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細胞

心肌細胞

細胞、心肌纖維
心肌細胞是心肌纖維,有橫紋,受植物性神經支配,屬于有橫紋的不随意肌,具有興奮收縮的能力。呈短圓柱形,有分支,其細胞核位于細胞中央,一般隻有一個。各心肌纖維分支的末端可相互連接構成肌纖維網。廣義的心肌細胞包括組成窦房結、房内束、房室交界部、房室束(即希斯束)和浦肯野纖維等的特殊分化了的心肌細胞,以及一般的心房肌和心室肌工作細胞。
    中文名:心肌細胞 外文名: 别名:心肌纖維

細胞分類

根據它們的組織學特點、電生理特性以及功能上的區别,粗略地分為兩大類型:兩類心肌細胞分别實現一定的職能,互相配合,完成心髒的整體活動。

一類是普通的心肌細胞,包括心房肌和心室肌,含有豐富的肌原纖維,執行收縮功能,故又稱為工作細胞。工作細胞不能自動地産生節律性興奮,即不具有自動節律性;但它具有興奮性,可以在外來刺激作用下産生興奮;也具有傳導興奮的能力,但是,與相應的特殊傳導組織作比較,傳導性較低。

另一類是一些特殊分化了的心肌細胞,組成心髒的特殊傳導系統;其中主要包括P細胞和哺肯野細胞,它們除了具有興奮性和傳導性之外,還具有自動産生節律性興奮的能力,故稱為自律細胞,它們含肌原纖維甚小或完全缺乏,故收縮功能已基本喪失。還有一種細胞位于特殊傳導系統的結區,既不具有收縮功能,也沒有自律性,隻保留了很低的傳導性,是傳導系統中的非自律細胞,特殊傳導系統是心髒内發生興奮和傳播興奮的組織,起着控制心髒節律性活動的作用。

結構特征

1.心肌細胞為短柱狀,一般隻有一個細胞核,而骨骼肌纖維是多核細胞。心肌細胞之間有閏盤結構。該處細胞膜凹凸相嵌,并特殊分化形成橋粒,彼此緊密連接,但心肌細胞之間并無原生質的連續。心肌組織過去曾被誤認為是合胞體,電子顯微鏡的研究發現心肌細胞間有明顯的隔膜,從而得到糾正。心肌的閏盤有利于細胞間的興奮傳遞。這一方面由于該處結構對電流的阻抗較低,興奮波易于通過;另方面又因該處呈間隙連接,内有15~20埃的嗜水小管,可允許鈣離子等離子通透轉運。因此,正常的心房肌或心室肌細胞雖然彼此分開,但幾乎同時興奮而作同步收縮,大大提高了心肌收縮的效能,功能上體現了合胞體的特性,故常有“功能合胞體”之稱。

2.心肌細胞的細胞核多位于細胞中部,形狀似橢圓或似長方形,其長軸與肌原纖維的方向一緻。肌原纖維繞核而行,核的兩端富有肌漿,其中含有豐富的糖原顆粒和線粒體,以适應心肌持續性節律收縮活動的需要。從橫斷面來看,心肌細胞的直徑比骨骼肌小,前者約為15微米,而後者則為100微米左右。從縱斷面來看,心肌細胞的肌節長度也比骨骼肌的肌節為短。

3.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也可看到心肌細胞的肌原纖維、橫小管、肌質網、線粒體、糖原、脂肪等超微結構。但是心肌細胞與骨骼肌有所不同;心肌細胞的肌原纖維粗細差别很大,介于0.2~2.3微米之間;同時,粗的肌原纖維與細的肌原纖維可相互移行,相鄰者又彼此接近以緻分界不清。心肌細胞的橫小管位于Z線水平,多種哺乳動物均有縱軸向伸出,管徑約0.2微米。而骨骼肌的橫小管位于A-I帶交界處,無縱軸向伸出,管徑較大,約0.4微米。心肌細胞的肌質網叢狀居中間,側終池不多,與橫小管不廣泛相貼。

生物電活動

心肌細胞生物電産生的基礎:心肌細胞跨膜電位取決于離子的跨膜電-化學梯度和膜對離子的選擇性通透。

(一)心室肌細胞跨膜電位及其産生機理:

1.靜息電位:心室肌細胞在靜息時,細胞膜處于内正外負的極化狀态,其主要由K+外流形成。

2.動作電位:心室肌動作電位的全過程包括除極過程的0期和複極過程的1、2、3、4等四個時期。

0期:心室肌細胞興奮時,膜内電位由靜息狀态時的-90mV上升到+30mV左右,構成了動作電位的上升支,稱為除極過程(0期)。它主要由Na+内流形成。

1期:在複極初期,心室肌細胞内電位由+30mV迅速下降到0mV左右,主要由K+外流形成。

2期:1期複極到0mV左右,此時的膜電位下降非常緩慢它主要由Ca2+内流和K+外流共同形成。

3期:此期心室肌細胞膜複極速度加快,膜電位由0mV左右快速下降到-90mV,曆時約100~150ms。主要由K+的外向離子流(Ik1和Ik、Ik也稱Ix)形成。

4期:4期是3期複極完畢,膜電位基本上穩定于靜息電位水平,心肌細胞已處于靜息狀态,故又稱靜息期。Na+、Ca2+、K+的轉運主要與Na+--K+泵和Ca2+泵活動有關。關于Ca2+的主動轉運形式目前多數學者認為:Ca2+的逆濃度梯度的外運與Na+順濃度的内流相耦合進行的,形成Na+-Ca2+交換。

(二)蒲肯野細胞的跨膜電位及産生機理:

蒲肯野細胞的動作電位及其産生機理與心室肌細胞基本相似,但其有4期自動除極化。4期自動除極化是膜對Na+通透性随時間進行性增強(If内向電流)的結果。If通道與快Na+通道的主要區别是:①If的通道對離子的選擇性不強,雖然主要選擇的是Na+,但還有K+參與。而快Na+通道的選擇性強,主要允許Na+通透。②If的通道在複極達-60mV左右被激活,而快Na+通道在膜内電除極達-70mV左右被激活。③If的通道可被铯(Cs)所阻斷,而快Na+通道可被河豚毒阻斷。

(三)窦房結P細胞跨膜電位及産生機理:

1.P細胞動作電位的主要特征4期膜電位不穩定,可發生自動除極,這是自律細胞動作電位最顯著的特點。

  此外:

1)除極0期的鋒值較小,除極速度較慢,約為10V/s,0期除極隻到0mV左右。

2)複極由3期完成,基本沒有1期和2期。

3)複極3期完畢後進入4期,這時可達到的最大膜電位值,稱為最大舒張電位(或稱最大複極電位),約為-70mV。

2.P細胞動作電位的形成及離子流的活動

(1)0期除極的形成:0期除極的内向電流主要是由鈣離子負載的。

(2)3期複極的形成:0期除極後,慢鈣離子通道逐漸失活。3期是由鈣離子内流和鉀離子外流共同作用的結果。

(3)4期自動除極的形成:目前研究與三種離子流有關。

A:鉀離子外流的進行性衰減;

B:鈉離子内流的進行性增強;

C:生電性Na+--Ca2+離子交換。

(四)心肌細胞的電生理學分類

心肌細胞除了解剖生理特點分為工作細胞(非自律細胞)和自律細胞外,還可根據心肌細胞動作電位的電生理特征(特别是0除極速率),把心肌細胞所産生的動作電位分為兩類:快反應電位和慢反應電位,而把具有這兩不同電位的細胞分别稱為快反應細胞和慢反應細胞:

1.快反應細胞包括:心房肌、心室肌和蒲肯野細胞,其動作電位特點是:除極快、波幅大、時程長。

2.慢反應細胞包括窦房結和房室交界區細胞,其動作電位特點是:除極慢、波幅小、時程短。

心肌細胞分類小節如下:

自律細胞

快反應自律細胞:如蒲肯野氏細胞

慢反應自律細胞:窦房結和房室交界區(房結區,結希區)細胞

非自律細胞快反應非自律細胞:心房肌、心室肌細胞

慢反應非自律細胞:結區細胞

美國科學家在《自然》(Nature)雜志上發表研究報告指出,發現了一組可培植心肌細胞的幹細胞。帶領這項研究的科學家正是華人WilliamPu。美國麻省波士頓兒童醫院的研究人員表示,新發現的幹細胞位于心髒最外層的心外膜,或能修複已受損害的心髒組織。WilliamPu稱:“當病人心髒出現問題時,便會失去驅動心跳的心肌細胞。唯一的補救方法就是制造更多這類細胞。”據悉,研究人員是在偶然的情況下發現新幹細胞的。他們當時正在研究心外膜的另一組基因,所以要在活老鼠的胚胎上,用紅色熒光蛋白複合體标簽特定的細胞。出乎意料之外,他們竟然目睹心外膜細胞轉化成心肌細胞。WilliamPu的研究成果顯示,用基因編号為“Wt1”的幹細胞能制造出心肌細胞、滑肌細胞及内皮細胞

心肌細胞肥大

心肌細胞肥大是臨床多種疾病所伴有的病理改變,探讨其發生的病理生理機制,對臨床診斷治療有重要意義。

一、心肌細胞肥大的概念 心肌組織包括心肌細胞和間質兩部分,其中心肌細胞占心髒總體積的75%;間質占25%。心肌細胞肥大是指心肌細胞體積增大直徑增寬或長度增加和肌節數量增多,心肌過度肥大時可有心肌細胞增生。

二、心肌細胞肥大的細胞學基礎 心肌細胞是一種高度分化的終末細胞,其收縮蛋白以α-肌球蛋白(α-MHC)為主,主管收縮功能。收縮蛋白包括肌球蛋白,肌動蛋白、向肌球蛋白及向甯蛋白。其中肌球蛋白包括2個重鍊(MHC)、2個輕鍊(MLC),心髒僅有兩種MHC基因表達即α-MHC和β-MHC形成α-α、β-β同二聚體及α-β異二聚體,分别形成同功酶V1、V2及V3。正常情況下,胚胎心房及成人心房α-MHC即V1同功酶占優勢,而左右心室從胚胎到成人β-MHC始終保持在80%~90%,以V3同功酶占優勢。心肌細胞一般不能增殖,隻有細胞體積的肥大,處于收縮狀态。胚胎期心肌細胞來源于肌幹細胞,經肌母細胞逐漸分化成成熟的心肌細胞,其收縮蛋白以β-MHC占優勢,處于“合成狀态”,心肌肥大是心肌細胞從成熟的“收縮狀态”向“胚胎型合成狀态”轉化的一種現象。

心肌細胞肥大時,其表型變化,體積增大,心肌細胞内收縮蛋白類型改變,同時也可有心肌間質細胞增殖。心肌細胞和間質細胞的生長有各自的調控機制,心肌細胞肥大可伴有也可不伴有間質細胞的增殖。

三、心肌細胞肥大的原因和機制 1958年Teare對肥厚性心肌病進行了描述,從此,人們一直對心肌肥厚的發生機制進行研究,近年研究表明心肌肥厚是一種複雜的多種因素參與調節的動态過程。心肌細胞肥大發生的生化基礎是心肌蛋白合成的增加,導緻細胞體積的增加。各種機械刺激,化學因素作用都可導緻心肌肥大。

1.機械性刺激的直接作用 長期的壓力和/或容積負荷過度。使心室壁應力增加,導緻心肌肥大。整體實驗表明心髒受到負荷刺激時可發生心肌肥大。機械性刺激可通過促進蛋白質合成增加或/和促使蛋白質降解減少而導緻心肌肥大。其機制為(1)細胞内CAMP增加在搏動或停搏的心髒,其主動脈壓從7.98kPa(60mmHg)升至15.96kPa(118mmHg)時,其蛋白質合成增加,核蛋白形成增多,CAMP含量增多及CAMP依賴性蛋白激酶活性增加,提示動脈壓力增高可通過CAMP依賴性作用機制加速蛋白質合成。(2)細胞内肌醇磷酯增加Portzer等報告,主動脈狹窄造成左室肥大時,肥大心肌的細胞漿蛋白激酶(PKC)活力較對照增加15%,細胞膜PKC活力增加40%。說明心肌牽張增加心肌内肌醇磷酯含量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磷脂酶C的激活。(3)原癌基因表達增加 在壓力負荷過重所緻心肌肥大早期,可觀察到原癌基因表達增加。(4)肌動蛋白和肌球蛋白基因表達增加 培養的心肌細胞持續受到牽張刺激時,其β-MHC和α-肌動蛋白的基因表達增加。(5)其它 心肌細胞間鈣離子通道,鈉離子内流及細胞内環境堿性比等均可在牽張刺激所緻的心肌肥厚中起重要調節作用。

2.化學性刺激 體液因素亦可促進細胞的肥大或增殖。(1)去甲腎上腺素(NE),動物實驗證明,長期注射亞高血壓劑量的NE可誘發心肌肥大,這種心肌肥大可能主要通過α1-R起作用,亦有學者将NE加入心肌細胞培養液中發現myc基因轉錄可見增加5~10倍,并促進心肌肥大,這一反應可被特異性α1受體拮抗劑所阻斷可為蛋白激酶C、活化劑PNA所加強,提高NE是通過α-受體、激活磷脂酰肌醇,蛋白激酶C系統,激活癌基因表達起作用的。(2)雄激素Cabral等在大鼠去壓力感受器神經後誘發的神經源性高血壓中發現,雄性大鼠左室重量/體重比值明顯高于雌性,給睾酮可引起類似雄性神經源性高血壓大鼠的左室心肌肥厚,而給予雌二醇則可抑制左室重量增加,其機理尚不清,可能與癌基因有關。(3)血管緊張素Ⅱ(AngⅡ)AngⅡ受體分AT1與AT2兩亞型,AT1受體與心肌的正性變力和變時作用及心肌細胞的生長肥大有關将AngⅡ加入心肌細胞培養液中,c-fos、c-jun、c-Mye等原癌基因表達迅速加強,并促使蛋白質合成增加,誘導心肌肥大。AngⅡ還可引起血管緊張素原基因和轉化生長因子β1基因上調,進而促使心肌細胞肥大,這一反應可被AngⅡAT1受體阻斷劑阻斷,亦可被PKC加強,提示AngⅡ是通過AT1受體激活磷酸肌醇酯—蛋白激酶C系統,激活原癌基因表達的。(4)内皮素(ET)1988年由Yangisawa等從豬主動脈内皮細胞分離出一種縮血管多肽。ET是通過與靶細胞上ET受體結合,發揮作用,調節細胞增殖的。ET受體分為ETA、ETB、ETC,心血管肌細胞富含ETA,ETA所緻心肌肥大,可能是通過增加肌球蛋白的輕鍵2、α-肌動蛋白、肌鈣蛋白及α、β肌球蛋白重鍊mRNA的表達。有人報道ETA也可能在體内NE導緻的心肌肥大中起作用。(5)生長激素(GH)及胰島素類生長因子(TGF)Antonio等人近期觀察了GH及TGF1對大鼠心血管系統的影響,發現心肌為GH及IGF-1的靶器官,給予正常成年人大鼠外源性GH及IGF-1,可緻其心肌肥大。容量和壓力負荷的增加,可使心髒IGF-1的基因表達增強。GH和IGF-1也可能間接通過胰島素代謝或腎上腺素系統起作用。(6)白細胞介素6(IL-6)與細胞肥大因子(CT-1)keiko等人發現心肌細胞在缺氧,再灌注及受到其它因子刺激時,可分泌大量IL-6,且與心肌肥大有關。IL-6作為配體,與IL-6受體結合後,使與其相連的GP130形成同型二聚體,這樣酪氨酸激酶被活化,Ras-Paf-map激酶等一系列反應随之發生,促進細胞基因轉錄活性增高。CT-1是從小鼠胚胎幹細胞分化誘導期的上清液中分離出來的分子量為21.5KDa的蛋白質。有人報道:心肌細胞同樣産生CT-1,也通過GP130影響細胞内傳導信息的。CT-1刺激心肌細胞肥大的作用比AngⅡ和ET還強,CT-1亦可使心肌細胞c-fos、c-jun及ANP、mRNA表達增多,說明CT-1調節細胞基因活化和轉錄水平。

《心肌細胞電生理學》

心肌細胞的離子通道和離子流,是心肌細胞電生理學的主要内容,它的研究進展非常迅速,特别是分子生物學的研究相結合,可以說是突飛猛進。如今,離開對心肌細胞電生理學,特别是對其離子通道和離子流的理解,就很難讀懂現代心髒生理學,藥理學,以及某些心髒病的發病機制及治療的著作。而心髒藥理學的很多章節,如果離開這些内容,就難以成為現代的藥理學。由此可見,這一領域的重要性。

在國外,心肌細胞電生理學的著作,日益增多,而在國内,則寥寥無幾,而為臨床醫生所讀的著作,更是缺如。

最新動态

小分子化合物ZLN005顯著促進人胚胎幹細胞源心肌細胞成熟

2020年4月28日。國際學術期刊Aging 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腫瘤與微環境重點實驗室楊黃恬研究組與蘇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陸熙園研究組合作的題為PGC-1α activator ZLN005 promotes maturation of cardiomyocytes derived from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報告了PGC-1α激活劑ZLN005顯著促進人胚胎幹細胞衍生心肌細胞(hESC-CMs)成熟的重要作用和作用機制。研究發現将促進hESC-CMs在疾病模型、藥物研發和心肌組織工程中的應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