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民

張惠民

國民革命軍陸軍第10軍3師9團團長
張惠民(1905年1月4日~1943年12月4日),原名張志潤,1905年12月25日出生于陝西省平利縣沖河鄉張家灣一個破落的封建世家。曾任國民黨陸軍第十軍第三師步兵第九團(上校)團長。[1]1943年在常德會戰中同日軍作戰陣亡。1985年5月15日,中央民政部批準他為革命烈士。2015年8月24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 中文名:張惠民
  • 出生地:陝西平利縣沖河鄉張家灣
  • 原名:張志潤

人物履曆

1923年高小畢業後,張惠民不願再過那種寂寞的田園生活,意欲去西安謀事。父親以完婚來阻止他外出。由于父命難違,張惠民隻好與太平河女子陳顯瑤結婚。次年春,他告别父母和新婚妻子,考入西安第二職業學校。

1926年投入楊虎成部,開始他的戎馬生涯。曆任分隊長、連長、副團長、團長等職。1936年積極參加“西安事變”,擁護抗日主張。先後參加過著名的台兒莊、湖北、長沙會戰,英勇打擊日本侵略軍。1943年犧牲,後列入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職務任免

曾任國民黨陸軍第十軍第三師步兵第九團(上校)團長。

人物事件

1932年春,張惠民回家賦閑。雖然他離開了紅軍,但對紅軍的主張還是贊成的。有一次他對遠房親戚楊子珍說:“我們中國工農業落後。俄國也是世界上的落後國家,鬧了紅軍,才成了功。”

同年7月,安綏軍第一團(團長沈玺亭)在平利黃州館辦幹部教育班。安綏軍司令張鴻遠(飛生)任命張惠民為少校團副兼教育班大隊長。教育班于8月開始籌辦,11月正式開辦。張惠民在教育班期間,對軍事訓練抓得很緊。當時日軍已占領東三省。他常對學員講:“我們把部隊訓練好,好去抗禦外侮。”他經常關心下層軍官和士兵。他曾悄悄對何振亞、沈啟賢講,紅軍是為勞動人民的,打仗奮勇,紀律嚴明。何振亞、沈啟賢等人在教育班秘密活動,醞釀兵變,“張惠民也是知道的”。幾年後,何、沈先後率部起義,參加了紅軍。1933年3月,教育班結業。一年後,第一團改為陝西警備第二旅第四團,張惠民仍任少校團副。當年9月,第四團離開平利,移駐城固。到了1935年9月,第四團駐防藍田縣,張惠民升任第四團中校副團長兼第一營長。

1938年3月,張惠民參加了著名的台兒莊會戰。兩個月後,又返回漢口。在職務被免、擔任附員期間,他後悔當初不該離開紅軍,賦詩一首:

追惜往事痛前非,

心未酸時淚已垂。

此生盡被功名誤,

壯士都随歲月摧。

12月4日中午,張惠民得知第三營陣地戰鬥激烈,即赴第三營陣地。途中遇見第三營從陣地上撤退下來。張惠民當場訓斥營長周志清:“沒有命令,你往哪裡退!”這才穩住隊伍。張惠民親率衛士排和全營發起反攻,奪回了陣地。下午2時許,第三營長周志清陣亡,張惠民繼續指揮部隊與日軍血戰,他振臂高呼:“這正是我們報仇雪恨的時候!不成功便成仁!”話音剛落,身中數彈陣亡。張惠民率一團之孤軍,在敵人的飛機大炮轟炸下,在槍林彈雨中與日寇血戰五晝夜,壯烈犧牲,以身殉國,實現了他“求國家民族利益,犧牲個人的幸福”的誓言。

所獲榮譽

2015年8月24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後世紀念

張惠民陣亡後,遺體安葬于長沙嶽麓山。國民政府追贈他為陸軍少将。1985年5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授予他“革命烈士”的光榮稱号。

上一篇:詹姆斯·麥迪遜

下一篇:宋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