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沃克

彼得·沃克

美國景觀設計師
彼得·沃克,1932年生,當代國際知名景觀設計師,“極簡主義”設計代表人物,美國景觀設計師協會(ASLA)理事,美國注冊景觀設計師協會(CLARB)認證景觀設計師,美國城市設計學院成員,美國設計師學院榮譽獎獲得者,美國景觀設計師協會城市設計與規劃獎獲得者。著名的着作是與梅拉尼·西蒙合作完成的《看不見的花園:尋找美國景觀的現代主義》。
  • 中文名:彼得·沃克
  • 外文名:peter walker
  • 别名:
  • 民族:
  • 籍貫:
  • 畢業院校:加州大學、哈佛大學
  • 職業:景觀設計師
  • 主要成就:“極簡主義”設計代表人物
  • 代表作品:《看不見的花園:尋找美國景觀的現代主義》

個人簡介

彼得·沃克,1932年生,當代國際知名景觀設計師,“極簡主義”設計代表人物,美國景觀設計師協會(ASLA)理事,美國注冊景觀設計師協會(CLARB)認證景觀設計師,美國城市設計學院成員,美國設計師學院榮譽獎獲得者,美國景觀設計師協會城市設計與規劃獎獲得者。他有着豐富的從業和教學經驗,一直活躍在景觀設計教育領域,1978-1981年曾擔任哈佛大學設計研究生院景觀設計系主任。1983年于加利福尼亞州伯克利市成立了彼得·沃克合夥人景觀設計事務所。

他最著名的着作是與梅拉尼·西蒙合作完成的《看不見的花園:尋找美國景觀的現代主義》。彼得·沃克有着超過50年的景觀設計實踐經驗。他的每一個項目都融入了豐富的曆史與傳統知識,順應時代的需求,施工技術精湛。人們在他的設計中可以看到簡潔現代的形式、濃重的古典元素,神秘的氛圍和原始的氣息,他将藝術與景觀設計完美地結合起來并賦予項目以全新的含義。

個人經曆

1932年出生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帕薩德納市(Pasadena)。

1955年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得景觀設計學學士學位。上學期間,他曾經在當時著名的設計師勞倫斯·海爾普林的事務所工作過一段時間。這一切為他今後的成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956年在伊利諾斯大學進行景觀設計學研究生課程的學習。

1957年獲哈佛大學設計研究生院(GSD)景觀設計學碩士學位,并獲得美國景觀設計專業優秀學生獎——魏登曼獎。同年(另說1958年)與哈佛大學設計研究生院佐佐木英夫教授(Hideo Sasaki 1919-2000)共同創立了SWA(Sasaki Walker Associates)景觀設計事務所,其逐漸發展壯大,後成為美國當代最著名的景觀設計公司之一。

1958-1959年哈佛大學設計研究生院景觀設計系講師。

1959年麻省理工學院訪問學者。

1973-1983年擔任SWA集團暑期學校主任。

1976-1991年哈佛大學設計研究生院副教授,教授景觀設計課程。

1977—1978年任哈佛大學設計研究生院城市設計專業代理主任。

1978-1981年任哈佛大學設計研究生院景觀設計系主任

1983年于加利福尼亞州伯克利市成立了彼得·沃克合夥人景觀設計事務所(Peter Walker and Partners,簡稱PWP),标志其設計風格趨于成熟。

1988年-1991年擔任美國《景觀設計》雜志編輯委員會委員。

1992年出任哈佛大學設計研究生院Charles Eliot主席

1997-1999年擔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景觀設計系主任

2004年PWP設計的納什雕塑中心和Saitama天空森林廣場兩項目獲得了美國景觀設計師協會專業大獎。

2007年PWP赢得2007年景觀設計單元的國家設計獎(National Design Award for Landscape Design)

2013年參與設計第9屆中國(北京)國際園林博覽會大師園。

國家設計獎(National Design Award for Landscape Design)2007年5月16日,位于紐約的美國Cooper-Hewitt國家設計博物館對外宣布,彼得·沃克合夥人景觀設計師事務所(PWP)赢得了2007年景觀設計單元的國家設計獎(National Design Award for Landscape Design)。該類獎項頒發給那些在城市規劃或景觀設計方面具有傑出貢獻的模範個人或團體。

Cooper-Hewitt對彼得·沃克合夥人景觀設計師事務所的優秀作品大加贊賞,如:斯坦福大學臨床科學研究中心、日本豐田市美術館、澳大利亞悉尼千禧公園、達拉斯納什爾雕塑中心。國家設計獎由美國Cooper-Hewitt國家設計博物館于2000年創立,于白宮首次頒發,當年該獎項被列入了白宮參議院的官方計劃。該獎項倡導設計中的人文關懷,獎項設置涉及設計界的方方面面,它旨在通過公衆教育以及選拔最新的優秀作品促進國内設計界的警醒。

Cooper-Hewitt國家設計博物館每年都會邀請到建築界、設計界、教育界、新聞界、評論界等行業的領軍人物,對在過去的一年中為提升生活質量做出突出貢獻的設計工作者進行提名。該獎項按不同的設計單元進行提名,分别是建築設計、室内設計、景觀設計、産品設計、交互設計和時裝設計,以及設計創意獎、終生成就獎、企業成就獎、設計贊助獎、評審團特别榮譽獎。評審委員會的專家來自設計界的各行各業,他們由Cooper-Hewitt國家設計博物館選出。

基本内容

随着西方,尤其是美國在20世紀60年代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能源危機”,社會變得日益動蕩不安,這種急劇的變化使得人們不得不從各方面進行嚴肅認真的反思,藝術家們當然也無法置身其外。于是,各種新興的藝術類型,肩負着反映社會各階層現實狀況的使命出現在曆史舞台上,這其中就包括有極簡主義。

極簡主義,又稱最低限度藝術,它是在早期的結構主義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一種藝術門類。最初,它主要通過一些繪畫和雕塑作品得以表現。很快,極簡主義藝術就被彼得·沃克(PeterWalker)、瑪薩·舒瓦茨(MarthaSchwartz)等先鋒園林設計師運用到他們的設計作品中去,并在當時社會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和争議。

如今,随着時間的推移,極簡主義園林已經日益為人們了解和認可。彼德·沃克是當今美國最具影響的園林設計師之一,由于他的作品帶有強烈的極簡主義色彩,他也被人們認為極簡主義園林的代表者。不管是誰,當看到他的作品時,大都會被其簡潔現代的布置形式、古典的元素、濃重的原始氣息、神秘的氛圍所打動,這也是彼得·沃克作品的過人之處——藝術與園林的無聲結合賦予了作品全新的含義。

彼德·沃克于1932年出生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帕薩德納市。1955年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得了他的風景園林學士學位。上學期間,他曾經在當時著名的設計師勞倫斯·海爾普林的事務所工作過一段時間。毋庸置疑,這一切為他今後的成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畢業後,他去了哈佛大學研究生院攻讀碩士學位。一年後,他與另一位著名的設計師佐佐木·英夫(sas-aki)合夥成立了事務所,這也就是現在著名的SWA集團的前身。1976年,在完成了大量單一風格的作品後,感到有些厭倦的彼得·沃克決定去哈佛大學教授風景園林設計課程,并擔任了系主任一職(1979-1981)。

在那裡,他遇見了他後來的妻子瑪薩·舒瓦茨(當時瑪薩·舒瓦茨還是他的學生)。由于有着共同的興趣愛好,兩人結合并合作成立了彼得·沃克-瑪薩·舒瓦茨事務所。但是,數年後由于他們各自的設計思想存在着巨大分歧,事務所宣告解散,沃克與其他人先後成立了幾家事務所,包括目前他與威廉·約翰遜合作的事務所。

如今看來,彼德·沃克成為一名極簡主義者是有其客觀因素的。早年他在哈佛求學時,受到當時流行的現代主義的巨大影響,與他同時代的導師、學長們對于現代主義的追求深深感染了彼德·沃克,他也因此成為現代主義的忠實追随者。随着對園林認識的不斷深入,彼德·沃克開始嘗試着将自己喜愛的極簡藝術結合到園林設計中。

需要說明的是,彼德·沃克曾是一名狂熱的極簡主義藝術愛好者,這也成為他日後運用極簡藝術的主要動力源泉。其後的歐洲之旅,尤其是法國古典規則園林帶給他的巨大沖擊更加堅定了他将極簡藝術運用到園林設計中的決心。在進行了一些初期的嘗試之後,沃克發現這種結合的效果出乎意料的成功,它們所反映出的那種鮮明的特色如同閃電一樣照亮了昏暗的天空。

當時他設計的那些作品包括1980年和舒瓦茨合作的尼可庭院和1983年伯納特公園等。初期設計嘗試的成功促使沃克更加努力的發展自己的極簡主義設計風格。他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的一些作品标志着他這種風格的成熟,如1984年的唐納噴泉、IBM索拉那園區規劃、廣場大廈以及1991年的市中心花園等。

其中哈佛大學校園内的唐納噴泉尤為典型。它位于一個交叉路口,是一個由159塊巨石組成的圓形石陣,所有石塊都鑲嵌于草地之中,呈不規則排列狀。石陣的中央是一座霧噴泉,噴出的水霧彌漫在石頭上,噴泉會随着季節和時間而變化,到了冬天則由集中供熱系統提供蒸汽,人們在經過或者穿越石陣時,會有強烈的神秘感。

唐納噴泉充分展示了沃克對于極簡主義手法運用的純熟。巨石陣源自他對英國遠古巨石柱陣的研究,同時質樸的巨石與周圍古典建築風格完全協調,而圓形的布置方式則暗示着石陣與周圍環境的聯系。與其原型:安德魯的雕塑作品“石之原野”比起來,這件作品從内容和功能上都已經超越了它,唐納噴泉也因此被看做是沃克的一件典型的極簡主義園林作品。步入晚年的沃克仍然在執着的追尋着設計的真谛。

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沃克的作品中有着相當明顯的日本傳統園林的影子,這既是他對日本園林的興趣與研究的成果,也從某種程度上反映出極簡主義與日本禅宗園林的某些設計思想有着相似之處:兩者都崇尚簡潔與自然。當然,作為一名西方設計師,沃克運用得最多的還是日本園林中的要素:竹子、石塊、水體、沙礫等。這些特點主要表現在日本播磨科學城、索尼幕張技術中心、豐田藝術博物館等設計作品中。極簡主義與日本傳統園林的有機結合可以看做是沃克設計思想的又一重大突破。

彼得·沃克作為一位著名的園林設計師,數十年來設計了無數佳作,他因此也獲得了包括ASLA設計獎在内許多重要獎項。此外,他還出版過《極簡主義庭園》和《看不見的花園》這兩本書來詳細闡述自己的設計思想。對于他作為極簡主義者這一重要特征,我們應該給與足夠的重視,這不僅有利于我們更好的理解他的各種極簡主義風格的園林作品,同時也對其他藝術門類在園林設計中的運用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當你漫步于沃克的極簡主義園林中時,不知是否會想起著名建築師密斯·凡·德羅的那句名言:“少就是多”———簡潔的形式中往往卻包含了更深刻的意義。

社會評價

1、彼得·沃克設計的環境中貫穿着人們的活動,提供了有實用功能的必需設施。同時,它又超越了這些層次,激發了人們本能的反應,向那些虛幻的相關文化提出了挑戰。與其将他的作品概括成一種風格倒不如說它們是一種合成和散布元素的有效的展示,它們包含着有形的、象征性的及精神方面的内容,而不是求助于強調獨特的風格,這是個人藝術的獨特成就。

2、彼得·沃克的極簡主義更多的是從建築的形式上來考慮的,從建築學構圖與藝術角度考慮,他以形式上的簡約為設計的首要目的,而不是生态上的簡約。在彼得·沃克風格成熟的時代并不特别強調與生态有關的内容,這是時代的産物。而我認為我們這個時代的簡約是生态實質上的簡約,對自然的最少幹預但又獲得最大的收獲。

當然,現代主義的形式服從功能這一點不會變,但是,這裡所指的功能不僅僅是人的使用功能,還有生态的功能。遵循生态原則而設計最少介入的景觀是不需要維護的,而彼得·沃克的景觀需要不斷的維護,許多植物形态需要不斷的修剪,這是他那個時代的優秀反映。而我們的設計帶有強烈的本時代關于環境的意識,景觀設計遵循生态原則是景觀走向成熟的表現。我認為彼得·沃克的作品風格與形式簡約,打破了古典園林的作法,使景觀設計走向現代主義。

但我們所提倡的是後現代主義,是生态藝術的崛起,真正認識到簡約主義不僅僅是形式服從人的功能的需要,不僅僅是去掉裝飾,更重要的是形式要符合生态,對環境造成最少的影響。并且當代的景觀設計重要的是發掘景觀本身,而不僅僅是創造一種景觀。——俞孔堅

3、與彼得·沃克合作能給我們的每一個項目帶來新的空間,自然與相互調和,相互作用,彼得不僅是一位景觀設計師,而且還是一位真正的藝術家。作為一位合作者,彼得·沃克可以把項目的設計水平提高很多,我覺得他的設計方法中對自然抽象提煉的設計方法與傳統的日本園林有必然的聯系,他具有将抽象的自然與對場地條件細緻入微的應用相結合的能力,這是最終促成了他對景觀設計飛躍式的貢獻,也可以認為這是一種完全屬于藝術領域的工作。

經典案例

美國駐華新使館

哈佛大學唐納噴泉

豐田市立美術館

柏林索尼中心

日本埼玉廣場

美國IBM索拉納園區

上一篇:詹姆斯·迪恩

下一篇:Punch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