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潤

徐潤

近代中國著名的民族實業家
徐潤,又名以璋,字潤立,号雨之,别号愚齋。[1]廣東廣州府香山縣北嶺鄉人(今廣東珠海北嶺村),近代中國著名的買辦、商人、民族實業家。他和唐廷樞、鄭觀應、席正甫并稱為晚清“四大買辦”。
  • 中文名:徐潤
  • 别名:徐以璋、徐愚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廣東省珠海市北嶺村

人物生平

近代茶王

早在寶順洋行上堂幫賬時,徐潤就自己經營茶葉等生意。他與人合作開過一家“紹祥”商号,從内地收購茶葉、生絲等,轉賣給上海各洋行,這既為寶順洋行提供了合适的貨源,又為自己賺取了差價。

1868年,徐潤脫離寶順洋行後,在上海開設了一家寶源祥茶棧,随後又在湖南、湖北産茶區增設了多處茶棧,并選用一批得力商友管理,從而形成一個茶業網絡。由此,他可以清楚地了解各茶區的收成,掌握多條供貨渠道,并針對英、美、俄等國消費者的不同喜好,源源不斷地向各國洋行提供合适的出口貨源,而且根據行情随時調整茶價,謀取高額利潤。徐潤和唐廷樞等人一起創辦了上海茶業公所,對上海及其周圍廣大地區的茶葉貿易進行控制。

茶葉是當時中國的四大出口産品之一。1868年至1888年正是近代中國茶葉輸出最興旺的20年,其中1886年輸出量達268萬擔,創茶葉出口的曆史最高紀錄。這個紀錄直到整整100年後的1986年才被突破。當時上海的茶葉出口量占全國出口總量的2/3以上,而寶源祥茶棧又是上海最大的經營出口茶葉的茶棧。因此,有人将徐潤譽為“近代中國的茶王”。

搏擊房地産業

在19世紀70年代,徐潤敏銳地看到上海百業振興,萬商鹹集,地價将日益騰貴。于是,他在經營茶業的同時,開始放手投資房地産業。經營房地産業需要投入巨額資本,頭腦靈活的徐潤将已有房地産作抵押,從錢莊和銀行貸得資金,購置新産,再将新産作抵押借貸,以層層抵押的辦法獲得資金,投資房地産業。他洞悉上海租界的拓展趨向,就在未來的交通要區以低價買進土地,待經營至半開發狀态便以高價售出,然後再從其他地方購置更多的土地。

至1884年,徐潤在房地産上投入的資本已達200多萬兩銀子,從而擁有地産3000多畝,其中300多畝已建房子,共建有洋房50多所、其他類型房屋2000多間,每年可收租銀12萬餘兩。他先後和華商、外商合創了上海地豐公司、寶源祥房産公司、業廣房産公司、廣益房産公司、先農房産公司等。這時的徐潤,雖然難與洋商相比,但在華商中已是個“地産大王”了。

中法戰争的爆發,使徐潤的房地産蒙受了巨大損失,但他并未喪失信心。他仍然關注房地産業的動向,千方百計籌集資金,又在上海、天津、塘沽、灤州、北戴河等地購地建房,炒賣地産獲利甚豐,新建成的房産每年可收取大量租銀,發展前景頗為可觀。

家族成員

徐潤的家族是一個買辦世家。他的伯父徐昭珩是上海寶順洋行的買辦﹐堂族叔徐關大是上海禮記洋行的買辦﹐季父徐瑞珩(榮村)在上海開埠不久即經營榮記絲号﹐估計也是一個為洋行服務的商人。徐潤15歲來到上海﹐就在徐昭珩“總理行内辦房事務”的寶順洋行學藝辦事。他之得以進入洋行﹐是由于買辦的提拔﹐而其得以廁身工商界﹐則又是由于他自己的買辦地位。“伯叔餘蔭”和“行中招牌”是他發迹的兩大憑借。

徐潤,是中國近代海内外經濟交往中具有重要影響的人物,是中國近代早期民族工商業的創始人之一;徐潤之侄女、同盟會創始人黃興夫人徐宗漢是聞名海峽兩岸的民主革命運動的“巾帼英雄”,為中國民主革命運動寫下了光彩的一頁;如今,徐潤之曾孫,現為徐潤家族海内外後裔的代表徐希曾及其親屬,繼承其祖輩的傳統,熱心于社會公益事業,積極推進中外技術和文化交流,被上海人民尊稱為“世博老人”。

徐潤家族可謂是一部中國近代史的縮影。

公益事業

徐潤緻富後,對于公益事業是極其熱心的。除了與其他買辦們在上海興辦的公益事業之外,還在許多地方從事社會公益事業。

1884年唐山饑荒,災民10餘萬,徐潤籌款20萬兩,發放災民,“中外巨商莫不尊敬而欽重焉。”光緒帝贈禦書:“樂善好施”牌坊屹立于徐潤的家鄉珠海北嶺。光緒二十年甲午(1894),渤海灣畔的甯河縣發生由海嘯誘發的全縣大水災,饑民八九萬人麋集唐山地區與當地災民合共有三十萬之多,徐潤在盛宣懷的協助下籌得赈災款三十萬,對災民進行救濟兩個月之久。光緒二十九年(1903),天津海關道唐紹儀倡議在天津建立廣東會館,徐潤積極響應,認捐白銀三千兩,占建館經費的十分之一。

徐潤終身在外,極少返回故鄉,但是對故鄉的社會公益事業,隻要鄉親提出,都是全力捐助的。當年珠海北嶺修廟、平整地面,鋪砌石闆街,築圍牆,修村公所、族譜,救濟貧窮;辦義學、西學堂等都是“唯鄉人之所欲者為之”。初期工程二萬八千兩,辦學專撥三千兩,均由徐潤一人承擔。據北嶺村老人們回憶,原計劃全村翻新重建,家家建新房,村莊築石牆,村内修水泥馬路,路旁開溝植樹……把北嶺建成一座花園式村寨。可惜計劃實施不久,中法戰争促發上海市場财情突變,徐潤的事業毀于一旦,工程不久被迫停頓。今天,人們在珠海北嶺村各處,仍依稀可見當年規劃中的遺迹。

發表着作

徐潤一生的着述不多,僅有《北嶺徐氏宗譜》,《徐愚齋自叙年譜》和《上海雜記》留存于世,數量雖少,但内容豐富,有極高的文史研究價值。

一是在《北嶺徐氏宗譜》的編撰方面,徐潤扼要簡述了修譜的經過,說明徐族從明代遷居香山,到光緒朝已經曆了五百多年,中間隻進行修譜兩次,一次是明崇祯年間(1628)、另一次是1662年。從康熙到光緒近兩百年中,族譜散失,當時在上海經商的族人在集會間每每引為憾事。為了編好族譜,徐潤特别聘請幾位有專業知識的友人負責修撰工作。一方面把大量搜集到手的資料進行鑒定、校訂和編輯,另一方面繼續向社會進行資料搜集……徐潤為了表示對修譜工作的專誠,把修譜人員的居所取名為“心耕書屋”,以示尊重。

《北嶺徐氏宗譜》由光緒八年(1882)動筆,到光緒十年(1884)始告完成。内容包括序言、後記、圖片(像)注解,重要人物傳記等十多個篇目,其中“先德錄”篇,是為徐潤家族十多位知名人士單獨立傳,并附有畫像。族譜中收集了曆代皇朝特别是清皇朝給予徐族仕宦人士、著名人物的封銜、诰典,滿漢文字并列,對研究近代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是《徐愚齋自叙年譜》,它是徐潤在友人鼓勵之下,從六十歲時開始執筆,以徐潤生平所為按年譜形式撰寫的。在自叙年譜中,他将一生經曆中的“成敗利鈍”如實地做了記錄,文中多處聲明是希望借此教育下一代。《徐愚齋自叙年譜》一書,對于今天從事“洋務運動”研究的人們來說,其貢獻已經遠遠超過徐潤的意願。在十餘萬字的文史資料中,所包含的内容也是多方面的:

1、對當時直接影響中國經濟發展有關的“國際事件”述說頗多。

2、關于“留美幼童”,《年譜》有詳細記錄,内容包括每一批的領隊官員,出發日期等等。

3、關于輪船招商局,《年譜》記載了招商局創辦以來的許多史料。

4、關于礦務,在《年譜》用了很大的篇幅記錄了他親自勘察建平金礦、永平金礦、承平銀礦、平泉銅礦和南票、台吉、台灣基隆煤礦等過程。

5、在《年譜》中,徐潤詳細記載了他從學徒時代參與茶業買賣的經過,從事房屋、商業經營的概況,描述他“資本積累”的全部曆程,為今天研究從“買辦”到“民族資本家”提供了一個典型事例。

從徐潤描述自己一生的事業活動情況,可以從側面了解中國近代史時期(1840—1920)民族資本發展的軌迹,也就是說《年譜》已經超過一般日記形式的“自叙傳記”,而是研究近代史的文獻性資料。

三是《上海雜記》,該書文字雖然不多,但對中國近代史時期列強侵華、上海開埠等曆史,都有簡要而忠實的記載。

主要成就

奠定近代航運業

輪船招商局是中國近代洋務運動中最大的經濟實體,總局設在上海。開辦輪船招商局,成敗的關鍵在于資金的籌集,但到1873年,招商局資金尚不足20萬兩銀。李鴻章隻得将招商局由官辦改為官督商辦,委任唐廷樞為總辦,徐潤為會辦。随後,招商局開始進行新一輪招股,拟定首期招股100萬兩銀,徐潤本人首先附股24萬兩,又廣招親友入股,這在商界和社會上引起普遍反響,入股者踴躍,100萬兩很快招齊。之後,招商局決定再招100萬兩。徐潤又認股24萬兩,另外招徕親友繼續入股。這樣,由徐潤經手招集的股金占招商局全部資本一半以上,使招商局資本充實,運作自如。

因總辦唐廷樞兼辦開平煤礦等其他諸務,一年中有大半年不在局裡,招商局實際上由徐潤主持。在主持局務期間,徐潤采用先進的經營管理方法,明确規定招商局的經營以攬載為主,漕運為次;并開辦保險公司,承擔營運風險。這家中國最早的股份制企業,在它的草創時期,不僅經受住來勢洶洶的外商聯合抵制與壓價競争,而且不失時機地收買了當時東亞最大的商業船隊——美商旗昌輪船公司,使招商局的規模和實力大增,從而控制了長江航運、沿海航運的大部分經營權,奠定了中國近代航運業的基礎。

輪船招商局是今天香港、台灣等地招商局的前身,它的發展軌迹,典型地反映了中國民族經濟走向近代化、現代化的艱難曆程。在創業階段中,徐潤所起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

首創保險業

1875年以前,招商局的船貨隻能向外商設在中國的保險公司投保,不僅保險業利潤被外商賺去,外商還恃此聯手排擠打擊招商局。徐潤于1875年仿照外國保險公司的做法,開辦了中國自己的第一家保險公司——仁和水險公司,集股50萬兩。水險公司不僅為招商局的輪船和貨物作保險,而且還承保外商的輪船和貨物,生意興旺,獲利豐厚。1878年,徐潤又成立了濟和水火險公司,集股50萬兩,擴大了承保能力和複蓋面。1886年,徐潤又将這兩家保險公司合并為仁濟和保險有限公司。他借鑒西方先進的經營模式,創辦自己的保險公司,以推動民族經濟的發展。“仁和”、“濟和”這兩家保險公司,實為中國保險事業之濫觞。

筚路藍縷辦礦業

1887年秋,徐潤首次出關塞勘礦,這時他已年屆五十。在這以後将近20年的漫長歲月裡,他天南地北奔波于各個礦區,北出長城,南至廣東,東赴台灣基隆,或翻山越嶺踏勘,或深入礦井驗看,為尋找和開發中國的礦産資源,筚路藍縷,其中在關外的熱河建平金礦一住就是3年。

開平煤礦是中國最早使用機器開采的大型煤礦,徐潤投資了15萬兩銀,占總商股150萬兩的1/10。他任開平礦務局會辦,支持礦務局采用從英國訂購的機器設備,聘用一批英國工程師,應用近代技術采掘煤炭。開平煤礦的建成,使開平煤炭迅速占領天津地區市場,将進口煤炭從天津市場擠了出去,并逐漸擴大到國内其他口岸,為北洋艦隊以及地方工業提供了必需的燃料。此外,為了将煤炭運輸到天津,礦務局專門修築了一條鐵路(這是中國第一條成功的鐵路線),還發展了焦炭、水泥等一批附屬企業。

除開平煤礦外,徐潤還投資過平泉銅礦、宜昌鶴峰州銅礦、孤山子銀礦、三山銀礦、天華銀礦、潭州銀礦、建平金礦、金州煤礦、貴池煤礦等10餘處礦産,為創辦中國近代采礦業做出了貢獻。

開發近代文化事業

徐潤在推動中國文化事業走向近代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諸如創辦格緻書院、仁濟醫院、中國紅十字會等等,其中影響最為深遠的當數選派中國幼童官費赴美留學和創辦同文書局。

選派幼童赴美留學,是中國最早的留美畢業生容闳向清政府提出的建議。容闳是徐潤的同鄉與寶順洋行的同事。1871年曾國藩請容闳和徐潤“辦理挑選幼童出洋肄業”,拟選120名中國幼童,分4年赴美留學,每年30人。從1872到1875年,容闳、徐潤所選定的4批幼童,分期分批先到上海考試、預習,然後由徐潤等人作擔保送到美國留學。這些幼童,易于學習外語和接受西方技術,絕大部分選自沿海開放口岸,其中香山縣籍共40人,占了1/3。

這說明香山縣在近代西風東漸中,确實領風氣之先。1881年清廷中止留學計劃,将尚在留美的學生全部召回。被迫回國的學生一度受到冷落,後由徐潤出資并擔保,留學生陸續被分派到政府部門和電報、鐵路、輪船、礦務等近代企業服務。其中知名人物有鐵路工程師詹天佑、礦冶專家吳仰曾、民國政府首任總理唐紹儀、北洋大學校長蔡紹基、清華大學首任校長唐國安、民初外交部長梁如浩等等。他們在推動中國走向近代化的過程中,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1882年,徐潤見英國出版商采用影印工藝來印刷圖書,不僅字迹清晰,亦可随意縮小放大,甚為先進。于是,他從國外引進12台輪轉印刷機,雇工人500名,在上海創辦了同文書局。該書局搜羅善本,陸續影印了《二十四史》、《古今圖書集成》、《資治通鑒》、《佩文韻府》、《全唐詩》、《康熙字典》等中國典籍,發掘和保存了祖國的文化遺産。1891年同文書局因承接清廷傳旨,影印了《古今圖書集成》而聲譽日隆。書局還出版了大量西學圖書,廣為發行流播。李鴻章贊其“摻羅海外奇書,彰闡中西新學”。

上一篇:王忠強

下一篇:許倩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