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頌

張頌

原中國傳媒大學院長
張頌(1936年7月27日-2012年11月10日)生于河北省易縣。1959年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播音組任播音員,師從我國第一位男播音員齊越。1963年8月調任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新聞系開始播音教學生涯,1996年擔任北京廣播學院播音主持藝術學院院長,是我國最早的播音主持專業博士生導師,現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的中青年老師基本為其弟子,其中包括李瑞英、羅京、周濤、魯健等知名主持人,在播音界,被公認為“繼往開來的領軍人物”、中國播音界泰鬥。張頌作為中國播音學學科體系的創立者,1994年編寫出版了中國播音界第一本理論叢書《中國播音學》,此書問世标志着又一個新學科的誕生。[1]
    中文名:張頌 外文名: 别名: 民族:漢族 出生地:河北省易縣 畢業院校: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 職業:播音主持 代表作品: 主要成就: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36年7月27日 去世年月:2012年11月10日

簡介

張頌,中國傳媒大學教授,中國高等教育播音主持藝術專業創始人之一,中國播音學理論和播音學科重要創建人,第二屆中國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獲得者。在播音界, 頌被公認為“繼往開來的領軍人物”。

張頌是李瑞英、羅京、李修平、張政、王雪純、周濤、魯健等知名主持人的老師,自北京廣播學院播音專業創建以來,作為學術帶頭人在教學科研一線進行教學工作。

經曆

1959年7月,畢業于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分配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播音組任播音員,後調入國際生活部做編輯;

1963年8月,到北京廣播學院新聞系開始播音教學生涯,主講語言邏輯即播音基礎,長期堅持自編教材;

1973年,廣院複校後,擔任播音基礎教研室主任;

1984年,擔任播音系主任;

1984年,榮獲廣播電視部先進工作者稱号;

1996年擔任播音主持藝術學院院長;

1998年10月,不再擔任行政職務;

1983年評聘為副教授;

1984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

1988年,晉升為教授;

1986年,作為高級顧問,到美國之音中文部指導播音工作半年;

1994年,編寫出版了中國播音界第一本理論叢書——《中國播音學》。此書的問世标志着又一個新學科的誕生。打破了從前中國“播音無學”的說法。此書是攻讀播音學科的碩士、博士學位的必讀書;

1999年,開始擔任博士生導師,招收中國播音學方向博士研究生;

2000年,擔任北京廣播學院廣播電視研究中心廣播電視語言研究所所長;

2004年,擔任中國高教學會播音主持藝術教育委員會會長;

2006年,榮獲“第二屆全國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及“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

2009年11月,受聘為河北傳媒學院客座教授;

2009年12月,被廣西師範學院聘為新聞傳播學院客座教授;

2012年11月10日,因食道癌晚期醫治無效,于北京去世,享年76歲。

語錄

甘于寂寞,志存高遠;做名人先做能人;在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中,要“樂于在場,勇于出席,善于發言”;“盛名之下其實難副”,鮮花和掌聲中隐藏着危機;“仁者無敵”;“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要繼承優良傳統,汲取域外精華,虛心博采衆長,真誠服務人民;才能和機遇是人生的兩翼,要隻争朝夕地儲備才能,一旦機遇到來,就可以脫穎而出;要深化文化底蘊,強化語言功力,在廣播電視中,傳播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有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的精品。

“教不嚴,師之惰”,人民教師是“紅燭”,應該“春蠶到死絲不斷,蠟炬成灰熱猶存”。播音員主持人的創造性,能夠催生有聲語言表達的“典範”,傳承“書同文”,成就“語同音”,讓我們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響徹寰宇,光耀千秋

獲獎作品

專著《朗讀學》獲1987年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教材一等獎、1987年北京市首屆哲學社會科學和政策研究二等獎、1988年獲國家教委全國首屆優秀教材獎。

《朗讀美學》獲2003年廣電總局科研成果評獎著作類一等獎;

《中國播音學》獲1995年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教材一等獎、1996年北京市第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語言文學類)、1998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第二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語言學三等獎。

個人榮譽

1984年被評為廣播電視部先進工作者;

1991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

1992年國務院授予“有突出貢獻專家”稱号,開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2005年評為《播音創作基礎》國家級精品課程負責人。

出版作品

《中國播音學》張頌 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播音語言通論》張頌 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語言傳播文論》張頌 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播音創作基礎》張頌 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上一篇:丁紹光

下一篇:張馮喜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