惘然

惘然

漢語詞語
惘然(拼音:wǎng rán),失意的樣子;心中若有所失的樣子。
  • 中文名:惘然
  • 拼音:wǎng rán
  • 出處:《無錫縣曆山集》

基本釋義

1.同"罔然"。失意的樣子;心中若有所失的樣子。心裡好像失去了什麼的樣子。

2.猶茫然。恍惚不解貌。

3.窘急惶遽貌。

4.猶渙然。

引用詳解

1.失意貌;憂思貌。

南朝 梁 江淹 《無錫縣曆山集》詩:“酒至情蕭瑟,憑樽還惘然。”

《新唐書·宦者傳下·李輔國》:“中外聞其失勢,舉相賀。輔國始惘然憂,不知所出,表乞解官。”

明 徐霖 《繡襦記·共宿郵亭》:“回首鄉關,望斷孤雲惘然。”

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四十七回:“弄玉臨風惘然,如有所失。徙倚夜半,月昃香消,乃将玉笙置于床頭,勉強就寝。”

茅盾 《鍛煉》一:“蘇子培惘然望着,心頭沉甸甸地越來越難過。”

2.疑惑不解貌。

《新唐書·奸臣傳上·李 林甫》:“皇太子、鄂王、光王被谮,帝欲廢之, 張九齡切谏,帝不悅。林甫惘然,私語中人曰:‘天子家事,外人何與邪?’”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七:“ 歐陽公 《早朝》詩雲:‘玉勒争門随仗入,牙牌當殿報班齊。’……問熟于朝儀者,亦惘然,以為無有。然歐陽公必不誤。”

3.謂不知所措貌。

清 袁枚 《新齊諧·湯翰林》:“有披發女子,赤身噴血而進。湯揮以棍,女惘然曰:‘貴人在此,妾誤矣。’”

冰心 《往事(二)》二:“母親隻低着頭做針線,涵和傑惘然的站了起來,卻沒有話說,隻扶着椅背,對着閃閃的燭光呆望。”

4.迷糊不清貌。

唐 李商隐 《 錦瑟》詩:“ 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

宋 蘇轼 《與謝民師推官書》:“自還 海北,見平生親舊,惘然如隔世人。”

5.謂空無所有貌。

明 王世貞 《贈李伯承之新喻令》詩:“宓子風流竟惘然,遙傳清響下吳天。”

上一篇:巴基斯坦國旗

下一篇:坦白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