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清華

張清華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張清華,1963年10月生,山東博興縣人,文學博士。曾任教山東師範大學,2005年初調入北京師範大學,現為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北京師範大學國際寫作中心執行主任,北京師範大學當代文學創作與批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長期從事中國當代文學研究與批評,自90年代初以來,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文藝研究》等國内外數十家雜志報刊發表理論與評論文章400餘篇,出版《中國當代先鋒文學思潮論》(江蘇文藝出版社1997,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内心的迷津》(山東文藝出版社2002)、《境外談文——中國當代文學中的曆史叙事》(花山文藝出版社2004,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天堂的哀歌》(山東文藝出版社2005)、《文學的減法》(吉林出版集團2009)、《存在之鏡與智慧之燈》(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猜測上帝的詩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穿越塵埃與冰雪——當代詩歌觀察筆記》(西北大學出版社2011)等着作多部。涉獵詩歌與散文随筆寫作,出版散文随筆集《海德堡筆記》(山東畫報出版社2003、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隐秘的狂歡》(山東友誼出版社2006),詩集《我不知道春雷是站在哪一邊》(2010)。曾獲省部級社會科學成果一等獎,南京大學優秀博士論文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2010年度批評家獎,第二屆當代中國批評家獎,2010年被評為“北京師範大學最受本科生歡迎的十佳教師”。[1]
  • 中文名:張清華
  • 民族:
  • 出生地:山東博興縣
  • 畢業院校:
  • 學位/學曆:
  • 職業:博士
  • 專業方向:
  • 職務:
  • 學術代表作:
  • 主要成就:

研究範圍

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現當代詩歌、中國當代先鋒文學思潮、中國當代重要作家作品研究。

開設課程

《中國當代文學史》、《中國現當代詩歌研究》《中國當代小說研究》《中國當代文學作品精講》

科研成果

學術着作

1.《境遇與策略——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文化邏輯》,中國文學出版社1995年版。

2.《中國當代先鋒文學思潮論》,江蘇文藝出版社1997年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年修訂版。

3.《火焰或灰燼——20世紀中國文學中的啟蒙主義》,中國文聯出版社1999年版。

4.《内心的迷津——當代詩歌與詩學求問錄》,山東文藝出版社2002年版。

5.《境外談文——中國當代文學中的曆史叙事及曆史意識》,花山文藝出版社2003年9月版。

6.《天堂的哀歌》,山東文藝出版社2005年版。

7.《存在之鏡與智慧之燈——中國當代小說的叙事與美學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8.《文學的減法》,吉林出版集團2009年版。

9.《猜測上帝的詩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10.《穿越塵埃與冰雪——當代詩歌觀察筆記》,西北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主編書目

1《21世紀中國文學大系·詩歌卷》2001——2012共十二卷。

2、《中國新時期文學研究資料彙編·女性文學卷》,山東文藝出版社2005年版。

3、《中國當代文學編年史》,山東文藝出版社2012年版。

4、《中國當代作家海外演講》,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文學創作

散文随筆集:《海德堡筆記》(山東畫報出版社2003、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隐秘的狂歡》(山東友誼出版社2006)。

詩集《我不知道春雷是站在哪一邊》(2010)。

學術論文

1.《從啟蒙主義到存在主義:中國當代先鋒文學思潮論》,《中國社會科學》1997年6期。

轉載:《新華文摘》1998年1期;

*《SOCIAL SINCES IN CHINA》(《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1999年4期;

2.《認同或抗拒:關于後現代主義在中國的思考》,《文學評論》1995年2期。

轉載:《複印資料·文藝理論》1995年5期。

收入陳曉明主編:《後現代主義論争文選》,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3.《中國當代先鋒文學思潮論》(原載《中國社會科學》1997年6期),轉載于《新華文摘》1998年1期

4.《大地上的喜劇:當代“新鄉村叙事”的文化闡釋》(原載《小說評論》1999年3期),轉載于《新華文摘》1999年10期。

5.《民間理念的流變與中國當代文學中的三種民間美學形态》,《文藝研究》2002年2期。

轉載:《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2年4期。

*《複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03年3期轉載。

*《21世紀文學大系·2002理論卷》,春風文藝出版社2003年。

6.《論石評梅的意義》,《文藝研究》2002年特刊(與張光芒合作)。

7.《時間的美學:論時間修辭與當代文學的美學演變》,《文藝研究》2006年7期。

8.《價值分裂與美學對峙:世紀之交以來詩歌流向的幾個問題》,《文藝研究》2007年9期。

中文核心期刊

9.《啟蒙神話的坍塌和殖民文化的反諷:論〈圍城〉》,《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95年

4期。

10.《抗拒的神話和轉向的啟蒙:論沈從文的文化立場》,《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96年

4期。

11.《整合·還原·沉潛·思變——關于現代文學研究的思考》,《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93年4期。

12.《莫言文體多重結構中傳統美學因素的再審視》,《當代作家評論》1993年6期。《複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4年2期轉載。

13.《增值與誤讀:十餘年來諸多文學現象的再認識》,《當代作家評論》1995年5期。

14.《在幻象與流放中創造了偉大的詩歌——海子論》,《當代作家評論》1998年5期。被收入崔衛平主編《不死的海子——海子逝世10周年紀念文集》,中國文聯出版社1999年10版。

15.《黑夜深處的火光:六七十年代非主流詩歌研究》,《當代作家評論》2000年4期。入選白烨編選《2000中國年度文論選》,漓江出版社2001年版;入選陳思和等編:《無名時代的文學批評》,廣西師大出版社2004年版;被翻譯為日文發表于日本文學刊物《藍·BLUE》總第4、5期合并号。

16.《從精神分裂的方向看:論食指》,《當代作家評論》2001年4期。收入《新詩界》創刊号,文化藝術出版社2001年版。收入林建法主編《尋找文學的靈魂:中國當代作家面面觀》,春風文藝出版社2003年4月版。

17.《好日子就要來了嗎——世紀初的詩歌觀察》,《當代作家評論》2002年2期。

18.《在現實的“私處”》,《當代作家評論》2002年2期。

19.《從“青春之歌”到“長恨歌”:當代小說叙事演變的一個例證》,《當代作家評論》2002年2期。

20.《叙述的極限——論莫言》,《當代作家評論》2003年2期。《複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03年5期轉載。被收入林建法主編《靈魂與靈魂的對話:中國當代作家面面觀》,浙江文藝出版社2004年4月版。

21.《這就叫天花亂墜:關于現在的文學批評》,《當代作家評論》2003年4期。被收入林建法主編《靈魂與靈魂的對話:中國當代作家面面觀》2004年4月版。

22.《返觀與定位: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文化境遇》:《文藝争鳴》1995年6期。

23.《俯望足下的裂隙——論當前文學的精神分化》,《文藝争鳴》1997年4期。

24.《話語與權力:一個戲劇性的演變關系》,《文藝争鳴》2000年4期。

25.《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啟蒙主義的兩個基本問題》,《文藝争鳴》2001年4期。

26.《“演講”話語之于革命叙事》,《文藝争鳴》2002年2期。

27.《新時期文學的文化語境與策略》,《文史哲》1995年2期。《複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5年7期轉載。

28.《論中國文學中的才子佳人模式》,《齊魯學刊》1990年2期。

29.《解構主義與中國當代文學》,《齊魯學刊》2003年2期。

30.《青春與英雄的畫卷》,《中國出版》1997年10期。

31.《評四部新曆史主義小說》(譯作),原着德國學者洪安瑞(Prof。Dr。Andrea M Riemenschnitter)張清華譯,《文藝争鳴》2003年1期。

32.《仙女塵夫模式:一個幻美的主題原型》,《山東社會科學》1991年2期。

33.《由語言通向曆史:重論王朔的意義》,《山東社會科學》2004年4期。收入《王朔小說集·跋》,江蘇文藝出版社2004年版。

34.《底層生存寫作與我們時代的寫作倫理》,《文藝争鳴》2005年3期。

35.《2004年詩歌的若幹關鍵詞》,《當代作家評論》2005年1期。

36.《野地神話和家園之夢:論張炜近作》,《小說評論》1994年3期。

37.《困境與契機:中國當代詩歌文化意向的變遷》,《當代文壇》1993年5期。

38.《曆史話語的崩潰與堕回地面的舞蹈——對當前小說現象的探源與思索》,《小說評論》1996年4期,《複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6年9期轉載。

39.《精神接力與叙事蛻變——新生代寫作的意義》,《小說評論》1998年4期。

40.《死亡之象與迷幻之境:先鋒小說的存在主題研究》,《小說評論》1999年1期。

41.《當代小說中的皇帝婚姻模式》,《小說評論》2000年3期。

42.《選擇與回歸——論莫言小說中的傳統藝術因素》,《山東師大學報》1991年2期。

43.《傳統與現代的成功嫁接——重論戴望舒對新詩發展的貢獻》,《山東師大學報》1992年4期。

44.《論〈九月寓言〉的農業文化傾向》,《山東師大學報》1994年2期。

45.《曆史邏輯與20世紀中國作家的文化策略》,《山東師大學報》1995年4期。

46.《曆史神話的悖論與話語革命的開端——重論尋根小說的意義》,《山東師大學報》1996年6期,《複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7年2期轉載。

47.《“前朦胧詩”論劄》,《山東師大學報》1997年6期,《複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8年2期轉載。

48.《作為表象的生存寓言——重評新寫實小說兼及90年代現實主義的命運》,《山東師大學報》1998年6期。

49.《曆史·記憶·叙事·文本——論格非小說中的曆史哲學與曆史詩學》,《山東師大學報》2004年2期。

50.《悲壯的祭禮與從容的運作:新時期詩歌文體沿革回顧》,《山東師大學報》1993年4期。

51.《十年新曆史主義文學思潮的回顧》,《鐘山》1998年4期,《複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8年9期轉載。

52.《經典與我們時代的文學》,《鐘山》2000年5期。

53.《——蘇童論》,《鐘山》2001年1期。

54.《另一個陷阱或迷宮》,《詩刊》1998年10期。

55.《曆史的岩壁和它的回聲——讀〈家族〉》,《理論與創作》1996年3期。

56.《2002年詩歌一瞥》,《理論與創作》2003年2期。

57.《2003年詩歌讀劄》,《理論與創作》2004年2期,《複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04年6期轉載。

58.《“誰來追趕這令人心碎的變化”——論翟永明》,《上海文學》2004年2期。

59.《語言的蝴蝶——談〈發現〉》,《上海文學》2004年7期。

60.《南方的精緻——關于〈北回歸線〉》,《上海文學》2004年8期。

61.《〈葵〉:穿越意識世界》,《上海文學》2004年9期。

62.《熱帶的熔點:關于〈詩歌與人〉》,《上海文學》2004年12期。

63.《朦胧詩·新詩潮》,《南方文壇》1998年3期,收入洪子誠、孟繁華主編《當代文學關鍵詞》,廣西師大出版社2002年版。

64.《性、政治、曆史恐懼症及其它》,《南方文壇》2002年3期。

65.《文學的減法——論餘華》,《南方文壇》2002年4期,《複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02年11期轉載;收入林建法主編《靈魂與靈魂的對話:中國當代作家面面觀》,浙江文藝出版社2004年版。

66.《關于朱文穎的小說》,《南方文壇》2003年1期。

67.《如何不濫用批評的權利》,《南方文壇》2003年4期。

68.《從這個人開始——重論1985年的紮西達娃》,《南方文壇》2004年2期。

69.《走向文化與人性探險的深處:“新曆史小說”的一支》,《理論學刊》1995年5期,《複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5年11期轉載。

70.《窄門以裡與深淵以下:餘華《兄弟》(上)的閱讀筆記》,《當代作家評論》2006年1期3期。

71.《天馬的缰繩:論新世紀以來的莫言》,《當代作家評論》2006年6期。

72.《持續狂歡·倫理震蕩·中産趣味:對新世紀詩歌狀況的簡略考察》,《文藝争鳴》2007年6期。

73.《關于文學性與本土經驗:從顧彬教授的談話說開去》,《文藝争鳴》2007年10期。

74.《〈紅高粱家族〉與當代長篇小說的變革》,《南方文壇》2006年5期。

75.《殘酷青春之後是什麼——關于80後寫作的思考》,《南方文壇》2007年4期》。

人物簡介

張清華,1963年10月生,1991年獲山東師範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碩士學位,并任教山東師範大學中文系。1995年破格晉升副教授,1997年遴選為碩士生導師,2000年晉升教授,2000年10月至2001年3月應邀赴德國海德堡大學古代學與東方學學院,客座講學一學期。現為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文學博士,博士生導師。

張清華的文學批評的視野和範圍,集中在中國當代新文學思潮、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啟蒙主義思潮、以及上世紀九十年代詩歌。

發表作品

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與評論。出版理論與評論個人着作4部,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文藝研究》等刊物發表理論評論文章200餘篇,總計100餘萬字。所着《中國當代先鋒文學思潮論》曾經被華東師範大學等重點大學的中文系列為博士、碩士研究生的參考書,并被複旦大學陳思和教授主編的《中國當代文學教程》、南京大學丁帆教授等主編的《中國現代文學史1917-1997》等國内重要文學史着作多處征引,《讀書》、《文藝研究》、《當代作家評論》、《小說評論》等多家刊物發表評論。《南方文壇》(2002年4期)、《當代作家評論》(2003年2期)等有影響的評論雜志分别發表其批評專欄,推介其研究與評論成果。所發表的論文有50餘篇次被《新華文摘》、《人大複印資料》等期刊和文獻資料選載,或被收入權威學術機構的網站,有多篇被譯為英、日等文字發表。

作品簡介

《猜測上帝的詩學》作為“漢園新詩批評文叢”之一,主要收入了張清華的當代詩歌研究文章,其以随筆筆法見思想深度,散記亦頗有文采;貫徹了中國古典詩學“知人論世”的“背景批評”傳統,對現實有着人文主義的關懷的詩歌創作保有敬意。本書既有探讨詩學問題的随筆劄記,也有對當代詩歌發展狀況的論述和價值評估;既有對當代詩歌寫作的倫理探讨,又有對具體詩人、文本的細讀。張清華的詩學理論和詩歌批評,着眼于人與詩歌、人與時代的關系,與詩人、時代進行心靈對話,追尋、探求詩的精神刻度。詩人出身的張清華,其批評文章,在論述中見激情,富有獨特的批評特色。

所獲獎項

曾獲山東省省部級社會科學一等獎、劉勰文藝評論獎、《當代作家評論》優秀論文獎(2003年)、《南方文壇》優秀論文獎(2002年)等獎項。

2011年5月7日,第九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在廣州頒獎,榮獲2010年度文學評論家。

上一篇:周柏春

下一篇:陳曉君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