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幹

張元幹

北宋詞人
張元幹(1091年—約1161年),字仲宗,号蘆川居士、真隐山人,晚年自稱蘆川老隐。蘆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鎮月洲村人)。曆任太學上舍生、陳留縣丞。金兵圍汴,秦桧當國時,入李綱麾下,堅決抗金,力谏死守。曾賦《賀新郎》詞贈李綱,後秦桧聞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1]1161年,元幹爾後漫遊江浙等地,客死他鄉,卒年約七十,歸葬閩之螺山。張元幹與張孝祥一起号稱南宋初期“詞壇雙璧”。
  • 本名:張元幹
  • 所處時代:北宋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蘆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
  • 主要作品:《賀新郎》
  • 字号:字仲宗,号蘆川居士晚年自稱蘆川老隐
  • 出生時間:公元1091年
  • 去世時間:公元1161年

人物生平

家世背景

張元幹出身書香門第,為張睦九世孫。張睦生三子庑、膺、赓。在今福州庑居等候官職,膺、赓遷月洲鄉。元幹是張膺第八世後裔。祖父張肩孟,字醇叟,宋皇祐五年進士,官至朝奉郎,歙州通判。父張安道(族譜為幾道),進士出身,官至龍圖閣直學士,能詩。曾在邺縣為官。

讀書時期

張元幹早年喪母,十四五歲随父在任,張元幹受其家風影響,從小聰明好學,永泰的寒光閣、水月亭是他幼年生活和讀書處。常與父親及父親的客人唱和,每逢賓客酬唱,必專心傾聽,有時随口應和,辭藻可觀,滿座驚歎,人稱之“敏悟”。宋徽宗大觀四年(1110年),張元幹到江西南昌向東湖先生徐師川請教詩詞句法,參加江西詩派洪刍、洪炎、蘇堅、潘子真、呂本中、汪藻、向子諲等人的詩社活動,飲酒賦詩作樂,受到江西詩派影響。

廣泛的社交和創作的才華,使青年時代的元幹嶄露頭角。22歲時又跟父親到汴京入太學上舍生,學業和詩詞創作均大有長進,有名聲。作有《菩薩蠻》等詞,以清麗妩秀的韻緻,顯示出早年詞作格調,獲得人們的稱贊。宣和二年(1119年),張元幹即釋褐入仕,任開德府教授,授文林郎。

抗擊金兵

宋靖康元年(1126年)一月,李綱任親征行營使負責京都防務。張元幹為行營屬官。金兵渡過黃河圍攻京都(今河南開封)。危急時刻李綱挺身而出,堅決抗金,力谏死守。張元幹抗金激情澎湃,立即上《卻敵書》,投入李綱指揮的京都保衛戰。張元幹随李綱冒矢雨親臨城上指揮殺敵,打退金兵多次進攻。戰鬥異常慘烈,金兵遭重大損失後,知李綱守城有備,于同年二月退兵,京都得解圍。為此,張元幹寫《丙午春京城圍解口号》詩,歡呼勝利。

壯志難酬

建炎元年(1127年)五月,宋康王趙構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南)即位,建立南宋王朝,是為高宗。宋高宗起用李綱為宰相,張元幹被召回,官朝議大夫、将作少監、充撫谕使。李綱為相後,廉政為政,張元幹則積極配合李綱。高宗與主和派打擊、排擠李綱,李綱僅任75天宰相就被罷免。建炎三年(1129年)秋,張元幹目睹國勢日削,南宋王朝僅存江南一隅,義憤填膺,賦《石州慢·己酉秋吳興舟中作》詞,表達對李綱抗金鬥争的支持。

張元幹也遭朝廷奸臣之謗,幸汪藻援救得以免罪。紹興元年(1131年)春,江南戰火漸息,高宗帝定居臨安,無心收集失地,以求“苟安”,并任奸臣秦桧為參知政事,主戰派被排擠,仁人志士都不願與其同流合污,隻得退隐林泉,嘯傲山水。張元幹也辭官回閩。紹興八年(1138年)冬,奸臣秦桧、孫近等籌劃與金議和、向金營納貢,李綱堅決反對,張元幹聞之怒不可遏,作《再次前韻即事》詩,痛斥秦桧、孫近等主和賣國之權奸為“群羊”,表達自己請纓無路之悲憤。李綱在福州上疏反對朝廷議和賣國,張元幹得知李綱上書事,又作《賀新郎·寄李伯紀丞相》。

反遭陷害

紹興十二年(1142年),樞密院編修官胡铨因過去曾上疏反對議和,并請斬奸臣秦桧、孫近等以謝天下,被奸臣誣陷,貶谪昭州(今廣西平樂),又遭秦桧等誣陷,再貶新州(今廣東新興縣)監廣州鹽倉。當時,胡铨在福唐(今福建福清)聞谪命,即由福唐出發,經福州時,張元幹不顧個人安危,挺身而出,作《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谪新州》為胡铨送行。此事激怒了秦桧,張元幹被抄家、逮捕入獄,削除名籍。

出獄之後

出獄後,元幹又來到蘇州,”然而他歸期難定,依舊浪迹江湖之上,大約在紹興二十六年左右,白發蒼顔的元幹又重來臨安。元幹滞留臨安,羁寓西湖之上,不僅與幸存的舊友劉質夫相遇,而且結識了年輕的周德友、張孝祥等人,并為周德友所藏蘇養直詩帖題《跋尾六篇》。

此後數年,他又在吳越一帶漫遊。紹興二十七年(1157),舉杖登上垂虹橋,依欄遠眺,感慨萬千。這年夏天,他又漫遊浙江嘉興。兩年後的中秋,他再到吳江,舊地重遊,那已是将近七十歲的老人了。所以他在《上乎江陳侍郎十絕》的小序中深情地說:“辛亥休官,忽忽二十九載,行年七十矣。”此後的行蹤就不能确知了,也不知卒于何年何地,大概是客死異鄉了。

主要影響

張元幹可算是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的一位承前啟後的重要詞人,他尤長于詞,其作品中的二首《賀新郎》最為著名,被稱為壓卷之作,張元幹博覽群書,文學修養很高,他能詩、能詞、能文,其着作有《蘆川歸來集》10卷、《蘆川詞》2卷,計180餘首。内容十分豐富,有寫景色,歌頌祖國的美麗江山;有抒發與朋友之間的交往和友情;有怒斥昏庸誤國的奸臣;有寫堅決抵抗金兵侵擾等情況,他的着作洋溢着愛國激情,深受人們稱贊。

曆史評價

《宋史翼》有傳曰“長樂張元幹,字仲宗,在政和、宣和間,已有能樂府聲。今傳于世,名《蘆川集》,凡百六十篇,而以《賀新郎》二篇為首。”

《四庫全書總目》說“其詞慷慨悲涼,數百年後,尚想其抑塞磊落之氣”。他的詞風随着時代的變化而改變,早年詞作,風格清新、婉麗;南渡以後豪放、悲壯,風節凜然。”

張元幹的詞作,可算是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的一位承前啟後的重要詞人,他繼承了蘇轼開創的豪放派的詞風,将詞的内容更緊密地與現實鬥争結合起來,對很多優秀詞人都起了重要的影響。開拓了詞的境界,賦予詞以新的生命,開啟了南宋詞人的創作道路,其詞的題材和風格,對後來的辛棄疾詞派産生了重要影響,不愧為宋代著名的愛國詞人。

後世紀念

在福建永泰縣嵩口鎮鎮上還有保存完好的“張元幹紀念館”。該館位于永泰城關塔山公園内,占地面積1500多平方米,結構為2層樓,總投資超過230萬元。紀念館動建至今曆時一年半,館内布置了張元幹生平事迹展覽,收集了南宋以降文人墨客、社會名流對一代愛國文豪張元幹的評價,其中包括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對張元幹的評語,并配發了300多張照片、圖畫,向人們全面展示這位著名愛國詞人的風采。

主要作品

《宋史翼》有傳。有《蘆川歸來集》十卷,《蘆川詞》二卷。周必大《跋張仲宗送胡邦衡詞》:“長樂張元傒,字仲宗,在政和、宣和間,已有能樂府聲。今傳于世,名《蘆川集》,凡百六十篇,而以《賀新郎》二篇為首。”

詞作賞析

石州慢

寒水依痕,春意漸回,沙際煙闊。溪梅晴照生香,冷蕊數枝争發。

天涯舊恨,試看幾許消魂?長亭門外山重疊。不盡眼中青,是愁來時節。

情切,畫樓深閉,想見東風,暗消肌雪。孤負枕前雲雨,尊前花月。

心期切處,更有多少凄涼,殷勤留與歸時說。到得再相逢,恰經年離别。

蘭陵王

卷珠箔,朝雨輕陰乍閣。闌幹外、煙柳弄晴,芳草侵階映紅藥。東風妒花惡,吹落梢頭嫩萼。屏山掩、沉水倦熏,中酒心情怯杯勺。

尋思舊京洛,正年少疏狂,歌笑迷着。障泥油壁催梳掠。曾馳道同載,上林攜手,燈夜初過早共約,又争言飄泊?

寂寞念行樂。甚粉淡衣襟,音斷弦索,瓊枝璧月春如昨。怅别後華表,那回雙鶴。相思除是,向醉裡、暫忘卻。

賀新郎,其一

夢繞神州路。

怅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

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

聚萬落千村孤兔。

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

更南浦,送君去。

涼生岸柳催殘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斷雲微度。

萬裡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

雁不到、書成誰與?

目盡青天懷今古,肯兒曹恩怨相而汝?

舉大白,聽金縷。

賀新郎,其二

曳杖危樓去。

鬥垂天、滄波萬頃,月流煙渚。

掃盡浮雲風不定,未放扁舟夜渡。

宿雁落寒蘆深處。

怅望關河空吊影,正人間鼻息鳴鼍鼓。

誰伴我,醉中舞?

十年一夢揚州路。

倚高寒、愁生故國,氣吞驕虜。

要斬樓蘭三尺劍,遺恨琵琶舊語。

謾暗澀銅華塵土。

喚取谪仙平章看,過苕溪尚許垂綸否?

風浩蕩,欲飛舉。

夜遊宮

半吐寒梅未拆。雙魚洗、冰澌初結。戶外明簾風任揭。擁紅爐,灑窗間,聞霰雪。

比去年時節。這心事、有人忺說。鬥帳重熏鴛被疊。酒微醺,管燈花,今夜别。

好事近

華燭炯離觞,山吐四更寒月。公子唾花枝玉,盡一時豪傑。

三冬蘭若讀書燈,想見太清絕。紙帳地爐香暖,傲一窗風月。

漁家傲

釣笠披雲青嶂繞,橛頭細雨春江渺。白鳥飛來風滿棹,收綸了,漁童拍手樵青笑。

明月太虛同一照,浮家泛宅忘昏曉。醉眼冷看城市鬧。煙波老,誰能惹得閑煩惱。

人際關系

人際關系不詳。

上一篇:謝珊

下一篇:趙茹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