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平縣

建平縣

遼甯省朝陽市轄縣
建平縣位于中國遼甯省西部,燕山山脈向遼沈平原的過渡地帶。她橫跨東經119°1'至120°2',縱躍北緯40°17'至42°21'。屬北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向大陸性氣候過渡區。東鄰朝陽市,西鄰内蒙古的赤峰、甯城兩市縣,南接淩源、喀左兩市縣,北接内蒙古的敖漢旗,總面積4,865平方公裡,耕地面積14.7萬公頃。[1]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建平縣常住人口為455826人。[2]2020年,建平縣地區生産總值累計完成117億元。[3]
  • 中文名:建平縣
  • 外文名:Jianping Xian
  • 别名:
  • 行政區劃代碼:
  • 行政區類别:
  • 所屬地區:遼甯朝陽市
  • 地理位置:東經119°14′至120°03′北緯41°19′至41°23′
  • 面積:4900平方公裡
  • 下轄地區:
  • 政府駐地:
  • 電話區号:
  • 郵政區碼: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氣候
  • 人口數量:
  • 著名景點:戰國長城遺址
  • 機場:
  • 火車站:葉柏壽火車站
  • 車牌代碼:
  • 地區生産總值:
  • 建立時間:1788年
  • 人口:455826人(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 友好城市:朝陽市
  • 知名産業:煙葉、土豆、小雜糧和沙棘果
  • 建立時間:1788年
  • 行政類别:縣級
  • 電話區碼:0421
  • 郵編區碼:122400
  • 地方方言:北京官話朝峰片
  • 地區生産總值:117 億元(2020年預計)

曆史沿革

建平縣名始于清光緒三十年(1904),因舊屬建昌(今淩源)和平泉(今河北省平泉縣)兩縣轄境,設該縣時遂取建昌、平泉兩縣首字而得“建平”一名。雖然縣城住址已于1954年7月由原建平遷移到葉柏壽,但仍襲用建平縣名。早在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1957年,在建平區南地村出土的古人類上臂骨化石,經人類學家鑒定是猿人化石,距今五六萬年,屬舊石器時代晚期。約5500年前,境内開始了具有國定雛形的原始文明社會。1981—1985年在建平縣與淩源縣交界處的牛河梁發掘出的女神廟、積石冢群、方形石砌圍牆遣址,經碳十四測定和樹輪較正,距今約5500多年。

夏、商、西周、春秋

境内有戎族活動。屬山戎,後并入東胡。同時期燕國基(姬)人也北上來到朝陽地區。  

戰國

燕國滅東胡,境内屬遼西郡,燕國置狗澤都、陽安都、白庚都、酉城都。  

西漢

初為匈奴左賢王地,漢武帝進出破左地,烏桓遷徙于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境内屬右北平郡。

東漢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大挫烏桓之後,烏桓内遷,給鮮卑造成大發展的良機。東漢末,屬公孫度平州。

三國

鮮卑分成東西大部,境内屬東部鮮卑。

東部鮮卑逐漸分化為慕容氏、宇文氏、段氏三方勢力,境内地屬鮮卑宇文氏。東晉時期,鮮卑貴族與漢族大地主聯合建立了一些封建政權,史稱“十六國”,境内先後屬前燕、前秦、後燕、北燕的平州昌黎郡。

南北朝

北魏、東魏、北齊時,境内屬營州建德、冀陽兩郡的平剛、柳城縣。北周時,北齊營州剌史高保甯未隆北周,境内仍為高保甯管轄。西北與契丹接壤。

在舊置營州設營州總管府,開皇元年(581)惟留建德一郡、龍山一縣,後廢郡。十八年(598)龍山縣改為柳城。大業初,廢總管府,置遼西郡。境内屬遼西郡柳城縣,西北境與契丹接壤。

境内南屬營州都督府、東夷都護府,西屬奚地饒樂都督府,餘部屬契丹松漠都督府。奚與契丹錯居。

統和二十五年(1007)于故奚王帳地(今甯城縣)建中京大定府。境内屬中京大定府惠州惠和縣   、金源縣(開泰二年置)、富庶縣(開泰二年置),北部屬高州三韓縣(開泰中置)、恩州恩化縣(開泰中置)。

承遼制,境内屬北京路大定府富庶縣、金源縣、惠和縣,三韓縣。  

至元七年(1270)年,改北京路為大甯路,二十二年(1285)改為武平路,二十九年(1292)複改為大甯路。境内屬大甯路富庶縣、金源縣、惠和縣、大定縣。

初沿用元舊制。洪武二十年(1387)廢元制,置大甯衛,境内屬大甯衛。永樂十二年(1414),在老哈河中遊建立老哈河衛。景泰以後境内屬兀良哈三衛的諾音衛。

建縣前,境内西南部承屬承德府平泉州,東北部屬承德府建昌縣。光緒二十九年(1903),析平泉州之東北境喀喇沁右旗舊牧地、建昌縣之北境敖漢左、右、南三旗舊牧協軒建平縣,隸屬朝陽府。

中華民國

民國三年(1914),取消清朝舊制,設熱河特别區。建平縣屬熱河特别區。民國十七年(1928),隸屬熱河省。民國二十二年(1933)3月,為日本侵占,建平縣隸屬朝陽六縣指揮署。民國二十三年(1934),六縣指揮署撤消,建平縣仍屬熱河省。民國三十四年(1945)8月15日,東北光複,建平縣屬中共領導下的熱中行政公署。10月,建平縣改屬中共領導下的熱遼行政公署。民國三十六年(1947)7月,熱遼行政公署撤銷,建平縣屬熱河省人民政府。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55年7月,熱河省撤消,建平縣劃為遼甯省錦州地區專員公署。1959年2月,劃為遼甯省朝陽市人民政府。1964年3月,屬遼甯省朝陽地區專員公署(1968年5月改稱朝陽地區革命委員會,1978年8月又改稱為朝陽地區行政公署)。1984年9月,複建為遼甯省朝陽市人民政府,建平縣隸屬之。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建平縣轄7個街道、17個鎮、7個鄉,即:葉柏壽街道、紅山街道、鐵南街道、萬壽街道、富山街道、新城街道、東城街道;朱碌科鎮、建平鎮、黑水鎮、喀喇沁鎮、北二十家子鎮、沙海鎮、哈拉道口鎮、榆樹林子鎮、老官地鎮、深井鎮、奎德素鎮、小塘鎮、馬場鎮、昌隆鎮、張家營子鎮、青峰山鎮、太平莊鎮;青松嶺鄉、楊樹嶺鄉、羅福溝鄉、燒鍋營子鄉、白山鄉、三家蒙古族鄉、義成功鄉。縣政府駐葉柏壽街道。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建平縣位于遼甯省西部,燕山山脈向遼沈平原的過渡地帶。橫跨東經119°1'至120°2',縱躍北緯40°17'至42°21'。東鄰朝陽市區,西鄰内蒙古的赤峰、甯城兩市縣,南接淩源、喀左兩市縣,北接内蒙古的敖漢旗,總面積483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建平縣屬遼西山地丘陵區,山區面積占30.4%,丘陵面積占43.3%,平川面積占26.3%,可謂“六山一水三分田”。境内群山起伏,溝壑縱橫。努魯爾虎山脈橫貫中部,自東北延伸西南,将建平縣分成南北兩個不同的自然區,中部地勢較高,是老哈河與大淩河的分水嶺。  

氣候特征

建平縣屬北溫帶大陸季風氣候區,盡管東南部受海洋暖濕空氣影響,但由于北部蒙古高原的幹燥冷空氣經常侵入,形成了半幹旱半濕潤易旱地區。建平縣處于海洋性季風氣候向大陸性氣候過渡的區域内,屬半濕潤、半幹旱季風型大陸性氣候。雨熱同季,全年平均氣溫7.6℃,最高氣溫37℃,最低氣溫-36.9℃,年均日照時數2850—2950小時。年降水量平均614.7毫米,多集中在6—8月份,無霜期120—155天。春秋兩季多風易旱,風力一般2—3級,冬季盛行西北風,風力較強。  

自然資源

林業資源

建平縣有林面積32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36%,擁有世界最大的100萬畝人工沙棘林,同時是被譽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的“三北防護林”的重要縣份之一。  

礦産資源

建平縣境内地下礦産資源現已探明和發現55種,其中金屬礦産27種,非金屬礦産28種,金屬礦主要有鐵、金、錳、铌等,非金屬礦主要有玄武岩、珍珠岩、白雲石、膨潤土、集塊岩、石灰石、煤炭等。鐵礦探明儲量為6021萬噸,年生産鐵精粉80萬噸,在全國縣級鐵粉産量中名列第6位。  

人口

截至2019年,建平縣戶籍人口58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27478人,占總人口的22%,鄉村人口451780人,占總人口的78%。在總人口中男性人口297072人,占總人口的51.3%,女性人口282186人,占總人口的48.7%。全年出生人口5701人,出生率為9.8‰;死亡人口9923人,死亡率為17‰;自然增長率為-7.2‰。0-17歲人口95976人,占總人口的16.6%;18-59歲人口376991人,占總人口的65.1%;60歲及以上人口106291人,占總人口的18.3%。有漢、蒙、滿、回、錫伯、俄羅斯、鄂倫春、朝鮮、壯等民族。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建平縣常住人口為455826人。  

經濟

綜述

2017年,建平縣地區生産總值(GDP)實現110.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0%。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30.6億元,增長3.6%;第二産業增加值21.4億元,下降0.3%;第三産業增加值58.3億元,增長7.6%。第一産業增加值占國内生産總值的比重為27.7%,第二産業增加值比重為19.4%,第三産業增加值比重為52.9%。全縣人均地區生産總值達到22788元(按常住人口平均),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4.9%。

2017年,建平縣地方公共财政預算收入完成7.1億元,比上年增長27.5%,其中各項稅收收入5.4億元,增長21.5%。在各項稅收中,增值稅2.3億元,增長63%;營業稅0.09億元,下降84.4%;企業所得稅0.4億元,增長51.4%;個人所得稅0.2億元,下降2.3%;資源稅0.9億元,增長3.9%。全年國、地兩稅完成各項稅收9.5億元,比上年增長23.8%。全年地方财政公共預算支出34.9億元,比上年增長19%。其中教育支出5.7億元,增長25.1%;科學技術支出0.02億元,增長13.3%;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6.9億元,增長8.6%;醫療衛生支出3.3億元,增長12%;節能環保支出0.7億元,增長35.5%;農林水事務支出10.4億元,增長17.2%。

2017年,建平縣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82元,比上年增長6.5%,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6.3%。農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8703元,比上年下降7.2%,扣除物價因素實際下降7.4%。  

預計到2020年末,建平縣完成地區生産總值117億元、增長4%。  

第一産業

2017年,建平縣農林牧漁業總産值61.2億元,與上年持平。其中種植業産值19.6億元,下降16.2%;林業産值5.2億元,下降3.9%;畜牧業産值34.5億元,比上年增長13.1%。全縣糧食作物(含薯類)播種面積141310公頃,與上年持平。非糧食作物播種面積9069公頃,比上年下降12.2%。全縣糧食總産量100萬噸,比上年增長10.9%。主要農作物産量中:玉米總産量74萬噸,增長6.9%;谷子産量15.5萬噸,增長42.2%;高粱産量7.3萬噸,下降2.7%;豆類産量0.61萬噸,增長32.6%。在非糧食作物中,油料産量0.5萬噸,下降15.3%;甜菜産量8.06萬噸,下降5.8%;煙葉産量0.26萬噸,下降21.2%;蔬菜産量19.1萬噸,下降2%。水果産量3.1萬噸,增長25%。

2017年,建平縣完成人工造林面積2333公頃,封山育林面積2000公頃,林業育苗197公頃。2017年末,全縣林木蓄積量達到423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42%。

2017年,建平縣畜牧業産值占全部農業産值的比重提高到56.3%。全年肉類總産量129512噸。其中,豬肉産量90651噸,牛肉産量7625噸,羊肉産量9983噸,禽肉産量15768噸。全年禽蛋産量38172噸。全年牛奶産量77080噸。全年豬出欄118.5萬頭,年末存欄54.7萬頭。

2017年,建平縣新增節水灌溉面積7萬畝,改善節水灌溉面積2.12萬畝,水土保持綜合整治18.07萬畝。年末全縣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41.06萬千瓦特。  

第二産業

2017年,建平縣全部工業增加值15.3億元,按可比價格比上年下降1.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下降2.4%。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完成25.4億元,比上年下降7.4%。其中采礦業産值16.4億元,增長9.2%;制造業産值7億元,下降33.1%;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産和供應業産值2億元,增長2.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銷售産值26.3億元,比上年下降4.7%,産品銷售率103.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26.8億元,比上年下降7.1%;利稅總額3.6億元,增長31.9%,其中稅金2.9億元,增長27.2%,利潤總額0.8億元,增長52.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工業産品産量中,鐵礦石原礦産量290.5萬噸,比上年增長0.7%;鐵礦石成品礦産量108萬噸,比上年下降15.7%;瓷質磚産量500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4.7%;啤酒産量9.7萬千升,比上年下降0.8%;水泥17.8萬噸,比上年下降1%。

2017年,建平縣建築業增加值6.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7%。具有建築業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戶數16戶,完成建築業總産值14.8億元,增長10.4%,實際施工的房屋建築面積96萬平方米,下降32.6%,其中新開工面積28.2萬平方米,下降54.8%。  

第三産業

2017年,建平縣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7.2億元,比上年增長2.1%。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60.1億元,增長1.9%;鄉村消費品零售額7.2億元,增長4.3%。按行業類型統計,批發零售業零售額60.1億元,增速20.8%;住宿餐飲業零售額7.1元,增速2.5%。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0.2%。分八大類别看,食品煙酒類下降2.3%,其中糧食上漲1.7%、鮮菜下降11.3%、畜肉下降9.7%;衣着類上漲0.4%;居住類上漲2.5%;生活用品及服務類下降0.1%;交通和通信類上漲0.5%;教育文化和娛樂類上漲1.0%;醫療保健類上漲2.7%;其他用品和服務類上漲0.3%。

2017年,建平縣外商直接投資實利用外資1645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1.7倍。出口創彙2197萬美元,比上年下降5.4%。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7年,建平縣全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9.53%,高中(普通)階段毛入學率89.03%。全縣普通高中招生3044人,在校生9083人,畢業生5495人。全縣初中招生3874人,在校生11449人,畢業生4126人。普通小學招生3577人,在校生27622人,畢業生5238人。職業高中招生1677人,在校生5502人,畢業生1126人。幼兒園在園幼兒9215人。小學學齡兒童淨入學率達100%。高考總上線率(專科以上)達到99.17%。  

文化體育

截至2017年,建平縣有線電視實際總入戶數4萬戶,數字電視用戶達到4萬戶。廣播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達到100%。實施體育場升級改造工程,啟動了全民健身中心建設項目,舉辦了15項大型體育賽事。全年向省市級體校輸送後備運動員20名。  

醫療事業

截至2017年,建平縣共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772個,其中縣級醫院14個,鄉鎮衛生院28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10個,診所(衛生所、醫務室)347個,村衛生室373個。各類衛生機構實有醫療床位1945張,衛生技術人員2802人,其中執業醫師1115人,執業助理醫師393人。  

社會保障

截至2017年,建平縣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78115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275723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59252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74599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27706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農民達到401686人,參合率為88%。全縣城鎮2656人和農村11391人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  

公用事業

截至2017年末,建平縣城區道路總長68.3千米,實有鋪裝道路面積112萬平方米,人均擁有道路面積6.58平方米,排水管道87千米,城市路燈4047基杆。城區燃氣管道總長度89千米,燃氣用戶2.5萬戶,燃氣普及率達到72%。城區人均公共綠地19.17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14.51%。  

環境保護

截至2017年末,建平縣全年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城市污水廠日處理能力3.1萬噸,城市污水處理率90%。用水普及率達到100%。

2017年,建平縣二氧化硫比上年減排235.41噸,粉塵比上年減排1019噸。城區空氣優良以上天數313天。  

交通運輸

赤喀高鐵、錦承線、葉赤線、京通線、錦赤鐵路從建平縣境内通過,位于縣城的葉柏壽設有火車站一座,專用線5條,貨位140個,月裝卸貨物15萬噸。公路交通更是四通八達,101國道穿城而過,錦赤線、建三線、葉天線公路縱貫建平縣南北,縣城葉柏壽是連接東北、華北八大城市的鐵路交通樞紐;國、縣、鄉三級公路通車裡程1000多千米。縣城距朝陽機場僅75千米。距離錦州港240千米。  

截至2017年末,建平縣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4.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6%。實施村級道路硬化318千米,維修改造農村公路453千米。截至2017年末,全縣公路總長度達到3669千米(含村道2329千米)。年末全縣機動車擁有量7.85萬輛,其中汽車擁有量5.49萬輛(包括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比上年增加0.13萬輛。郵電業務總量完成5746萬元。

  

曆史文化

黃河會

黃河會亦稱黃河陣、跑黃河,類似于現代的闖迷宮,是民間正月十五元宵節期間傳統祈福活動的壓軸大戲。據說起源于古代春祭,曆史悠久,堪稱民俗文化活化石。建平黃河會僅在朱碌科、榆樹林、喀喇沁、馬場、羅福溝等鄉鎮個别村屯還有留存。其中,朱碌科鎮的黃河會活動規模較大,也較為典型,2011年被列入第四批遼甯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皮影

驢皮影簡稱皮影,是建平鄉村民間流傳下來的一門古老戲曲藝術,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獨特的藝術魅力,距今已有上百年的曆史傳承,現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皮影演出大多集中在農閑期間的夜晚,是農村群衆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習俗

建平地處遼、冀、内蒙古三省交界處,自古以來是北方少數民族和漢民族長期雜居融合地區。境内有漢族、蒙古族、回族、滿族、朝鮮族等多民族人口時代繁衍生息,生活習俗及飲食文化以東北農家特色為主,兼容并蓄魯、冀、内蒙古等地精粹。  

風景名勝

天秀山

萬壽街道小平房村生态良好,交通便利,文明富庶,新農村建設成績斐然,集體經濟實力強大,有“遼甯第一村”的美譽。自2008年起,小平房村依托資源和區位優勢,将新農村建設與旅遊産業有機結合,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取得了可喜成績,2013年被評為全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點。天秀山森林公園占地12平方千米,森林被覆蓋率81%最高峰海拔952米,山巒起伏,怪石嶙峋,花木叢生,原始古樸,為AAA級旅遊景區,是遼西地區鄉村旅遊的重要景點。

黃花山

黃花山海拔960米,位于縣城西北近郊。相傳是宋遼時期穆桂英演兵習武之處,故又稱穆桂英山,至今山上仍留有點将台、拴馬住、水井等遺迹。山下的石腦水庫水源充足,環境優雅。水庫隔路相望有一山谷,林木豐茂,溪流潺潺,野趣天然。登頂遠望,巒疇疊翠,雲海茫茫,整個縣城盡收眼底。

喇嘛山

 喇嘛山位于燒鍋營子鄉境内,俗稱橋頭廟,為國家AA級景區,是一出景緻絕佳的馬蹄形山坳,以“紅葉、怪石、奇松”三絕聞名遐迩。山上怪石林立,花木繁盛,四季錦繡,有“遼西小香山”之美譽。

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

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位于遼甯省淩源市與建平縣交界處,因牤牛河源出山梁東麓而得名,呈半山地半丘陵地貌。雖為山區,并不閉塞。101國道、錦承鐵路貫穿其間。遺址坐落在遼西山區一處綿延10餘千米的多道山梁上,在50平方千米範圍分布着祭壇、女神廟和積石冢群,并由它們組成一個宗教祭祀中心。在方圓有緻的積石冢内,以大墓為中心将墓葬分為若幹等級,随葬品隻有玉器。以寫實又神化的豬龍、熊龍、鳳鳥、龜等動物形玉飾、上下貫通的馬蹄狀玉箍和裝飾着随光線變化而若隐若現花紋的勾雲形玉佩為主要類型,它們與豎立在積石冢上成排的彩陶筒形器都是墓主人用以通神的工具。  

牛河梁遺址

1983年在距建平縣城13.4千米處的富山鎮牛河梁(建平縣與淩源市交界處),發現了牛河梁遺址。遺址南北約10千米,東西約5千米,總面積50平方千米左右。挖掘出”女神廟”祀址和石冢群,出土了彩繪泥塑”女神”造像和”玉豬龍”等多種工藝精湛的玉飾。1986年1月被列為省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古人類及生物化石

1957年夏,在建平縣楊樹嶺鄉南地村發現了距今約五、六萬年的人類上臂骨化石,定名為“建平人”,同時還發現披毛犀牛、轉角羚羊、古野牛、蒙古野馬等哺乳動物化石。這說明早在五六萬年前,古人類就勞動、生息、繁衍在建平這塊土地上。

五連城遺址

五連城城址位于建平縣東部羅福溝鄉大房身村山嘴村民組西側山上,屬青銅時代夏家店下層文化類型遺址,由後山城、北山城、西城、老四墳城、帽頭山城組成,呈半環關狀俯扼腳下山谷,地勢極其險要。五連城城址之間相距很近,除西城建于山坡處外,其餘幸均建在山頂或山脊之上,西城最大,長方形,東西長約150米,南北寬約120米,面積達18000平方米。後山城、北山城最小,面積約6000平方米。城牆都為石築,以西城和老四墳城城牆最好,存高3—5米,底寬8-12米。暴露遺迹除城牆外,還發現有房址。暴露遺物為石器和陶器,石器亞腰石斧、梯形石鏟居多。陶器多為夾砂繩紋褐陶鬲、盆、罐、豆等殘片。  

喀喇沁右翼王陵

喀喇沁右翼王陵位于建平縣三家蒙古族鄉新愛裡村東北1.5千米處龍旦山下,遠近群山環抱,松柏蒼郁,景色宜人。為喀喇沁右旗曆代紮薩克及其親族之陵園,當地俗稱“王子墳”。  

戰國長城遺址

戰國長城遺址位于建平北部燒鍋營子辦事處化匠溝村張家灣至蛤蟆溝腦處,長約七千米,為建平境内保存最好的一段長城,主要為戰國燕文化時期遺存,絕對年代在公元前311年至前279年,距今有2000多年。1979年9月5日被公布為遼甯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彌陀寺

彌陀寺位于朱碌科西門外。建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重修。寺院分四層大殿,室内均彩繪壁畫。  

藥王廟

藥王廟位于富山藥王廟村北台。始建于清嘉慶三年(1798年)。2000年重修。分一殿、二殿、三殿,殿前築鐘鼓樓,占地8000多平方米。

蒙王陵

清代喀喇沁右翼蒙古王陵占地109公頃,山川形勝,古木參天,有三百多年曆史,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好、埋葬蒙古王最多的古墓群,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AAA級旅遊景區。  

地方特産

沙棘

沙棘屬小喬木植物,我國20多個省均有分布,總面積約為2000萬畝,年産沙棘果160萬噸,建平縣是沙棘林的主要分布區之一。

建平西瓜

建平西瓜是西瓜中的新秀,皮薄、瓤紅、無籽、清甜凜冽。建平西瓜具有便于食用的獨特性狀及糖度高、品質優、豐産穩産性好、抗病、耐濕、耐儲運等優點,發展十分迅速,在農村産業結構調整和發展農村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中起着積極推動作用。

南果梨

榆樹林子鎮是建平縣果業主要生産基地鎮之一。這裡由于降雨量适中,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等地理環境特點,生産的南果梨色、香、口感俱佳,品質上乘,産品遠銷沈陽、大連等地,聲名遠播,是建平縣南果梨基地鎮。2002年以來,榆樹林子鎮把南果梨作為農業産業結構調整的重點保護品種,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大力扶持。  

著名人物

陳鏡湖、韓麟符、白海風、高體乾、李鐘奇、烏慶霖、周治國、方永剛、王莉霞(女,蒙古族)   等。  

榮譽稱号

2019年5月18日,建平縣入選“2019中國最美縣域榜單”。  

2020年6月30日,建平縣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0年8月,入選“2020中國職業教育百佳縣市”。  

2021年1月,入選中央文明辦确定的2021—2023年創建周期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單。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