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夢鲸

張夢鲸

明朝戶部河南司郎中
張夢鲸,字仲鱗,号華陽,明朝齊東縣崇文鄉郭家莊人(今高青縣黑裡寨鎮大郭村)人。生于明穆宗隆慶三年(公元一五六九年年,農曆己巳年)十月初六日亥時,卒于明懷宗崇祯三年(公元一六三零年,農曆庚午年)正月初六日卯時。曆任工部觀政,大理寺左評事,戶部山西司主事、員外郎、郎中,戶部廣東司員外郎,河南省彰德府知府,戶部河南司郎中,河南省按察副使、參政、按察使、右布政使、左布政使,因功特簡延綏巡撫兼都察院右副都禦史。後在奉檄勤王,提兵入衛,行軍途中因操勞過度而病故。[1]
  • 本名:
  • 别名:
  • 字:
  • 号:
  • 所處時代:明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齊東縣崇文鄉
  • 主要作品:
  • 主要成就:
  • 姓名:張夢鲸
  • 性别:男
  • 别稱:仲鱗
  • 字号:仲鱗
  • 出生時間:明穆宗隆慶三年(1569年)
  • 去世時間:明懷宗崇祯三年
  • 國籍:中國

人物簡介

張夢鲸去世後被追贈為兵部左侍郎,賜金頂禦葬墓,墓園百畝,敕建家祠,百世追典。八世祖夢鲸公一生扶危濟困,懲惡揚善,除霸安民,平定叛亂,為官節儉,為政有方,得玉玺而入京觐獻,皇帝禦門嘉勞。他自四十二歲中進士開始步入仕途,至六十二歲亡故,為官期間(其中包含兩次“丁憂”,即為亡父亡母守孝各三年,共六年),“為官十三任,每任皆有治績”,被崇祯皇帝褒譽為“天下卓異第一”,是明朝中後期不可多得的治世能臣,也是一位勤政愛民的典範。他的思想和事迹對後世具有重要的意義和深遠的影響。

年譜

(由明史、齊東縣志、齊東張氏家譜、碑刻及相關史料推纂而出)生平概述張夢鲸,字仲鱗,号九純,别号華陽。

明隆慶三年(農曆己巳年)十月初六日亥時——公元一五六九年十一月十四日,出生于山東省齊東縣長福鎮崇文鄉張家莊。(《齊東縣志》民國二十四年版)

萬曆四年(農曆丙子年)——公元一五七六年,八歲,入學。(《齊東縣志》民國二十四年版)

萬曆十四年(農曆丙戌年)——公元一五八六年,十八歲,入邑庠(縣學)。(《延綏巡撫張夢鲸墓碑》)

萬曆十五年(農曆丁亥年)——公元一五八七年,十九歲,成婚,娶邑名族趙福祿女,是為趙夫人。(張延登《華陽公墓志銘》)

萬曆十六年(農曆戊子年)——公元一五八八年,二十歲,肄業于鄒平長白山黉堂嶺醴泉寺。張延登《華陽公墓志銘》)

萬曆十八年(農曆庚寅年)——公元一五九零年,廿二歲,試冠諸生授廪(食饩)。(張延登《華陽公墓志銘》)

萬曆十九、二十年(農曆辛卯、壬辰年)——公元一五九一、一五九二年,廿三、廿四歲,适晦朔攜弟夢蛟公讀禮于裡,于張鴻胪家作童子祭酒。同年,建義冢漏澤園。張延登《華陽公墓志銘》)、八世祖張夢蛟《新漏澤園記》)

萬曆廿二年(農曆甲午年)——公元一五九四年,廿六歲,成婚,繼娶邑壽官楊東周女,是為楊夫人。(張延登《華陽公墓志銘》)

萬曆廿八—廿九年(農曆庚子—辛醜年)——公元一六零零—一六零一年,三十二、三十三歲,于長白山黉堂嶺發奮攻讀。(張延登《華陽公墓志銘》)

萬曆三十一年(農曆癸卯年)——公元一六零三年,三十五歲,以全省第二名登鄉書(中舉人)。張延登《華陽公墓志銘》)

萬曆三十八年(農曆庚戌年)——公元一六一零年,四十二歲,中進士,殿試三甲二百一十名,工部觀政。(《齊東縣志》民國二十四年版)

萬曆三十九年(農曆辛亥年)——公元一六一一年,四十三歲,遭贈公艱,歸省三年。(範允臨《大中丞張公志》)

萬曆四十一年(農曆癸醜年)——公元一六一三年,四十五歲,補授大理寺左評事。(範允臨《大中丞張公志》)

萬曆四十二年(農曆甲寅年)——公元一六一四年,四十六歲,升任戶部山西司主事。(範允臨《大中丞張公志》)

萬曆四十三年(農曆乙卯年)——公元一六一五年,四十七歲,母憂,歸省三年。(範允臨《大中丞張公志》)

萬曆四十五年(農曆丁巳年臘月)——公元一六一七年,四十九歲,為《齊東縣志》題跋。(《齊東縣志》民國二十四年版,見相關文集)

萬曆四十六年(農曆戊午年)——公元一六一八年,五十歲,補戶部山西司員外郎榷浒墅關,已而擢本司郎中,時謂“萬曆三傑”。(《延綏巡撫張夢鲸墓碑》)

泰昌元年(農曆庚申年)——公元一六二零年,五十二歲,任戶部廣東司員外郎,诰授奉直大夫。

天啟元年(農曆辛酉年)——公元一六二一年,五十三歲,任戶部河南司郎中诰授奉正大夫。(《齊東縣志》民國二十四年版)

天啟元年(農曆辛酉年)——公元一六二一年,五十三歲,升任河南彰德府知府。(《齊東縣志》民國二十四年版)

天啟三年(農曆癸亥年)閏十月丁酉(十一日)——公元一六二三年十二月二日,五十五歲,升授河南按察使司副使,河南、河北監軍道,駐紮磁洲。(《熹宗實錄卷之四十》)

天啟四年(農曆甲子年)二月壬寅(十八日)——公元一六二四年四月五日,五十六歲,巡按直隸禦史劉芳疏,為薦舉方面官員夢鲸公等。(《崇祯實錄》)

天啟四年(農曆甲子年六月辛醜(十九日)——公元一六二四年八月二日,五十六歲,河南巡撫馮嘉會疏,為薦舉方面官員夢鲸公等。(《崇祯實錄》)

天啟四年(農曆甲子年十一月癸亥(十三日)——公元一六二四年十二月月廿二日,五十六歲,以河南按察使司副使入觐捧獻傳國玺,帝禦門嘉勞,至載賜以金帛。(董其昌《容台别集》、範允臨《大中丞張公志》)

天啟四年(農曆甲子年)——公元一六二四年,五十六歲,功升河南省參政,駐紮汝洲。(範允臨《大中丞張公志》)

天啟五年(農曆乙醜年)十月丁亥(十二日)——公元一六二五年十一月初四日,五十七歲,湖廣道禦史賈繼春為張夢鲸節省二萬金以助遼饷,李宗延曩在司農有疏複請奉旨紀錄優擢而部推。(《明熹宗七年都察院實錄》下(明)李長春纂修)

天啟六年(農曆丙寅年)——公元一六二六年,五十八歲,升河南省按察使。(《延綏巡撫張夢鲸墓碑》、範允臨《大中丞張公志》)

天啟七年(農曆丁卯年)——公元一六二七年,五十九歲,升河南省布政使司右布政使。(範允臨《大中丞張公志》)

崇祯元年(農曆戊辰年)正月癸未(二十二日——公元一六二八年,六十歲,河南布政使夢鲸公等天下卓異官二十四人賜宴禮部,仍令不次擢用。(清汪楫《崇祯長編卷之五》)

崇祯元年(農曆戊辰年)正月壬辰(三十日)——公元一六二八年三月五日,六十歲,升河南省右布政使夢鲸公為本省左布政使,诰授通奉大夫。(清汪楫《崇祯長編卷之五》《崇祯實錄》)

崇祯元年(農曆戊辰年)——公元一六二八年,六十歲,遊大梁,至夷門,感召公治陝之仁,躬自振勵,允事持大體,行之于節儉。(張延登《華陽公墓志銘》)

崇祯二年(農曆己巳年)閏四月戊午(初三日)——公元一六二九年五月廿五日,六十一歲,特簡用公,以都察院右副都禦使巡撫延綏。六月,冒暑兼程入境。(清汪楫《崇祯長編卷之二十一》、張延登《華陽公墓志銘》)

崇祯二年(農曆己巳年)七月庚子(十六日)——公元一六二九年九月三日,六十一歲,三戰三捷,禦蒙族于鎮城、神木、定邊。(張延登《華陽公墓志銘》)

崇祯二年(農曆己巳年)八月庚申(初七日)——公元一六二九年九月廿三日,六十一歲,以延綏巡撫上奏疏以聞。(清汪楫《崇祯長編卷之二十五》見相關文集)

崇祯三年(農曆庚午年)正月丙戌(初六日)卯時——公元一六三零年二月十七日晨,提兵入衛至陝西神木縣卒于任,享年六十二歲。(張延登《華陽公墓志銘》)

崇祯三年(農曆庚午年)正月丁亥(初七日)——公元一六三零年二月十八日,俱報延綏巡撫夢鲸公、總兵官吳自勉率兵五千(與五大鎮巡撫、總兵)次第起行入援。帝命夢鲸在鎮料理,不必親來。夢鲸未聞命異,自勉偕行。自勉沿途賣馬,侵行糧,且逗留賄放。夢鲸禁之不從,一夕忿死。(清汪楫《崇祯長編卷之三十》)

崇祯三年(農曆庚午年)七月己醜(十二日)——公元一六三零年八月十九日,予故延綏巡撫夢鲸公祭一壇絡全葬,價妻趙氏并祭附葬。(清汪楫《崇祯長編卷之三十六》)

崇祯三年(農曆庚午年)十月戊申(初三日)——公元一六三零年十一月初六日,贈夢鲸公為兵部左侍郎,蔭一子(長孫成德)入監讀書。(清汪楫《崇祯長編卷之三十九》)

崇祯四年(農曆辛未年)閏十一月二十一日庚申——公元一六三二年元月十二日,原任延綏巡撫、都察院右副都禦使、贈兵部左侍郎夢鲸公禦葬于鄉,皇帝遣山東承宣布政使司右參政、分守濟南道熊江谕祭。(《禦制祭文》)

崇祯五年(農曆壬申年)正月戊申(初十日)——公元一六三二年二月廿九日,叙延鎮三次捷功夢鲸公蔭一子(次孫成性)錦衣衛副千戶。(清汪楫《崇祯長編卷之五十五)

公天性忠孝,十四任卓異第一,功業俱載國史,學谕高于嵋傳。功卒後贈錫诰命,贈兵部左侍郎,金頂禦葬墓,祭葬官廟,重修杞鄉祠堂、家廟。齊東縣舊城兩座禦修牌坊,聞名遐迩。

事迹概述

勤奮求學

家譜記載,張夢鲸“七歲時即自讀古人書,讀一二遍阜辄誦。十有八歲補邑庠弟子,負始遣就周先生所受。年二十二歲即補食氣,試冠諸生受廪,試義藻發,大為學使者賞鑒。”(語出張延登所書《張夢鲸公墓志銘》,本段以下及第二段引文出處同。)七歲就能讀古人著的書,而且讀一兩遍就能背誦。

十八歲時就成為縣學秀才,開始在周先生的教誨下學習。二十二歲就在歲試中一舉奪冠而成為廪膳生,而且意氣風發,文采斐然,大為提學官所鑒賞。“适晦朔,公乃攜孝廉…………邑人張鴻胪家為童子祭酒,行經所得,篚觌束脯以上稍稍…………而以其餘佐孝廉君篝燈午夜之費,自奉泊如也。”

每逢初一十五,張夢鲸就攜帶弟弟張夢蛟到鴻胪寺官員張某家做童子祭酒,幫助做禮儀之事,掙來的費用作為張夢蛟讀書學習之用。“丁酉孝廉先中隽,庚子又落,公乃發憤,負笈徒步去家百裡之吾邑長白山下醴泉寺中,夏蔭一壁,夜映一燈,吃吃伊吾不休,幾二載不歸,曰‘此吾沉船破釜處也’。癸卯科試複遺,已而以大收通省第二名入圍中式。庚戌成進士,給事大司空尚書省中。

”丁酉年(公元一五九七年)鄉試中張夢蛟先中了舉人,庚子年(公元一六零零年)鄉試又沒考中(舉人),于是就發憤,背負着荊條,步行到了離家百裡外長白山(今鄒平長白山)下的醴泉寺中,夏天就着石壁成陰涼,夜裡靠一盞燈的光亮,刻苦攻讀不休,幾乎兩年沒有回家,聲稱“這就是我破釜沉舟之處”。結果在癸卯年(公元一六零三年)鄉試中以全省第二名的成績高中舉人。而後在庚戌年(公元一六一零年)的會試中了進士,在工部見習政務。

奉終盡孝

“無何,贈翁感堂下之疾,公聞而請省适不祿。公晝夜擗踴不絕聲,茹蔬隐割,塵器不關,三年如一日焉。”張夢鲸中進士并在京城任職後,父親張調元不幸染病去世,張夢鲸歸省守孝,晝夜誦經超度不絕于聲,素以素食,塵器不關,三年如一日。“甲寅轉戶部山西司主事,即求饷薊差,順道旋裡省母,而太夫人正病,思公。見公歸,喜甚也。

已而轉劇,竟不能起。公得親視含殓,偎慰太夫人倚門之望,使得瞑目于地下者,真純孝齧指之應也。”三年後,任戶部山西司主事時,到薊縣籌集軍饷,順道到家鄉探視母親,而太夫人正在病中,非常思念張夢鲸。見兒子歸來,喜出望外。而後病情加劇,竟不能起。張夢鲸得以親自收殓安葬母親,以告慰母親倚門盼望的心願,而使其瞑目于地下,堪稱至純至孝。

創建漏澤園

漏澤園,方圓三畝有餘,原齊東縣城東門外一裡許,張夢鲸為官之前尚在求學時所建的義冢(“時仲兄偕餘讀禮于裡”。張夢蛟公所著《新漏澤園記》,本段以下引文出處同)。“蓋卯辰歲”(萬曆十九—二十年,農曆辛卯—壬辰年,即公元一五九一至一五九二年,時夢鲸公廿三—廿四歲),“齊大饑,民鬻産典衣不足糊口,而羅雀灌鼠括草木為食,至剖生人啖之,僵屍積于市,髑髅(dulou)遍于原,悲風嗚咽,衰草泣燐,此古今未有之變也。”

齊東縣遭遇了特大饑荒,餓莩遍野。張夢鲸“目擊而泣曰:‘此誰非胞與?久暴霜露也。’”“于是施棺施席,凡掩莩屍一軀者,給若幹錢,群力畢集,殘骼無不歸土,廓外幾無隙地。而死者尚累累未已,乃出資易周茂才地三畝餘,縱橫可七百六十步許,用以廣葬瘗(yi埋屍)。”

巧赈饑荒

張夢鲸在戶部任職時,“值薦饑,米賈匿,搜不至,人情洶洶”。即正趕上赈濟饑荒,米商囤積居奇,紛紛藏匿,導緻米價飛漲,人心惶惶。張夢鲸到任後,貼出告示,宣布“劑其貨物美惡上下,數量多少,以足一年之數悉取,蠲其米稅”,對米商所交易的貨物根據質量優劣、數量多少,在一年之内均由官府收購而且免除其米稅。這樣一來,“米賈大至”,“頓使米流于地上”,“價平而民安”,米商競相出售,從而平抑了糧價,穩定了人心。

勇鬥豪紳

在邺州,主要表現在打擊地方豪強勢力方面。當時,張夢鲸任河南彰德府知府。“趙藩宗人名槐亭者,結納亡命,按道計不知所出。”當地有一叫朱槐亭的豪強地主,是藩郡趙王的宗族,豢養家丁,網絡一批亡命之徒,為非作歹,魚肉百姓,甚至與官府作對,深受當地人民痛恨,按察部門的官員無計可施。

“公即攜壯士一人,突至宗人府,陳說利害。”夢鲸公帶領一名精幹随從,親到宗人的府上,曉之以法,動之以情,說明利害關系。“宗人感悟,伏地請死”。宗人這才幡然悔悟,跪伏在地上請求處置。“公教以詣府自首,須指不法數事,诿舍中兒當笞之。而釋宗人。

”夢鲸公讓他到官府自首,如實交待不法事實,如果推卸責任找人替罪将受到刑法處置。宗人自此改過自新。“河北始平于裡”,從此,地方太平,民風斐然。為此,“邺士民感立生祠于西門豹祠側,稱兩神君雲,”,人民感念他的功德,為他在西門豹的祠堂旁邊立了生祠(在人還活着的時候建的祠堂),把他與西門豹并稱為“兩神君”,受到當地人民的熱烈擁戴。

智平反叛

張夢鲸升河南省按察副使後,治理磁州。當時“狪賊嘯聚”,少數民族嘯聚山林,擾亂治安。張夢鲸“授方略于守備範應元,大破之,武安山中獲其渠魁”,給地方武官出謀劃策,大敗草寇,在武安山中抓獲了他們的首領。而“功升參政”“移鎮汝州。“又值旱,民食樹皮殆盡。

礦頭李從善号召饑民萬餘”,“駐觀音山下,為十二營,拒官兵。官府無計可施。張夢鲸“率兵千餘,密給免死票與偵者,散其衆;又遣人說礦角王從書,佯與賊連,盡得賊情。”他采取分化政策,一方面派密探混入叛軍中,秘密地給叛軍部卒分發“免死票”,瓦解敵方的軍心鬥志;另一方面,秘密聯絡叛軍頭目王從書,勸其投誠,掌握了叛軍的内情。“賊遂潰敗”,裡應外合,一鼓作氣,僅率領一千多人,就成功地瓦解平定了礦工流寇的反叛。“觀音山下立碑記功”,官民為其在觀音山下立碑,以紀念他的功績。

“升按察使,移鎮雎陳”,張夢鲸因此被提升為河南省按察使,鎮雎陳地區。“近河土沃,多豪複好訟。”該地處于黃河沿岸,土地肥沃,人民富足,但是豪強很多而且喜好訴訟,擅自評論時事,弄得人心不穩。“公鎮之以簡,有投匦言世者,反坐之。”張夢鲸用簡明的辦法來處理,規定凡是有擅自制造輿論诽謗時局者,要按“反坐”的罪名來處罰。“行之期年,陳民大悅,立生祠于太昊之墟。”這種辦法施行了一年之後,陳地的社會穩定,人民喜悅異常,為紀念他的功績,在太昊(古代傳說三皇五帝中三皇之一伏羲)廟的舊址上給他建了生祠,年年祈拜。

觐獻玉玺

天啟4年(公元一六二四年,農曆甲子年),張夢鲸任河南省按察副使時,在漳河岸邊發現了傳國玉玺。“玉玺見于彰水之濱”(語出範允臨著《大中丞張公志》),張夢鲸發現後,“公自入”,“捧獻玉玺”,親自攜帶玉玺進京,獻給了朝廷,“進之日為十一月十三日”,“帝見禦門嘉勞”,“皇上禦殿傳視廷臣,受朝賀群臣稱萬歲,三舞蹈而出,有诏賞赉”,“錫金帛有差”,皇帝親自到午門外接見張夢鲸并嘉獎慰勞,并給予了一定的賞賜。(摘自《容台文集》下(明)董其昌著)

節儉軍饷

“升本省右布政使轉左,公益振勵,允事行之于節儉,邊饷早完,所省諸浮費尤多。”晉升為河南省右布政使,随之升轉為左布政使,他更加振奮,在施行政務中厲行節儉,早早完成了朝廷分配的“邊饷”(當時戰亂頻繁,朝廷向各地催征軍饷,稱為“邊饷”)任務,而且節省了相當多的繁浮雜費,“張夢鲸節省二萬金以助遼饷”,用節省下來的錢支援遼邊戰事,“有疏複請奉旨紀錄優擢”(《明熹宗七年都察院實錄》中(明)李長春纂修)“兩台奏上治狀,上褒美為天下卓異第一。

”兩禦史台向皇上上奏張夢鲸的政績,崇祯皇帝贊譽張夢鲸為天下第一卓越優異之臣。(引文出自範允臨著《大中丞張公志》)

亡故征程

崇祯二年(一六二九年,農曆己巳年),崇祯皇帝“特簡”河南左布政使張夢鲸為延綏巡撫。張夢鲸“冒暑抵任”,運籌帷幄,“簡練士卒,嚴防堡衛”,于七月十六日三克蒙古土蠻部隊于延綏、定邊、神木等地,“三戰三捷”(見《齊東縣志》)。繼而十一月,清太宗皇太極親率十萬大軍避開鎮守甯遠、錦州的袁崇煥,繞道蒙古,逼近京城,京師戒嚴。崇祯皇帝下令各地統兵勤王。延綏巡撫張夢鲸等五鎮巡撫率一萬七千餘人由延綏總兵吳自勉等五大鎮總兵率領“奉檄勤王”,保衛北京。

“帝命夢鲸在鎮料理不必親來,夢鲸未聞命異,自勉偕行”(摘自《藏鈔本崇祯長編》(廿三~三三)六十六卷(清)汪楫編輯崇祯長編卷之三十),崇祯皇帝考慮到延綏鎮的重要性,需要夢鲸在鎮料理事務,不必親自帶兵入衛(參見《延綏巡撫張夢鲸奏疏》),而夢鲸公未接到這一指令,吳自勉偕同其“奉檄勤王”。他晝夜兼程,“旦夕督莅”,終因操勞過度而于公元一六三零年(農曆庚午年)正月初六日亡故于陝西神木縣行軍途中。張夢鲸去世後,崇祯皇帝沉痛哀悼,追贈其為兵部左侍郎之職,賜禦葬,錫雁祭。

親眷簡介

張公朝

張公朝:字雲鶴,增生,張夢鲸之祖父,以孫貴。崇祯元年--公元一六二八年(戊辰年),恭遇覃恩,贈通奉大夫、河南左布政使,賜诰命。

太夫人董氏

太夫人董氏:張夢鲸之祖母,以孫貴。崇祯元年--公元一六二八年(戊辰年),恭遇覃恩,贈二品太夫人诰命。

雲鶴公事迹

公朝,玉之子,增廣生,字汝勵,号雲鶴。公為人性剛,力大千斤,能捉妖邪鬼怪。贈通議大夫,累贈通奉大夫,累贈資政大夫。配董氏,贈太夫人,錫诰命。生子二,長調羹,次調元。 

公諱公朝,字汝勵,号雲鶴。始祖克己,原直隸棗強籍,自洪武初年遷齊東,高祖友辛,曾祖諱子順,祖諱文,父諱玉,至公始業儒,十四歲補邑庠,二十歲補增廣,為人忠信慷慨,壯貌甚麗。素有神力,能舉百鈞,然謙慎如故,優柔從若。以仲孫夢鲸仕恭遇覃恩,封贈兵部左侍郎。公生于弘治八年(公元一四九五年)八月十五日,卒于嘉靖三十六年(公元一五五七年)三月二十三日,享年六十三歲。夫人生于弘治五年(公元一四九二年)三月十一日,卒于隆慶六年(公元一五七二年)八月二十一日,享年八十八歲。

張調元

張調元:字少虛,隐居貞節俠,廪生,張夢鲸之父,以子貴,屢遇覃恩,泰昌元年--公元一六二零年(庚申年)贈奉直大夫、戶部廣東司員外郎;天啟元年--公元一六二一年(辛酉年)贈奉政大夫、戶部河南司郎中;崇祯元年--公元一六二八年(戊辰年)贈通奉大夫、河南省左布政使,皆錫诰命。讀書萬卷,手校書千卷授其子夢鲸公。以隐德著稱,高風著于鄉裡,有捐金還故主,閉門卻孀妹二事,其叙隐德種種,未易殚述,真古隐君子,裡谥貞戴先生,又稱隐君。

詳載桓台《大司馬王霁宇志》、《周南楊玉潤傳》。

少虛公事迹

調元,廪膳生,字少虛,号贊化。以子貴,泰昌元年贈奉直大夫、戶部廣東司員外郎,天啟元年贈奉直大夫、戶部河南司郎中,崇祯元年贈通奉大夫、河南布政使,皆錫诰命,累贈通議大夫。配李氏,诰贈夫人。生子三,長夢鸾,仲夢鲸,季夢蛟。隐居貞節俠,讀書萬卷,有捐金償故主、閉門卻孀妹二事,其餘隐德種種,未易殚述,真古隐君子。裡谥号貞戴先生,又稱隐君。

詳載《桓台大司馬王霁宇志》、《周南楊玉潤傳》。

公諱調元,字贊化,号少虛,乃雲鶴公仲子也。生而穎慧過人,十五歲入郡庠,二十九歲補增,三十四歲補廪,少有志節,不樂仕,隐而任俠,俠而好儒,讀書萬卷,有捐金還故主、閉戶卻孀妹二事,其餘隐德種種,未易殚述,詳載邑侯周南楊公諱玉潤所著《隐君世德傳》、并邑志中,裡人号貞戴先生。以仲子夢鲸仕恭遇覃恩,累贈兵部左侍郎。公生于嘉靖癸巳(公元一五三三年)五月二十八日,卒于萬曆辛亥(公元一六一一年)二月十五日,享年七十九歲。夫人生于嘉靖十二年(公元一五三三年)正月十一日,卒于萬曆四十三年(公元一六一五年),享年八十三歲。

張貞戴志

明大司馬桓台王象乾

自古家之興替,視所贻燕,身有違行,神将阚之。以予觀張公夫婦,無論孝敬大節,炳炳若是,即如活溺蠅、救病鳥,蠕動之蟲亦愛之,而不忍殺也。視古渡蟻者何以異!安人則而象之,甚至鄰媪盜缽,反手相擊,亦秘之而不以語人。其慈仁足述矣。雙壽期頤,子孫蔚起,若持左券而取償于天也。語雲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公與安人足以風矣!

張隐君

明狀元高陽韓敬

清河郡望,今寓内稱獨盛,然族分支散,未有名德隐行卓絕前後。以餘所觀史冊,如劉宋蕭梁間,前有敷演鏡暢,後有充融卷稷,未當不廢書。豔歡以為,千古稀觀,不謂當吾世而得仲鱗氏。仲鱗品珍韻上,絕似六代第一流人。事出所為,世德傳視,餘則渚父群從,後先蔭暎,乃知琳宮瑤圃中豈有凡卉木哉?居恒屈指,名閥其棨戟,參天鼎鐘照地者不少,然或以茅胙開金貂耳。即以經術自奮,名到華貫,未必皆譽冠人倫聲聲播金石也。

仲鱗氏韡萼聯秀,接平與之,二龍同荊歡株,貫河東三鳳已間世一觀矣。至伯之農而慕義,仲之孝悌而俠烈,季之謝陌上之桑,償井之上之李種種,奇俶偉卓,令人肅然整襟不散,以令人視;而仲鱗則欿然曰:“此家隐君意也,卻奔女而償無主之金,殆以身教矣!”餘益慨歡,何今人之不如古。當張澄之起于晉也,曾蔔墓于窮,景純舍三司而就卿棧,以故景世貴顯,與六朝相終始弟,此猶求福于與冥冥者。隐君修德于明而食報于幽,豈澄聽可望見欤?異日紀右史者,不貴清河而貴齊東,必自隐君始。

古人有詩贊隐君公:

題張隐君

明吳亮嗣

不以文章寵依稀太古心豈能飡秀色終日薄黃金

拙手傳義世清風直到金賢書題二美造物意何深

題張隐君

明王象春

分得清源湛碧流故多溫潤潔皇州酬恩不為存亡易遣教惟從孝悌求

一夢鲸蛟先人兆千秋蘭桂後應稠個中俱是當貞德無用煩心落計籌

題張隐君

明王世蔭

家承博望總清芬交誼杞傳海内聞自郤新霜堅白壁遂令之子上青雲

夢中先訂金閨籍傳上高标玉笈文勝主即今求舊德鸾書五色更缤紛

題張隐君

明馬之祺

鄒魯家聲世澤長大風争羨表洋洋但将玉笈探名譽未許金籝點敝裝

經學已恹韋氏業主恩新署贈公郎延齡何待靈椿頌三錫須知寵未央

太夫人李氏

張夢鲸公之母,以子貴。曆遇覃恩,累贈由宜人、安人、淑人、恭人以至二品太夫人,皆錫诰命。

夫人趙氏

邑名族趙福祿之女,生于隆慶辛未(一五七一年)二月十一日,卒于萬曆甲午(一五九四年)正月二十九日,終年廿四歲。十七歲嫁為張夢鲸之配,以夫曆任屢遇覃恩,累錫由宜人、安人、淑人、恭人以至二品夫人,錫诰命,生子經略,殇。

夫人楊氏

邑壽官楊東周之女,生于萬曆己卯(一五七九年)三月二十日,卒于崇祯辛未(一六三一年)正月十七日,終年五十三歲。夢鲸公之繼配,以夫曆任屢遇覃恩,累封由宜人、安人、淑人、恭人以至二品夫人,錫诰命,生子經術,殇。後因夫以延綏巡撫功卒,谕錫葬祭;其子經綸請于朝,與前趙氏夫人得以并祭、祔葬。

三節烈

三節烈:汪氏、周氏、武氏為夢鲸公側室,武氏生子經緼,殇。公尤勞王功卒于邊,三氏坐卧一樓十年不下,崇祯十五年--公元一六四二年(壬午年)清兵攻城陷,三氏積薪自焚,從容就義,詠詩數首有傳。

張夢鸾

字孟鱗,又字羽祥,号盈菴,隐君張調元長子,張夢鲸之兄;任兵部主事,敕贈文林郎;配郝氏、王氏、張氏,敕贈孺夫人,生子經綸、經緯,長子經綸出嗣于弟夢鲸下繼嗣。張夢蛟:字甲祥,又字季鱗,号振海,又号振池,縣主南白翁定号青陽,隐君季子,張夢鲸之弟,生于明萬曆三年(公元一五七五年乙亥年),十五歲入學,二十三歲(一五九七年)先仲兄舉鄉薦科中五十四名舉人,此前本縣四十年無人至此優績;

之後會試十一次皆名列前茅,至清順治三年(公元一六四六年丙戌年),七十二歲始登丙戌科李爽棠榜中第三百三十二名進士,殿試二百零二名。刑部觀政,任東昌府孺學教授;随府縣官盡夜巡城,積瘁成疾卒于官。祀鄉賢祀孝祠有傳。配常氏、王氏、高氏,生四子:經世、經正、經邦、經野。(摘錄邑舉人郭國琦傳)

泰岩公事迹

經綸,字泰岩,号印華。二十二歲入學,二十五歲補廪。遇崇祯恩例薦選鄉進士,任陝西平涼府靈台縣知縣,敕贈文林郎。時遇賊陷鄰,奉王師讨之,越月餘而始克。公晝夜略理城守,兼之辦理軍需,勞瘁過當成疾,卒于官。祀鄉賢有傳。配趙氏,贈孺人,生子一成德;繼配湯氏,孺人,生子二成性、成美;武氏于崇祯十五年清兵陷城時投井自盡,此死于水、三庶姑死于火,從容就義,節烈千秋,共贈為四烈,崇祀節烈祀有傳。

張經世

張經世:張夢蛟之子,字印青,少食饩,博學積行,文章之富不下萬篇。困棘圍十餘次而功苦不懈。順治間歲貢,任萊陽訓導、汶上教谕,卒於官。作諸生時,有閉戶卻金事。見《汶庠》。祭幛居喪,有《讀禮寐書》現存。(摘錄邑舉人任鼎玉傳)

張成德

張成德:張夢鲸之孫,字星渚,順治己醜(公元一六四九年)任鴻胪寺鳴贊,辛卯(公元一六五一年)使廣西頒世祖皇帝親政诏。

張成性

張成性:字毓初,張夢鲸之孫,張成德之弟,錦衣衛正千戶。

張成美

張成美:張夢鲸孫,張成性之弟。

張成憲

張成憲:字監先,舉人;張夢蛟之孫,康熙辛酉科亞魁(公元一六八一年),有文《祝餘侯華誕序》《瑞禾頌》《傳色紳修志引》傳世。

祝餘侯華誕序

邑舉人張成憲

公志則聖賢,而才則豪傑也。近人今多良牧矣,或稱能敏,或頌廉平,要未有豪傑而聖賢如我公者。夫聖與賢,非異人大約所主者,誠所行者敬,其功神以速,其效久以大。

揸公所為,學孔孟而綜周召,何多遜耶。若夫豪傑則不同:有哲人焉,其居官也,察;有介人焉,其居官也,毅;有仁人焉,其居官也,和;有奇特磊落之人焉,其居官也,變化錯綜不離乎法。讀《石松堂集》,天樞地軸,皆經緯也;子孝臣忠,皆條貫也;日星河嶽,皆光華也;禮樂文章,皆制作也。

出豪傑之類,拔豪傑之萃,非氣雄養涘何克及此。向,齊多荒歉,歲比不登,公莅任之日,雨雪滿野,累書大有焉。邑少旱,公步禱之,無不應。故堂聊雲:十二時莫欺自己。又雲:不負皇天,不負後土,豈非誠足格神者耶?公度端嚴,不輕色笑,乃勤以恤寮屬,謙以延薦紳,臨民若父子,接讀書之士若師生,藹然、抑然,時而秋肅不廢春溫也。

蓋敬以行之又如此。不兩月,而文教興;不三月,而丁地晰;不四五月,而強梁屏;不數十月,而風化成。神速久大,班班可考。起孔孟于今日,建周召于東都,無以過之。而且以聖賢兼豪傑之為,則片言折獄,神奸立獲,察何如也。粗粝自甘,事無不舉,毅何如也。

學宮久頹,牆垣低破,成通衢焉,公曰:此根本地也,分俸鸠工,不煩生徒,不需捐助,而垣崇柏茂,廟貌巍然矣!其解逃人也,連良善者置勿問,株鄰甲者置勿問,旋獲旋解,捐囊以資路費焉,計兩年中獲解數十起矣,所捐亦不下數百金,此中全活多少性命,完聚多少室家,載道口碑,傳此為第一善政雲。帷易以布省民财也,蔬薪溢價,徕遠商也,凡此皆公之和也。

更有出人意表,為從來良吏所未及為者,棒可代刃,家自為守,蓋且勇且躍,而不知公之仿于井田也;草可為筆,人盡知書,蓋辨名辨數而不知公之通乎學校也。向多逋賦,今刑笞不用,國課辦焉;向多刁悍,今聲色不動,民訟息焉。凡此則變化錯綜,不離乎法也。蓋有異人,乃有異政,區區龔黃,足雲平哉!今天子聖神,撫司公慎,薦書交上,溫诏頻頒,出将入相,非公其誰?任之至膺,三多九如,非予之所以祝公,而亦非公之所樂取于予也已。

瑞禾頌

邑亞元張成憲

相彼嘉禾,政教之靈,和氣所鐘,祯瑞乃形,穗累累以如珠,實三岐而一莖。聞之神農作耒,後稷教耕,谷熟人育,濟彼蒼生。明良有道,乃秀二岐,三歲叢出,亘古無之。嘉谷呈奇,在齊之郊,捧獻我侯,歡呼滿道,侯來作牧。風雨乃實,誠足格神。庶稼蕃滋,于茲三年,政教有成。捍患集樣,由此有征。

禾色蒼蒼,禾質油油,千粒垂累,三枝并秀。根凝于土,渾如太極,三才分列,發生未已。莖節嶙峋,潔若蒼竹,吐秀芬芳,其利斯溥。農老于耕,夫習于畝,藉問根由,莫知其故。噫嘻異哉,鋤莠有方,去非其種,良谷憑生,斯奮斯勇,培滋灌溉,若保赤子,植而撫之,乃獲多社。農食九人,豐寡有數,所收三倍,惟侯之助。二麥成熟,三秋有象,靈稼栖畝,千倉萬箱。惟侯之來,雨雪滿盈;惟侯之去,瑞兆呈形。豈止斯禾,宜歌宜頌。

《邑多亢旱,餘侯屢禱屢應,二三子分韻歌功志,十首之一》

上一篇:寶兒

下一篇:我愛的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