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王墓

康王墓

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位于平度市城區東南25公裡古岘鎮東的六曲山山脈,婉蜒15公裡,東起龍虎山,西至窟窿山,蜿蜒三十華裡。分别在古岘、雲山、麻蘭三個鎮的山上村、八裡莊、蓬萊前、劉家集木、東六曲、西六曲、大孫戈莊、戴家莊等十多個村的三十餘個山頭上,共有大小墓葬約400座,絕大部分為漢代墓葬,少數屬東周墓葬。
    中文名:康王墓 外文名: 别名: 類型:漢代墓葬:康王古墳 地理位置:位于平度市城區東南25公裡古岘鎮東的六曲山山脈 所屬國家:中國 景區等級: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曆史

六曲山古墓群(康王墓)清朝平度知州李世昌在《平度州志》序中寫道:“在戰國時屬齊即墨。昔田單嘗以孤軍抗燕,收齊七十餘城,故其後之忠臣、孝子、義士、仁人間世逆出。秦并六國,廢為郡。漢興,鑒秦之弊,分王子弟,犬牙繡錯。而悼惠以天子至戚王齊,得推恩,分列食邑,故其子雄渠遂王膠東焉,是即其地也。厥後國除。景帝二年,更以子寄王膠東,傳至數世而中衰。”又說從平度東望六山,其上有康王冢在焉。慨然曰:“此帝子之遺墟也,今其轶事尚有傳焉者乎”。

即墨故城是曆史上不少朝代王、候的陪都和封地,是膠東名城,在一千多年的時間裡。前後共有八王、六侯、一相治此。這些王公貴族的墓群大多都建在距即墨故城十公裡左右遠的六曲山脈上,形成了一個規模宏大、蔚偉壯觀的古墓群。

六曲山古墓群位于平度市城區東南25公裡古岘鎮東的六曲山山脈,婉蜒15公裡,東起龍虎山,西至窟窿山,蜿蜒三十華裡。分布在十多個村的三十餘個山頭上,共有大小墓葬約400座,絕大部分為漢代墓葬,少數屬東周墓葬。墓群以康王即漢景帝十二子膠東王劉寄的墓為重點,該墓位于古岘鎮蓬萊前村西陵台上,封土完整而高大,直徑40米。該墓群規模之大、分布之廣,均為山東省所罕見。1978年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公布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即墨故城是曆史上不少朝代王、候的陪都和封地,是膠東名城,在一千多年的時間裡。前後共有八王、六侯、一相治此。這些王公貴族的墓冢大多建在距即墨故城十公裡左右遠的六曲山脈上,形成了一個規模宏大、蔚偉壯觀的古墓群。

其中最大的是西漢景帝之子康王的康王墳,墳頭之大,大于山丘,坐落山頂,下部有排水洞,均用石頭砌成,其遺墟尚存,整個康王墳占地約二、三十畝,整體呈上窄下寬的“凸”字形,墳高四十餘米,通過實地考據,我們認為當年修築康王墳時将山頂夷為平地并深挖殡埋後再依山勢堆積而成的巨大山丘,其上部有一平整地塊,長約百米,寬約八十米。四周整齊,呈方形,有的已被農民種植時令農作物。

墳頭座落山頂,土質堅硬結實,與自然山頭有很大不同,一座康王墳竟大于山丘,足見墳墓之大,地下寶物之豐厚。民間一直有“打開康王墳,山東不受貧”之說。在康王墳山坡前,修有康陵寺,據當代村民講,康陵寺建于漢朝,距今兩千多年。乾隆四十年(公元一七七五年)重修,佛殿門前有壯觀的大匾,宏偉的大山門,有和尚撞鐘的鐘樓,有燒香火的香檀。分東西二廂,東廂住和尚,西廂住尼姑,分前後二殿,前殿三間,塑有四大天王,八大金剛像,惟妙惟肖.後殿五間,塑有西天活佛,十八羅漢,形象逼真。此廟興盛于世,聞名百裡,前來降香祁福者衆。可惜在一九四一年被土頑李德元部拆毀。

現狀及古墓被盜情況

現狀

六曲山古墓群在1978年被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又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公元1968年在河北正定縣滿城山區發掘了中山靖王劉勝之墓,出土文物極為豐富,尤其劉勝夫婦所着的金縷玉衣,為世界考古發掘所僅見,而且證實了史書記載的可靠,根據膠東王劉寄的身份和中山靖王劉勝完全相同來判斷,劉寄夫婦的遺體也應裹在銀縷玉衣或金縷玉衣裡

被盜情況

從1998年春到2002年10月間,二十位村民瘋狂盜墓十八次,偷賣文物案值達百餘萬元,平度康王墳慘遭洗劫,盜墓者已在康王墳主墓前盜掘四、五處地洞,犯罪分子如此猖狂,讓人痛心疾首,發人深思。以下是他們觸目驚心的罪行:

1、1999年春,盜墓賊竄至六曲山古墓群,盜挖窟窿山古墓,挖出鋪首、銅片等文物其中銅片賣了1800元,幾個分贓。

2、1999年11月,盜墓賊竄到康王墳五号墓,挖至地下十餘米,盜掘出玉璧兩塊,織鎮兩個,共賣了9000多元,之後又盜挖六号墓,盜掘出化石枕頭一個,小銅人三個,賣了3000元。

3、2001年7月,盜墓賊第六次竄至六曲山古墓群,盜掘康王墳三号古墓,一下挖出文物二十餘件,其中有四個大狗熊、三個小狗熊、九隻小鳥、一件猴子抱樹,一件龜鶴、兩件織鎮、一件銅盤、四塊角型銅、兩條馬腿、一件牛樽,都是青銅器。他們賣給了廣州文物販三個大狗熊,三個小狗熊,四隻小鳥,兩件織鎮,兩條馬腿,一件牛樽,四塊角型銅,共賣了61萬元,剩餘的文物聯系了一個昌樂文物販子,以46萬元的價格出手,100多萬元的贓款被他們瓜分。

4、2002年10月,盜墓賊盜掘康王墳主墓東南側一個古墓,盜得銅鏡一個。

保護

古墓屢屢被盜,已引起了當地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目前,文物主管部門、公安部門、黨委政府通力合作,齊抓共管,于二00二年十二月批準成立了“平度市即墨故城及六曲山文物管理所”。同時,協調鎮、村健全文物保護網絡和有關保護組織;劃定保護範圍,樹立保護标志,建立保護檔案,征集史料和出土文物。對六曲山古墓群的西陵台、窟窿山、華山等4000畝山巒實行封閉管理,封山育林,廣種花草樹木,嚴禁在山上采石、燒荒、放牧,加寬上山道路,加蓋漢阙大門,大路兩旁增加石刻、石雕,使之體現恢宏大氣的漢代氣象,并準備建立“膠東王陵遺址公園”,最終形成膠東地區的著名文化名勝旅遊景點。

東周——漢代古墓群

居住在即墨故城的曆代王侯及其家族,多葬于故城以北的六曲山山脈。東起龍虎山,西止窟窿山,蜿蜒15公裡,分布在古岘、麻蘭、雲山3鎮10個村莊的30多個山頭範圍内,共有大小墓葬360餘座,西漢康王劉寄等6代膠東王均葬于此。是山東省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的古墓群。墓葬大部分坐落在山頭和山前,有的墓孤立在一個山頭,有的墓兩座相連,還有的大墓兩邊排列無數小墓,宛如衆星拱月。

窟窿山墓穴既多且深,有些彼此通滲,故有“一洞點火,滿山冒煙”之說。大部分墓葬封土完整而高大,并築有方台,台基用條石砌成,上鋪沙土。台前殘存有斜坡,可能是原來台階,有古建築遺迹。墓周圍發現大量漢代闆瓦、筒瓦和卷雲紋的殘瓦當及花紋磚、空心磚等。

墓葬大部分屬漢代,少數為東周時期。相傳康王墓就坐落在古岘鎮蓬萊前村西陵台上。高6米,直徑40米,台基高20米,周圍散存着大量漢代磚瓦。康王名寄,景帝十二子,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立為膠東王,谥号康王,都即墨(平度市古岘鎮大朱毛村一帶)。康王墓系曆代膠東王陵中的典型墓葬,影響大,知名度高。

據傳,康王墓前的蓬萊前村,就是當年“棚靈前”的變音,而其東側的杜家集木、劉家集木等村莊則是當年建墓時堆放木料之場所,可以想象出當時殡儀之奢華。千百年來,膠東一帶一直流傳着“打開康王墳,山東不受貧”的民謠。1977年六曲山墓群被山東省革命委員會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六曲山墓群為研究膠東國的曆史及殡葬儀制度提供了重要實物參考。

蓬萊前村

由來

村名的來曆與康王殡葬有關。當時,康王出殡時,靈樞到達山腳下,在下葬前,停下靈樞,打起靈棚,舉行大奠儀式,然後下葬,就在康王舉行大奠的靈棚前,後有于姓人家搬來居住,取村名“靈棚前”,後覺“靈棚”二字不吉,更名“棚靈前”,一段時期後,覺“棚靈”二字仍不如意。清道光年間有秀才根據其村後有山,山中有廟,廟中有神,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故更名為“蓬萊前”。

地理政治經濟

位于山東省青島市平度古岘鎮鎮駐地西北,六曲山康王墓山腳下。北鄰劉家集木、東鄰三裡莊、西鄰東六曲、南鄰西河村;耕地4000畝,2011年人口普查員于愛慶統計村民為650戶,2640人。

由于村莊人口衆多難以管理所以至2011年仍沒有村主任該村有花生糧食購銷大戶50餘戶,購銷糧食7200斤/天,花生3000斤/天;2005年經濟總收入1689萬元,村民人均所得5900元。小麥種植2500畝、花生1500畝、荒山3000餘畝、植樹(黑松、栗子、火炬)30萬餘株;黃牛養殖1500餘頭。2006年6月份投入15萬餘元完成村民自來水飲水工程,供水入戶率達到70%;幼兒園一處;衛生室一處;老年活動中心一處;固定電話入戶率達到90%;有線電視入戶率65%;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達70%。

文化習俗

蓬萊前村的一些古老習俗一直沿用至今。自"靈棚前"年代開始村民們在每年舊曆新年都會到祖先墳上送雕紙,其寓意是為了讓先祖同晚輩們一同過新年。晚輩将纏在桔梗上的雕紙一同插到每一座墓上。表示讓先祖騎馬加鞭回家過年。插完之後走之前一定要喊一聲“先祖們回家過年喽”。初三12點之後由一家之主“送”先祖“回家”。每年八月十五之日人們會拿着小蠟燭送到祖墳上,村民說寓意一年了先祖該出來“捉身上虱子“。從村民對祖先祭祀的方法典故來看,是受漢代康王隻影響才會有很多習俗才沿用至今。

上一篇:鹿角粉

下一篇:白虎膏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