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山

恒山

中國4A級旅遊景區
恒山,中國地名。作為大山,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城南10公裡處,距大同市市區62公裡。該山為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人稱北嶽,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并稱為五嶽,為中國地理标志,揚名海外。1982年,恒山以山西恒山風景名勝區的名義,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曾名高是山、崞山、玄武山。其中,倒馬關、紫荊關、平型關、雁門關、甯武關虎踞為險,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沖,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主峰天峰嶺在渾源縣城南,海拔2016.8米,被稱為“人天北柱”,“絕塞名山”,“天下第二山”。
    中文名:恒山 外文名:Mount Hengshan 别名:北嶽 所屬山系: 地理位置: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 走向: 長度: 寬度: 起點: 終點: 主峰: 海拔: 開放時間:06:30-19:00 建立時間:1982 交通信息:汽車在山西省可以直達景區 海拔高度:2016.8米 景區級别: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4A級景區 所在地:大同 地址: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恒山南路 類别:名勝古迹

山脈簡介

恒山曆史悠久,原名高是山,據山海經記載“(童戎山)又北三百裡,曰高是之山。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虖沱,其木多棕,其草多條。滱水出焉,東流注于河”。後改名崞山,渾源曆史名稱崞縣更是由此得名。後改為玄武山,明朝當時正值河北恒山(河北阜平大茂山)人文景觀損毀之際,有好事者在玄武山山上僞造諸如張果老仙迹等假稱玄武山即為恒山,并漸漸使當地人深信不疑,不斷要求改祀北嶽。清朝入關,順治接受該觀點自此定名恒山,北嶽移祀。

概況

北嶽恒山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城南4公裡處,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并稱為中華五嶽。自古即為中國北方著名的風景遊覽勝地和重要的道教發祥地之一,是中華錦繡山河的傑出代表,國家地理重要标志,承載着中化文明符号,孕育出深濃的地域文化和民俗,具有國山地位。

恒山山脈,祖于陰山,發脈于管涔山,東西綿延五百裡,錦繡一百零八峰,呈東北走向,疊嶂拔峙,橫亘塞上,1982年即被國務院首批公布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轄有13處景色獨特,功能各異的子景區,其中主景區面積122.38平方公裡,擁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6處和恒山國家森林公園等。2009年,北嶽恒山被成功列入“國家自然和文化雙遺産名錄”、“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産預備名錄”。

地質特點

恒山山脈祖于陰山,橫跨塞外,東連太行,西跨雁門,南障三晉,北瞰雲代,東西綿延五百裡(橫跨今山西甯武、朔州、代縣、應縣、繁峙、山陰、渾源、靈丘等縣),是海河支流桑幹河與滹沱河的分水嶺。

恒山,号稱108峰,東西綿延150公裡,橫跨山西、河北兩省。它西銜雁門關、東跨太行山,南障三晉,北瞰雲、代二州,莽莽蒼蒼,橫亘塞上,巍峨聳峙,氣勢雄偉。

天峰嶺與翠屏峰,是恒山主峰的東西兩峰。兩峰對望,斷崖綠帶,層次分明,美如畫卷。果老嶺、姑嫂岩、飛石窟、還元洞、虎風口、大字灣等處,充滿了神盡色彩。

懸根松、紫芝峪、苦甜井更是自然景觀中的奇迹。苦甜井在恒山半腰,兩井相隔一米,水質卻截然不同。一井水甜美清涼,被稱為甜井;另一井水卻苦澀難飲。甜水井井深數尺,卻取之不間,可供萬人飲用、唐代時,唐玄宗李隆基曾賜匾甜井為“龍泉觀”。

相關傳說

恒山做為道教的活動場所由來已久。金元之際全真教教主尹志平曾在此修煉。恒山主峰,居于渾源縣城南,海拔2016.1米,為五嶽的第二高度。古有十八勝景,今尚存朝殿、會仙橋、九天宮十餘處。古往今來,以奇險吸引着遊人。曆代名人、學士,諸如李白、徐霞客等人也都遊覽過恒山勝地,并留下吟詠恒山的詩章。

發展曆史

明、清時恒山已經寺廟群居,規模很大,人們稱之為“三寺四祠九亭閣,七宮八洞十二廟”。可惜後來遭到破壞,所剩不多。恒山以自取景色美而著稱,曆來有恒山18景之說。

明代旅行家徐霞客遊恒山後,把在恒山的見聞錄入《徐霞客遊記》中。古人由此贊歎恒山"危峰過雁來秋色,萬裡黃沙散夕陽。"邊關要塞,古城峰煙。

恒山因其險峻的自然山勢和地理位置的特點,成為兵家必争之地,這是恒山的五嶽中最可引以為自豪的。并且将古代關隘、城堡、烽火台等衆多古代戰場遺迹保存了下來。

氣勢壯觀,風景如畫。整個恒山山脈似自西南向東北奔騰而來。一座座海拔達2,000米以上的山如比肩而立,重重疊疊,氣勢異常博大雄渾。其風景特色可概括為四點:群峰奔突,氣勢磅礴,這是恒山自然景觀的宏觀特征。

登上恒山,蒼松翠柏、廟觀樓閣、奇花異草、怪石幽洞構成了著名的恒山十八景。十八勝景,各有千秋,猶如十八幅美麗畫卷,展現在遊客面前磁峽煙雨、雲閣虹橋、雲路春曉、虎口懸松、果老仙迹、斷崖啼鳥、夕陽晚照、龍泉甘苦、幽室飛窟、石洞流雲、茅窟煙火、金雞報曉、玉羊遊雲,紫峪雲花、脂圖文錦、仙府醉月、弈台弄琴、嶽頂松風。

再加上世界一絕的天下奇觀懸空寺,整個恒山景如詩如畫,令遊客如置身于世外桃源,流連駐足。曆史上,許多著名學者對恒山都有過動人的描繪,唐代大詩人李白則在恒山留下墨迹“壯觀”二字。

景區介紹

恒山風景區是國務院1982年公布的全國第一批44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據1984年規劃,全景區為4個等級的保護區和1個自然保護區。

一、二級保護區面積為62.10平方公裡,以雙峰并峙的天峰嶺和翠屏峰為中心,包括天峰嶺景區、翠屏峰景區、千佛嶺景區、溫泉景區和渾源城景點群;龍山一帶為自然保護區。

恒山主峰分東西兩峰,東為大峰嶺西為翠屏峰,兩峰對峙,風格獨具,斷崖綠帶、層次分明。金龍峽,居于天峰嶺、翠屏峰之間,峽谷幽深,峭壁側立,石夾青天,最窄處不過三丈。這裡自古為兵家必争之地。北魏時,道武帝發兵數萬人,在此劈山鑿道據守,作為進退中原的門戶。

宋代,楊業父子在此以險為憑,抵抗外族的人侵。恒山景觀中,果老嶺、姑嫂岩,飛石窟、還原洞、虎風日、大宇灣等處,充滿了神奇色彩,還伴有優美的神話傳說。懸根松、紫芝峪、苦甜井更是自然景觀中的奇景。苦甜井位于恒山半腰,雙井并列,相隔1米,水質迥然不同。

一井水如甘露,甜美清涼、水井深數尺,取之不盡,可供萬人飲用,唐玄宗李隆基賜匾“龍泉觀”。另一井水苦澀難飲,成為鮮明對照。現苦井已封。

恒山松,為恒山一景。“四大夫松”,古松根部懸于石外,緊抓岩石,傲然挺立,姿态雄健。在虎風門觀松,或立于丹崖上,或倒挂于絕壁問,如傘如翼如亭如龍如橋,千姿百态,儀态萬方。恒山雲,變幻無窮。出雲洞在後土夫人廟的不遠處山腰,晴日郎郎,洞口寂靜,陰雨來臨,洞口便遊出縷縷白雲,引人遐思。

文物古迹,星羅棋布。恒山腳下的懸空寺、應縣佛宮寺的釋迦木塔、渾源城内的圓覺寺磚塔、永安寺等,在中國古建築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恒山山高風大,氣候變化劇烈,故建築多依懸崖峭壁而建,或開鑿石岩而成,形成了獨有的奇險特色。

明清時,恒山建築林立,祠宇樓台聳峙巍峨,有“三寺四祠九亭閣七宮八洞十二廟”之稱。恒山廟.北嶽廟為主廟,還有寝宮、後士夫人廟、紫微宮。官亭、白虎觀、龍王廟、靈官府、關帝廟、文昌廟、奶奶廟、純陽宮、碧霞宮等廟宇建築,懸空寺為恒山第一奇觀。

北嶽廟,建于明代弘治年間(公元1501~1502年),是恒山廟中最為宏偉的一座。它位于恒山主峰大峰嶺南面的石壁之下,門前有103級石階通往前下方到達山門、北嶽廟門有“貞元之殿”四個大字。門側有長聯,上聯為:“恒嶽萬古障中原惟我聖朝歸馬牧羊教化己隆三百載”;下聯是“文昌六星聯北鬥是真人才雕龍繡虎光芒雄射九重天”。

北嶽廟内,有北嶽大帝塑像。北嶽廟前廊下,有清代禦祭恒山文碑20餘通,這些碑文,作為曆史佐證,是研究恒山的寶貴資料。北嶽恒山風景區内的另一處重要景觀是懸空寺。

懸空寺位于北嶽恒山腳下、渾源縣城南5公裡處的金龍峽内西岩峭壁上。寺創建于北魏後期(約為公元471~523年),現存建築分明清兩代修建後的遺物。

懸空寺靠西面東,俨若精巧、别緻、玲珑剔透的玉雕懸于一幅巨大的屏風上。寺内共有殿宇樓閣40間。南北,有三檐歇山頂危樓聳起,對峙而立,由低向高三層疊起,離地百餘尺,附于絕壁上,三面環廊國抱、六座殿閣,相互交叉,飛架棧道相連,高低錯落,木制樓梯溝通,遷回曲折,構思布局妙不可言、整個寺面似虛而實,似危而安,實中生巧,危裡見俏,一種在國内其它寺廟中體會不到的奇險感緊緊地抓住遊人的好奇心理。

懸空寺内塑像頗多,有銅鑄、鐵鑄、泥塑、石雕像共78尊。三聖殿内的泥塑,具有唐、明兩代風韻,釋迎、韋馱、天女、阿難形體豐滿,神彩動人,仙女婀娜、韋馱英武、阿難虔誠,各具風彩。三教殿内,釋迦牟尼、老子、孔子三教台流,共居一室,耐人尋味、始祖同堂,堪稱中國宗教史上的一段佳話。懸空寺内,有朝殿、會仙府、碧霞宮、純陽宮、樓台亭、寝宮、梳妝樓、禦碑亭等。

主要景點

金龍峽

金龍峽,居于天峰嶺和翠屏峰之間,峽谷幽深,峭壁側立,石夾青天,最窄處不足三丈。這裡是古往今來的絕塞天險,交通要沖。北魏時,道武帝發兵數萬人,在這裡劈山鑿道,恒山金龍峽作為進退中原的門戶。宋代時,楊業父子在這裡以險據守,抵抗外族的侵入。金龍峽内,懸崖中腰有古棧道盤繞,名為“雲閣”。

恒山松

恒山松,風格别緻,形狀奇特。其中,有四株形狀奇特的唐代古松,人稱這為“四大夫格”。這四株古松,根部懸于石外,緊抓岩石,傲然挺立,氣勢不凡,别具風格。

恒山廟

恒山廟,以北嶽廟為首,穩座于西峰之上,蒼松之間,或隐或露。懸空寺,為恒山第一景。民諺有“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的說法。

恒山雲

恒山雲,變幻無窮。出雲洞在後土夫人廟的不遠處山腰,晴日明朗,洞口寂靜,陰雨來臨,洞口便遊出縷縷白雲,引人遐思。

恒山懸空寺

恒山懸空寺位于山西渾源縣,距大同市65公裡,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國内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

恒山懸空寺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後期,曆代都對懸空寺作過修繕,北魏王朝将道家的道壇從平城,今大同南移到此,古代工匠根據道家“不聞雞鳴犬吠之聲”的要求建設了懸空寺。

恒山懸空寺距地面高約50米,懸空寺發展了我國的建築傳統和建築風格,其建築特色可以概括為“奇、懸、巧”三個字。

值得稱“奇”的是,建寺設計與選址,懸空寺處于深山峽谷的一個小盆地内全身懸挂于石崖中間,石崖頂峰突出部分好像一把傘,使古寺免受雨水沖刷。山下的洪水泛濫時,也免于被淹。四周的大山也減少了陽光的照射時間。優越的地理位置是懸空寺能完好保存的重要原因之一。

“懸”是懸空寺的另一特色,全寺共有殿閣40間,表面看上去支撐它們的是十幾根碗口粗的木柱,其實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所以有人用“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來形容懸空寺。而真正的重心撐在堅硬岩石裡,利用力學原理半插飛梁為基。

懸空寺的“巧”體現在建寺時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峭壁的自然狀态布置和建造寺廟各部分建築,将一般寺廟平面建築的布局、形制等建造在立體的空間中,山門、鐘鼓樓、大殿、配殿等都有,設計非常精巧。寺内有佛像八十多尊。唐開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遊覽懸空寺後,在石崖上書寫了“壯觀”二字,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稱懸空寺為“天下巨觀”。

氣候情況

恒山風景區屬溫帶半幹旱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春季幹旱多風,夏季雨量集中,秋季短暫晴朗。這裡早晚溫差大,古詩人有“雁門關外雁人家,早穿皮襖午穿紗”的詩句。恒山地區年平均溫度為6.1℃,1月最冷,平均-12℃,7月最熱,平均21.6℃。極端最高溫為35.9℃,極端最低溫為-37.3℃,是避暑的理想之地。

作用

曆代帝王祀祭在曆代帝王眼裡,五嶽一直被視為江山的象征,故對恒山的祀祭十分重視。《通鑒》載: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前,西周第二個皇帝周成王,“巡狩至北嶽,北方諸侯朝于明堂”,此處恒山為河北省大茂山(位于河北省阜平境内),自此之後曆代祭祀均在河北。

明朝中期,渾源乘河北大茂山人文景觀損壞嚴重之際,僞造仙迹牽強附會,自稱恒山,并要求改祀。清朝一入關,便得到朝廷支持,于順治庚子(公元1660年),遣工部侍郎李呈祥奉聖旨,于渾源嶽頂舉行了隆重的祀嶽大典。

旅遊指導

恒山交通

先從大同等地乘長途車到渾源縣城,再從渾源縣乘中巴(2元左右車費,打的20元)到恒山前線(望嶽亭停車場)或後線(北嶽行宮),或先到懸空寺。也可乘恒山一日遊旅遊車。

鐵路

大同市内鐵路交通較完善。從大同有火車通往北京、太原、西安、銀川、石家莊、包頭、沈陽等地。大同火車站位于市區北部,乘2路、4路、8路、14路、15路公交車均可到達。

公路

大同境内通過的主要公路有大運、大塘、大淮、大涞、大陽等10多條,從大同汽車站有長途車可通達太原、宣化、朔州等地。長途汽車站位于火車站前,乘2、4、8路等車可到達。從大同長途汽車站有到雲岡石窟、恒山等旅遊區的直達車。

上一篇:磚牌養生茶

下一篇:我聽過你的歌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