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裡

希拉裡

美國民主黨籍政治家
希拉裡·黛安·羅德姆·克林頓(Hillary Diane Rodham Clinton,1947年10月26日-),美國律師、民主黨籍政治家,第67任國務卿,紐約州前聯邦參議員,美國第42屆、43屆總統比爾·克林頓的妻子。[1]2000年,希拉裡在紐約州聯邦參議員選舉中勝出,成為該州曆史上第一位女性聯邦參議員,更成為曆史上第一位擁有公職的第一夫人,并在6年任期滿後以大幅度的領先優勢獲得連任。希拉裡·克林頓是一位富有争議的政治人物,當第一夫人期間曾主持一系列改革。
  • 中文名:希拉裡·黛安·羅德姆·克林頓
  • 外文名:Hillary Diane Rodham Clinton
  • 别名:希拉裡
  • 民族:
  • 籍貫:
  • 畢業院校:耶魯法律學院、威爾斯利學院
  • 職務:
  • 政治面貌:
  • 代表作品:
  • 職業:政治家
  • 信仰:基督新教衛斯理宗
  • 主要成就:美國國務卿
  • 配偶:威廉·傑斐遜·克林頓
  • 學曆:法學博士

人物經曆

早年生活

希拉裡1947年10月26日生于伊利諾伊州最大城市芝加哥的一個富商家庭,充滿愛的童年生活奠定了她對家庭、工作要忠誠的信念和服務大衆的信念。希拉裡從小對各種各樣領導職位表現出極大興趣,是學校和社團中的活躍分子。她學業成績也很好,在高中的最後一年進入美國優秀學生獎學金競賽決賽。

1965年她進入馬薩諸塞州韋爾斯利學院,主修政治學,是第一個在韋爾斯利學院畢業典禮上發表演講的學生,而她富有争議的演講也引起了全國的注意。

1969年她進入耶魯大學法學院。

1973年獲法學博士學位,求學期間,她結識了後來成為美國總統的比爾·克林頓。同年,希拉裡從耶魯法學院畢業開始了律師生涯。随後,她搬遷到阿肯色州并加入國會水門事件彈劾調查小組。

律師生涯

1975年10月與克林頓結婚後,進入美國著名的羅斯律師事務所工作。

在1979年至1981年和1983年至1992年擔任阿肯色州第一夫人期間,希拉裡活躍于關注兒童福利的組織中,并擔任了沃爾瑪及其它一些公司的董事。

1979年,她成為羅斯律師事務所曆史上第一位女性合夥人。希拉裡在1988年和1991年被評為“全美100位最具影響力律師”。

成就

1993年随着克林頓入住白宮,希拉裡成為美國曆史上學曆最高的第一夫人。在8年白宮生涯中,希拉裡積極參與政事,負責美國醫療保健改革,還推動國會通過美國兒童健康保險項目等。

1994年,她力主推行的克林頓保健計劃未能獲得國會通過。

1996年,希拉裡·羅德姆·克林頓闡明要動員大家的力量來使社會成為一個地球村,以此來幫助所有的孩子健康、快樂、活潑地成長。

1996年,由于她涉嫌克林頓當選總統前在阿肯色州一樁金融案“白水事件”,希拉裡不得不到法庭作證,之後她接受總統顧問的建議閉門不出,蟄伏了18個月。

1997年,她還是協助通過了美國美國兒童健康保險計劃和領養與安全家庭法案。

參議員生涯

2000年2月,希拉裡搬遷到紐約并當選美國參議院議員,成為第一位獲得公職的第一夫人和紐約州第一位女性參議員。她的競選策略和丈夫比爾·克林頓相似,即以滿足選民的實際物質利益為主要手段,同時更加偏重于健康、兒童、社區等婦女關心的話題。就任參議員以來,希拉裡一面維持自由派選民的支持,一面在争奪中間派的選票上面頗下苦心,包括投票支持伊拉克戰争。

但是,民衆對她的看法改變不大,絕大多數人仍認為希拉裡屬于自由派,保守派更對她深惡痛絕。随着伊拉克戰争局面的持續惡化,希拉裡又轉變态度,開始反對布什政府的内政外交,這也為她後來的總統競選留下了把柄。

2000年11月7日,她當選為國會參議員。

2006年11月7日進行的美國中期選舉中,希拉裡以絕對優勢連任紐約州參議員,得票中以女性選民居多。

參選美國總統

2007年1月20日希拉裡在她的個人網站的一項宣布中說,她正組建一個競選總統研究委員會,明确表示加入2008年總統職位的角逐。在初選開始之前,她的情況是諸多參選人中最為樂觀的,在民意調查和獲得資金兩方面都處于遙遙領先的地位。在2007年8月,由于徐詠芫政治獻金醜聞,她的聲譽蒙上一層陰影。9月,她的競選團隊退還了所有徐詠芫拉來的贊助,基本平息了風波。

2008年全國黨内初選,希拉裡一開始在全國民意調查中大幅領先其他候選人,且已經擁有相當數量的超級黨代表支持,政治評論員都預料希拉裡将代表民主黨參加總統大選,但是政治的不可預測性在本次初選中表露無疑。民主黨政壇新秀非裔美國人貝拉克·奧巴馬參議員異軍突起,與希拉裡展開了激烈的競争。

奧巴馬在艾奧瓦州的全國第一個黨團投票中勝出,震撼選情。其後,奧巴馬和希拉裡在長達六個月的初選中互有斬獲,各居勝場,難解難分。2008年6月3日,最後兩場初選完成投票,奧巴馬最終獲得足夠的票數赢得提名,但事實上希拉裡在初選中總共獲得了約1800萬張選票,在普選票上超過奧巴馬17萬票,因民主黨特殊的比例分配制度導緻代表票落後。希拉裡在當日對奧巴馬表示祝賀,但直到7日才正式承認競選失敗。

國務卿生涯

2008年12月1日,美國總統當選人奧巴馬提名希拉裡出任美國國務卿,并于2009年1月21日正式就職。就職期間,希拉裡已經出訪了112個美國,有超過400天是在飛機上度過,是美國史上出訪次數最多的國務卿。

2012年,希拉裡對中國進行了兩次訪問。

2012年5月,希拉裡出席在北京舉行的中美第四次戰略與經濟對話。

2012年9月4日-5日,應外交部長楊潔篪邀請,美國國務卿希拉裡克林頓訪華。此訪是希拉裡2012年内第二次訪華。在南海、釣魚島等熱點問題升溫之際,希拉裡此訪備受關注。希拉裡·克林頓訪華期間,美國主席胡錦濤、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美國副主席習近平和國務委員戴秉國将分别會見她。

2012年9月11日美國駐班加西領事館遇襲,造成四名美國人死亡(包括駐利比亞大使),希拉裡在事件中的角色備受質疑,一直受到共和黨的批評。

2012年12月底,希拉裡因之前在家中暈倒導緻輕微腦震蕩,并于30日因出現血栓而入院治療。而早在2011年3月,希拉裡就曾表示自己不會再擔任下一屆國務卿。總統奧巴馬于2012年12月21日提名約翰·克裡繼任。

2013年1月29日下午美國國會參議院以壓倒多數票批準參議員約翰·克裡出任下任國務卿。

2013年2月1日國務卿希拉裡·克林頓卸任。

再次參選總統

2015年4月12日,希拉裡正式宣布參選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這将是她第二度逐鹿白宮寶座。

政治主張

重返亞洲

2009年7月,希拉裡在泰國首都曼谷高調宣布“美國回來了”。從此至今,美國“重返亞洲”就成為最普遍的國際政治語言。

2011年10月,希拉裡在太平洋正中央的夏威夷宣布,歐洲中心的時代結束了,美國在中東的力量要繼續撤離。美國要建立的是一個“太平洋世紀”。一個好的亞太政策,既能使美國分享與亞洲美國經濟合作所帶來的長遠好處,又能從政治上制約對其構成安全威脅的美國。

2010年7月,在第17屆東盟地區論壇外長會議上,希拉裡稱南海的争議事關美國美國利益。南海局勢從此升級。自那以後,希拉裡多次在與東盟美國的交往中挑起南海議題,發起對中國的攻勢。

2011年11月,希拉裡在美國援助菲律賓的艦艇上公開宣稱“美國将與菲律賓‘站在一起’,與菲律賓‘一起戰鬥’”,從而增加了菲律賓挑釁中國的氣焰。在釣魚島問題上,希拉裡也以微妙的态度,适時地為日本“打氣”,甚至表态稱釣魚島問題适用于《美日安全保障條約》第五條。

除此之外,在伊朗問題、叙利亞問題和中非關系等問題上,希拉裡也多次敲打中國,制造國際輿論,抹黑中國的形象。要搭建好亞太的戰略框架、控制好中國問題,希拉裡必須挖掘出更多的“巧實力”。除了進一步鞏固亞太地區的盟友關系,希拉裡還不辭辛勞、穿針引線,竭力拉攏曾經的“離心力量”。

2011年11月,希拉裡實現了對緬甸的訪問,這是50年來美國國務卿首次到訪緬甸,美緬關系就此出現了戲劇性的變化,撬動了東南亞地區中美影響力的微妙變化。2012年7月,在希拉裡最長的一次外交出訪中,她曾繞着中國兜了一圈,實現了其任内第三次訪問越南,同時她還訪問了蒙古、老撾這兩個此前從未去過的美國。

希拉裡的這一系列“破冰之旅”被視為美國“重返亞洲”的重要戰略步驟。

中東風暴

2010年年末,西亞、北非阿拉伯美國的民衆運動突然爆發,美國從中東收縮力量的大戰略,在巨大的變局面前出現了猶豫和争議。口頭上支持中東民衆運動、鼓吹“民主、自由、人權”倒沒有什麼争議,眼看着穆巴拉克、阿裡等一批長期的朋友下台時的糾結也可以忍受,畢竟沙特、巴林等盟國的局勢還可以維持。

在利比亞問題上,希拉裡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在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等人對美國介入利比亞表示謹慎的時候,希拉裡成了堅定的主戰派。

對華政策

2007年,希拉裡在11月/12月一期的《外交》雜志雙月刊(提前出版)上撰文,集中闡述外交政策主張。美國媒體認為,希拉裡這篇名為《21世紀的安全與機遇》的文章基本上反映了當前美國民主黨關于對外政策的主流觀點。其主要觀點為:同時運用硬實力和軟實力;與敵人談判并加強與盟友的關系;處理貧窮和疾病等威脅國際體系穩定的問題;重視實務而非意識形态等。

希拉裡非常重視中美關系,在文中多次提到中國,并主張采取對華接觸政策。主張美國必須通過經營具有共同利益的領域和縮小分歧的方式,說服中國加入國際機構和支持國際規則。

在中美關系當中十分敏感的台灣問題上,希拉裡給人的感覺也是态度不明、搖擺不定。

中日釣魚島争端問題上,希拉裡支持釣魚島在《美日安保條約》範圍内,但對南海問題上不持特定立場,卻又表态反對任何侵犯日本對釣魚島管轄權的單邊行動,并承認釣魚島及其附屬海域歸日本,承認釣魚島屬于日本行政管轄範圍。

希拉裡是一位富有争議的政治人物,從年輕時期支持共和黨,到後來轉而參與民主黨,并遊走于黨内自由派和中間溫和派之間;惟一般認為其依然具有自由派色彩。

2005年5月的一次蓋洛普民意調查結果顯示,54%的受訪者認為希拉裡屬自由派,30%認為她屬溫和派,僅9%認為她屬保守派。

一般認為希拉裡在國内事務上無疑是自由派,而在國防外交上是民主黨内的鷹派。總的來說民衆對她的看法并無太大變化,多數人仍然認為希拉裡屬于偏向中間的自由派,而共和黨保守派也一直對她十分不滿。

上一篇:安央金

下一篇:羅宏傑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