,巡幸塞外。同行者:胤礽、胤祥、胤礻禺、胤祿

谒陵。同行者:胤礽、胤祥

1707年,36歲

正月,南巡。同行者:胤礽、胤祥、胤礻禺、胤祿

六月,巡幸塞外。同行者:胤礽、胤祥、胤礻禺、胤祿、胤禮、胤祄

1708年,37歲

二月,巡幸畿甸。同行者:胤礽、胤祥、胤礻禺、胤祿、胤祄

五月,巡幸塞外、同行者:胤礽、胤祥、胤禛、胤礻禺、胤祿、胤禮、胤祄

七月,行圍。同行者:胤礽、胤祥、胤祯、胤礻禺、胤祿、胤禮、胤祄

奪嫡

胤禔一心想奪嫡繼大統,他密切注視着康熙帝對皇太子胤礽的态度。從康熙二十九年開始,直至康熙四十七年九月,這近二十年來皇帝和太子之間發生的一系列事件以及随之引起的關系變化,胤禔看在眼裡,記在心上,認為對他謀取皇儲之位創造了有利的條件與時機。

其有利條件是:一則居長,二則原大學士明珠是其叔祖,三則得到皇父的寵愛。為了争奪儲位,他可謂煞費苦心。

争取立長:他錯誤地估計形勢,認為康熙帝立嫡不成,勢必立長。但康熙帝對他的野心已有所察覺。康煕四十七年九月初四日,宣布拘執胤礽同時,即明确宣谕:“朕前命直郡王胤禔善護朕躬,并無欲立胤禔為皇太子之意。胤禔秉性躁急、愚頑,豈可立為皇太子?”

請殺胤礽:胤禔利令智昏,竟奏請殺掉胤礽,說:“今欲誅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康熙帝聽了,非常驚異,意識到胤禔與胤禩結黨謀儲位,竟欲殺害胤礽,若是得逞,後果嚴重。康熙帝一再批評胤禔,指出其殺弟之念:不谙君臣大義,不念父子至情,天理國法,皆所不容。

推薦胤禩:胤禔見自己奪儲無望,便想推薦與己關系密切的八弟胤禩(胤禩少時為長兄胤禔生母惠妃所撫養)。認為一旦保對人選,自己便會飛黃騰達。

制造輿論:胤禔利用張明德相面事,為胤禩制造輿論,說:“相面人張明德曾相胤禩,後必大貴。”康熙帝派人追查張明德相面之事,查出不僅有相面之事,而且大阿哥有謀殺皇太子的企圖。

資料原文載:張明德一案審結,胤禟、胤祯供:“八阿哥曾語我等:‘有看相人張姓者雲,皇太子行事兇惡已極,彼有好漢,可謀行刺。我(指八阿哥本人)謂之曰,此事甚大,爾何等人,乃辄敢出口,爾有狂疾耶?爾設此心,斷乎不可,因逐之(張明德)去。”胤禩供:“曾以此語告諸阿哥是實。”問張明德口供亦無異。

鎮魇胤礽:皇三子胤祉向康熙揭發:皇長子與一個會巫術的人(蒙古喇嘛巴漢格隆)有來往。經查,發現胤禔用巫術鎮魇胤礽,陰謀暗害親兄弟,并有物證。其母惠妃絕望,向康熙帝奏稱胤禔不孝,請置正法。康熙帝不忍殺親生兒子,令革其王爵,終身幽禁。

後來皇三子胤祉告發胤禔用魇術魔廢皇太子之事,康熙皇帝對胤禔所作所為極為氣憤,宣示其為"亂臣賊子。"下令,奪郡王爵,嚴加看守,在府第高牆内幽禁起來。四十八年四月,康熙帝在巡視塞外臨行時又下了一道渝旨:"胤禔鎮魇皇太子及諸皇子,不念父母兄弟,事無顧忌,萬一禍發,朕在塞外,三日後始聞,何由制止?"王大臣急忙商議,最後決定派遣八旗護軍參領八人、護軍校八人、護軍八十人在胤禔府中監守。康熙帝還不放心,又加派了貝勒延壽、貝子蘇努、公鄂飛、都統辛泰、護軍統領圖爾海、陳泰,并八旗章京十七人,更番監視,還對這些官員下了一道嚴谕:"如果誰玩忽職守,将遭到滅九族之災。"

結局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允禔奪嫡失敗時隻有三十七歲,他被囚禁在高牆内達二十六個春秋,直至雍正十二年(1734年)十一月初一日被幽禁而死,終年六十三歲。

家庭成員

父母

父親:愛新覺羅·玄烨,康熙帝

母親:惠妃烏拉納喇氏,正黃旗内務府包衣、郎中索爾和之女

妻妾

嫡福晉:伊爾根覺羅氏,尚書科爾坤之女。

繼福晉:張佳氏,總兵官張浩尚(張和尚)之女。

妾:吳雅氏,牧長務達哈之女。

妾:吳雅氏,郎中巴奇納之女。

妾:關氏,麻色之女;

妾:錢氏;

妾:阮氏,雅圖之女。

妾:郭氏,郭永吉之女。

妾:晉氏,達色之女。

妾:範氏,二格之女。

妾:王氏,王忠之女。

妾:高氏,高登科之女。

妾:李氏,李浩山之女。

妾:晁氏。

妾:魏氏,包衣阿琳之女。

另有外室二人(見于康熙朝滿文朱批全譯)

兒子

長子:弘昱,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丙子九月三十日醜時生,母為嫡福晉伊爾根覺羅氏,尚書科爾坤之女;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戊戌正月十三日未時卒,年23歲。嫡妻赫舍裡氏,尚書赫亦之女(赫舍裡氏與孝誠仁皇後是同族,是孝誠仁皇後的族妹)。無嗣。

次子:弘昉,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甲申八月十二日申時生,庶母王氏王忠之女。雍正十二年(1734年)十一月封奉恩鎮國公,十三年(1735年)三月署理鑲白旗漢軍都統,本年十月解都統事務,乾隆二十年(1755年)二月授鑲紅旗護軍統領,三十一年(1766年)六月緣事革去護軍統領,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壬辰十二月初五日卯時卒,年69歲。嫡妻輝和氏,副都統伯濟之女;側室孫氏,監生孫國弼之女;妾伊爾根覺羅氏,三等護衛八十三之女;妾孫氏,孫正之女;妾江氏,江瑞之女;另室所居妾杜氏,四品典衛杜世廿之女;妾侯氏,侯什備之女;妾孫氏,孫昭之女;另室所居妾江氏,江祜之女;妾孫氏孫國英之女。

三子:弘暐,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乙酉七月初七日寅時生,母為繼福晉張佳氏,總兵官張浩尚之女;康熙四十九年(1709年)庚寅三月十九日亥時卒,年6歲。

四子:弘曜,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丁亥正月初二日寅時生,母為繼福晉張佳氏,總兵官張浩尚之女;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庚寅四月初十日醜時卒,年4歲。

五子:未有名,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己醜九月初二日子時生,母為妾關氏,麻色之女;康熙五十年(1711年)辛卯正月十七日亥時卒,年3歲。

六子:弘晗,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已醜十一月初十日戌時生,庶母錢氏。乾隆元年(1736年)六月授三等侍衛,乾隆十二年(1748年)十二月授二等侍衛,乾隆十九年(1755年)甲戌十二月初九日巳時卒,年46歲。嫡妻喀爾羅特氏,員外郎達克屯之女。

七子:弘旳,康熙四十八年(1710年)已醜十二月十二日酉時生,庶母阮氏雅圖之女。乾隆元年(1736年)六月授四等侍衛,乾隆五年(1740年)二月授三等侍衛,乾隆六年(1742年)十二月因病告退,乾隆七年(1742年)壬戌六月二十七日卯時卒,年33歲。嫡妻甘佳氏,按察使甘國桂之女;妾江氏,江九兒之女;妾周氏,周承恩之女。

八子:未有名,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庚寅十月十四日未時生,母為繼福晉張佳氏,總兵官張浩尚之女;康熙五十年(1711年)辛卯六月初八日戌時卒,年2歲。

九子:未有名,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乙未九月十九日亥時生,母為妾郭氏,郭永吉之女;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庚子二月初十日巳時卒,年6歲。

十子:未有名,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丙申二月十九日醜時生,母為妾吳雅氏,郎中巴奇納/務達哈之女;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庚子五月十一日未時卒,年5歲。

十一子:未有名,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丙申五月十九日寅時生,母為妾晉氏,達色之女;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己亥三月十一日巳時卒,年4歲。

十二子:弘晌,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戊戌二月十九日亥時生,庶母高氏高登科之女。乾隆元年(1736年)六月授三等侍衛,十四年(1749年)五月授二等侍衛,十六年(1751年)七月授副都統,十二月授護軍統領,二十九年(1764年)三月調補鑲黃旗蒙古副都統,三十五年(1770年)正月授福州将軍,卅八年(1773年)五月授盛京将軍,九月賞給奉恩将軍,十二月授宗人府左宗人,四十三年(1778年)十二月緣事革退盛京将軍,四十四年(1779年)正月授散秩大臣、仍署宗人府左宗人,本年四月授綏遠城将軍,四十五年(1780年)三月署理盛京将軍,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辛醜三月十五日子時卒,年64歲。嫡妻甯古塔氏,按察使多綸之女;妾崔氏,崔巴格之女;妾崔氏,德貴之女;妾賈氏,賈黑子之女;妾良氏,良廣泰之女。

十三子:弘晍,雍正元年(1723年)癸卯五月二十八日辰時生,庶母郭氏郭永之女。乾隆九年(1744年)正月授三等侍衛,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庚辰四月二十七日醜時卒,年38歲。嫡妻赫舍裡氏,副都禦史布德慎之女;妾李氏,李萬保之女;妾陳氏,陳文璧之女;妾王氏,王武之女。

十四子:弘明, 雍正十年(1732年)壬子三月十一日戌時生,庶母晉氏達色之女。嘉慶十一年(1806年)丙寅十月十六日未時卒,年75歲。嫡妻瓜爾佳氏,恭領色楞泰之女;妾聶氏,聶七十之女。

十五子:弘旽,雍正十年(1732年)壬子十月初一日戌時生,庶母範氏二格之女。嘉慶十年(1805年)乙醜六月初十日申時卒,年74歲。嫡妻棟鄂氏,筆帖式伯祿之女;妾徐氏,徐國秀之女;妾馬氏,馬忠之女;妾單氏,單坤之女。

女兒

長女:名不詳(1688—1711),康熙二十七年戊辰十月初六日申時生,母為嫡福晉伊爾根覺羅氏,尚書科爾坤之女;康熙四十五年三月嫁科爾沁台吉多爾濟色稜;康熙五十年辛卯六月卒,年二十四歲。

次女:名不詳(1689—1716),康熙二十八年己巳七月初二日寅時生,母為嫡福晉伊爾根覺羅氏,尚書科爾坤之女;康熙四十六年九月嫁李永芳曾孫李淑鳌。康熙五十五年丙申五月卒,年二十八歲。

三女:名不詳(1691—1723),縣君, 康熙三十年辛未三月十一日醜時生,母為嫡福晉伊爾根覺羅氏,尚書科爾坤之女;康熙五十三年三月,嫁喀爾喀蒙古貝勒恭格拉布坦;雍正元年癸卯正月卒,年三十三歲。

四女:名不詳(1692—1711),縣君,康熙三十一年壬申七月二十一日未時生,母為嫡福晉伊爾根覺羅氏,尚書科爾坤之女;康熙四十九年二月,嫁一等男又一雲騎尉佐領孫承恩;康熙五十年辛卯二月卒,年二十歲。

五女:名不詳(1703—1768),縣君,康熙四十二年癸未十月二十八日卯時生,母為妾吳雅氏,八品牧長務達哈之女;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嫁科爾沁台吉塞楞納穆紮爾;乾隆三十三年戊子四月初四日巳時卒,年六十六歲。

六女:名不詳(1710—1714),康熙四十九年庚寅十一月初九日卯時生,母為妾李氏,李浩山之女;康熙五十三年甲午六月卒,年五歲。

七女:名不詳(1710—1736),康熙四十九年庚寅十一月二十六日酉時生,母為妾晁氏;雍正十二年甲寅九月,嫁敖漢博爾濟吉特氏台吉拉錫;女乾隆元年丙辰十一月卒,年二十七歲。

八女:名不詳(1712—1788)縣君,康熙五十一年壬辰十二月二十二日申時生,母為繼福晉張佳氏,總兵官張浩尚之女;雍正十一年癸醜十月,嫁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羅蔔藏敦多蔔;縣君乾隆五十三年甲午九月十三日醜時卒,年七十七歲。

九女:名不詳(1715—1750),縣君,康熙五十四年乙未四月十九日亥時生,母為妾郭氏,郭永吉之女;雍正十二年甲寅十一月,嫁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吉爾第;縣君乾隆十五年庚午十一月初八日辰時卒,年三十六歲。

十女:名不詳(1717—1755),縣君,康熙五十六年丁酉七月初八日卯時生,母為妾郭氏,郭永吉之女,與第九女同母;雍正十一年,癸醜七月,嫁敖漢博爾濟吉特氏汪紮爾;縣君乾隆二十年乙亥九月十一日巳時卒,年四十歲。

十一女:名不詳(1721—1722),康熙六十年辛醜七月初七日巳時生,母為妾郭氏,郭永吉之女,與第十女同母;康熙六十一年壬寅三月卒,年二歲。

十二女:名不詳(1723—1724),雍正元年癸卯四月初七日醜時生,母為妾郭氏,郭永吉之女,與第十一女同母;雍正二年甲辰十二月十二日申時卒,年二歲。

十三女:名不詳(1724—1793),郡主,雍正二年甲辰六月十八日醜時生,母為妾晉氏,達色之女;乾隆二年丁巳六月撫育宮中,選婿科爾沁珠郎漢濟拉馬氏僧滾紮青,未婚;婿于乾隆五年庚申五月卒,郡主守節,乾隆五十八年癸醜七月十五日亥時卒,年七十歲。

十四女:名不詳(1725—1751),縣君,雍正三年乙巳八月十六日寅時生,母為妾郭氏,郭永吉之女,與第十二女同母;乾隆十一年丙寅正月,嫁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吉喇裡達;縣君乾隆十六年辛未十月二十日醜時卒,年二十七歲。

影視形象

1987年電視劇《滿清十三皇朝》譚榮傑飾大阿哥

1994年電視劇《君臨天下》黃允材飾大阿哥

1999年電視劇《雍正王朝》張彥春飾大阿哥

2001年電視劇《康熙王朝》高田昊飾大阿哥

2003年電視劇《皇太子秘史》陳之輝飾大阿哥

2011年電視劇《步步驚心》楊曉波飾大阿哥

2012年電視劇《深宮諜影》吳雨楓飾大阿哥

2018年網絡劇《花落宮廷錯流年》邢城飾大阿哥

2019年電視劇《夢回大清》盧冠東飾大阿哥

上一篇:卡文迪許

下一篇:又旅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