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兵

張一兵

中國圖書評論學會副會長
張一兵(本名張異賓),男,1956年3月生于南京,祖籍山東茌平。1981年8月畢業幹南京大學哲學系哲學專業。[1]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博士。張異賓1996年4月起先後任南京大學哲學系系主任、校長助理、副校長、黨委副書記。2010年5月任南京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2014年5月任南京大學黨委書記。為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哲學組主要成員,國家社科規劃項目評議組成員;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哲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副會長,中國圖書評論學會副會長。
  • 中文名:張異賓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南京
  • 畢業院校:南京大學、中山大學
  • 學位/學曆:
  • 職業:教授、博導
  • 專業方向:
  • 職務:
  • 學術代表作:
  • 主要成就:
  • 别名:張一兵(筆名)
  • 籍貫:山東
  • 性别:男
  • 出生年月:1956年3月17日

人物介紹

張異賓(筆名張一兵),男,祖籍山東茌平,1956年3月17日生于江蘇南京。1981年8月畢業于南京大學哲學系。哲學博士。現任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并為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哲學一級學科負責人,馬克思主義一級學科負責人,國家重點學科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負責人,國家優秀教學團隊負責人。并兼任南京大學學報主編,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長,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社會理論研究中心主任,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學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建設工程哲學組主要成員,國家社科規劃項目評議組成員,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哲學學部委員,武漢大學、浙江大學、中南财經政法大學、蘇州大學、首都師範大學兼職教授,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現代化研究基地兼職研究員,複旦大學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基地兼職研究員。入選國家教育部"全國優秀青年教師獎勵計劃"和"跨世紀人才工程"培養對象、江蘇省"333"人才工程和"青藍工程"培養對象。并為中國辯證唯物主義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理事、江蘇省社聯常務理事,江蘇省哲學學會會長,江蘇省馬克思主義研究會會長。

研究生畢業以後,1982年至1992年在中共南京市委黨校工作。曆任哲學教研室教員、副主任、主任,理論研究所所長,黨校副教育長。多次獲優秀教學獎,年年獲優秀科研獎,因教學和科研方面成績突出,1987年為南京市唯一破格晉升的副教授,1992年再一次為南京市唯一破格晉升的教授。因南京大學哲學系建設馬克思主義哲學博士點的需要,1992年底辭去領導職務,調入哲學系任教。1996年任哲學系主任。1997年調學校任校長助理。2002年2月起任南京大學副校長,2009年轉任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

個人成就

在教學方面,近十多年來已在哲學系本專業獨立開設"領導與決策原理";"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傳統文化講座"、"馬克思主義哲學專題研究";在全校開設"人:掙脫靈與肉的枷鎖"公選課;在哲學系本專業碩士研究生獨立開設"西方馬克思主義專題研究"、"哲學動态與評論"、"馬克思恩格斯早期哲學著作"和"曆史唯物主義專題研究";在學校文科碩士研究生開設"馬列原著選讀";在哲學系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博士研究生開設"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當代問題"、"哲學文獻閱讀與批評"、"馬克思哲學文本學研究"和"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經典文獻";在學校文科博士研究生開設"馬克思主義與當代西方社會思潮"等近十門必修和選修課程。得到學生普遍較好的評價。

在科研方面,發表個人專著十本,個人文集三部,主編論著十餘部。截至2008年12月,已經完成國家青年基金項目一項,江蘇省"八五"社會科學規劃項目一項,江蘇省"九五"社會科學規劃重點項目一項,江蘇省"九五"社會科學規劃重點項目一項,國家"十五"社會科學規劃項目一項,教育部跨世紀人才工程項目一項,江蘇省"青藍"工程項目一項,南京大學"985"一期項目一項,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獎勵計劃"一項。

參與完成國家"九五"社會科學基金重大委托項目一項,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标項目一項,教育部重大委托項目一項,國家"十五"社會科學規劃重點項目一項,國家"十五"社會科學基金重大委托項目子課題一項,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項目一項,教育部委托研究項目一項,主持南京大學"985"二期國家社會科學創新平台一項,"211"工程三期重大研究項目一項。并發表學術論文數百篇。

其中,在國家一流刊物發表二十餘篇(《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馬克思主義研究》、《曆史研究》等);cssci學術榜期刊發表二百七十餘篇;為《新華文摘》全文轉載十三篇,轉摘五篇;為《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全文轉載六篇,轉摘四篇;為《中國哲學年鑒》轉載一篇,評述摘要二十一篇;為《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一百三十二篇;為《哲學動态》轉摘十五篇;《全國文科高校學報文摘》轉摘十篇;《文摘報》轉摘四篇、《光明日報》轉摘四篇。中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1998-2008年度),總計發文200餘篇,同行專家他引290餘篇,共580餘次,個人發文和同行專家引用均為本專業前列。多年來,共有近二十項成果獲各類獎,其中部委二等獎一次,三等獎二項,省級一等獎一次,二等獎三次,三等獎一次。

主要作品

出版學術論著:

1.《折斷的理性翅膀--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批判》(170000字南京出版社1990年;書評:張鳳陽:《江海學刊》1991年第2期;蔣逸民:《天府新論》1991年第3期;徐俊達:《哲學動态》1991年第5期;論文引用:郝峰:《内蒙古社會科學》2000年第3期;秦俊:《唯實》2001年第1期;CSSCI1999年被引用:洪強強:《福建論壇》1999年第2期;CSSCI2002年光盤被引用:姜迎春:《南京社會科學》2002年第4期;陳愛華:《東南大學學報》2000年第3期;張亮:《天津社會科學》2002年第5期;CSSCI2006年光盤被引用:陳蓓潔:《複旦學報》2006第2期;CSSCI2007年引用:陳愛華.馬爾庫塞科技倫理觀的理論邏輯.上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36(03):)

2.《西方人學第五代:科學人本主義》(145000字學林出版社1991年;書評:曾向陽:《南京社會科學》1992年第5期;劉忠世:《社會科學研究》1992年第5期;劉森林:《哲學研究》1993年第8期;董乃桂:《社科信息》1993年第9期。論文引用:羅左毅:《廣西民族學院學報》2000年第3期;周宗偉:《電化教育研究》1999年第4期;候逸民:《科技管理研究》1997年第6期;CSSCI1998年被引用:連佩珍:《江西社會科學》1998年第9期;CSSCI1999年被引用:羅玉海:《四川大學學報》1999年第4期;CSSCI2000年光盤被引用:黃瑞雄:《江海學刊》2000年第3期;羅左毅:《廣西民族學院學報》2000年第4期;CSSCI2002年光盤引用:李琦:《中國社會科學》2002年第1期;CSSCI2007年引用:胡昌恩/鄭潔.價值論視域中的"以人為本".西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33(03):)

上一篇:張晖

下一篇:鄭旦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