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意六合拳

心意六合拳

集搏擊健身防身養生于一體的優秀拳
心意六合拳,又稱心意拳、六合拳,是我國著名的集搏擊、健身、防身、養生于一體的優秀拳種,中國傳統拳術之一,中國武文化和東方神秘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由心生意,又由意轉化為拳招。據傳心意拳為明末清初,由山西姬際可所創造,後有河南馬學禮,傳承至今。2007年被列入首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2008年被文化部批準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1]
    中文名:心意六合拳 外文名:Xinyiliuhe Quan 别名:心意拳 中文名稱:心意六合拳 産生年代:明末清初 創始人:姬際可 拳種:傳統拳術

簡介

心意拳相傳為明末清初的武術家姬際可所創的。由于外族入主中原,當時的際可便産生了強烈的反清思想,後來到了河南少林寺後,因武術精湛,便留在那教學,居留期間又對明朝盛行于少林的五行拳深入研究。後有一天忽見兩雞相鬥,便遂悟其理而創了心意六合。後來,心意六合拳自洛陽人士馬學禮得際可真傳後,數百年來形成了河南心意六合拳一大支流。

在修習心意拳的時候,有“外三合”和“内三合”的要求。所謂“外三合”是指“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即是身體各部分在運拳時都要互相配合的;而“内三合”是指“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即是要内心的心情與拳招、力度等合一,方可發揮出威力。心意拳的演練路線是以直進直退為主,步法着重穩健堅實。心意拳的十大形是模仿龍、虎、馬、猴、雞、鹞、燕、蛇、熊、鷹的撲擊、穿側、捕食、閃躲等動作,具有明顯的攻守意識,每一形皆有其獨特含意的。在招式方面多為單式,而套路僅四把捶一套,也有後人心得所創的二把半等等。PS:六合還指雞腿、鷹捉、龍身、熊膀、虎抱頭、雷聲這六式相合

基本技法

心意六合拳的基本技法,一般有以下十一點:

一、頭要上頂,項要豎直:“頭為周身之主”,形意拳要求頭要保持中正,頸項有意識地豎直,動作盡管有起落旋轉,一頭部始終要向上頂勁,不可俯仰歪斜或自由搖晃。它必須在自然豎直之中含有輕微的頂勁。與頂頭豎項相關的還須使嘴自然閉合,牙齒要扣好,舌尖抵上颚,神态要自然,精神須集中,不可皺眉努目、咬牙切齒,下領裡收,用鼻呼吸。

二、肩要檢,肘要墜:松肩也呷‘沉肩”或“垂肩”。形意拳要求随時注意肩關節松沉,肘關節松墜,兩肩微合抱。松肩和舒胸(涵胸)結合起來,還可助氣下沉;使下肢更加穩固。打拳出拳時,臂不要完全伸直,肘略成弧形彎屈下墜。凡兩臂收放,肘要緊靠兩肋,使全身的力量貫注到上肢,周身完整一氣。

三、腕要塌,掌要撐,拳要緊;在一般情況下,出掌都必須腕部下塌,掌心向前下方,既有向前的頂力,也含有向下按的力,五指微分,食指上挑,拇指外撐。使虎口形成半圓,掌心内涵,手的各部不可松軟懈勁。它的出拳,則要求五指握緊,拇指壓在食指和中指的第二節指骨上,食指向前突出,拳面斜形如螺狀,稱為“螺絲拳”,腕須直,不可向上翹起,力量要貫注到拳的最前端。 

四、背要拔,胸要涵:拔背也稱“緊背”、“圓背”,是由兩個方面構成的。第一,由于頭上頂,頸部豎直,腰部下塌,就使脊背有上下拔的感覺。第二,借助于兩肩的松沉,肩向前抱,胸部内涵,拳掌前伸時背闊肌盡力向左右伸展。這樣,背部肌肉上下左右都維持一種張力。涵胸又稱“舒胸”,是指胸部舒松含蓄。涵胸和拔背是相互聯系的,做到了拔背,也就能體現出涵胸。形意拳在運動時,涵胸拔背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随着動作的伸縮而有所變化,以助拳勢。

五、腰要塌,脊要正:形意拳所有變換招勢,左轉右旋,都着重于周身的完整與協調。因此要求腰部在運動過程中始終要塌住勁,起到主宰的作用。塌腰決不是腰脊僵滞,而是松展自然有彈性,成為上下動作的樞紐。   脊椎的要領和腰部不可分割,隻要注意塌腰和頂頭,就能做到脊椎正直。在運動時,随着動作的轉換,脊椎也應有所伸縮、轉折,以幫助臂、腿、腰的蓄勁發力,但不能故意扭曲和搖擺。

六、臀要斂,肛要提:要求臀部有意識地向裡收斂。所謂“提肛裹胯”或“谷道内提”,都是指的斂臀提肛。收斂的方法是使肛門括約肌稍加收縮,這樣就約束臀部突出,保證了腰脊和尾骨的中正,也促進了涵胸拔背、氣沉丹田。所以歌訣說:“提肛收臀,氣貫四梢”。

七、胯要收縮,膝要扣勁,腳要平穩:形意拳的步法以直進直退為主,“三體式”為其根本,在此基礎上要求進退穩,健,機敏靈活。強調“手要急,足要輕;把勢走動如貓行;心要正,眼要精,手足齊到定要赢。”形意拳動步敏捷,落腳穩健,胯、膝、腳各部緊密配合,毫不松懈。在進退中,以胯催膝,以膝催腳,胯為根節,膝為中節,腳為梢節。靜止時,胯要微向裡“縮勁”,膝要微向裡“扣勁”,腳要平穩踏地含有“踩勁”。同時,腿的彎屈要适度,太直則僵滞,過屈則無力。

八、姿勢要正确,動作要整齊:形意拳要求每動每勢處處皆守規矩。周身三節安排合體,“三節六合”配合協調,立身“中正安舒,支撐八面”,手尖、腳尖、鼻尖“三尖相照”。講究“心氣一發,四肢皆動”,整個動作都是在同一時間起動。和完成

九、進退要和順,起落要均衡。形意拳要求在拳法變換、進退門轉中注意和順。隻有在進退門轉中身體各部位的運動路線、方向、時間、定勢後的角度、位置都安排和順,才不會發生姿勢失中、動作僵硬、呼吸緊張、定勢不穩等現、象。形意拳迅速有力,動靜分明,“起勢,如崩牆倒,落地如樹栽根”。因而十分重視起落的均衡穩定。

十、力量要充實,呼吸要自然:形意拳要求拳緊、步穩、腳實,發勢迅猛,勁力飽滿。凡下肢進步,都要前腳貼近地面,竭力向前,後腳則全力向後蹬地,做到“腳踩中門勿落空,消息全憑後足蹬”。上肢動作要兩手争衡對拔,彼此呼應。兩前臂要内外旋轉,就象擰繩一般,起鑽落翻,擰裹進退,融成一股整勁。以此充實周身力量。 挺胸、提腹、努氣、拙力,是形意拳最忌的四大毛病。它要求松胸實腹、呼吸自然并與動作自然配合。一般情況下,總是蓄勁時吸氣,發勁時呼氣,以氣助力,使氣與力合一。

十一、氣勢要相連,内外要合一:氣勢相連,是一招一勢均須貫串一氣,須做到勢斷勁連,勁變意連,既有明快節奏,又有斷而又連、綿綿不斷的氣勢。内外合一,是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腳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心氣一發,四肢皆動”,“以首領身”,“以腰催胯,以胯催膝,以膝催足,以啟催肘,以肘催手,‘以手催指”,形與意、内與外,周身上下無處不合。這樣,形意拳方能“内外六合”,“形意合一”渾然一體。 

曆史

史書記載,宋江起義軍中有三十六個主要頭領。他們是宋江、晁蓋、吳用、盧俊義、關勝、史進、柴進、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劉唐、張青、燕青、孫立、張順、張橫、呼延綽(《水浒傳》中為呼延灼)、李俊、花榮、秦明、李逵、雷橫、戴宗、索超、楊志、楊雄、董平、解珍、解寶、朱仝、穆橫(《水浒傳》為穆弘)、石秀、徐甯、李英( 《水浒傳》中為李應)、花和尚(《水浒傳》有姓名為魯達、魯智深)、武松。宋江起義軍總人數由于史書無記載,無法統計,估計有近萬人。《水浒傳》寫梁山好漢有一百零八将,那是小說家的虛構,作者羅貫中等人“欲成其書,以三十六為天罡,添地煞七十二人之名”(郎瑛: 《七修類稿》 ),以使小說更添傳奇色彩以迎合百姓喜好,琅琅上口,便于流傳。

本質

就是“練意成勁,聚勁為功,運功為用。”所謂“意”,就是正确的運動要領與意念假借(即勁意)的方法;所謂“勁”,就是通過“意”的作用而産生的符合拳術運動規律的、正确的人體動力形态,即所謂“拳勁”;所謂“功”,就是通過“勁”的積累而産生的良好的體能狀态(即實力)與本能反應能力;所謂“用”,就是通過“功”的實踐而産生的正确的戰術意識與超人的實戰能力;——“意、勁、功、用”是心意六合拳的核心,“勁”則是核心的核心;心意六合拳的整個訓練過程,就是“勁”的“生、養、蓄、用”的求取過程,其别具一格的求取的方法是心意六合拳的不傳之秘!

練招、練式、練形、練套是皮毛的心意六合拳;練意、練勁、練功、練用才是真正的心意六合拳;心意六合拳是需要用“心”練習的拳術;心意六合拳是方法轉化成本能的橋梁;無“意”不能成“勁”;無“勁”不能成“功”;而“功”不落實到“心”則不能為“用”;“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心不是意識,是下意識,是本能!能夠轉化成本能的方法,必然是最簡單、最直接、最便捷的方法;能夠被本能支配的功勁,必然是從招法定式以及各種人為構思中解放出來的功勁;也隻有自由的功勁才能像水一樣在各種動作中、以不同的形式體現其強大的威力!簡單、直接、便捷,直達目的;無招、無式、無做作,渾然天成;自由的力量從“心”裡發出,讓每一次接觸與碰撞都足以震撼人心!心意六合拳之所以獨特,蓋源于此!心意六合拳之所以厲害,蓋源于此!!心意六合拳之所以出乎其類,拔乎其萃,依然蓋源于此!

分類

盧式心意六合拳

盧式心意六合拳源于河南心意六合拳,源于一代宗師——盧嵩高武術大師對傳統武術開創性的繼 承與創新。盧師是滬上心意六合拳的開山鼻祖,在滬享有第三代“拳王”的美譽,在不斷的實踐、學習、交流中,擁有自己鮮明特點、獨特風格的盧式心意六合拳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逐漸形成并廣為流傳,開創了中國武術一派之先河。

盧師, 生于1875年,河南周口人,歸真于1961年上海。自幼拜河南心意六合拳第七代傳人——袁鳳儀老師為師,學習心意六合拳,二十六歲時已是武藝超群,被河南周口得勝镖局聘為镖師。上世紀初移居上海,因緣際會,盧師又結識了心意拳第六代傳人——丁仁老師(河南山坡人),得其真傳,但不以師徒之稱。

盧師于二十世紀初期在滬傳授武術時稱:“心意門”當時河南也稱“心意門”,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才改稱:“心意六合拳”而後“心意六合拳”才在大的範圍内傳開。

宋門心意六合拳

蚌埠的武術界分為宋門、胡門、郭門、房門等等,創始人分别為宋國賓、胡德山、郭九興、房英龍等人。宋門敬仰嶽飛,相傳其心意六合拳為嶽飛創造。投入宋門徒弟要先向嶽飛畫像叩九個頭,再向老師叩九個頭,後再向大師兄、二師兄各行三個禮,并宣稱“對師傅忠孝,對師兄弟仁愛,為人講禮義”。入門徒弟須崇尚嶽家武德,以《心意六合拳譜》裡的七言詩為古訓:“心意六合拳不亂,許多奧妙在其間,若傳狂徒無知漢,惹是招非保身難”。宋門的練拳歌訣是:“出手橫拳勢難招,展開中平前後稍,轉身挑領陰陽勢,鷹捉四平足下抛”。

山西六合心意拳

專門鍛煉肺髒的拳術——劈拳

專門鍛煉肝髒的拳術——崩拳

專門鍛煉腎髒的拳術——鑽拳

專門鍛煉心髒的拳術——炮拳

專門鍛煉脾髒的拳術——橫拳

五行拳

五行拳是六合心意拳中的五個大綱。是以性能和作用取意的,而不是象形以練習的。所有五行拳的形,是根據人體生理自然,配合人體内髒各部機能,互相制約,互相促進,而不可須臾失調的形體運動,使人體内部各髒的機能,在不斷的運動中,陰陽得以相對平衡,即動态平衡,身體就會健康,技藝也能達到上乘。後學的人,務要虛心學習,細心專研。

五行練功法

(一)劈拳是導引方法 動作是前擠後掣上擁下壓的正立圓形,要注意一氣的起落。

(二)崩拳是催進方法 動作是前出後入,鑽翻的循環圓形,要注意一氣的出入。

(三)鑽拳是潮濟滋潤方法 動作是曲中求直,先高後低的小立圓形,要注意一氣的上下。

(四)炮拳是排擠方法 動作是左右顧打的斜立圓形,要注意一氣的開合。

(五) 橫拳是輾轉方法 動作是左右滾轉的圓形,要注意一氣的團聚。

劈拳

劈拳是專門鍛煉肺髒的拳術。劈拳配肺氣要凜,歸手太陰肺經,屬金為陰,在志為魄,為相輔之官,治節出馬。司呼吸朝百脈,調一身之氣,在人體好比治理國家的宰相。其動作是注意一氣的起落,有捧撐掇碟之勢,其形似斧非斧。其經脈起于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從肺系橫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陰君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魚,循魚際,出大指之端。其支者,從腕後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劈拳的動作,可以促進手太陰肺經的經氣,使肺活量增加,兩臂肌肉和關節韌性力的增長,氣足神旺,伸縮力也大。反之,拙氣、拙力、怒氣、填胸,不徒無益反而于肺部有害。所以,拳家用劈拳來鍛煉肺髒,即以“金”來代表。土是五行之本,準五行生克之理,土能生金,把劈拳列為五行拳之首。[4] 

要領

抽身掉膀,氣足寬胸,起落不分,顧打一氣,上擠下攻,放膽即成。

歌訣

任督循環氣歸根,摩經抱掌肺凜沖;着意曲池開門戶,擠勁着力劈胸中。

練法

1.起手由橫拳出勢 先将兩手往後收,置于心前,作顧法防守之勢。同時,随曲就伸,兩手摩經入而複出,前手成掌形,有把握對方手腕之意,後手也成掌,在左臂裡藏着,起兩臂互助的作用,兩肘緊夾兩肋,不可放松離開,要做到未曾動手,肘領先(肘要用勁),兩掌由心而起,由口而落,形成車輪滾滾旋轉以球體打立體,擠勁往前進,體重打體輕,運動如車輪,起亦打落亦打如水之翻浪,滔滔不斷。同時,前足解危寸踩,用以先發制人,右足進步往前攻,形成顧中有打的形勢,兩眼注視前面的敵人,随機應變以防不測。

2.落勢 後掌從前掌中劈出,擊對方肺部,試其氣力虛實,從根本解決對手,這是以氣擊氣,以形擊形的運動。同時,後足進步顧敵前足踩其後足,形成手足、肘膝、肩胯均打,尾闾下坐,氣沉丹田,踩撲發抖絕勁。落時,手要和心位齊,保持中平姿勢,不偏不倚,穩定重心,造成落即打,打即落的意思。

3.回身勢左手在前,則右後轉身,右手在前則左後轉身。轉身時,左足在前,則倒插右足,縮小目标,減少背後危險。速落而右後轉急起,形成“三回九轉是一勢”之意,同時左足寸踩,右足後退。如是,循環練習。

4.收勢到了出勢原地,先退右足,後退左足,兩足并齊,成預備立正姿勢。

崩拳

崩拳是專門鍛煉肝髒的拳術。崩拳配肝氣要頂,歸足厥陰肝經,屬木為陽《體陰而用陽》。在志為魂,為将軍之官,謀慮出焉,好比有勇有謀的将軍。其動作是注意一氣的出入,有舟行浪頭之勢,其形似箭非箭。拳譜雲:“身如拏弓發,手似百箭穿。”其經脈,起于大趾叢毛之際,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陰之後,上腘内廉,循股陰,入毛中,過陰器,抵小腹,挾胃屬肝絡膽,上貫膈,布脅肋,循喉嚨之後,上入颃颡,連目系,上出額與督脈會于巅。

崩拳的動作,可以促進足厥陰肝經的經氣具有舒肝理氣,解郁、調血和胃的作用。如果崩拳鍛煉逆了肝氣就會郁結,脾胃不和。故拳家用崩拳鍛煉肝髒,即以“木”來代表。準五行生克之理,金能克木,把崩拳列為五行拳之二。

要領

身如弩弓,手似百箭,出入中道,緊密相連,一鼓作氣,勇往直前,起落箭鑽,步法不亂。

歌訣

崩拳出入不離中,出手似箭向前攻;肝氣頂發轉鬥勁,五弓齊發六合成。

練法

起勢同劈拳。

1.起手由橫拳出勢 開始顧法即以寸步為先,先進左足,右足跟着也進,成入步合膝勢,同時左掌把握對方手腕,右拳從左手上打出,這是曲中求直,柔中生剛的意思。同時左手用掌打擊,攻擊對方,但兩臂必須平均用力,在左右手同時擊中對方的一瞬間,右手往回收,形成對立統一,兩手互助的作用。出入掌拳時,必由中道而行,一出一入,步法不亂,好像舟行浪頭一樣。

2.落勢 第一手用拳打出并腿,好比身如弩弓,手似箭的樣子。第二手用掌落下攻擊對方,形成落勢。起勢落勢沒有明顯的界線,好比大海浪滔,起也打落也打,如水之翻浪。

3.回身勢 接上勢左足向右橫扣,同時右後轉身,兩手同時鑽橫,右足扭橫蹬出複收,兩手變掌一齊落下,成剪子股擒拿勢。兩手互助,協調力均,出手連成一氣。

4.收勢巡回練習,到了出勢原地,先退右足,後退左足,兩足并齊,還于原地,成立正姿勢。

鑽拳

鑽拳是專門鍛煉腎髒的拳術。鑽拳配腎氣要敵,歸足少陰腎經,屬水為陰,先天之本。在志為志,作強之官,伎巧出焉。腎精充盛則身強體壯,精巧多能,是作用強力的官。其動作是注意一氣的上下,有山倒嶺塌之勢,其形似閃非閃。其經脈起于小趾之下,邪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後,别入跟後,以上踹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後廉,貫脊屬腎,絡膀胱。其直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挾舌本。其支者,從肺出絡心,注胸中。

鑽拳的動作,可以促進足少陰腎經的經氣使先天之本腎髒發達。腎髒在人體主藏精、發育與生殖,主納氣,主生骨、生髓的作用。鑽拳專門練人體腎髒,腎精充沛,骨骼堅固,毛發光澤,牙齒堅固,性功能強。反之筋骨瘘軟,陽痿早洩,腰脊不舉,骨枯髓減,牙齒脫落,呼吸困難。鑽拳的關鍵是腰起而鑽,使腎水往上提滋潤心火不使心火過亢,《古人稱之為:“抽坎補離”,相通心腎二經之氣》,使人體心腎相交,水火濟既,達到人體“陰平陽秘”的正常生理狀态。所以拳家用鑽拳鍛煉腎髒,即以“水”來代表。準五行生克之理,金能生水,把鑽拳列為五行拳之三。

要領:

順步鑽拳後足蹬,發勁全憑兩腎宮,腰起而鑽,起側落墜,腎起心落,腰為主宰。肘手同攻,腰胯用勁。

歌訣

鑽拳屬水易下流,奧妙全在腎中求;水火相濟久長練,腎壯體強可延年。

練法

起勢同劈拳。

1.起由橫拳出勢 先用寸步為先,制敵前進,同時又将左臂收而複出,卸彼之力,兩手心向上,随縮就伸成護己上節,捉拿對方之意,同時左足尖向左扭,約成四十五度,裹胯、提胸,尾闾中正,手足都用顧法,敵不易乘。顧上擊下,橫豎相濟,不怕攻擊,取勝一舉。

2.落勢 右拳從左臂下打出,拳擊對方下颏,肘擊對方胸部(拳肘同時擊中為要),同時右足往前進攻擊對方前腿,左足随後跟,前進者為攻,後跟者為守。當右足前進時,左足要極力蹬地,起反射作用,自然前足攻擊力大,即有沉重之力。後足跟随,任其自然不須用力,要形成單重之勢。。

3.回身勢 右掌和右足在前則左後轉身,左掌和左足在前則右後轉身。後手從口中鑽出,以橫拳顧對方從背後之攻擊。身向左後轉時,左掌和左足,仍是在前。

4.收勢 同劈拳。

炮拳

炮拳是專門鍛煉心髒的拳術。炮拳配心氣要沉,歸手少陰心經,屬火為陽,在志為神。心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藏神,心主宰全身精神意識思維活動,是人體的最高首領。其動作是注意一氣的開合,有江水排岸之勢,其形似炮非炮。其經脈起于心中,出屬心系,下膈,絡小腸。其支者,從心系上挾咽,系目系。其直者,複從心系卻上肺,下出腋下,循臑内後廉,行手太陰心主之後,下肘内,循臂内後廉,抵掌後銳骨之端,入掌内後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炮拳的動作,可以促進手少陰心經的經氣活力。心主血脈,心氣旺盛,使血液在脈管中運行不息,從而供應全身的需要;心氣旺盛,血脈充盈,則脈搏和緩有力,面色紅潤而有光澤。心藏神,心的氣血充盈,則神志清晰,思維敏捷,精神充沛。反之,心氣不足,心血虧少,脈細弱,面色白而無華,出現失眠、多夢、健忘、神志不甯等。炮拳的關鍵是心氣向下沉,用心火溫煦腎水,不使腎水過寒,這就是人體:水火濟既,心腎相交,陰平陽秘的正常生理狀态。炮拳練對了,心地敏明;練錯了,頭腦昏暈,心中少智。所以拳家用炮拳鍛煉心髒,用“火”來代表,準五行生克之理,水能克火,把炮拳列為四。

要領

拗步挑頂,束展功;身體束小,往裡攻;足先手後,才為真。

歌訣

炮拳原從心火生,拗步出手正當胸;心沉開合來應敵,挑頂束身縮展功。

練法

1.由橫拳出勢 先寸踩左足解危,急進右足,提左足并于右腿(形成步踩三角,安全自己),同時将左手收回置于心前。随起就落,随束就展,向左反攻,左足在前,右足後跟。眼看前方敵人,敵擊我頭部,我用左手臂挑頂顧頭,右拳打出,成十字拗步正當胸形式。己身體中正,不高不低,兩肘夾住兩肋,勁由丹田發出,轟然爆發,就如江水拍岸。

2.落勢 右拳打出,如同射箭一樣。左手上顧,轉勁急合,一攻一守,互相交換,左右縱橫。提右足并于左足,準備向右前攻。

3.回身勢 左手在前,則左後轉身。右手在前則右後轉身。轉身的時候,後足倒插,步踩三角成偷步丁字形式。左手在前,則插右足。右手在前,則倒插左足。同時延長了距離,解背後的危險,安全自己。照這個方法練習,才為适當。

4.收勢 巡回練習,到了出發地,先退右足,後退左足,還原立正。

橫拳

橫拳是專門鍛煉脾髒的拳術。橫拳配脾氣要入,歸足太陰脾經,屬土為陰。在志為意,倉廪之官,五味出焉。主司消化、吸收、輸布和貯藏。其動作是注意一氣的團聚,有車行壕溝之勢,其形似彈非彈。其經脈,起于大趾之端,循趾内側白肉際,過核骨後,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後,交出厥陰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屬脾,絡胃,上膈,挾咽,連舌本,散舌下。其支者,複從胃别上膈,注心中。脾髒位于中焦,主要功能是主運化,升清,統攝血液,主四肢、肌肉,開竅于口,“其華在唇”。脾氣健運主升,能将水谷精微上輸于肺,在心肺的作用下化生氣血以濡養全身。脾氣充盛則能統攝血液,使之循行于經脈之中而不外溢。四肢肌肉得脾氣輸送的營養肌肉豐滿,輕勁有力,口唇紅潤光澤。反之,脾虛,便出現食欲不振,腹脹、倦怠消瘦,四肢無力,口唇淡白不澤,面萎黃,出現種種出血病如便血、崩漏、肌衄、紫斑等。所以拳家用橫拳來鍛煉脾髒,脾屬土,是後天五行之本,是五髒之根。以“土”來代表。準五行生克之理,火能生土,把橫拳列為五。

要領

脾主中樞,左右明撥,橫以濟豎,豎以橫用,陰陽相合,練成一氣。

歌訣

橫拳配脾注練根,鑽橫壓順寓其中;練到陰陽混一氣,引動四兩撥千斤。

練法

起勢圖劈拳。

1.起勢及落勢 先由橫拳出勢,左足寸踩,左手變為陰拳,向前鑽出,顧住對方。後手變為陽拳,用擰絲勁,從前臂肘下橫,即變為陰陽合抱之拳。左手在前,則左足在前;右手在前,則右足在前。前拳解危入,而後拳反攻擊。入者變陽,出者變陰,陰陽相合,求中和之道,可以制服對方,形成了落勢。橫拳起落沒有明顯的界線,左右滾轉,其形似彈,混元一氣。

2.回身勢 左手出則右後轉身,右手出則左後轉身。轉身時,左手在前,則倒插右足,右手在前;則倒插左足。轉身和劈拳相同。

3.收勢 同劈拳。

十二形拳

六合心意拳中的十二形拳,是六合心意拳的創作家,跋山涉水,考查水陸,擇性殘力猛的大動物,選飛翔靈敏的小飛禽,按照它們适應環境,自衛覓食的特殊本能,以鍛煉人的心身,使人體用兼備、智勇雙全。以動物之所長,益我之所短,不但能健康身體,而且有抵禦外侮侵犯的要意。同時也能訓練人的德、智、體各育,得到優越的發展。如:虎有撲食之勇,又有坐窩之勢,有跳躍之猛,又有越嶺之能。鷹為猛禽,力威而猛,捉拿展翅是其功能。猴生長在山林,其攀援縱跳、眼光捷速,體軀活潑,世間無有出其右者。蛇乃陰類,其性最毒,雖說有撥草之巧,而其盤旋曲伸、氣之吞吐、節之靈通世間少有,其獨能者,未着物時似甚無力,氣則收斂,一與物遇,則一觸即發,勝于勇夫。雞雖禽類,其獨立沉靜,神光寂暇之勢,世間也莫過于此。兇龍乃麟蟲之長,其或大或小,伸縮自由,遍體靈妙,變化不測之奇能,是其天然之性能……不論虎撲、龍遊、馬奔、熊靠、蛇的撥草、猴的縱跳刁抓、鼍的浮水之精、的豎尾之力、鷹的捉拿之勁、鹞的穿林之術、雞的欺鬥之勇、燕的抄水之妙,都有它們擅長一技的本能,我們都悉取而習之。在日常鍛煉中做實際操演的功夫,使人精神一貫,意志集中,堅實其内,整饬其外,不徒力争,要以智用勇。不隻是健康身體,而且還要取勝于人,不受他人的無理欺辱。拳譜雲:“蓋人心之靈,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窮,故其知有不盡也。是以拳術始教,即凡全體之式,萬物之形,莫不由于數式數形,而時習之,以求乎其術。至于用功之久而一旦豁然貫通焉,則萬物之表裡精粗無不到,吾拳術之大用無不明,十二形拳法能于此領悟故不難也。”

虎形拳

虎是山中食肉類動物,它身長大,撲食勇猛,下定決心,毫無顧慮。本拳即取它這一本能特長,象形取意,演練而成拳,作為強身制敵之用,命名為虎形拳。

虎打堆身之勁,發于臀尾。拳順可清氣上升,拳逆則濁氣不降,督脈不通。督脈為百脈之源,督脈通百脈皆通。督脈又有陽脈之首之說,所以練虎形拳,有虎離穴之勢,即是本着這個道理。單就“離”字講有兩層含意,(1)為動詞,是離開的意思;(2)離在八卦中為離卦,代表三火,是陽氣溫煦的動力。

要領

要練出骨的勇氣,骨是勇的根本,勇從骨而出,骨不支勇,則勇無從而生。強項怒目,雙掌猛撲,抱頭前進安全五行(鼻、目、耳、舌、口),腰為主宰,丹田用勁。

歌訣

提督貫頂肝氣調舒,登足颠步掌爪齊撲;肘起掌翻後臀墜碡,腳先手後六合一體。

練法

1.橫拳出勢 做防敵出冷手的準備。左手在前,右手在後,在前者應敵,在後者防守。身體中正,不偏不倚。敵從左側攻擊,我即将左手收回,順其力的方向,引進落空,使他無着力的地方。同時,先寸踩左足,急進右足,搶身搶上和敵人成十字形狀。這時敵人失利,我即乘機反攻,舉起兩臂,形如抱石投水,手由心而起,由口而落,閉住五行向前猛撲,形成虎抱頭之勢。拳譜雲:“三口并一口,打人如同走。”若敵人目标轉移,我即随機應變,以防不測。總之,口對口一直走。雖看正是斜,看斜卻是正也。

2.落勢 接上勢兩拳由胸部鑽出舉起,勢如霸王舉鼎,到口變掌翻落,形成老虎坐窩之勢。同時,右足在前進,左足猛蹬,以速度和體重逼人,足先手後,手撲身墜,也可說虎打堆身之勁。但兩掌須間隔分離,落如分瓶一樣。左右互換練習。

3.回身勢 左撲則右後轉身,右撲則左後轉身,步法和炮拳回身相同。(同圖21唯方向相反)

4.收勢 練習回到出勢原地,選退右足,後退左足,還于原地。不使有始無終半途而廢。

龍形拳

龍是最靈、最神的爬蟲類動物。身長氣壯,升降自如,且有搜骨之法。本拳即取它這一本能特長,象形取意,演練而成拳,命名為龍形拳。意欲使人身體伸縮、曲折自如,收升降靈敏運用莫測的效果。其勁起于承漿和虎形的氣輪回相接。此拳練順了,可使心火下降,身體靈活。練的逆了,就要陰火燒身,動作呆滞,學者不可忽視。

要領

升降自如,盤繞曲折,身勢空穹,如沾細雨,如披清風。全身化勁,注意心神,不拙不滞,搜骨法精。

歌訣

無意無必火潛水騰,人我莫測氣概猶龍。松如繩系精微四布,忽隐忽現如蛟似龍。

練法

1.橫拳出勢 提起左足尖向左斜橫,足心離地,足小趾着力。右足扭直,足掌着地,足跟提起。兩臂起如肩平,左手收回,右手前出,随曲就伸,引進落空。小腹放在左腿上,兩目注視前敵。右手大、食、中三指向前爪拿,就如龍下降一樣。同時頭領虛頂,含胸實腹,穹腰束胯,提肛挺項,引氣注于丹田,徐徐四達,至于五心(兩手足心和頭頂心),心平氣和,不可用拙力、怒氣、填胸助長。

2.換勢 由前勢右手收回,複向前伸出右手,同時腰中挺勁,兩肋齊舉,身向上升。兩足前後互換,如龍高起的形狀。落下時,前足先落,後足後落和前勢一樣唯左右互換,右手收回,左手探爪,小腹放在右腿上,左手大、食、中指向前爪拿,如龍形下降一樣。換勢時,頭随身上頂,腿随手向上,下腭微向前伸上提,成手顧足踢之勢。反複練習次數不拘。

3.回身勢 收勢仍還原出勢,右手左足在前,則身向右後轉,仍把右手伸出顧敵,用左手打出,形成龍形之勢。巡回練習到出勢的位置,還原收勢。收勢動作同前五行拳收勢,後均不重複詳述。

猴形拳

猴本猿屬,産于溫帶的山裡。山西省晉東南和我國西南各省,産地很多。它心敏意捷,善于縱山越嶺,跳躍靈活。本拳即取它這一本能特長,演練而成拳。作為以靈敏而制笨拙,以足智多謀而勝勇猛魯莽,故命名為猴形拳。

猴形拳練人的心髒。練的順了則心神安靜,足智多謀而形色純正。若練的拳謬,則心搖神亂,而形色失和,手足無措。學者必須注意。

要領

心平氣和,身體靈動,足智多謀,神志堅定,敏捷迅速,靈活機動。

歌訣

外應其動内守其靜,意發神速乘機取勝;以巧破拙以智勝勇,神妙莫測取法猴形。

練法

1.由橫拳出勢 左手左足在前,右手右足在後作防守之勢。敵從左面攻擊,我即外應其動,以左手捉拿,以右手抓打,同時右足墊步,提起左足用膝打。立即将左手和左足齊落,做到手抓足踩。

2.換勢 敵人從左側進攻,我即将左足向後方撤退,成步踩三角以解對方攻擊之危。同時,右足提起足尖點地,右手自左肘下鑽出,暗用刁扒,但兩手要平,不宜一高一低。敵從右攻,我即用左足墊步,提起右膝攻敵小腹,左手抓打。同時,右手和右足齊落,形成手抓足踩之勢。敵人右側進攻,我即将右足向後撤退,步踩三角以卸對方進攻之力。同時,左足提起足尖着地,左手自右肘下鑽出成倒攆刁扒之勢。換勢左右相同,最後練到正面,進左足墊右足,提起左膝攻擊,同時以右手抓打,左手置于心前,緊連左手左足齊落成抓踩之勢。

3.回身勢左手左足在前則右後轉身,右手右足在前,則左後轉身。右轉身時,右手刁扒,同時,左足後退,右足足尖着地同時墊左足提右膝,左手上抓。緊連右手右足落,成抓踩之勢。

4.收勢 同劈拳。

馬形拳

馬現成家畜,原系野生草原山野,是食草類動物。馬體力健壯,四蹄如鐵,疾奔如飛。如遇敵時,宗尾亂乍,踢撞爬扒,敢和虎豹作鬥。後成家畜,性情良馴,任重緻遠,持久不怠。一旦上陣,奔跑迅猛,有疾蹄之功(鐵蹄的意思)。本拳即取它這一本能特長,演練而成拳,作為禦侮之用,命名為馬形拳。

馬形拳練人體脾髒,脾藏意,脾動大力攻。馬形拳練的順了,則意定氣平,有毅力有持久力,耐力強。拳練謬了,則意妄氣乖,缺少信心和耐力,動作緩慢,手足不靈。

要領

提氣用力,合于意氣,節制呼吸,施于四體,雙拳齊出,俯身崩擊,意定理直,氣勢磅礴。

歌訣

丹田提氣由腮崩出,唯力唯德疾蹄爬踢;肺脾舒暢調節呼吸,心存良骥勇猛攻擊。

練法

1.由橫拳出勢 左手和左足在前,右手和右足在後,前者應敵,在後者防守。敵從左側進攻,我先寸左足,扼敵前進,複急進右足,有義馬引路之意。然後,再進左足攻敵,雙掌變拳由兩腮打出,但要兩拳相平,不可一高一低,拳由口落閉住五行,一顧一打不可分離。

2.落勢 兩手起鑽落翻;護腮而下,成陽蓋陰打的拳勢。

3.回身勢左足在前,則右後轉身;右足在前,則左後轉身。轉身的動作和虎形相同。

4.收勢巡回練習,到了出勢的地方,先退右足,後退左足,兩腿并攏靠齊,還于原地。

鼍形拳

鼍,是甲介的一類,乃鳄魚之屬,為兩栖類動物,俗稱一豬婆龍。長逾數丈,爪牙鱗甲都很銳利,兇猛異常,善于浮水。而捉食鷗鳥是它靈捷的技術,超過一般動物。本拳即仿它這一本能特長,演練而成拳,命名為鼍形拳。

此拳在人體内配腎,腎水上升能散心火,消飲食,活潑周身之筋骨,融化身體之拙氣拙力。拳順,筋骨能轉弱為強,易笨拙為靈巧。若拳謬,則手足拘束而筋骨固澀不通,于身體有害。學者宜特别謹慎。

要領

靈通于背,活潑于腰,調筋練氣,曲中求直,左右分合,連成一氣。

歌訣

運腰固腎舒臂領手,内存機警外示笨拙;曲中求直擒拿刁扒,固筋練氣如鼍運技。

練法

1.由橫拳出勢 先将左手收回,置于心前,變作守勢,是用分力化彼之勁,而做守勢。同時,随曲就伸,一顧就打,左手和左足齊向左方前進,左足着地右足後跟,形成了顧中有打的攻勢。但在未打之前,先将左手起于左側,由心口鑽出而外翻,右臂随至胸前,如鷹捉形勢。兩肘下垂較重,大拇指和食指伸開,餘指都要彎曲。左右互換練習,動作相同。雖有手之分合,臂有曲直,勁有剛柔,總是一氣連環不斷,上下一緻才好。

2.落勢 左手左足在前,用分力顧,合力打。打的時候,手足齊到,就成了落勢。右手右足在前也是一樣。

3.回身勢 當出左手和左足時,則倒插右足迅速向右後轉身。同時,右臂從左胸側鑽出向右面打去,右足也向右邁去,左手和左足跟随。右勢轉身則插左足,動作是左臂從右胸鑽出,向左面打出,左足也向左邁出,右手和右足跟随。

4.收勢 巡回練習,到了轉身後的地方,先退右足,後退左足,兩足并齊,還于原地。

1.由橫拳出勢 先将應敵的左手收回,右手從左臂下伸出,刁拿對方手腕成領手之勢。同時,身體向右後轉仰,右臂肘用力随身從右面畫一圓形。左手順左腿下勢從左足上鑽出,形成燕子合翅。進右足成剪步,右手從下而上撩打,形成燕子抄水。上左足,右手顧上,同時左拳随左足崩出,成左順步炮拳。再上右足鑽拳,成燕子鑽天勢,打擊對方的面部。

燕形拳

燕是候鳥,來去都有定時,體小翼長,嘴短足健,尾分歧叉,善于飛翔,閃避折轉,非常靈活,尤具燕子抄水之特殊本能。本拳即取它這一特長,演練而成拳,命名為燕形拳。

燕形拳在人腹内,能取腎水和心火相濟,能活動丹田之氣,充塞周身。若拳順,則四竅開,精神足,腦筋強。如拳謬,則丹田氣滞,身體拙重,經脈澀滞不通。

要領

身體靈動,伸縮莫測,運用腰脊,氣血順行,束長如一,腎水充足。

歌訣

翻身抄水提腎固腰,閃身亮翅降心補腦;鑽天觀頂抄水視足,提取腎精燕形冠甲。

練法

2.落勢 燕子鑽天勢将要成的時候,手足向下齊落,攻打對方成為落勢。左右互換練習。

3.回身勢 身向左後轉,即伸出左手,顧背後來敵防敵進攻。同時右手從左臂下鑽出刁拿對方手腕,身往後閃,畫一立體圓和前法相同,動作一樣。

4.收勢 巡回練習到出勢的地方,先退右足,後退左足,把兩足并齊,成原來立正姿勢。

雞形拳

雞是野禽而變成家禽的一種動物。力大于身約有數倍,尤其腿足之力,更是強健。最善單足支撐全身,名為金雞獨立。又有振翼奮鬥之勇敢。雞在迅跑之中,兩足均為提踩的動作,不論地形多麼凸凹高低複雜,甚至在光滑的冰上,均能迅跑,就是其具備,金雞獨立,飛速奔跑中均為提踩,高度掌握身體平衡的特殊本能所決定的。本拳即取它這一本能特長,演練而成拳,命名為雞形拳。

雞形拳,能起足跟之氣使之上升,能使頭頂之氣使之下降,且能散真氣于四體之中。拳順,可以補腦補髓,下可醫腿足疼痛。如拳謬,使人腦力不足,健忘,手足麻木不仁。學者應慎之,必在内行拳家指導下練習。

要領

昂首提胸,神氣貫頂,提腿翻足,進步磨胫。真氣内存,以智勝勇,提踩有力,腿快足靈。

歌訣

提胸下腰練雞腿,任督循環注丹田;提膝望懷踩有力,發人玄妙在其間。

練法

1.由橫拳出勢 敵人從左側攻我左手先鋒,我即用以柔制剛之勁向彼拿把,同時,右足迅速前進過左足,伸出右手攻打敵人。提左足并于右腿成右金雞獨立,手要和足齊起。敵從右側攻我,我即用顧中有打的方法,縮中有打的妙藝,右手收回卸彼之力,左手從右手上打出,左足前進,成手打足踩的一緻動作。要點:此時務必挺腰、提肛、豎項、頭領,身體不可動搖,往前一直而行。兩手常摩擦,兩足踝緊貼,意在不容彼有插手立足的地方。但手足出入,必由中道,以免失誤。

2.落勢 左手左足在前,是應敵顧法,右手右足上前,是攻敵打法成右金雞獨立,右手左足同攻。左手左足、齊落成手打足踩之落勢。

鹞形拳

鹞是屬于猛禽的一類動物,身體比鷹較小,羽翼剛健,在空中滑翔能持久不怠。鹞目光銳敏,無微不矚,登技入林,更是它的本能特長。本拳即取它的這一特長,演練而成拳,命名為鹞形拳。

鹞形拳在人體内能收心藏氣,本拳能束身縮體,躲閃伶俐。鹞形拳練的順了,能收先天之氣,入于丹田。練的謬了,則心怒氣乖,身體拘束不靈。

要領

身體活潑,束展迅速,入林似梭,登枝更巧,起落有準,用膀撞打,避實擊虛,不怕強敵。

歌訣

束身而起藏身而落,穿梭入林撲撞爪捉;内斂元氣外束身廓,唯小唯巧鹞形自得。

練法

1.由橫拳出勢 先把左臂收回,用手反拿敵小臂,同時左足迅速左扣,用右臂尺骨斬截對方之臂,立即将右足提起和左足合并。

2.落勢 用膀撞打的同時,右足向右前方進步,右臂前伸,形成挑頂入林之勢。

3.換勢 先把右臂收回反拿敵手腕或小臂,同時右足迅速右扣,用左臂尺骨斬截對方之臂,立即将左足提起和右足合并。用膀撞打的同時,左足向左前方進步,左臂前伸,形成挑頂入林之勢。如是互換練習,不拘次數。

4.收勢 巡回練習,到了出勢地先退右足後退左足,成立正姿勢。

蛇形拳

蛇為卵生的爬蟲類動物。身體圓長,粗細不一,歧舌修尾,蠕行甚速,曲伸盤繞,剛柔自如,尤其具有撥草之能,撥草之巧。本拳即取它這一本能演練而成拳,命名為蛇形拳。

蛇形拳在人體内,則為腎中之陽,能活潑腰中之力。練得順了,體内真陽透于外部,而精神渙發。如練得謬了,則陰氣拘束,拙勁不化身體不能活潑,心竅也不能通澈了。

要領

藏身斂氣,貫于周身。内剛外柔,先曲後伸;撥轉随意,顧打不分;粘貼吸食,蛇力通神。

歌訣

曲折剛柔氣貫身,首挑尾打隙鑽侵;粘纏吸引即束展,蛇力通神大力攻。

練法

1.由橫拳出勢 先把左足寸踩外扣破敵腿攻勢,右足跟進成剪子股勢,這時要裹胯束身,運氣收斂;同時,左掌向右肩後方引捋掌心向後,大拇指靠耳,左肘裡裹,手距右肩少許。整個動作,如同揭簾進身之意。

2.落勢 右足進步,左足跟進,同時右掌從小腹左下方随右腿進步,向右側方高挑抄出,形成撥草行蛇之勢。但兩掌用力,務必平均,要和心齊,不宜高也不宜低。挺腰、提肛、松肩出勁,是發勁要點。左右互換練習。

3.回身勢 右手在前則左轉身,左手在前則右轉身。轉身時,左手在前,則倒插右足,右手在前,則倒插左足。和劈拳向後轉法一樣。

4.收勢 巡回練習不拘次數,到了出勢地點,先退右足,後退左足,還于原地。

隼形拳

為鷹隼一類的飛禽,冀、魯、秦、豫等省多出之。狀似鷹鳥,性兇而殘,最善食兔,短尾貼背,翻筋鬥以逐之,老兔就是狡滑滾轉,也難逃脫。本拳取它這一本能,演練而成拳,命名為形拳。

形拳在人體内部,則通肝脈,拳順則可舒肝理氣,且能活肩靈足,靈通于背,活潑于腰。拳謬,肝不舒氣不固,而兩肩拘滞不活。

要領

活肩擰足,靈通腰背,閃身展轉,乾坤坎離,舒肝固氣,體力輕妙。

歌訣

心意六合拳

心意六合拳

督脈上升尾闾内提,翻騰展轉左右東西;斂氣調息短尾直豎,尾極力下刨地。

鷹形拳

鷹為猛禽一類的動物。它的爪抓銳利,嘴啄力強,飛行敏捷,善用爪捕捉。性殘兇暴,覓食毒狠。當它以爪刃物時,能分筋挫骨,堅持不放。本拳取它這一特長,演練而成拳,命名為鷹形拳。

鷹形拳在人體内,能起腎中之陽氣,真精補還于腦,而眼目銳利。拳謬,則真勁不能貫于四肢,陰火上升,而頭眩目赤,學者慎之。

要領

督脈之陽,上升貫腦,全身之力,達于指爪,全尾刨地,單爪技巧,身體堕地,臀部穩定。

歌訣

外示剛毅内機警,提氣循督升補腦;筋力四達貫末稍,前伸後墜效鷹爪。

熊形拳

熊生山野,是猛獸之一。形狀頑鈍,實際性并不愚,且具有拙中藏巧的能力。攀登樹木,常和鷹隼為敵。它的項力特大,敢和虎豹作鬥。本拳取它這一本能特長,演練而成拳,命名為熊形拳。

熊形拳在人體内,能使陰氣下降還于丹田,能複純陽之氣升頭項。拳謬,則影響脾胃不和,兩肩無力,學者不可忽視。

要領

陽生陰降,氣血舒暢,起如挑擔,顧法為長。

歌訣

接近待取外柔内剛,先守後攻轉弱為強;寬胸實腹降陰升陽,豎項熊膀顧法為長。

十二形拳經絡時辰表

十二形拳所屬陰陽五行及所屬經絡

虎形,手太陰肺經

馬形,手陽明大腸經

(金 力出胸腹。)

龍形,足厥陰肝經

蛇形,足少陽膽經

(木 力出兩肋。)

形,足少陰腎經

雞形,足太陽膀胱經

(水 力出腰脊。)

猴形,手少陰心經

燕形,手太陽小腸經

(君火 力出心臍。)

鼍形,足陽明胃經

熊形,足太陰脾經

(土 力出胸肋。)

鹞形,手少陽三焦經

鷹形,手厥陰心包經

(相火 力出心背。)

鍛煉次序與時辰

按照氣血流注時間表,氣血盛衰的規律,用子午流注納子法的原理,根據陰陽虛實和身體狀況,按時辰選練十二形拳,将會對身體有神妙的效果。這也是科學優選法在拳術中的運用。

寅時3~5點, 卯時5~7點,

辰時7~9點, 巳時 9~11點,

午時11~13點, 未時 1 3~15點,

申時15~1 7點, 酉時17~1 9點,

戌時19~21點, 亥時21~23點,

子時23~1點, 醜時1~3點。

寅時練虎形,卯時練馬形,辰時練鼍形,

巳時練熊形,午時練猴形,未時練燕形,

申時練雞形,酉時練形,戌時練鷹形,

亥時練鹞形,子時練蛇形,醜時練龍形。

功拳

六合心意拳以五行拳,十二形拳為體,其餘為用功拳六合心意拳緻用之學也。學問之道必體用兼備方為上乘,拳術也是如此。下面分别介紹功拳。

一、八字功

八字功名稱也如五拳之劈、崩、鑽、炮、橫,因其形式精神而定為:展、截、裹、跨、挑、頂、雲、領。八字功出勢用雞形,起勢、回身勢均用虎托,收勢用退步橫拳。

二、展字功

展者寬展之義即拓張手足也。練展字功必須先縮後展,是六合心意拳最基礎、最重要的功法。縮就是蓄,前者是外形,後者是内勁,謂蓄意蓄勁;展就是發,前者是外形,後者是内勁。顧法,外形是縮,蓄意蓄勁;打法,外形是展,内勁爆發。餘雲:顧由柔化蓄五弓,打發五弓如爆炸。這是六合心意拳在顧打法中的要訣。拳譜雲:縮展二字一命亡。

注:八字功法是六合心意拳最重要的功法。是練習,柔勁、剛勁、明勁、暗勁、粘勁、發勁、化勁、摧勁、絕勁、摧抖勁、抖絕勁、抖摧勁等諸勁的專門功法,在介紹八字功中有五行拳、十二形拳、套路拳中出現的姿勢動作不再重複,隻列名稱,沒有出現的動作及圖以作補充。

練法

(1)六合勢起;(2)左足寸進跟進右足虎托;(3)提右足合肩;(4)落足蛇形右臂上挑;(5)轉身提左足合肩;(6)落左足左蛇形左臂上挑;(7)進右足虎托;(8)轉身還原六合勢。

三、截字功

截,以截勁截退敵手。此截字功最見身法,掩射宜遠,後勾要直,滾手要速。

練法

(1)雞形、(2)右虎托、(3)左虎托、(4)退左足截勢、(5)滾手左足進右手裡扣,同時左掌從右肘下打出,左掌落前,右掌置腕後。

四、裹字功

裹,包裹也。裹敵手使其失去效用。身旋力柔有以柔克剛之妙用。

練法

(1)雞形、(2)上右足虎托、(3)裹勢:左足上扣踩,足尖向右扭,兩手心朝上平托随身向右旋轉;(4)推勢:接上勢再向左旋轉,同時寸進左足,兩手翻轉手心朝下,指尖相對推出(圖53);(5)裹勢:右足尖向右扭,兩手變手心朝上平托,向右旋身。(6)推勢:接上勢再向左旋轉,同時寸進左足,兩手翻轉手心朝下指尖相對推出。

五、跨字功

跨,如跨馬之胯,是外形也,實則托跨之勢。

練法

(1)雞形、(2)右虎托、(3)左虎托。(4)跨勢:左足進步胯打,同時左掌側搭,右手上領;(5)進右足鑽拳;(6)進左足左鑽拳。

六、挑字功

挑,之力在肩與腿。右手挑,右腿足猛開,左腿力撐猛蹬,而兩肩也相互對立用力,與蛇形相同而手稍高。

練法

(1)雞形、(2)虎托、(3)合肩:左足斜進、提右足蹲身并于左足,右手插于左腋下,左掌置肩,兩臂力束、(4)右挑勢:如蛇形,兩手兩足猛開,右掌齊頭,左掌置肋旁,右腿出左腿支。(5)撤掌:右掌收回,左掌從右肋下鑽出。(6)右挑掌:右足寸進,左掌撤回,右掌從左肘下挑出,同右蛇形右挑。(7)鷹捉:進左足左順步鷹捉,兩手掌下扣如鷹捉物。(8)右合肩、(9)挑勢、(10)撤掌、(11)挑掌、(12)鷹捉。

七、頂字功

頂字,力在頭。此勢以挺頸垂肩為要訣。

練法

(1)雞形、(2)右虎托、(3)頂勢:先外扣右足,複進左足,同時兩掌左下右上裹扣變陰拳下落十字插掌,頭上頂肩下垂。(4)平推:先外扣左足,進右足,兩拳分掌,手心朝上手腕相對,平推。(5)掩手:兩掌變拳,身撤後寸退,右手裡裹外擰,左拳撤至肋旁(圖59)。(6)崩拳:進左足,左拳打出左崩拳。(7)頂勢、(8)平推、(9)掩手、(10)崩拳。

八、雲字功

雲,從雨象雲,回轉如行雲流水,是柔化撥轉之功也。

練法

(1)雞形、(2)虎托、(3)雲勢:由虎托勢提左足并于右足,左手掌心朝上托舉,右掌手心朝上插于左腋下。(4)右捋:左掌繞至右耳,兩掌同時向右下後方捋,左足仍不落。(5)左捋:落左足,兩手向左後下捋。(6)右捋:進外扣右足,同時向右後捋。(7)左捋:兩手向左後捋。

九、領字功

領者,受也。順勢而領取也。

練法

(1)雞形、(2)虎托、(3)領勢:右手鑽出左手腕,同時進左足,兩手向左後捋。(4)轉身虎托:身右後轉1 80度,右足外扣,進左足,兩掌手心朝上打出。(5)轉身三掌:身右後轉180度,右足外轉扭扣,上左足同時右掌仰托,左掌指尖向右,掌心向前推出。(6)退掌:左手心翻轉向上鑽出,右掌手心朝下,收于心前。

心意十八腿

心意十八腿,是山西六合心意拳大師李述貞先生創編的。李師乳名,常有,人稱常有師傅,終身鍛煉意拳達到了爐火純青之神化境地,其手法變化無窮,尤善于用腳,手足齊速度快,所向無敵。李師對意拳理論,均能領悟透徹,把鴛鴦門中的鴛鴦腳,融六合心意拳原理之中,用心意拳的内功勁,獨創了别具一格的“心意十八腿”,運用于鍛煉實戰中,故能有如是超人之成就。

一、丁钗四腿

(一)右鑽拳右丁钗腿,左鑽拳左丁钗腿。

(二)左手刁拿右手奪肘右丁钗腿,右手刁拿左手奪肘左丁钗腿。

(三)右橫拳右丁钗腿,左橫拳左丁钗腿。

(四)左手轉拿右手用尺骨梢锉擊右丁钗腿;右手轉拿左手用尺骨梢锉擊左丁钗腿。

二、截腿

(五)裡截腿:左手封彼日月右手奪肘,左足橫截腿;右手封彼日月左手奪肘,右足橫截腿。

(六)外截腿:左手刁腕右刁肘,往裡左刁同時右截腿;右手刁腕左刁肘,往外右刁同時左截腿。

三、後踩腿

(七)左刁手右奪肘,同時右丁钗落足,左足倒插步左轉體180度,右手摟腰同時右足後踩腿;右刁手右奪肘,同時左丁钗落足,右足倒插步右轉體180度,左手摟腰同時左足後踩腿。

(八)左手刁右奪肘,同時右丁钗落足,左足倒插步左轉體180度,用右肘向後猛擊同時右足後踩腿;右手刁左奪肘,同時左丁钗落足,右足倒插步右轉體180度,用左肘向後猛擊同時左足後踩腿。

四、撲腿

(九)雙手往裡左刁進右足,複起左足向外右撲腿;雙手往外右刁進左足,複起右足裡向左撲腿。雙手往外右刁退左足,同時右足往裡左撲腿;雙手往裡左刁退右足,同時左足往外右撲腿。

五、丁高腿

(十)左手刁右奪肘,右起腿蹬彼左肋期門穴;右手刁左奪肘,左起腿蹬彼右肋期門穴。

(十一)左手刁、換把雙分手,同時右足踏彼胸部膻中穴;右手刁、換把雙分手,同時左足踏彼胸部膻中穴。

六、過步丁钗腿

(十二)右鑽拳右丁钗腿,左鑽拳左丁钗腿,左足不落墊步,落左足進右足右丁钗鑽拳。

七、後起腿

(十三)雙手往裡左刁右丁钗腿,雙手往外右刁左丁钗腿,同時以右足尖為軸體右轉180度,落左足前足頂後足,後足蹬小腹;雙手往外刁左丁钗腿,雙手往裡刁右丁钗腿,同時以左足尖為軸體左轉180度,落右足前足頂後足,後足蹬小腹。

(十四)左手刁右奪肘右丁钗腿,右手刁左奪肘左丁钗右體轉180度,落左足複起右足後蹬腿;右手刁左奪肘左丁钗,左手刁右奪肘右丁钗左體轉180度,落右足複起左足後蹬腿。

八、後截腿

(十五)左手刁右奪肘右丁钗不落足,同時左扭身右足裡扭變為向後橫截腿;右手刁左奪肘左丁钗不落足,同時左扭身左足裡扭變為向後橫截腿。

(十六)雙手往裡刁右丁钗,雙手往外刁左丁钗右體轉180度落左足,起右足後截腿;雙手往外刁左丁钗,雙手往裡刁右丁钗左轉體180度落右足,起左足後截腿。

九、龍盤腿

(十七)左龍盤伏身,手起、身起、足起,用龍形勢升騰扭轉之勁,用右擺腿擊彼下頰;右龍盤伏身,手起、身起、足起,用龍形勢升騰扭轉之勁,用左擺腿擊彼下頰。或:左手刁右奪肘右丁钗,右手刁左奪肘左丁钗右體轉180度落左足。伏身,速右轉體180度起右足外擺腿;右手刁左奪肘左丁钗,左手刁右奪肘右丁钗左體轉180度落右足伏身,速左轉體180度起左足外擺腿。

十、旋身點肋腿

(十八)左手刁右奪肘右丁钗,右手刁左奪肘左丁钗落左足右轉體180度伏身,速右轉體180度左點肋腿;左手刁右奪肘右丁钗落右足右轉體180度伏身,速左轉體180度右點肋腿。

心意鴛鴦腳

鴛鴦腳歌訣

鴛鴦張嘴去采花,浮水行舟順風揚;

鴛鴦伏窩大抖翅,交頸一對配成雙;

鴛鴦專用獨虎腳,三腳連發最難擋。

鴛鴦腳,以腳為主,手腳動作成雙配對,故以鴛鴦命名也。鴛鴦腳,共分六趟,分述于下:

由六合勢起勢,進左足左上穿掌,進右足右上穿掌,返身成背身勢。

一、由背身勢:(1)右返身左獨虎腳,右獨虎腳。(2)落右足鴛鴦花,左足提起蹬腳勢。(3)落左足鴛鴦交頸,右獨虎腳。(4)落右足雙手前推手左獨虎腳。(5)落左足鴛鴦伏窩,左後掃腿。

二、(1)左返身右獨虎腳。(2)鴛鴦張嘴左獨虎腳。(3)右返身鴛鴦伏窩,右後掃腿。(4)右返身落右足鴛鴦花,左足提起蹬腳勢。(5)落左足鴛鴦交頸,右獨虎腳。(6)落右腳雙手前推手,左獨虎腳。(7)落左腳鴛鴦伏窩,左後掃腿。

三、(1)左返身鴛鴦亮翅,右獨虎腳。(2)左後轉身鴛鴦伏窩,右後掃腿。(3)右返身鴛鴦亮翅,左獨虎腳。(4)右後轉身鴛鴦伏窩,左後掃腿。(5)左返身鴛鴦亮翅,右獨虎腳。(6)左後轉身鴛鴦伏窩,右後掃腿。(7)右返身鴛鴦花,左腳提起蹬腳勢。(8)落左足鴛鴦交頸,右獨虎腳。(9)落右腳雙手前推掌,左獨虎腳。(10)落左腳鴛鴦伏窩,左後掃腿。

四、(1)左返身搭十字手:左手心朝上穿掌,右手插左腕下,兩掌交叉翻轉,左下右上、右下左上,左手置額上,右手置膝上成鴛鴦張嘴,同時左腳墊步,提起右膝緊靠左腿。(2)落右腳,左右二起腳,連踢。(3)落右腳鴛鴦花,左腳提起蹬腳勢。(4)落左腳鴛鴦交頸,右獨虎腳。(5)落右腳,雙手前推掌,左獨虎腳。(6)落左腳鴛鴦伏窩,左後掃腿。

五、(1)左返身右獨虎腳。(2)左獨虎腳。(3)兩手内抱向左右分展,踢右腳中獨虎腳。(4)兩手左上右下内抱作十字手同時落右腳,右手向右前(手心朝上),左手向左後(手心向下)分展(如太極的右野馬分骔),同時左獨虎腳(向右側踢)。(5)落左腳右上左下雙手内抱作十字手,左手向左前方,右手向右後方分展,同時向左側右獨虎腳。(6)落右腳鴛鴦花,左腳提起蹬腳勢。(7)落左腳同時,右腳連起蹬腳勢。(8)落右腳左返身鴛鴦伏窩,左後掃腿。(9)左返身右獨虎腳。(10)雙手前推掌,左獨虎腳。(11)落左腳鴛鴦伏窩,左後掃腿。

六、(1)左返身右獨虎腳。(2)落右腳右手向前用尺骨平劈,左手心向上置腰間,同時左獨虎腳。(3)右掌内抱(手心向上),置左臂上,左掌前伸置右小臂下(手心向上),同時右獨虎腳。(4)動作同(2)。(5)落左腳,進右腳鴛鴦花,左腳提起蹬腳勢。(6)落左腳鴛鴦交頸,右獨虎腳。(7)落右腳雙手前推掌,左獨虎腳。(8)落左足鴛鴦伏窩,左後掃腿。(9)左返身右獨虎腳。(10)落右足鴛鴦花左腳提起蹬腳勢。(11)落左腳兩手合抱,左手前伸,右手置左肘,還原六合勢。

注:心意鴛鴦腳是山西心意拳研究會顧問、著名拳師張書田老師傳授給餘。張書田先生與王鴻先生同師學藝,同為國民師範學生。

上一篇:拳毛騧

下一篇:酆都大帝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