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天性學者症候群

後天性學者症候群

腦科疾病
後天性學者症候群指兒童或成年人在左腦受損後,突然間發展出的學者症候群患者特殊才能。 學者症候群指個人存在嚴重的 智力障礙 、 自閉症 或其他心理疾病,卻擁有與其障礙全然相對的、不協調且驚人的某種能力。
    中醫病名:後天性學者症候群 外文名:Acquired with academics 别名: 就診科室: 多發群體: 常見發病部位:左腦受損 常見病因: 常見症狀:後天性學者症候群指兒童或成年人在左腦受損後,突然間發展出的學者症候群患者特殊才能 傳染性: 傳播途徑:

簡介

學者症候群(Savant-Syndrome)後天性學者症候群,關于“學者綜合症”的成因至今也沒有定論,比較流行的一種說法是“左腦損傷假說”。也就是說,患者大腦的左半球,也就是“負責”進行社交的這一邊所遭受的損傷,會引起右腦半球,也就是“處理”資訊的這一邊異常的發達。而後天性學者症候群患者一般頭部曾受創傷,之後出現超凡的數學、音樂或藝術才能。 專家說,現在全世界約有30名後天性學者症候群患者。醫學界仍然在研究這種病的成因,但不少專家認為,當左腦受損後,右腦負責彌補左腦失去的功能,從而激發大腦潛能。 

醫學研究

後天性學者症候群又叫獲得性天才綜合征,醫學界對這種病的成因仍在研究之中,有不少專家在學術論文中提到,這種病的發生與左腦受損有關。

人的大腦分為左腦和右腦,其中一個是優勢半球。幾乎所有右撇子的優勢半球都是左腦,而大部分的左撇子的優勢半球也是左腦。左腦通常主管邏輯、語言、計算等能力,而右腦則負責情感、空間、藝術,左腦的功能是顯性的,而右腦則是隐性的。絕大多數人的右腦潛能并沒有得到充分開發。

而後天性學者症候群的患者,就是由于外傷或疾病的原因,喪失了部分左腦功能,同時右腦功能突然得到了激發。1996年的著名醫學雜志《柳葉刀》上,布魯斯·米勒博士就在論文中提到,在對三名後天性學者症候群患者進行腦功能檢查後發現,他們的右腦功能都得到了明顯的加強。

病情案例

2002年,美國中年男子詹森·帕吉特遇襲,腦後挨了一悶棍,醒來後突然展現數學天才。,12年前,他就是一個普通人,對數學等學科毫無興趣。轉折點出現在2002年9月13日夜間。當時,他走出一家酒吧。兩名男子從他背後偷襲,他頭部挨了一悶棍,第二天醒來,帕吉特走進浴室,覺得眼前的世界完全變了樣,“水流變成一條條垂直的線”。使他癡迷物理和數學。然後變成了數學天才。

2006年10月,美國男子德裡克·阿馬托在一次跳水事故中因腦部受創導緻腦震蕩,之後卻意外發現自己無師自通,能演奏8種樂器,還有不凡的歌唱技藝。他現在已成為職業鋼琴師,還出版了個人專輯。後經醫生診斷,阿馬托的情形屬于後天性學者症候群,會在特定領域特别出色。

好萊塢影片《雨人》的原型、患有孤獨症的“天才”金·皮克則是學者症候群患者。皮克有“超級天才”之稱,在曆史、文學、地理、數字、體育、音樂等15個不同領域有着超凡天賦。與此同時,他在其他一些領域則顯得有些“弱智”,比如在自己家裡找不到抽屜,不會穿衣服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